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默蚊子,麦蚊子)到底是什么动物?
默蚊子、黑猫子、麦蚊子、小咬其实说的都是一种昆虫,只不过它不是蚊子(蚊科下的昆虫),但是它有着蚊子一样的吸血能力,不过飞起来不会像蚊子那样发出声音,而且这不是一种昆虫,而是蠓科下所有以动物血液为食的昆虫的统称,俗称墨蚊,在世界范围内约有超过400种,其中在我国有70多种,它们广泛的分布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其学名为墨蚊,是蠓科蠓属下的吸血昆虫。
在我国的七十多种墨蚊中,有超过80%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尤其以四川和海南最为严重,因为海南拥有着我国种类最多的墨蚊(28种),四川紧随其后,位列第二(21种),所以,这两个省份是我国受“墨蚊灾”最严重的省份。
那么,墨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昆虫呢?它们究竟有多“狠毒”呢?马上又来到墨蚊滋生的季节了,如何防范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几个问题。
墨蚊的“实力”关于墨蚊的实力,相信许多小伙伴都深有体会,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墨蚊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01 成群攻击
在夏天,蚊子就足够让人抓狂了,但是如果你遇到墨蚊,那么你才知道蚊子是有多么“弱鸡”。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杂草丛生的野外,不然我们很少能够见到成群的蚊子,因此被蚊子“围攻”的也就只有几只。
但是,墨蚊不同,它们有着很强的群居习性,一旦它们锁定目标是会成群出现的,虽然这个群也不大,但是十几只的数量就足够让人的腿肿一圈了。
02 不易被发现
蚊子虽然体型不大,但是它们叮人时一眼就能被发现,而且蚊子叮咬人时,会有一定的感觉,尤其是花蚊子(伊蚊)它们在叮人时,人都会感觉到疼,所以,在夏天我们经常能够在腿上、胳膊上拍死一个吸了一半血的花蚊子。
但是,墨蚊就不同了,它的平均体长仅有2毫米,跟我们用的针头差不多大,即使是十几只只要是分布在我们腿部不同的位置,我们很难发现它们,而且它们不像蚊子那样喜欢围着人的头部飞,而是喜欢在距离地面1米以内的范围飞,这恰好是我们不易观察到的地方,也是夏天皮肤露在外面最多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墨蚊在吸人血时会释放少量的麻醉剂和抗血凝的物质,这使得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再加上它们体型小,对血的需求量也小,所以在我们身上停留的时间也非常的短,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03 叮咬后的反应
在蚊子中,比较凶猛的要属花蚊子了,它们不管白天黑夜都会叮人,而且它们有一个特点:一次性吸饱,吸到飞都成了问题。而且被花蚊子叮咬后,皮肤会非常的痒,皮肤表面也会起一个相对规则的圆形的包。(下图为花蚊子咬后的包,上面的印记相信小伙伴们都懂)
而墨蚊叮人后,那种痛痒的感觉比蚊子咬后要厉害得多,一般情况下,会起一个不规则的块状包,观察其中间的位置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黑色小孔。
被蚊子叮咬的包一般情况下,一个小时内就可以自行地消退,但是墨蚊就狠多了,由于其唾液中含有可以导致大多数人过敏的物质,所以被它咬后会有严重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通常要半天甚至是一天才会小时,严重的话甚至会形成水肿或者是水疱。
这种“大包”如果用手抓破了还会引发感染。(相关图咱就不放了,以免密恐和引人不适)
因此,墨蚊以其数量多、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叮咬后反应大成功地超越了四害之一的蚊子,而且最关键的是墨蚊从春夏交季开始滋生,一直会持续到秋天,而这个时间段恰好也是蚊子肆虐的时候,它们“上下夹攻”让人苦不堪言。
尤其是原本生活在非墨蚊分布区的人(免疫能力较差),一旦到了四川,那么除了热辣的火锅,墨蚊也可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防止墨蚊咬人?在墨蚊的分布区,想要完全不被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少让它咬到,至于方法可以从自身和环境两个角度下手:
首先是自身。墨蚊虽然狠,但是体型决定了它的刺吸式口器很短,举个例子,我们夏天穿着防晒衣,蚊子可能会咬透,但是墨蚊是咬不透的,所以,从自身下手就是武装好自己,尤其是腿部一定要遮住。
虽然墨蚊的平均飞行高度不足1米,但是它们也可能叮到我们的胳膊,比如我们蹲下时或者有几只调皮的墨蚊飞了上来,所以胳膊尽量也不要露在外面。
其次,墨蚊的聚集区少不了水和草,因为水成为它们繁殖的场所(参考蚊子),而草有利于它们躲避烈日和隐藏,所以在户外有水有草的地方必然是墨蚊的聚集地,如果你光着小腿从这种草丛里走一圈是必然会“中奖”的。
因此,在户外时,尽量远离水和草这种适合墨蚊隐藏和生存的地方。
第二:环境
如果我们居住地恰好是“蠓区”,那么有效减少墨蚊的方法可以从墨蚊的繁殖下手,墨蚊与蚊子一样都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的卵都需要在水中孵化。
由于墨蚊的平均寿命仅有1个月左右,所以它们是以卵的形态过冬,到了春夏交季开始孵化的,此时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自家附近找一下存水的地方用一些杀虫剂了,这个方法非常的有效。
除此之外,检查一下家中和附近一些可以存水的东西,比如旧轮胎、破罐子等等,这些也都是墨蚊繁殖的选择。
最后白天吸人血的飞虫不一定是蚊子,尤其是在四川地区,咬人的通常都是墨蚊,它们虽然体型小,但是成群的悄无声息的吸人血,比蚊子要恐怖多了,所以在“蠓区”夏季活动尽量不要穿的太清凉,而且如果家附近有很多,也可以采取清理存水的东西以及水中灭虫卵的方法减少墨蚊的滋生。
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默蚊子,麦蚊子)到底是什么动物?
这个应该不是四川的“特产”吧,在农夫的老家这边也有很多。一到夏天,它就出来祸害人了。尤其是在白天的时候,比晚上更加的猖獗。不过在我们这里不叫“黑帽子”,是叫它“麦蚊子”,可能也是“默蚊子”。
这种小小的蚊子是黑色的,并且个头实在是太小了,飞起来根本就没有声音,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得名“默蚊子”。前几天回了一趟老家,就没少被这种蚊子祸害。这种蚊子一般在下雨前后,或者是天快黑的时候特别的多。其悄无声息的咬人依靠,那是又痒又痛。
别看它的个头很小,但是被叮咬了之后,奇痒难忍,很快就会肿个大包。最可气的是这种虫子还是群聚叮咬人畜,一不留神身上就会好会发现好几只,实在是可恨!
这种虫子的学名叫蠓虫,其种类非常多,在全球约有4000余种,而在我国大约也有200多种。其也分为雌性和雄性的,吸人血的是雌性的,而雄性的是不吸血的,主要是吸食植物液汁。
对于这种虫子的防治方法,基本上也和蚊子的差不多。前几天在老家,第一天下午因为刚下过雨,临近天黑的时候,手上、脚上被叮咬过多次。后来没有办法了只好躲到楼上去了。这种虫子不善飞行,飞行高度有限,高处一般比较少。而叮咬人的时候,也是以脚部和手部等裸露在外的肌肤为主。
第二天老爸教了我一个方法,对方这种小虫子非常管用,那就是在身上涂抹一些清凉油,这个是有气味的,一般闻到气味了,它也就不会靠近了。如果被默蚊子叮咬了,涂抹清凉油也有止痒的效果。
另外还要注意房子周围的卫生,在平时的时候它们主要是躲在洞穴、杂草等避光和无风的地方。并且其繁殖的卵也基本上是产在富有有机质的潮湿土壤、水塘、树洞、水洼等处,所以我们就要对其孳生地进行清除,搞好环境卫生。
在你的家乡,这种虫子叫什么名字呢?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默蚊子,麦蚊子)到底是什么动物?
这个可能真算得上四川特产,麦蚊子,故名思意,就是夏天才出来的蚊子,这玩意上点点大,吸起血来比蚊子还厉害,因为它小啊,飞起来没声音啊,一到夏天在农村出门就要防这东西,记得以前老家有个防治良药就是用剧木面点来熏,这玩意就没有了,不过到县城这玩意也没有,农村房间里也没有,只要出门就有,你说怪不怪,而且就东西还是群体出动,一出来都是一个家族,你不去管它,你看看您腿上那都是一片,一手拍下去,可以毁灭它一个家族。现在出来这么多年了,也好多年没见过这东西了,还挺怀念,不过这广东的蚊子倒是比老家还厉害……
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默蚊子,麦蚊子)到底是什么动物?
“黑猫子”应该属于四川话的发音了,这种可恶的小昆虫就叫“蠓”,也有人叫它“墨蚊”、“小咬”……名字挺多的。我就生活在四川陕西交界处的山区,三天前刚被黑猫子在腿上、胳膊上咬了好多小疙瘩,到现在还奇痒难忍,去医院开了咬,不过效果不是很好,太难受了。
我今年夏天算是领教了黑猫子的厉害,难怪当地人会说“白天黑猫子,晚上大蚊子,还让不让人活了……”,黑猫子就是白天出来吸血的“怪物”,被它咬了奇痒难忍倒是小事,就害怕过敏,一旦过敏全身难受,问过医生,医生告诉我黑猫子最吓人的是身上还有非常多寄生虫,被吸血之后保不齐这些寄生虫就通过黑猫子跑到人皮肤里了,引起不同的过敏和其他并发症。感情黑猫子咬人,还“买一送多”呢。
黑猫子,简单来说就是蠓,它双翅科,品种特别多,单单我国知道的就有300多种,据说全世界有4000多种,三四毫米大小,在有水的地方,潮湿的地方树洞等处都能看到它。吸血的时候用自己那根刺嘴插入皮肤下吸血,刚开始吸血前肚子黑色,扁扁的,吸饱了肚子圆滚滚红彤彤的。
前面说了,黑猫子咬人吸血之后,身上会其大大小小的疙瘩,特别特别痒,要是有过敏反应,严重的全身都会起红疹,生活在山区的小伙伴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保护措施。最关键的是黑猫子身体上有特别多寄生虫,什么鞭毛虫、蠕虫等等乱七八糟的,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被咬的地方,非常可能引发其他病症。
上图中这只也是蠓的种类,我们叫它“吸血苍蝇”,它可不是什么善类。
不过黑猫子的寿命据说只有1个月时间,主要在炎热的夏季出来,冬季以幼虫和卵的形态过冬。虽然命不长,但却足够恶心人了。
我被咬了三天没好,疙瘩越变越大,到现在还痒痒的受不了,医生之前给我开的外用软膏,还让我多喝点金银花茶。明天在观察一上午,要还没好转,我只好再次求医了。
不过蠓这东西可不是四川独有的,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南方地区居多吧。我生活在汉中,白天一不注意就会被黑猫子咬到,防不胜防。
而现在这个季节正是黑猫子活跃的时候,我们白天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谨防被黑猫字咬伤,记住了花露水、清凉油对黑猫子好像无效。
(文/阿冰)
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默蚊子,麦蚊子)到底是什么动物?
说麦蚊子是一种树上的果实里面长的,可能很多人会喷,说我不懂……!这种吸血蚊儿确实是一种“黄角树”上的果实里面的,黄角树有很多种类,我家乡重庆就有这样的黄角树(其他地方有没有我就不知道,因为我是农民,见识少),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捡掉在地上的黄角树的果实吃,因为家里没啥吃的(70年代,我现在都五十多了),这种果实叫“黄果泡儿”,儿话韵,有点甜味,果实很小(差不多豌豆粒大),掉下来的果实大多数都开裂了,刚刚掉下来的没开裂,用手颁开里面很多和麦蚊子一样的小虫子飞出来,虫子飞完后就可以吃了,我们小时候也问过老一辈的人,他们说可以吃,因为我们小孩子害怕吃。信不信由你们,反正我们老家老一辈的人都说这是麦蚊子。
四川白天吸人血的黑猫子(默蚊子,麦蚊子)到底是什么动物?
就是,就是。朋友们都说对了,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童年趣事:在7~8岁时,热天头,少午正,大人们净兜睡磕,我们娃儿家不睡,麦文子多得不得了,咬死人,一天少午,我心头安逸了,就坐得那门砍上等麦文子咬过够,看求你郎改咬,我逗看到麦文子的肚皮漫漫变大老,胀得虾豉元,一下逗滚得地下老。飞也飞不起来了只有得地下慢慢爬,我逗拿根小棒棒一个一个夺,棒棒头头上兜红老,朋友们你说当时的我是不是怪得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