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青鱼的少?
在“四大家鱼”中,青鱼的养殖量确实是最少的,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报表显示:2018年,我国四大家鱼的养殖量为1315.1万吨,占淡水鱼类年养殖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养殖量最大的是草鱼达到了550.4万吨,其次是鲢鱼有385.9万吨,第三是鳙鱼309.6万吨,最后才是青鱼,只有69.13万吨,也就是草鱼的年养殖量是青鱼的接近8倍,就算排名第三的鳙鱼养殖量也是青鱼的接近5倍。
图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但是,青鱼是四大家鱼之首,它有着多个其他三种鱼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青鱼的价格是四大家鱼中最高的,其价格甚至是其他鱼类的1-2倍;
其次,青鱼是四大家鱼中体型最大的,从目前记录看,最大的鲢鱼体重为38公斤,最大的鳙鱼体重不足50公斤,最大的草鱼体重在40公斤左右,而最大的青鱼体长达到了1.76米,体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4公斤。
既然青鱼价格高、体型大,为何却是四大家鱼中养殖量最少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青鱼王”标本
奇妙的组合“四大家鱼”是指鲤科下的青、草、鲢、鳙四种鱼类,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家鱼”,除了它们本身具备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外,还要感谢一下鲤鱼,因为在四大家鱼出现之前,鲤鱼“一家独大”是我国最常见、产量最大的淡水鱼类。
但是,到了唐朝,由于执政者姓李,而李的读音又同鲤,所以,从唐朝开始直接将鲤鱼列入了禁养、禁食鱼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吃鱼大国,所以鲤鱼的禁养对当时的市场冲击很大,造成了巨大的淡水鱼类养殖缺口。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鲤鱼的替代品,而当时在我国几乎全水域分布且体型较大的鲤科鱼类成为了首选,而在鲤科下世界范围内一共有3700多种不同的种类,为何就偏偏选中了“青草鲢鳙”呢?除了上面说到的生长速度、适应能力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几种鱼可以混养,而且互不打扰。
其中草鱼是一种草食性的鱼类,以水生植物和藻类为食,而且通常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鲢鱼和鳙鱼的习性相似,都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它们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
最后是青鱼,它们属于肉食性的鱼类,主要以螺蛳、蚌、蚬等带壳的软体动物为食,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所以,一个鱼塘里,能将草鱼、鲢鱼或者鳙鱼以及青鱼混养,这大大提高了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它们属于一个奇妙的组合,而这也让它们“四大家鱼”的地位无鱼能撼动。
青鱼优点多多,为何养殖量最少?青鱼的养殖量少,我认为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成本
对于养殖业来说,投入产出比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以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王道。不过,相比较其他三种鱼,同样的养殖周期内,青鱼的养殖成本确实要高很多,这是因为鲢鱼和鳙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它们无论是动物粪便还是米糠、麦麸都是来者不拒的,而草鱼属于草食性鱼类,只需要投喂植物性饲料就可以了。
但是,青鱼不同,它们属于肉食性鱼类,在养殖下,它们的饲料要比其他三种鱼类贵一些,所以,在投入产出比上,青鱼要占劣势。
而相比较而言,青鱼与草鱼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口感上,差异并不特别的明显,所以有了投入产出比更高的草鱼,显然会减少青鱼的养殖量。
第二:名声
人有名声,鱼同样也有,而在四大家鱼中,青鱼的名声是最差的,在以前人们甚至称青鱼为“索命鱼”,这是因为以前的青鱼数量较多,在野生水体中体型也比较庞大,虽然青鱼生性比较的不活泼,但是这家伙力气出奇的大。
一旦被网住,一些体型大的甚至能把人拖入水中,还有在一起的汛期,青鱼浮头也比较常见,于是一些人冒着危险去捕捉青鱼,结果被青鱼甩尾或者拖拽造成危险,久而久之,它“索命鱼”的称呼就出现了,这对于养殖来说,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周期
虽然青鱼是肉食性鱼类,在养殖的条件下,它的生长速度要比野生的快很多,但是,它的养殖周期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以青鱼苗为例,通常2年甚至以上才能达到上市的规模,而其他的三种家鱼,通常一年左右就能上市,因此即使在同样的投入下,青鱼的养殖周期更长,也是它养殖量相对较低的原因。
第四:价格
由于青鱼的养殖量较少,养殖成本和周期较高,所以它的价格成为了四大家鱼中最贵的,但是许多人甚至连青鱼和草鱼都区别不了,遇到这种情况,显然会选择相似度高,价格更低的草鱼,而不是选择青鱼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使得青鱼的养殖量越来越低。
写在最后青鱼虽然位居四大家鱼之首,但却是养殖量最低的,究其原因除了与它们的养殖成本、周期、名声有关外,受草鱼的影响也很大,它们的生长速度差不多,体型也差不多,最关键的是草鱼便宜,所以逐渐的青鱼就“叫好不叫座”了。
不过,青鱼和草鱼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仅仅是从外观就能看出来,青鱼的背部是黑色的,而草鱼是暗绿色的,而且相比较而言,青鱼的口感要比草鱼强一些。
为什么养青鱼的少?
【大别山鹰】答疑:青鱼又叫黑鲩或青鲩。形似草鱼,但头较小,稍尖,体较结实。身体腹部灰白色,其余为青黑色,尤以鳍的颜色更黑,鳞片较大。
青鱼性不活泼,对肥水适应性比草鱼强,栖息在水的底层。经常在水的中层、下层、沿岸和水底浮游觅食,食物以河蚌、螺蛳等软体动物为主,也摄食人工饵料。青鱼生长快,抗病、刺少、肉厚、脂肪多,是优质的食用鱼。
青鱼因为以肉食性的河蚌和螺蛳为主,也食用人工饵料,而河蚌和螺蛳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喜欢在冷凉清瘦的水体中生长,这样如果将青鱼与其它鱼种混合喂养,就会对青鱼的饵料来源造成危害,也就是说青鱼就会失去高蛋白饲料来源,这样单靠人工投饵对青鱼生长十分不利,只能喂养极少量的青鱼,造成青鱼饲养商品价值不大,就自然而然放弃了青鱼的喂养,而改养其它饲料适应性广的鱼类。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井绳,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为什么养青鱼的少?
为什么养青鱼的少?青鱼在四大家鱼中,一直都是最少养殖的,下面我们来捋一捋。
从价格和味道来说,青鱼价格明显是四大家鱼中最贵的,其味道也是四大家鱼中最好的。但是,现实却是,市场上很少有青鱼卖,偶尔有几条,都会被发现的人抢购。这个市场,其实很怪,大量有人养殖的时候,青鱼并不受待见,而市场上少了,大家又吃稀奇,下面分析一下青鱼不受大家欢迎的原因。
一、个头大,有许多地方买鱼,都是要求买家整条卖的,并不像广东一样,可以杀开按斤卖。青鱼由于个头大,随便一条都是十来斤,对于一般人来说,消费能力有限,加之价格也不便宜,只能作罢。
二、养殖周期长,青鱼最佳的出塘时间,是十斤左右的时候,其味道也是最美最紧实的时候,大家想一下,一条5~6斤的草鱼,起码都要生长2年,而一条十斤的青鱼,起码要3~4年,这个养殖周期下来,许多养殖户受不了,因为效益太慢。
三、饲料麻烦,大家都知道青鱼是肉食性鱼类,其长的越大消耗的食物越多,特别是成长中期以后,对于饲料需求更是大增,而饲料多了,顺带就增加了养殖成本(比如螺丝、蚌壳),有时候一算,还不赚钱的。
四、难管理,高密度养殖的青鱼,也是很容易因为水质问题而爆发各种疾病,而一旦管理不甚,疾病没有及时控制住,亏本就成了定局,所以养殖户们认为,没必要为了赚个豆腐钱,操着买肉的心。
总之,青鱼虽然价比其它三大家鱼贵,个头大,但是在销售上并不占优势,在利润管理上也不占优势,所以最后造成大多数养殖户都排斥养这种鱼了。
为什么养青鱼的少?
青鱼,是淡水鱼中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我们这边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它的肉质厚实,刺大而且还少,特别的适合做腊鱼。所以,每年快过年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用青鱼来做腊鱼。
虽然青鱼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鱼,但是养殖的人确实是比较少,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个头太大。青鱼本来就是个头很大的鱼种。像这种鱼在卖的时候通常都至少在10斤以上。如果太小了是没有人要的。而这么大的鱼在平常的时候买回去要多久才能够吃得完呢?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在平常过日子的时候想吃鱼也不会买那么大的鱼回去。一般也就是买小的鱼,比如鲫鱼、鳊鱼这些了。在平常,青鱼基本也不见有人卖。说到底,青鱼还是一种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的鱼。它最适合销售的时间就是在年前。平常一般不卖。消费得少,自然养殖的人也少了。
二,养殖风险大。青鱼要养大,它的养殖周期是比较长的。青鱼要长得10来斤,至少养殖需要近三年的时间。青鱼的价格是越大越贵,而10斤重的青鱼在青鱼里面还不算大的,如果要更大,则养殖的时间需要更长,比如要养殖4-5年的时间。这个养殖时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了。因为水产养殖本来就是一个风险较大的事情,人们一般都喜欢当年养当年有产出。养殖时间增加,无疑大大的增加了养殖风险。
三,养殖成本大。上面也说了,青鱼养殖周期长,时间就是成本。这么长的时间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这对个人来说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
另外,青鱼在前期的时间生长速度慢,而要生长快需要等到后期,一般要长到五六斤以后才会快速的生长。因为这时候青鱼主要吃螺蚌这些高蛋白食物了。但是,如果要青鱼长得快,就需要往池塘投喂这些青鱼受吃的螺蚌。而这些东西远没有青草那么容易弄到。
整体来说,青鱼养殖的人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青鱼的养殖成本大、周期长所导致。养这鱼需要不少的长期投次,还需要长期承担着风险。
为什么养青鱼的少?
现在养青鱼的不少啊,就在天数茫茫A周围的鱼塘而言,基本上都套养有一定数量的青鱼,我个人也有一块渔池专门养殖青鱼。而且青鱼是各种垂钓场的最爱,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青鱼养殖还是很普遍的。
青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外形酷似草鱼,因为其喜欢采食螺蛳等软体动物,且体色发青,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它“螺蛳青”。青鱼的野生资源较少,因此其早些年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单》中。但随着近年来人工养殖的普级,其种群数量有所改观。那题主为什么会认为养青鱼的少呢?其实这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我从事养鱼多年,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时,青鱼养殖的确很少,特别是在内地,基本上没有专门养殖青鱼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有以下原因。
①青鱼的天然饵料难得青鱼之所以叫螺蛳青,是因为其达到一定重量后,主要以螺蛳,河蚌,贝类等高蛋白食物为食,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求。而这些东西又比较难得。所以在其饲料很难解决的情况下,养青鱼的人肯定很少。
②当时的人工饲料达不到青鱼的生长需求青鱼除了吃各种软体动物外,饥饿时也采食人工饲料,而当时没有全价的配合饲料,只有红薯,米糠,玉米等农产品用于饲养青鱼,虽然青鱼也吃这些东西,但这些东西明显蛋白含量不足,难以满足青鱼的生长需求,所以导致其生长缓慢,当时基本上一条青鱼达到4kg左右要5到6年。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养殖青鱼。
③养殖投入与收入不相称由于在当时的情况下,青鱼生长缓慢,因此其养殖成本十分高,另外由于养殖的人少,市场上比较少见,有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以及当时普遍消费力低下,信息闭塞物流不畅等原因。因此青鱼基本不被市场认可。常见有人花几年的功夫,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青鱼养大,而拿到市场上却只能卖到跟草鱼差不多的价钱,试问谁又愿意养它呢?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饲料工业的长足进步,青鱼的养殖变得相对容易多了。现在用全价鱼饲料喂养青鱼,其二龄鱼就能达到4Kg左右,大大缩短了养殖的周期。另外我发现青鱼的饲料回报率高于草鱼,而其市场价格却高于草鱼,所以养殖青鱼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草鱼的饲养。
现在青鱼养殖简单了,而且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高,加上其肉质,营养等高于草鱼,所以市场也认可,养殖的人也多起来。就拿我们周边的几个垂钓场来说吧,不管是养殖老板,还是垂钓者,都非常喜欢青鱼,因此青鱼养殖占很大的比例。
总之,我个人认为青鱼以前养殖的确较少,是因为受当时的养殖水平所限制。而现在养殖青鱼比较简单,且经济效益好,因此也有很多人养殖。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为什么养青鱼的少?
青鱼的养殖周期长。青鱼是四大家鱼中养殖周期最长的,其一般要养到5年以上才能上市。太早上市的话,那对养殖户来说非常的不划算,是根本挣不到多少钱的,因为青鱼在前面几年的时候生长很慢,只能开始大量食“肉”了之后才会开始快速生长。而养殖时间长,回本又比较慢,需要不断向里面投入资金购买鱼饲料,并且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来管理,这样对于养殖成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以说,养殖周期长、投资高、回本太慢,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养殖青鱼的一个主要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