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制造约7.5亿袁大头,后来又制造了一些,目前存世多少呢?
"袁大头"目前存世量究竟有多少谁也猜不透说不准,反正真品银元会越来越稀有。
我们这代人,父辈们家里多多少少都有祖传几枚银元,作为儿婚女嫁的压箱钱,另外过去家中小晚辈满月过周岁,按传统习俗长辈都要用"袁大头"到银铺打银手镯或者银挂环银挂锁作礼物赠送,当然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银质已被黄金替代,况且收藏市场日趋火红,每家的现有银元更珍贵而加以保留收藏。
听妈妈生前多次谈到过,50年代初,作为街道小组长的母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家中仅有的十六枚银元统统拿到人民银行对换成纸质人民币……
民国制造约7.5亿袁大头,后来又制造了一些,目前存世多少呢?
作为历史上用途最广,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银币,目前统计的总量是历史上共铸造袁大头11亿枚。
虽然袁世凯本人在1916年就死去了,但不可否认民国初年的“大洋”在1949年前一直是民间最受欢迎的货币。可信度远远高于南京政府发行的法币和各地军阀发行的货币。
甚至到1949年以后,西南西北的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因为几十年来的战乱纷争,还是对新中国的人民币不太信任,还是更愿意接受银币。
所以出于权宜之计,沈阳造币厂从 1949 年 4 月开始生产银元, 再版生产的银元是民国三年版的袁世凯头像银币。
而1951年,为了进军西藏,也需要用到袁大头银币,因此成都造币厂也开始造袁大头。
最后根据2013年的统计,历史上中国各造币厂累计铸成袁大头,总数约11亿枚。
民国制造约7.5亿袁大头,后来又制造了一些,目前存世多少呢?
有人嫌太少,所以又造了一些,现在存世量大概50个亿。
民国制造约7.5亿袁大头,后来又制造了一些,目前存世多少呢?
我结婚的时候,老公奶奶给了一个,我听婆婆说她那时候彩礼是三十几块袁大头,然后老公外公又用袁大头给老公舅舅娶媳妇了。
还有老公姑姑,听我婆婆说她结婚的彩礼钱是将近五十多块袁大头。
我老公的五婶继承了老公爷爷奶奶的家产,她把好多拿去打了银镯子,我不知道她怎么想的,打了一次不满意,又再拿些去打,纯粹就是不带脑子啊!
还有我老公大姑家还有不少银元,袁大头比一般的银元要值钱。
反观我们娘家这边地方就很少,我五姨妈结婚的时候才三十多个,就被羡慕好久,其他的都是钱做彩礼。
我婆家和娘家是一个县城,但是南辕北辙,所以就差了很多。我估计我老公这边谁要是比市场价高那么一两百回收,好多人都会争先恐后的卖的!
民国制造约7.5亿袁大头,后来又制造了一些,目前存世多少呢?
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在她的一个小罐罐,和针线筐里有几枚,后来老人走了就不知所踪。去年叔家的弟弟朝我卖弄一枚袁大头,是从奶奶那拿的,但也只有这一枚。
民国制造约7.5亿袁大头,后来又制造了一些,目前存世多少呢?
大家好,我是福康宝轩。很高兴回答您问题。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十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壹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 一"",""壹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壹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一、发行期限:袁大头壹圆发行期限为1914年至1951年。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至少到 1929年还在铸造。但很多在解放时期都被收回,重新融化。
最晚的是""O""版三角圆""袁大头""银元,上面虽然写着""中华民国三年"",但并不是民国政府铸造的,而是1951年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铸造,铸造局为沈阳造币厂。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建国,我国云南、西藏等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在货币流通方面只认可信誉高的""袁大头""银元,为了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特别发行了该版银元,以""O""版和""三角圆""为暗记。后来该版币逐渐被中国人民银行收兑,民间所剩不多,是收藏的珍贵品种。
二、四大类别(每个类别可为分多个版别,以后文章会介绍)
按外观样式的不同大概的可分为四大类:
1、民国三年造版
2、民国八年造版
3、民国九年造版
4、民国十年造版
三、发行量。据《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推算不会超过13亿袁大头。
四、存世量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开始回收袁大头而发行孙小头;1935年,约收回了3亿袁大头;至1948年时,国内尚存5.5亿枚袁大头;
建国后,人民政府彻底禁止银元流通,并长时间大量回收,据银行统计累计收回了约4.8亿枚袁大头。
目前袁大头存量约在5000万~8000万左右。
回答完毕,如未尽言,下方留言,或加关注,再续故事。如君满意,挥指点赞。感谢万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