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上山下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
我下放在自己镇上的一个知青点,除了摊夜间守更值班外,早晚都回家吃饭住宿,很象在工厂上班一样,不同的是干农活没有工资与城镇户口。/在一次抢收麦子的时候自己不留神镰刀口刮到自己的左手,鲜血流了好多,我的顶头上司徐姑娘看到后好不犹豫地脱下衣裳把我手包好,陪我去医院包扎治疗,伤口缝了五针,打了小针吃了消炎药,在院期间徐姑娘替我跑里跑外,看我满脸是汗掏出香手拍替我揩汗,瞬间对徐姑娘产生好感,第二天就主动出击……最终她与我走到了一起。/难忘在知青点的生活与收获!
说说你上山下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
我是七三年下乡。当时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那天我戴上了大红花,坐上了红旗飘飘的汽车。敲锣打鼓的来到了农村孙旗屯公社东沙坡大队。
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我和另外一个女生还有三个男生。我们分配到了第三生产队。我们到了农村远离父母自己做饭吃。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冬天的天非常冷。我们站在大槐树下,等着村长分配农活。干农活累的腰酸腿疼。冻的手脚发麻。收工后等到晚上突发奇想,去队里的鱼塘钓点鱼吃。改善改善生活。因为和我住在一起的女生,找了一个农村的男朋友,她搬到男方家去住了。现在就我自己住。反正晩上也没事干。说干就干,第二天我急忙到供销社买了好多缝衣服用的针,然后在煤油灯下烤,等针软了把它弯成鱼钩形状,再用线串上蚯蚓,做好后就跑到了鱼塘。那天,天好黑夜很静,除了刮风声,只有青蛙的鸣叫声,当时的我胆子真是够大的,我战战兢兢的把钩子放进了鱼塘里。突然不知怎么回事,鱼钓猛的一下被鱼拉进了水里,差一点把我带进水里。那天晚上可把我吓坏了。吓的浑身发抖。两腿发软。吓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急急忙忙的赶回家。那一夜我彻夜难眠。
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多么的幼稚。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候我只有16岁。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下乡时的事情使我终身难忘!
说说你上山下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
我上山下乡当知青五年,第二年的时候,铲地还跟不上,当地社员都铲完到地头休息了,我还在地里忙活。当我好不容易干到地头的时候,人家当地社员结束又开始干活了。这样我就得不到休息,一天到晚非常疲惫。
我就纳闷儿,他们也是铲地,我也是铲地,为什么我就跟不上?
我就去请教房东的儿子,他把我领到他自家的自留地,对着一棵高粱苗说,这棵高粱苗,前边有一颗草,后边有一棵草,你怎么办?
我说把锄头尖儿立起来,把苗后边这棵草剃掉,再把苗前面那个那颗草蹬掉。房东的儿子说你要是这么干,你永远也跟不上我说那得怎么办呢?
他说,正确的方法是,一锄头把前后的两颗草,连苗一起砍掉,你看看这多快?
儿子的话让我很惊讶,我说那不就缺苗了吗?房东的儿子说,缺苗不也是缺生产队的吗?缺你的么?
我说那要叫人检查的看见怎么办?他说,这么大一片地,一眼望不到边儿,他知道这颗苗是从哪来的?咱们铲地不得间苗吗?他怎么知道这棵苗是不是正常的间苗啊?
我说那样缺苗了,秋后产量不就下降了吗?他就笑了,说下降不下降,轮到你头上有几个?你操那个心干啥?
从此,我就按他教的方法,马上就赶上大队伍了。社员们就夸我,说我再教育的好,活干的好,我的工分儿也从八分提到了九分。
多少年过去了?许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是这样一件小事,我却至今还记得很清楚我也明白了,为什么生产队的时候?中国只有八亿人口,可粮食都不够吃。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达到了14亿人口,粮食却能敞开供应,这道理其实就是很简单。
这就是我当知青的时候,最难忘的一件事,一件小事。
说说你上山下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
1.父母在被斗争、监管、劳动改造的情况下,分别请假步行50里、30里来峰门山里、茶马古道石梯对面的我插队落户之地看我,到达时我已去山那边船板沟出工,父母只得留下一封信返回。
那时没有客车,那天父母来回分别步行100里、60里。
我的住处是一户农民的房屋没装壁头那间。没有墙壁,用晒垫围起来,上不封顶,开个窟窿就是门框,没门(那时生产队没人偷东西)。睡觉时头上一座坟,其它三面是天空。
谁都可以随时进我的“屋”,所以父母留在我床头小柜子上的信上写的全是抓不住把柄的套话,如好好劳动好好表现等。
2.有一天收割自留地里的小麦,背回来在拌桶里打,打了在风车里车,车着车着在麦草上睡着了,被小虫咬醒,继续。然后觉得饿了,推动石磨磨了玉米面,生火搅糊糊吃。
现在有个饭馆,特意取名“石磨豆花”,表示不是电打的,人民开玩笑说“什么豆花”。
3.第二年我给自留地油菜施肥,我朋友张臻祥走几十里路来帮我。我们几乎把厕所舀干,午饭时每人吃饭六七碗。
4.六年后虽劳动积极但政审屡不过关,不能回城读书或做工,遂迁凉山。在凉山州赤虎大队赤虎生产队插队的时候,住一排羊圈里腾出来的一间,出工除了扛着农具,还背一图书箱,休息之时给彝族同胞发连环画。
5.晚饭后在生产队队部办夜校。
有的彝族同胞唱歌跳舞弹月琴直至深夜,还唱“咿呀,彝家学唱样板戏,瓦吉瓦,嗨玛卡捷卡呦!”“咿呀,样板戏要提高,样板戏要普及,瓦吉瓦,嗨玛卡捷卡呦!”不知道哪里学的,大概县宣传队来演出时学的。
关门后从不提马灯回羊圈,因为那是生产队的,摸黑回去点我的药瓶改制的小煤油灯,没有桌子,放在倒过来的背篼上。
我不敢多看小说,因为土墙很多裂缝,怕灯光影响羊休息。深夜里,从墙缝传来它们老人咳嗽一样的声音。
6.全赤虎寨只有冒水孔一个!得排队,得礼让奴隶、半奴隶。
那晚没汲到水就睡,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眼看上工了,人们纷纷从我门前走过,连忙从屋旁污水坑舀水一碗煮面。
7.在汉区是挑粪,在彝区是背粪,上述用于放油灯的背篼亦用于背粪。
8.彝区插秧是妇女干的活,但我也干这活,因为我熟练。
7.不用人粪,玉米秆用铡刀铡了沤肥,用铡刀一天,记忆深刻。
9.平生第一次打荞子,以前只打谷子。
10.那天打荞子,从深山里回来,发现大米多乎哉不多也,遂返回,在路边摘蘑菇一抱,回家煮吃。
没危险,彝胞告诉我,漂亮的才有毒。
11.农业学大寨,改田改土,生产队派我去背炸药。很远,地方很偏僻,名叫波波魁。居然不听库管员嘱咐,敢把炸药、雷管放在一起背回来。
12.砍一棵树做烧柴,烧了一年。光枝叶就堆了一地烧了很久。其它劈开码在我哥给我砌的灶上方。回城时烧剩下的很多,送给借刀斧给我的生产队长木呷布子。
砍的那棵树留了半人高的树桩,希望它能发芽。
13.最痛苦语言不通,懂点汉语的唯队长、会计、出纳、记分员、民兵小队长。与彝胞并排薅秧薅包谷,无法交谈,有时遂抬头望天。
14.省羽毛球队来打巡回表演赛,在玉田中学操场,我背粪从那里过,放下背篼驻足观看,羽毛球队员杜兴文以为我冷,竟不怕脏 不怕臭,掀开身上军大衣裹住我!我特意问了他的名字。
15.到彝区一年后被推荐读书,有大学名额,但怕政审不过关,为了保险,我一远近闻名学霸只敢选读中师。导致后来考省出版社及评高级教师因为无大学文凭被刷下。在新浪博客为认证博主、社区委员,填简介有读过鲁迅文学院字样,被我另一朋友检举揭发:函授。
16.在汉区、彝区,干活都不穿鞋。在汉区时挑一挑红薯走茶马古道去邻县换粉条,也打的赤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没换到又挑回来。
17.在汉区曾经在农民家搭过几天伙,在彝区过彝族节日彝胞邀我做过客,人家都反而很拘束。
18.那时并不觉得苦。
真的,不是装,因为没父母苦。
他们除了白天劳动,晚上还得站在桌上、台上挨斗争。我父亲16岁考省立师范考了全省第一,50多岁在五七干校从头学习挑粪种地、喂鱼喂牛。
19.那天和一老同学回生产队,找不到路了,全变了。
说说你上山下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
上山下乡最难忘的事,沉淀心㡳已四十多年了,顺摘写两段,权作备忘。我下乡时尚未满十八岁,但身强体壮,能担一百余斤谷子,走十多里路去送公粮,也能一次吃掉一斤干面条。下乡不久,队上要安电灯,需要买电线,灯泡等器材,嘞时候我重庆知青的身份,就凸显出来了。以出公差的名义,我回家耍了一个多月。回到队上,我又负责架线,安装家家户户的电灯。俨然成了电工师付。。。下乡仅四年,却深刻影响一生。发妻是我在二十岁时结缘相识的,她与我的生产队相邻,也是重庆的,我们一起渡过了四十多载春秋,如今孙儿每天承欢足前身后,也令大脑壳感叹,感恩那段永志不忘的知青生涯。今年,国庆节还想回到我们俩共同的第二个故乡去看看,一家三代人同行,想着仿佛己感受到了那份幸福和温謦!
说说你上山下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
我来说一件上山下乡最难忘刻骨铭心的事。197O年3月当时我家真巧有3个六九届,当时上海市的政策一片红,全部下乡插队落户。我于3月25日到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华阳河农场一分场五队务工,(2个姐姐相继到江西修水及宜春插队)。到农场后为了有上调机会,拼命工作,在1974年春患重病,到上海治疗半年,7月初回农场后,领导照顾调离大田班去放水牛,一人放1O条水牛,平时牛比较听话在大堤边吃草,我在堤上看看书,挺好的。谁知道有一天下午看书看过头了,忘记观察水牛动向,等发觉后水牛已跨过河沟到对面水稻田去了,10条水牛到水稻田跑一圈的话,稻田要遭秧了,水沟有十多米宽,平时水不深,几天大雨一下水沟水很深了,水沟上又无便桥,如绕道过去要走很长的路,时间不等人,加之水稻班长又是个历害角色,仗着农场领导是亲戚,平时生产队干部从不放眼中,这下闯祸了。为了赶时间,缩短路程,只能下水趟过去,我不会游泳,只能趟水,谁知越走越深,走到中间,沟水已经到嘴边了,想退回也无门 ,放眼看去周围没有一个人,呼叫无人应答。当时心中想到今天只能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突然看到眼前有几棵稗子草,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住,下面腿往前一步,站稳脚跟了,稗子草没有断,紧急着再拉紧前面另几根稗子草,腿跟着再往前一步,沟水到脖子底下了,就这样闯过鬼门关。平时那些稗子草不经拉,那天稗子草特别有筋道,一个人的全身力气拉在上面都没有断,真是神也,命不该绝。事后,生产队有个放黄牛的老职工(上海市杨浦区人,1958年到农场,当时他看到了事情经过),告诉了生产队干部,我不会游泳,不适宜放水牛,因此我又回到大田班。这是最难忘也无法忘却的记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