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内脏的哪个部分最毒?

哪些内脏吃了对身体害处极大?

“动物内脏里有很多毒素,要少吃”这个说法几乎成为了人们的一个固有认知。但是,这个说法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因为动物的内脏包括了五脏六腑,在这些内脏中,有的内脏确实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大多数正常的动物内脏是没有毒的,可以放心吃的,不然“烤腰子”就不会受那么多人追捧了。

那么,动物的什么内脏有毒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动物的什么内脏有毒?

在自然界中,毒是生物的一种攻击和防御的手段,比如许多植物由于不能自由地移动,为了不让动物吃它们,所以有了毒性,这是一种防御手段,再比如毒蛇的毒腺可以帮助它们快速的杀死猎物,这是一种攻击手段。

但是对于内脏中的毒,通常不是动物的防御和进攻手段,因为只要能看到动物内脏了,就证明动物已经被杀死了,此时拥有再毒的内脏也不会让它死而复生了,所以毒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一种消化的辅助或者压根就不是自己身体产生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下动物内脏的“毒”:

第一:大多数动物的

在我国动物的胆通常是可以入药的,尤其是蛇胆入药的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对“蛇胆泡酒”的功效深信不疑,甚至有人会用毒蛇整条的放到酒里。但其实,许多动物的胆虽然可以入药,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毒药”。

胆是动物储存胆汁的器官,作为动物来说,胆汁可以辅助消化动物的脂肪,也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但是,动物胆汁中大都含有胆汁毒素、组织胺、胆盐及氰化物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进入我们体内后,会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

所以,动物的胆入药是在经过了处理,而且是严格的限制了剂量的前提之下,如果自己贸然用生胆泡酒或者治病,可能病没治好,反而会对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所以,动物内脏中最毒的部分是胆,而且大部分动物的胆(生)都有一定的毒性。

第二:一些有毒的动物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毒物的毒都藏在毒腺内,但是这些藏在毒腺内的毒物,其毒液稳定性很差,在高温、酸性、暴露在空气中都会失活,比如蛇毒、蝎毒等等。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毒物,即使高温烹煮了,它们的毒性也不会减弱多少,比如蟾蜍和河豚。我们先说蟾蜍,许多人认为蟾蜍的毒腺集中在体表(表皮上大大小小的皮脂腺),但其实蟾蜍的毒素不仅仅在体表,在它的内脏中同样有蟾蜍毒素,关键的是蟾蜍毒素稳定性很强,高温烹煮也不会减弱它的毒性。

其次是河豚,河豚被人当成一种人间美味,但同时它也是自然界中最毒的动物之一,河豚体内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这是一种耐热性极强,破坏能力极强的神经类毒素,成年人只要摄入0.5毫克就能致死。

河豚毒素广泛的潜藏在河豚的肝脏、卵巢、肾脏、血液、皮肤、鳃部、精巢等器官和组织中,其中以肝脏和卵巢的含量最高。

动物胆中的有毒物质是动物自身产生的,但是河豚毒素其实不是河豚的生产的,而是由一种常见于鲀形目鱼类体内的河鲀毒素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产生的。

因此,大多数动物胆的毒性并不是从其他食物中摄入的,而是消化系统需要而分泌出来的,但是有些有毒的动物,其毒素要么是从外界摄入的,要么是细菌产生的,所以这些毒素自然会集中在内脏中。

大多数动物内脏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许多人认为即使正常的动物内脏也是有毒性的,其中被误解最严重的就是动物肝脏了。因为一方面肝脏是动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同时它也是动物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由于动物体内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毒素,肝脏可以识别并代谢掉这些毒素。

另一方面是肝脏还会分泌胆汁,而胆汁中本身是含有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因此,人们认为肝脏是动物毒素最富集的地方。

但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肝脏只是会识别并分解代谢掉毒素,并不会储存毒素,这一点很重要。当肝脏把毒素分解后会交给肾脏排出体外。

因此,肝脏并不是动物内脏中毒素最多的地方,而且事实上除了个别的动物,大多数健康动物的内脏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当然以上只是根据我们人类来分析的,如果放在自然界中说内脏有毒,老虎、狮子等顶级猎食者会笑掉大牙,因为在它们捕猎完猎物后,首先做的就是将猎物开膛破肚,然后将冒着热气的内脏吃光,像狮子这种群居动物,你不抢着吃,甚至连“大肠刺身”都吃不到。

这是因为动物的内脏中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含量要远高于其他的肉,而食肉动物单一的饮食无法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靠的就是吃猎物的内脏。

总结

对于自然界中的有毒动物来说,它们的毒可以在任何一种内脏中(除了心脏),但是对于大多数无毒的动物来说,它们内脏中毒素最多的器官其实是胆,这是因为大多数动物胆汁中含有胆汁毒素。

而一直以来被认为毒素最富集的肝脏,其实它是不会储存毒素的,它只会分解然后交给下一个器官(肾脏)。正是因为这样,猪苦胆通常都会被人摘除掉,其它的内脏卖价比肉都高。

动物内脏的哪个部分最毒?

中国人有句俗语是“吃啥补啥”,而且所谓“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说法也由来已久。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危害人体健康。我们知道,许多动物脏器是代谢和分泌激素等的重要器官,他们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毒素、有害物质、以及某些激素,这些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下面小编就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不可食用的动物脏器。 1.甲状腺 又俗称“粒子肉”,位于动物胸腔口处的正前方,与气管的外侧面相连,是成对的器官,它所含的甲状腺素的性质稳定,一般经过加工烹调之后还保留了激素的活性,所以人在长期或者大量食用之后,会出现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慌、气短、烦躁、多汗、失眠、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脱发等,严重者手指震颤、精神失常。 2.肾上腺 肾上腺俗称“小腰子”,位于动物肾脏的前端,呈褐色,它含有的肾上腺素,能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暂时性血压增高。进食后出现中毒症状的潜伏期是15~30分钟,表现为引起头晕、呕吐、腹泻、手麻、心悸,严重者出现瞳孔放大,面色苍白等。 3.病变淋巴腺 病变淋巴腺俗称“花子肉”,多在动物大腿根部腹股沟、肩胛前和腰下处等,呈圆形。淋巴腺是机体的免疫屏障,相当于对外界的防御屏障,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对抗外来入侵的有害细菌和病毒。在病变的淋巴腺内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人如果食入后,就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者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鸡的翅尖因为含有大量淋巴结,因此也不宜食用。 4.鱼胆 民间曾有生吞鱼胆治疗眼病、高血压及气管炎的偏方,但一些鱼类的胆汁中含有毒素,对人体有害,如鲤鱼、草鱼、青鱼、白鱼、鲳鱼、鳊鱼等都含有有毒胆汁。鱼胆中的胆汁毒素为一种耐热、毒力强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这些毒素对人体细胞膜起着破坏作用而导致中毒。因为肝、肾是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鱼胆引起的肝肾中毒最为常见,此外,还可以引起脑细胞、心肌受损。 5.鱼腹内“黑衣” 包括海鱼、河鱼,其腹内两侧壁都有一层薄的黑色膜衣,是鱼体中最腥、泥土味较浓的部位,而且含有大量的组胺、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组胺进入体内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而且这层黑膜也是各种有害物质的汇集处,是被细菌、农药、水质中的脏物等有毒成分长期污染而成的,食之对身体有害。因此,剖鱼后要刮掉“黑衣”。

动物内脏的哪个部分最毒?

感谢头条邀约答题。中国人吃动物内脏的习惯,由来已久。例如爆炒腰花,毛血旺等,都是以动物内脏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传统名菜。

大家都知道,肝脏是一个巨大的“化工厂”。随着养殖时饲料、饮水和空气摄入体内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残留药物),抗生素、激素、饲料添加剂、使用的非法的物质(如廋肉精--盐酸克伦特多)在肝脏内集聚较多,远高于肌肉。因吃猪肝或者其他内脏导致廋肉精中度的恶性事件不胜例举。近年来,随着环境勿扰的加剧,水质的变差,以及农药的激素在养殖业领域的不规范使用,动物内脏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因为肝脏是代谢器官,肾脏是排泄器官,也是毒素最容易积蓄的地方。

肝脏在代谢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有害物质代谢物的残余和累积,如果不清洗彻底,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上面说到肾脏是排泄器官,它排泄动物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但是如果肾脏病了,动物体内的有害物质排泄就会受到影响,废物会在动物体内积聚。

但是,并不是因为这些咱们就不吃了,毕竟它们的营养还是很高的,只要不吃的太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吃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1-少量食用,一次一两左右。2-可以用鸡肝 鸭肝 鹅肝代替猪肝,毒素相对少一点。3-清洗一定要彻底。4-烹饪一定要熟透,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以保证食用安全。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们有所帮助,愿大家平安快乐幸福。

动物内脏的哪个部分最毒?

相对于动物肉来讲,大多数内脏有更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B族和铁、锌、硒等的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我国传统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所以有人提倡食用动物内脏来补充这些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病。但是近几年又有专家指出,动物肝、肾是代谢解毒的器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它部位的肉,而且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非常高,不宜食用。那么动物内脏究竟该不该吃呢?

看营养成分:内脏营养丰富

猪脑胆固醇最高

大部分的动物内脏营养素含量高于肌肉,尤其是肝脏,肝脏是动物体内营养素最集中的地方,肝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较肉类低,如猪肝中蛋白质含量只有19.3%,脂肪只有3.5%。猪肝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以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而且猪肝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猪肝过去一直被誉为物美价廉的“营养宝库”,受到广泛的推荐。其他内脏,如肾、肺、肠、肚、脑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重要营养素的含量比肝脏低,营养价值不及肝脏。常见的动物内脏及肌肉蛋白质、脂肪、铁、胆固醇含量如下:以每100克为例,所含的营养素成分:

从表中得知:补铁补血首选鸭肝、猪肝,胆固醇最高的是猪脑,这个不能吃,危险太大。脂肪含量低的是鸡和鸭胸脯肉,获取蛋白质可以选择猪瘦肉、鸡胸肉。

内脏脂肪和胆固醇较高

大部分的内脏脂肪含量高于肌肉,胆固醇几乎都比肌肉含量高。动物内脏中比如猪肝、猪肠、猪脑等所含的胆固醇成分很高。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猪肝含有较多的胆固醇,100克猪肝含胆固醇288毫克,是瘦猪肉的3.5倍。这对于现代的人在体检中10个就有9个是胆固醇过高也许吃这些食物有关联。动物内脏脂肪含量都比较高,吃得太多对人体健康也不利, 容易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吃哪些内脏最毒?哪些较健康?

一般来说肝、肠、肾、脑是毒性最强的部位,相比而言,动物心脏的危险性较低,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相当,富含血红素铁和蛋白质,污染元素也较少,可以吃一些,而肾、肺、肠、脑最好不要吃。

不过值得说一句的是,动物和植物相比,动物中所含的毒素远远高于植物。动物是吃植物的,还有动物不仅吃植物还吃动物,还有些是专门吃动物的额,生物链就是这样。所以少吃肉,少吃内脏也是一种环保,更是可以获得更多健康的理由。

其他安全隐患:

养殖时随饲料、饮水和空气摄入体内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残留农药),抗生素、激素、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的物质(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在肝脏(其他内脏也相仿)内积聚较多,远高于肌肉。因吃猪肝或其他内脏领导导致瘦肉精中毒的恶性事件举不胜举。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质的变差,以及农药和激素在养殖业领域的不规范使用,动物内脏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因为肝脏是代谢器官,而肾脏是排泄器官,也是毒素最容易蓄积的部位。

现在饲养动物,都得加饲料,有些饲料中的非法添加剂(最著名的、最主要的和最普遍的是瘦肉精)、抗菌素和激素等化学物质都会集中出现在内脏中(肉中当然也会有,但一般比内脏少很多)。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会出台禁止单位食堂食用猪肝的规定。肝脏是代谢器官,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有些有害代谢物的残余和累积,如果清洗不彻底,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这是它被“禁”的主要原因。

国外不吃内脏的理由:

如猪肝,大肠,鸡心,牛肚。我们觉得美味的东西,他们很惧怕。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们就是觉得动物的内脏很恶心,只能丢弃,不能吃的。还有吃动物的肉,一定要把动物的头去掉。

动物内脏:少量食用对健康无害

目前建议不吃动物内脏的居多,建议不吃的理由还是从安全角度,威胁健康角度来看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等日渐充裕,猪肝的物美价廉优势已不复突出。在现在生活水平下,大部分城市居民完全可以通过摄取畜类、禽类和鱼类的肌肉来满足营养需要,未必非得吃动物内脏。建议吃的理由是考虑到:一些人的饮食喜好,不能剥夺选择食物的自由感,享受感;还有些的确需要这样的食物来补给一些营养素的。比如:VA,铁等。

总的来说,动物内脏虽然含有有害健康的成分,但它同时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只要别吃得太多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吃动物内脏要注意什么?

(1)少量食用,一次吃25~50克,半两-一两,也就2-3口的量,多了容易维生素A中毒。

(2)可以用鸡肝、鸭肝、鹅肝代替猪肝,毒素少一些。

(3)清洗一定要干净:肝脏和肾脏属于排毒器官,受污染的可能性较高,毒素含量大,所以很多人在清洗和烹调时,也都会格外注意。其实其他动物内脏如肺、肚、肠等,也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各种寄生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所以在清洗烹饪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4)烹饪一定要熟透:动物内脏的烹制最好采用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的方法,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杀死,以保证食用安全。

有些大排档做的爆炒猪肝,出盘还带着血呢,根本没熟透。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动物内脏,感染疾病的机会便大大增加别的内脏如肚子、肠子等也不应采取爆炒的做法。内脏如果不炒熟炒透,就难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

动物内脏的哪个部分最毒?

中国人历来就是喜食动物内脏,不仅在平时餐桌上常见,更是酒席上不可缺少的菜肴,这与国外不食动物内脏是明显不同的。动物内脏的确美味,但是食用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动物脏器是代谢和分泌激素等的重要器官,他们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毒素、有害物质、以及某些激素,这些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

一般来说,肝、肠、肾、脑是毒性最强的部位。相比而言,动物心脏的危险性较低,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相当,富含血红素铁和蛋白质,污染元素也较少,可以吃一些,而肾、肺、肠、脑最好不要吃。 

此外,还有几种常见的不可食用的动物脏器是不能吃的,也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毒性较强,如:

一、甲状腺又俗称“粒子肉”,位于动物胸腔口处的正前方,与气管的外侧面相连,是成对的器官,它所含的甲状腺素的性质稳定,一般经过加工烹调之后还保留了激素的活性。少量食用,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大量食用,是会出现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慌、气短、烦躁、多汗、失眠、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脱发等,严重者手指震颤、精神失常。

二、肾上腺俗称“小腰子”,位于动物肾脏的前端,呈褐色,它含有的肾上腺素,能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暂时性血压增高。

三、病变淋巴腺病变淋巴腺俗称“花子肉”,多在动物大腿根部腹股沟、肩胛前和腰下处等,呈圆形。淋巴腺是机体的免疫屏障,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对抗外来入侵的有害细菌和病毒。在病变的淋巴腺内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人如果食入后,就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者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

四、血脖肉,它是猪的脖子肉,猪颈下分布着下颌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和咽后淋巴中心等重要淋巴结。在宰杀时由于淋巴结会出现充血、出血、水肿、化脓、坏死等病变,这其中则含有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毒素、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危害非常大。还有喉后方有甲状腺,食入会出现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动物内脏的哪个部分最毒?

猪肝、猪肠、猪心、猪脑等动物内脏富含营养,但含有毒素。

肝脏是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有有害代谢物的残余和累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一些不法的养殖业主经常违规使用农药和激素,一些饲料中的非法添加剂和抗菌素等化学物质大大超标,导致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在食用过程中清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动物内脏中如猪肝、猪肠、猪心、猪脑等所含的胆固醇成分很高,容易引发人体胆固醇过高。动物内脏也含有较多的脂肪,吃得太多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引起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

肾脏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毒素最容易蓄积的部位,因此平时最好少吃或不吃动物的肾脏。

动物内脏并非严格禁止食用,可以适量地吃一些,如一次吃50克,不会引起食物中毒。另外,可以用鸡肝、鸭肝、鹅肝代替猪肝,它们的毒素相对少一些。

选购动物内脏时,一定要注意干净卫生,严格遵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内脏中的肝脏和肾脏属于排毒、排泄器官,更容易受污染,毒素含量也较大,所以应格外注意。内脏的其他部分,如肺、肚、肠等,也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各种寄生虫的主要寄生场所,在购买时需要特别注意。

动物内脏平时应尽量少吃。如果烹饪做菜,一定要做熟煮透。最好的烹饪方法是采用长时间高温高压焖煮,将寄生虫、病菌和虫卵彻底杀死,以保证食用的安全。

大排档做的爆炒猪肝等食品最好少吃,尤其是表面带有血的半熟品。如果吃了没有炒熟的动物内脏,会大大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