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安庆邓稼先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人民功臣,国宝级科学家。
你对安庆邓稼先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邓稼先是出生于安庆怀宁的,怀宁县城有一条稼先路,甚至于还有一家企业叫稼先大米的,销量在本地还可以,安庆不少人也把邓稼先和陈独秀的巨大贡献相提并论的。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当地人民对于邓稼先的一种缅怀和纪念。为什么呢?公道在人心吧。
(左边杨振宁右边邓稼先)
彼时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一对一生的挚友赴美求学,在各自领域都是小有名气。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两个青年才俊留在美国毫无疑问会有巨大的好处。美国也有意留下这批杰出的外国人才。优越的研究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丰厚的报酬是肯定是有的。回国呢?研究环境就不用说了,当时举国之力的核研究所远在沙漠戈壁,环境可想而知。长时间与外界失去联系,连邓稼先夫人许鹿希也不知道老邓去了哪里,在干什么。外界也曾有过不好的言论:出国留学回来了在国内都不知道干什么。在现在看来,可能会有人觉得邓老混的并不好呢。
(左边邓稼先右边杨振宁)
邓老毅然回国,杨振宁留在海外。我没有贬低杨振宁老先生的意思,但是同为安徽人,邓老真的做到了对新中国核事业的雪中送炭。而看到这张两个挚友几十年后的合影,年龄比杨振宁先生还要小的邓稼先居然更加苍老,几乎半白的头发,抬头纹和眼尾纹特别明显,繁重的劳动,核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加剧了对身体的负担,但是没有消解邓稼先对于祖国的赤诚之情。
根据记载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仅仅是为了第一手的研究数据。此举直接造成邓稼先身体被核辐射污染,为了保护培养的下一代国家核科学家,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中国在搞出来原子弹以后,3年不到就是氢弹诞生,那是千千万万邓稼先这样的归国学者,年轻才俊的在国家全力支持下完成的。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样的能力?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于1985年因放射导致的癌症去世。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缅怀。用一条路命名,以企业名称命名,真的一点也不过分。
你对安庆邓稼先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邓稼先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两弹元勋”之一,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强盛书写了不朽的业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科学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自已的国家”。1950年10月,他没有犹豫,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工作和待遇,义无反顾参加新中国建设。他把振兴中华为已任,殚精竭虑。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中国人摆脱歧视、扬眉吐气!1967年6月17日,威力巨大的氢弹又宣告成功。这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腾飞。天妒英才,由于身体遭受核辐射影响,邓稼先不幸于1986年7月29日去世。天地同悲!日月同泣!邓稼先思想远大、品德超凡、功绩不朽!
你对安庆邓稼先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朵美丽而震撼的蘑菇云从新疆罗布泊的漫漫黄沙中升起。这一声巨响让中国摆脱了美苏等国的核威慑,也打破了中国被西方国家孤立疏远的外交势态,中国彻底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可是当中国人民涌上街头奔跑庆祝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一声巨响的背后有多少人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的民族英雄邓稼先就是其中之一。
原子弹爆炸
1924年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3岁经历七七卢沟桥事变,16岁邓稼跟随姐姐逃到昆明去投奔亲戚。逃难路上的曲折和颠簸,让少年邓稼先看到了国家的满目疮痍,看清了入侵者那丑恶的嘴脸,也许正是那时,为国报效的种子就已经扎根在他心中。
邓稼先小时候
1948年邓稼先踏上了美国的求学之路,仅仅用了不足两年的时间便修满学分,仅用一年多时间获博士学位,美国教授想留他在美国继续深造,但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邓稼先科学救国图存的信念,终身如一 ,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就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路。
1953年 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相知相爱,并彼此托付终生。
1958年秋,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讨论研究原子弹的工程,他深深懂得这次工程的重要性。自此后邓稼先就切割了亲人意外的所有朋友圈,对妻子许鹿希也完全保密他的工作内容。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为国家的核事业倾尽毕生心血。
邓稼先知道此后与妻儿聚少离多,因而拍的全家福
1959年,中速关系恶化,苏联终止了原有协议,撤去所有专家和设计资料。此后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期间顶着重重困难,推翻了苏联专家的数据和结论,凭借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1964年10月16日,当新疆罗布泊的戈壁荒漠上升腾起那朵巨大的蘑菇云时,没有人知道签署原子弹总体计划书的,是当时年仅39岁的邓稼先。
工作中的邓稼先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氢弹的研究,研究速度创造了世界之最。
1984年,第32次核试验又一次取得成功,邓稼先就是这样带着新式核武器告别了罗布泊。然而我们都知道研究核武器的危险系数特别高,最可怕的就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邓稼先也不幸受到了核辐射
一次失败的核试验,邓稼先亲自去探查
1985年6月邓稼先病危时,杨振宁去看望邓稼先,提到研究原子弹成功的奖金多少钱,邓稼先说:“人民币1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邓稼先病危时好友杨振宁去探望
1985年8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病情十分严重。即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邓稼先仍然不忘祖国的事业,忍着患癌的剧痛写了一份中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我们不知建议书的到底写了什么,但是我们知道邓稼先写完建议书交代妻子送到九院,并叮嘱:”这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身患癌症的邓稼先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直肠癌晚期,全身大面积出血病逝于北京301医院,临终叮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后的太远。。。”
1999年9月18日,邓稼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此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
时光转瞬而逝,记忆不断更新。70年岁月70年沉淀,总有一些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默默奋斗,他们的身影都定格在历史长河里。历史的记忆值得铭记,但青春的脚步却永不停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如果这个社会,这个民主还有希望的话,它必须有一代一代的人里面,要有一批人去追求一个崇高的价值观,去追求一个以民族振兴,国家振兴为己任的这样一种价值观的人。必须每一代都有这样的人出来,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注:本内容属于原创,未经许可严禁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你对安庆邓稼先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我读书少,不会用华丽词藻,但感觉什么赞美之词都不为过!
我们能安稳的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并评论,就是因为有以邓老为代表的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克服千难万险研制出尖端国防武器,尤其是在那个一穷二白而且又动荡的年代,以生命为代价,无私忘我。
你对安庆邓稼先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伟大的爱国者,其次是伟大的科学家,是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再次是中国走向世界奠定中国地位的中坚,是那个时代科学家群体的缩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