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集邮的吗?

小时候很爱集邮,邮票很漂亮,而且小时候发行邮票都是限购的,邮局不认识人有些发行量少的都买不到,那时候每到礼拜日都会去邮局,里面很多票贩子,很火爆啊,当时我们班好多都集邮,真的很怀念那时的时光,貌似现在没有集邮的了吧?

我每年预定一本集邮年册,坚持十多年了。

本意将来作为一种精神财富留给孩子,无奈孩子从小到大对集邮不感兴趣。我现在有意无意培养上幼儿园大班孙辈的集邮爱好,小家伙对花花绿绿的邮票道是喜欢翻看,问这问那,无奈年幼无知,现在太小。

一但上学念书课余时间及其寒暑假上这兴趣班上那辅导课,留下多少空暇闲情看邮集邮呢?令我担忧……

现在还有集邮的吗?

我从八零年开始集邮,一直集到九一年停止。从建国到九零年的票我集全了,当时认为集邮没有前途,邮票是专门为集邮人群发行的印刷品而已,因此果断停止集邮。中国的收藏队伍相当一部分人是从集邮队伍中分流出来的,九零年弃邮后我想搞瓷器收藏,那个时候一件清代官窑瓷器仅100元,不过我的工资每月才几十元,小打小闹之后也停了。九二年小平南巡后我从机关下海经商,到九四年挣了点钱后大量购买和田羊脂玉,那个年代汉族人没有人敢到和田收玉,我是独立闯和田的先锋,一直买到二零一零年,考虑到价格涨幅巨大,已近万倍,确实太贵也就停止买入了。现在回想过去的收藏路径完全正确,虽然集邮十年没有成为一个邮票收藏家,但毫不夸张的讲我已经成为和田玉的收藏家。大家一定要与时俱进,懂得舍得!

现在还有集邮的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实在不乐观。

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约初中阶段开始接触邮票的,之后一直断断续续参与了十年左右,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之后的日子就很少去碰了。虽然2000年后邮市也有过仅有的数次小高潮,但整个市场基本面没有改变,所谓的行情很快灰飞烟灭。

就在去年,我去过一次当地的邮币卡市场,满眼萧条之感,仅存的十来个柜台的邮商要么喝茶看报,要么拿着手机看股票,而且多为50岁朝上的老头居多,在那里呆了约一个小时,含我在内来访顾客不超过两人。想想也是,如今的90后甚至2000后,基本上就没怎么见过邮票,而且压根就没使用过邮票,如何能够对邮票提起兴趣乃至爱上集邮呢。

而且,就连邮局自己在仅存的微乎其微的邮寄业务时,都不愿意用邮票,而是直接盖个邮资已付的戳省事,可见当前的邮票已经基本丧失了通信功能。没有流通就没有消耗,没有消耗何来收藏价值?无非就是一堆五颜六色的印刷品花纸头而已。

回想起当初全国足足有两三千万人的集邮爱好者队伍,再看看如今的邮市凋零惨状,实在痛心惋惜。

现在还有集邮的吗?

现在集邮的人群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参加各种协会的集邮者,年龄在50岁以上的比较多,中年青年少年也有,但比较少。

第二类是每年买一本邮票年册的集邮者,年龄不同。

第三类是只购买每年元月5日发行的生肖邮票集邮者,年龄也不同。

第四类是推销各种邮品(如原地首日封、纪念封、极限片等)的集邮者,年龄在50岁以上的比较多。

现在还有集邮的吗?

玌在集邮己经成为过去了,庞大的发行量,印着人民币面值无处可用,仅仅限于邮信,玌在只规定区市在一个点可用邮寄普包,况还要邮局门市营业员自已把邮票消耗出去,不能作玌金上交;况手机普遍使用通话频繁,普包又慢还得自己去取往返费用高。邮局窗口图方便收玌金盖章了事,久而久之邮品第一功能已经失去。我是老集邮会员每年有一小本行张冊页,有关部门已经印上集邮会员冊,其它人未有,但市场上整箱的都有,我就不明白,按会员人手一冊成箱成刀(百个为一刀)的从何而耒?接班人未有邮集的,只是有父母集邮爱好这样带动了極少子女参与。发行量这么大未有爱好者,所以出现了面值打折还无人问津的现状,是谁造成的?

现在还有集邮的吗?

小时候我就开始 集邮了 家里很穷 不可能去买邮票 我的办法就是 找信封上的邮票 还有就是和爱好者换 因此想要集全一套邮票就要费一番功夫 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趣 只要下功夫 有信心 有耐性 就能够做到 我从新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一直到文革时 是全版一套没拉 我觉的这要比拿钱买要好 再说现在邮票早已失去它真正的意义了 既邮资凭证 许多人到集邮公司订购 把它当做艺术品 或当做投资 这样许多以前的邮票也不是真票 而是重印的“假”票 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