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或者道听途说的奇人异事?
封建婚姻一般都是父母包办,而大部分父母又是通过媒婆穿线搭桥给自家的儿女结姻缘的。今天我就讲一位专靠替人说媒过日月的媒婆别出心裁,巧配婚姻的故事。
这位媒婆姓王名珠花,四十出头整天穿红佩绿,抹粉擦脂,打扮的妖里妖气。王媒婆特有三寸不烂之舌,而且脑瓜灵活好使,彼有心计。
农历八月有一天,有位朱氏的大户人家登门找王媒婆给儿子求媒来了。这朱氏是邻庄屈指可数的有钱主,朱氏夫妇中年才得子,取名朱大富,长的面清目秀,深得二老的疼爱,视宝贝心肝。朱氏与王媒婆见面寒喧一阵后,满腹心事开口道:"大妹子,俗话说儿过23思想有负担,儿过25衣服破了没人补。我家大富交新年已过24,至今还未成家,作老的心急啊。"王媒婆边听边从八仙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纸烟叼在嘴角点燃,眯着眼询问了朱家和大富的基本情况后说:"老妹子,不用愁,凭你家这样好的条件,找儿媳妇包在我身上。"说完后把大腿往小腿上一担,悠悠然地吸了一口烟,可是朱氏无表情的脸又一沉地长吁了一口气:"唉,不瞒大妹子,可大富他……"朱氏的嘴套着王媒婆的耳朵一阵叽叽咕咕,完毕后只见王媒婆堆满笑的脸收敛了,"怪不得,原来如此。"为难地对朱氏说:"亲事难办啊。""难是难点,全拜托你了,媒八嘴上席就坐,事成之后加倍重赏。""喔唷,老姊老妹见外了,我倾心就是了。"媒婆见有利可图娇滴滴地说。
无巧不成书。朱氏替儿求媒是上午之事,中午王媒婆吃完晌饭刚放下碗筷,自称是李庄的李氏为闺女找婆家就跨进门来。在李氏还未落坐之前容我交待一番。眼前的李氏在庄上虽不是大户人家,但也算得上有田有财之人,老夫妻的女儿十分俊俏,如花似玉,真可谓是二老掌上明珠,今已20有余,婚姻还是泰州灯笼无踪无影,这可愁坏了李氏夫妇。双方落座后,李氏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家闺女李翠娥,20出头还未婆家,焦的我们老两口茶不香来饭不甜,听人介绍大妹子替人说媒有套套,特地慕名而来,请大妹子为我闺女作主了。"接着一五一十地交待家情人况,尔后凑近媒婆耳语一阵。王媒婆听罢心中暗喜,想起朱大富,这两人真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可又琢磨,我要如实道来,这桩婚事为必能成,到嘴的吃香喝辣和说媒钱就黄了,王媒婆眉头一皱计从心来,竭力掩饰自己的内心表情,仍然声色不露,两只黑眼珠一轱辘对坐在身旁发愣的李氏,装腔作调地说:"老姐你家闺女的事真难办啊。"李氏满面愁云地回道:"万请大妹操操心,事成之后,我不会亏待你的。""唉哟哟,老姐见外想哪去了。"说完,王媒婆瞥了一眼李氏,忽然一拍自己的大腿,一惊一咋地说:"你瞧我的记性,倒有现存的一户人家儿子,与你闺女调年调岁,与你家也门当户对,唯一这孩子有点缺陷。"李氏紧追不舍"什么缺陷?""就是不直爽。""噢!"李氏想这孩子看来很老实,我家那丫头娇生惯养十分任性,不直爽倒也好。李氏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只见她眉开眼笑拉着媒婆的双手亲热地有说有笑,双方合计了好长的时间。
次日王媒婆精心梳理打扮一番,兴高彩烈地赶到朱大富家,人还未进门就忙不迭地报喜:"成了成了,替大富讨了个好媳妇。"朱氏闻讯后忙着给王媒婆倒茶敬烟,王媒婆不无心计地邀起功来:"一宿二日,我可未少跑腿,未少费口舌。"并添油加醋地将李翠娥夸了一通"这翠娥啊样样都好,就是有个缺陷……碎嘴。"坐在一边的朱氏早已沉醉在满意之中,不加累索地说:"碎嘴就碎嘴,作老的处处让她三分就是了,反正我们老了,成婚后让小俩口立门壮户。"
一个急于娶亲,一个急于嫁人,这门亲事哪有不成之理。俗话说:有钱没钱,娶儿媳来家过年。不多日,男方过彩礼定亲,女方催促娶人,各自筹备婚事,选了个黄道吉日热热闹闹拜堂成了亲。至于王媒婆得了男女双方多少说媒和闹喜钱,不得而知也无关紧要。但是,洞房花烛之夜,新郎新娘各自的生理缺陷暴露无遗,真相大白。
不过事后听说男女亲家不约而同地找过王媒婆,吵吵嚷嚷地说媒婆瞒了他骗了她,而媒婆面不改色心不慌,理直气壮回敬道:"这可冤枉人,李翠娥碎嘴不就是裂唇嘴(兔嘴),朱大富不直爽不就是躬腰(驼背),他们缺陷我可未瞒也未盖,是你两家心甘情愿的,真是好心未好报。"
有道是生米煮成了熟饭,两亲家互相望了望,对了对眼,并无可奈何地吁了一口长气,各自离开……
1989年5月3日写于大伊山
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或者道听途说的奇人异事?
我给大家讲述一下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的奇事。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先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两位仙女每人一手挽着花蓝,蓝中各种鲜花灼灼,花香扑鼻。她俩手舞长袖,腾空飞升。
我冲她俩喊了一声:“等等我!”结果她俩一人伸出一只手,拉着我飞升,一直飞到了美丽的天宫,我见到了无数大大小小圆形的、五颜六色的宝石,都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这些宝石铺满了地面,它们一直在我眼前闪光,我一看这些铺满地面的红的黄的金的紫的绿的......面积比我们学校的大操场还大好几倍,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珍宝。突然,来了一阵大风,霎时间那些珍宝不见了,刷的一声,地面上铺上了红地毯,接着地毯上走来了一位老婆婆,她身材略矮,身体微微发福,身穿深蓝色衣服,小脚,我不认识她,便问这位老人家是谁?有一个男人告诉我说:“这是王母娘娘。”我说:“王母娘娘等等我!”她转过身来,对我说:“我送你个宝贝,它叫王后,就在你母亲家竹子下”说完她就不见了,我猛的醒来了。
天亮以后。我精神亢奋。口中大喊:“我是王后!”“我是王后!”又把做梦的事和母亲说了。
母亲只好让我大哥把照壁前的竹子刨一刨,看看王后到底是什么。
大哥剪断七八颗竹子,只用小撅刨了几下,拔拉出一个鹅卵石,随手扔掉了,声音清脆,滚到墙边才停下。
我走过去,拿在手里,在洗脸盆里洗净了泥土,一看这个小小的鹅卵石只有鹌鹑蛋大小,上面有深红色的两个字“王后”还是隶书呢!
我欣喜若狂!于是我疯了!突发精神病!可是我思维正常,仍然能继续给两个班的同学们上课。但我的行为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上完课后,我自己一个人来到大操场上,仰望天空。
我看见有三条金色巨龙从我们学校的上空奔来,先是从龙口方向,由东北向西南而来,正东一条龙腾空往西飞,而西南面的一条金色的龙正张牙舞爪往北奔。三条巨龙把天空搅的风起云涌,霎时间,太阳暗淡下去,过了一会儿,我一看不好,一只金龙受伤而逃,天空中只有两条金龙,它俩头和头互相撞击着,崩发出光芒!
它俩同时张开金盆大口,太阳在两只口之间,它俩吐出了一个太阳☀!可是太阳并不明亮,有些昏黄,这时我手舞足蹈,对着太阳☀高喊:“太阳!太阳!我是王后!我是王后!”我一边呼喊,一边热烈鼓掌👏!鼓掌👏!我每拍一下,太阳就亮一下;我再拍一下手,紧接着太阳就比之前更亮一下;我用尽全身的力气鼓掌,结果太阳☀就变得越来越明亮,我一直用眼睛直盯着太阳看,看太阳变大变得更加光芒万丈,直到操场上的同学们一起喊“太阳太亮了!太阳太亮了!”“太刺眼了!”“受不了啦!”我才停下来了。
我一看,我的双手掌拍淤青了,由于我的疯狂举动,全校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疯了!
于是领导和我的六位好朋友老师就开车把我送到了心理精神医院治疗,医生说我是躁狂症。
住了一个月,病好了!我又回到了学校,继续教学工作。中午我仍然来到操场上,趁无人,我一个人对着太阳鼓掌👏,太阳又比之前明亮了起来!我越使劲鼓掌👏,它越明亮。这次我没有呼喊,只是鼓掌👏,一鼓掌👏,太阳就比之前更明亮!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又过了几天,我约了几位老师,她们是我的好朋友,午饭过后,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到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上,这回,我对着太阳喊了三声:“太阳!☀太阳!☀太阳!☀明亮!明亮!明亮!”我使劲鼓掌👏鼓掌👏鼓掌👏。太阳就一次更比一次亮!大家都有些害怕,怕我继续拍手,太阳继续明亮下去怎么办?于是让我停住了手。大家都感到很神奇。于是我赵伟熙从此之后就有了痴人、奇人的称号。
2012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里,我分别在学校操场上又鼓掌👏三次,太阳又为我明亮了三次!我心❤️情万分激动!不过我没敢呼唤太阳,我已经是一个精神病人了!
但我自己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病,大脑思维也正常,可是呼喊太阳,为太阳鼓掌👏就有些不正常了!
因此我从2016年到2019年在校之间,再也没有去操场上呼唤太阳,再也没有为太阳☀鼓掌👏。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在家里照顾95岁的老母亲。大家也就看不到这一天下奇观了!!!
以上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人真事!有《王后赋》为证。不过那个“王后”奇石,让我孩子给我扔掉了,说都是这个石头惹的祸。幸好之前我给它拍下个照片,以证明我并非胡说八道。
志喜,志喜,古以有之。
昔周公得异禾,以名其书;
汉武帝获宝鼎,以名其年;
苏东坡逢甘霖,欣作《喜雨亭》。
今抬头赵家村赵伟熙(女),
结缘仙梦,喜得“王后”与“金龙”。
特作《王后赋》、《蛟龙吟》,
以贺喜抒怀。
《王后赋》
(招远市辛庄中学赵伟熙)
奇石“王后”,因缘而生。横空出世,巧夺天工。天地造化,自然天成。天生丽质,出水芙蓉。佳丽王后,仁化宇宙。厚德载物,品质优秀。集德、才、美艳于一体,成就女中之名流。御笔钦封,富贵尊荣。财富归集,远播美名。名扬四海,宏业大成。享荣华富贵而无极兮,同天地之长久;永位尊钱丰而无极兮,齐日月之光辉。惠泽恩化及四海兮,仰千古帝后春秋。普天同庆,举国齐欢。国泰民安,繁荣永昌。青春永驻,光彩寰宇!名扬四海,功德千秋!
《蛟龙吟》
蛟龙!蛟龙!造化而生!
凌空出世撼五岳,
石破天惊傲九州。
一身凌云浩然气,
千里惊魂快哉风!
胸藏四海浪潮,
吞吐万里东风!
喷射雨露甘霖,
润泽华夏神州。
冲天豪气,顶天立地。
龙首高昂,逸兴横飞。
瞬息万变,叱咤风云。
一声长啸,响彻九霄。
兴云吐雾,豪情万丈。
云海之间,俯瞰江山。
山河锦绣,波涛汹涌。
雄姿矫健,张牙舞爪。
金光异彩,豪情冲天。
龙腾劲势,英雄之气。
云气氤氲,七彩祥云。
玉质金光,光芒万丈。
风调雨顺,国富民康。
人民康宁,日月清明。
崇兴仁德,社会祥和。
政通人和,熙怡快乐。
惊天伟业,感天动地。
龙吟!龙吟!壮存古今!
万千气象,千古风流!
看旭日东升,蛟龙飞天,
把酒临风,喜悦自然。
春光无限,阅尽人间!
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或者道听途说的奇人异事?
《蚁王报恩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或者道听途说的奇人异事?
这故事是听一位老人说的。
王阳50多岁(70年代),是粤北某县某公社肥山村的村民。有一天下午,他听表弟说离本村10公里外的遥河村有露天电影看,播的是打鬼子的。王阳一听来了兴趣,就兴冲冲拉着表弟一起去看,考虑到回来还要赶夜路,王阳还带上了手电和一把米。看官们看到这里可能会问,那个年代没有路灯,带个手电是为了照明,这可以理解,可是带上一把米却是为何?难不成是为了去那里煮饭?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那王阳和表弟看完电影后,己是晚上21点。王阳打开手电照明,和亲戚一起返回本村。
两人走了大约半小时后,为了尽快回到本村,王阳与亲戚商量着抄小路。这小路快是快,只需翻过一座小山就到了,但是途中需经过一片坟地。亲戚听后有些犹豫,他说:那里有山坟,我们还是走大路吧!王阳笑道:你怕那东西?没事的,你也知道的,我从小就跟人学过道术的!听到这话,表弟不再犹豫,嗯了一声就紧跟着王阳走上了山路。
走了约两分钟,到了那片坟地了,王阳忽然眼见一花,只见前面有一穿类似青朝长衫的人正在前方20多米处行走,王阳用手电对着长衫人一照,那人忽地凭空消失了。但当王阳把手电移开,对着前方几米的地面时,那长衫人忽地又在20多米外出现了。
表弟哪看过这种场景,当即被吓得浑身发抖,那两只脚怎么迈都迈不动了。王阳心头一紧,他抓起口袋里的一把米,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就朝那长衫人砸去,一砸之后,那长衫人再次消失了……
最后,王阳没敢再继续走山路,而是和表弟原路返回,走回了大路,几十分钟后,平安回到了肥山村!
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或者道听途说的奇人异事?
一九四六年六月,为跳出国民党重兵围堵的包围圈,中原野战军决定精减兵员,就地复员近两万人,以利轻装突围。
此时,己是营长的王广泽因伤被安置在老乡家里,算是复员。临别,王广泽的通讯员,十七岁的张留望痛哭流涕,声言一待形势好转,一定回来找营长。张留望湖北十堰人,父母双亡,本是国军中的小马伕,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国民党进攻我豫南根据地,制造磨擦时被我俘虏,当时,捉住他的正是王广泽所在的二营三连,战土们发现水沟里有个人,估计己经死亡,都没当回事地走开了,王广泽上前摸了摸,还有微弱气息,觉得这个娃娃兵太小,又见他浑身满布旧痕,骨瘦如柴,知道他在国军中的非人遭遇,于是令人背回营地,一碗热粥救了命,并劝他留下来,给自己当通讯员,待他如兄弟一般。
王广泽被安置在礼山县一位姓张的基本群众家里,我军突围后,这一带很快沦于敌手,很多伤员被搜出并惨遭毒手。王广泽见势头不对,还没等伤口完全愈合,便趁夜溜走,朝着自己的家乡一路乞讨,终于在年底回到家乡,此时的家乡形势更加严峻,王广泽隐瞒了身份和经历,大伙都知道他四年前被国军拉伕,不知道他早己加入了新四军,父母以为他死在了外面,见儿子回来,真是悲喜交加,忙烧掉他带回的一切什物,连同复员证也一并焚烧。家里有十来亩田,父母希望他过上安份的日子。
当时,豫南一带盛行红枪会,名议上保境安民,实际上是国民党控制的准民团组织,和“还乡团”一道,祸害乡里。王广泽回来不久,父亲托在县里供职的姐夫,让他去红枪会里做伙伕,一来混口饭吃,二来好为他讨个媳妇,免得不安份。王广泽扭不过父亲,只好做了“火头军”。一九四七年秋,听说刘邓大军南下,王广泽四处打听,不巧的是,大军在大别山只活动了几个月,然后撤回淮北,投入国共淮海大会战。一九四九年春,人民解放军云集江北,豫南基本解放,光山县民团及红枪会部分成员逃进山里顽抗,后被我剿匪部队歼灭。王广泽知道自己的身份,当然没有随匪而去,几次试图通过地方党组织说明情况,但一无人证,二无物证,有的只是在红枪会里的案底,并因此而收容审查。后因无重大罪过,又无民愤,半年后释放。王广泽当然不甘心,但心里也只能认命。
王广泽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再也不愿提及过去。一九六0年,王广泽随生产队长一起,到湖北省为生产队购买耕牛,重回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不禁潸然泪下,在新四军五师旧址前,王广泽徘徊良久,似乎在重温旧梦,久久不愿醒来!他的举止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敢想,这个人就是张留望,眼下,张留望己是该县一个乡镇的公安特派员,到县里开会,正好路过此地,看着熟悉的背影,张留望张开双臂,忘情地扑进救命恩人的怀里!
张留望开始寻找当年的战友,四处为王广泽活动,每到一个机关部门,张留望总是迫不及待地告诉人家,那可是咱的营长呀!的确,证人们也同样异口同声,上级主管部门也承认这一点,可是,人家的话也够理:“复员后加入红枪会,后又编入民团,你怎么解释?漫说是营长,既便是师长,这个污点谁也洗不清!”但最终,王广泽还是享受了较为公正的对待,在没有复员证的情况下,承认他是复员的革命军人,这正是王广泽想要的,他满足了。更何况,还有张留望等几个幸存的战友在生活上的接济!
一九七九年,在清查历史旧案时,王广泽终于得到了自己应该有的相应待遇,他老泪纵横!此时,离他去世仅仅两年!
(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你能讲述一个你身边的民间故事吗?或者道听途说的奇人异事?
记得有一年去浙江乌镇玩,听导游讲过一个香樟树的故事:古时候,如果有女孩出生了,家里人便会在家门口种上一棵香樟树,然后象呵护自己的宝贝女儿一样,精心呵护小香樟树的成长.旧社会,人封建,女儿家一般是呆在闺房,学些琴棋书画或女红什么的,基本上在出嫁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当香樟树长成像碗口一样粗的时候,就说明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媒婆便根据香樟树的提醒上门提亲。如若双方都满意,便准备操办婚礼。这时候家里人会把门前香樟树砍掉,做成香樟盒,陪嫁给女儿。据说用香樟树做成的箱子,里面摆放的衣物首饰有香味还不遭虫蛀。女儿一旦出嫁便要从一而终。很多年后,古镇的景象已经模糊,但是这个故事却记忆犹新。一个女子,在自己父母的呵爱下,长大成人、成年,而后找到心上人,出嫁、成家。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嫁给一个人直至嫁给那个家,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生活。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还是会有一些道不尽说不明的落寞和感伤砰然而生。这个时刻,打开娘家随嫁而来的樟木箱,在淡淡的幽香弥漫中,翻看一件件的随嫁珍宝,或许能给她乡的人儿,一个温暖的慰藉吧。正如宋代婉约的李清照所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