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你支持这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的做法吗?
这种断章取义,误导人心的提问真是让人醉了,是小学阶段不搞成绩排名,并非学校所愿,而是国家教育明文规定,不排名不公布分数,小升初以就近入学为主。
也许有利于小学生发育成长规律,也许有利于小学生年龄段的特性,总之出台此项规定自有上层的全盘考虑,毋庸置疑出发点是一定好的。而初、高中的月考、期中、期末学生所考的成绩不但要公布排名,而且要抨选出各科状元,各科前十名,分数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披彩绸戴红花,拍照片张贴在宣传栏,还要在学校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
初中、高中各年级各班级之间都在默默地较劲,园校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亦充满着浓郁的竞争气息。
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你支持这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的做法吗?
一,其实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今天还有这样的问答提出来,可见大家对这个问题答案一直有争议,我反对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之所以有人反对成绩排名,是因为怕排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甚至有的家长的面子也伤不起。
屡见,有的老师把成绩公布在班级微信群里被投诉,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就觉得滑稽可笑了:似乎分数被捂着藏着掖着,孩子都自信满满,都是合格的小公民,都会少年强,则中国强了,这真是谬道谬理!
二,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敢于正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与不足,才能敢于超越自我,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可以证明你的努力程度。成绩的排名,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不足,树立榜样,适度的压力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匹马正是有另一匹马的紧紧追随,才有了努力向前奔跑;才有了并驾齐驱;才有了万马奔腾;才有了草原之壮美!
如果仅仅怕伤害了孩子,或是大人的自尊不公布排名,那么只能如同一棵幼苗,成长中不敢迎接电闪雷鸣,不敢迎接暴晒与严冬,然而最终必须被曝晒的:中考与高考、逢进必考的各种考试扎心了。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矛盾,并不是没有成绩排名就是素质教育了。高素质的人才,一定具备高分高能。
所以请排斥成绩排名的人,不要再自欺欺人装腔作势了。
三,那么,如何搞成绩排名?目前个别学校走极端:周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频繁考试及排名,加上大大小小的考后成绩分析会,已经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了,更让老师学生对教学学习生无可恋。
再次明确成绩排名可以有,但要适可而止,不要走极端。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不排名或过度排名都是有害无益,最终受害的都是孩子。
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你支持这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的做法吗?
学校里学生成绩不公开,只告之等级,也不允许排名,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也是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不唯分数。可是作为家长对此还是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1.我们的孩子虽是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现在的孩子连面对自己成绩的勇气都没有,那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公布成绩、排名次,既可以让孩子和家长看到孩子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成果,又可以树立自信,更可以激发竞争力,何乐而不为呢?国家间还比GDP呢,也没见哪个国家承受不了啊?连习近平总书记都说“幸福要靠奋斗得来”,学生的好成绩和好名次也要靠努力争取,这恰恰是在弘扬正能量。
2.虽然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学校也在抓素质教育,但是高考还是要看分数,素质再高,分数不够还是上不了985、211。因此,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当今的高考制度。然而当今的高考制度,又是目前相对科学、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提升竞争意识,增强抗挫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3.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互动促进。这两者要同时抓,“两手都要硬”。素质教育要通过开齐上足学好应学课程来体现,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实现因村施教,有教无类,让素质教育带动应试教育向科学化合理化转变。应试教育也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良好的应试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素质。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校枉过正,非左即右,要存中庸之道,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而不是全盘否定,该坚守的还是要坚守。正如孟子所云: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所以该公布成绩、该排名次还是要进行的。
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你支持这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的做法吗?
学校不搞排名,好像让校园没有了竞争气息, 对此我是有些想法的。不过,这是国家政策,咱也得支持。
我作为教师,理论上是不是应该回答“坚决支持”才对?因为教育部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对学生成绩进行公开排名,不得公布学生的成绩,还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的次数。
我们学校临近期末的时候,领导就反复强调:暑假家校联系书上,学科成绩不能写分数,只能写等级,操行评语也用等级表示。
教育部这样规定的原因是什么?一是避免给学生压力。学生知道自己成绩排名,有的自尊心太强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避免给学校压力。学校之间排名,就会彼此攀比,就会给学校压力,进而给老师压力,最终结果,压力就转嫁给了学生。
三是避免学校之间“挖墙脚”。主要是常常有一些好学校去将稍微差一点学校的优生挖走,这样,很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所以,这几年,教育部才三令五申,不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成绩进行公开排名。
然而,这背后,也有不少弊端。一、学生上进心不强了。
以前给学生成绩排名的时候,成绩一出来,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在班级的名次和年级名次,以便明白自己成绩在什么水平上。学生之间也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学习空气浓厚,学习劲头十足,整个班级充满积极向上的势态。可是现在,学校不搞成绩排名,很多学生也懒得去关注自己成绩了,即使考得很差,也当没事一样,照样我行我素、随心所欲,所以,表现越来越不好,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种没有竞争气息的状况,无疑不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老师的教学也缺乏竞争意识了。
以前排名的时候,每个学科、每个班级成绩,一目了然,便于老师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以缩小和别的班级之间的差距。现在好了,班级之间不排名次了,那些责任心强的老师还好,能够一如既往努力搞好教学,有的责任心不太强的老师,就趁机得过且过了,所任学科成绩越来越差了。
三、家长也怨声载道了。
一方面,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成绩,平时基本不会过问、管理、督促,以为孩子好好的,一旦到了毕业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成绩如此差,才去埋怨老师教学没搞好。另一方面,有的家长非常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排名,知己知彼百才能战百胜嘛,不赞成这样不排名次,常常对老师心生不满,殊不知,这能怪老师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学校不搞成绩排名,弊大于利。
可是,国家政策,我们无能改变,为了应对,我们不同角色的人,应该怎么做呢?一、作为老师,即使不拍名次,也要有教学责任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问题,以便他们能处在正常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作为学生,不要因为不排名次就轻视学习,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要查漏补缺,要跟同学进形良性竞争,让自己正常发展。
三、作为家长,首先自己不要因为不排名次对老师有怨气,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免得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次,学校不排名次,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表现衡量孩子的学习状况,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才醒悟,才后悔没有加强管理,那时候就晚。
结论:学校不搞学生成绩排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个人认为弊大于利。但是,国家政策,必须得执行,所以,老师、学生、家长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争取既让孩子没有压力地快乐学习,又能让他们学有所得,不负光阴。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你支持这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的做法吗?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不允许各个学校进行排名,不允许对学生进行公布成绩,让孩子快乐地健康成长。对孩子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心中少了许多许多的烦恼。
但凡许多事,要一分为二地看。
对孩子,可能是一件乐事,没有了成绩的公布,就没有了成绩的对比,就少了激烈的竞争。
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竞争机智的教育,教育质量可能有所下滑。学生的成绩可能不如以前那么高。
一件事物,有它好的一面,也可能有它不好的一面。
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角度考虑,这种制度是合理的。
从大家都不公布成绩,孩子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谁优谁劣之分,一碗水是端平的,少了谁占便宜谁吃亏一说,因而,也是公正的。
从教育的长远机制来看,少了竞争力,将来的考试成绩肯定不如竞争机制的考试成绩高。
如果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就与高考中考中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对高考的分数看得那么重,对中考的分数也看得那么重,为何却又回避小学生的成债公布呢?!
这件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呢。
学校不搞成绩排名,你支持这种让校园没有竞争气息的做法吗?
学校不搞成绩排名,我不支持这种没有竞争力的做法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学校,学生连成绩都不摆名次了,那还有什么竞争压力呢?大家水平都一样,要差都差要好都好是吧?不可能的,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好的和差的之分的?
如果你把好学生名单提出来,排在前面,那无形中给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一些压力,如果他有上进心和自尊心的话,他自然而然就会带劲学拼命赶了,这种竞争劲头是你家长老师,无论用多少语言,多少打骂都换不来的!
有很多学校孩子的学费都是按照名次排列的,按照奖学金拿的,你每年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学费就要少交一半的钱,你成绩越差,你拿的钱就越多,另外,在班级里面座位都是按照成绩排名来坐的,成绩好的坐在前面,你个子再高,都不影响,你个子矮,你成绩不好,你坐在后面,那你就努力呗,你努力超过了大个子,那你就坐到他前面去了呀,所以,这种排名竞争刺激了多少学生奋力拼搏,赶超上去了!
不管社会有多少人反对学校成绩排名,反正我是支持这样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