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一生如何从生到死?

蚊子是完全变态昆虫,它们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四个阶段,只不过,由于蚊子的前三个阶段都是在水中进行的,不容易被我们观察到,所以我们看到的蚊子基本上都是成虫形态的。那么,蚊子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蚊子(成虫)

蚊子的成虫状态是我们最熟悉的了,每年的夏天它们总是无孔不入地叮咬人,让人防不胜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看,每年有约50多万人因为蚊子的叮咬死亡(主要是传染疾病),因此,在四害中,蚊子早已经超越了老鼠成为了新一代的“四害之首”。

蚊子是双翅目蚊科下所有昆虫的统称,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超过3000种蚊子活跃着,几乎除了南极洲外,其他大陆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我们常见的蚊子中,主要以按蚊、库蚊以及伊蚊这三大类蚊子为主,其中,按蚊和库蚊是我国本土就有的,它们都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在我们小时候,白天几乎很少被蚊子叮到。

而伊蚊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它并非我国本土物种,而是主要从东南亚热带地区经由贸易进入到我国的。虽然它们出现在我国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它们适应能力强(原产热带但是在温带甚至寒温带都能生存,而且它们产卵不一定非要在水中,在潮湿的土壤中依然能够产卵孵化),如今的它们已经成为了优势种,并且在我国东北地区都能看到了。

花蚊子比库蚊、按蚊要凶得多,它们不管白天黑夜都会出来吸血(主要在白天活动),正是因为这个习性,花蚊子也“填补”了我国白天没有蚊子活跃的“空白”。

蚊子卵

从夏初开始,去年秋末产的蚊子卵就开始孵化了,此时正式拉开了蚊子繁殖的帷幕,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去年未孵化的卵全部孵化,然后雌雄蚊子开始互相寻找对方配对,配对成功后,雄性蚊子一般在7-15天就会死亡。

而雌性蚊子在交配完后,会变得异常的凶猛,因为此时它们需要吸血来发育受精卵,这时的雌蚊会不顾一切地吸血,当受精卵发育完全后,雌蚊开始寻找产卵的场所。

我们以上面三大类常见的蚊子为例,按蚊和库蚊只能在水中产卵,所以,下水道、池塘、可以储存水的容器(比如花盆、旧轮胎等等)就成为了它们的理想产卵地。

而伊蚊此时会展现出它的高适应能力,因为它们是在湿土中产卵的,显然湿地比水源更容易寻找。找到产卵地之后,一只雌蚊可以产下多达3000枚卵。

蚊子的卵孵化时间与环境温度呈正比,在20℃左右时,通常需要3-5天孵化,但是当温度达到25℃以上时,蚊子卵只需要1-2天就能孵化。

蚊子幼虫

蚊子的幼虫学名孑孓,它的形态与蚊子完全不同,它没有翅膀,有一个大大的头和胸部,腹部第八节有一个呼吸管,在呼吸时,孑孓需要将腹部后端露出水面,由呼吸管直接的吸入氧气。

从蚊子的卵孵化后,蚊子会以孑孓的形态生活在3-7天(具体看温度,温度越高时间越短),在这个时间内,孑孓要经历4次蜕皮,每一次蜕皮,孑孓会长大一些。

孑孓在水中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片为食,比如藻类,在移动时,孑孓通常是通过尾部的弯曲作为驱动力,所以它的移动通常是跳跃性的。不过,在孑孓时期,蚊子的天敌有很多,比如蜻蜓的幼虫水虿,食蚊鱼等等都会以孑孓为食。

蚊子的蛹

当孑孓在水中完成第四次蜕皮时,它就要成蛹了,蚊子的蛹大部分是孑孓第四次蜕掉的皮,由于此时它的头胸变小,所以恰好能够装下它蜕皮后的头和胸,成了一个圆形的块状物,而它的腹部依然在外面。

这是因为腹部是它的呼吸器官所在,所以它依然需要露出腹部来呼吸,而且腹部在外面来回的摆动依然能够让蛹在水中游动,看起来就像我们的标点符号“逗号”一样。

在蛹期,蚊子是不进食的,不过好在蛹期只有2-3天,此时的蚊子体型变小,逐渐地露出水面,长出翅膀,此时,蚊子的终极形态形成,一个“吸血的小恶魔”诞生了。

总结一下

蚊子的前三个阶段都是在水中度过的,其中卵和蛹期都不需要进食,只有孑孓期才会主动地进食,这三个阶段通常要用10-15天的时间,之后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从蚊子的习性上看,想要灭蚊,成虫后难度是有点大的,而且还有被叮咬的风险,所以在其进食期也就是孑孓期,找到家附近存水的地方将积水清理或者用消毒液消一下毒,就能大大减少蚊子的数量。

蚊子的一生如何从生到死?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 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 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 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 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

幼虫一般会经历脱皮4次,每脱皮一次相当于长大1岁,最后在水里化蛹。2-3天之后蛹就会羽化出成蚊,就是我们常见的蚊子。蚊子成虫分雌雄,雄蚊吸花蜜、露水、植物的汁液等,不吸血。雌蚊刚开始跟雄蚊一样,吸花蜜露水等。但是等雌蚊长大一点,与雄蚊交配后必须吸血才能使自己的卵巢发育成熟,才能产卵繁殖后代。所以雌蚊交配后就开始找机会吸血。雄蚊一般能活20几天,雌蚊活的时间长点,能到四五十天的样子。雌蚊吸到血之后就找地方产卵,将卵产在水中。如果雌蚊没被人拍死的话,产卵后她会继续找雄蚊交配,再吸血、再产卵,一直到自己老死。

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大量死亡,有极少的蚊子会存活,它们在墙缝等可以避风避寒的地方,比如躲藏在室内较温暖、且较隐蔽处,如衣柜背后等。但会躲开较热的地方,如暖气等。这样既可以躲过严冬,又可以降低新陈代谢速度,避免饥饿而死。有点儿像冬眠。

在室外,蚊子一般躲藏在暖气管道内等较温暖处,第二年出现的蚊子更多的是卵孵化出来的。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不愉快经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蚊子“刺”到。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6枝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就是蚊子摄食用口器的中心。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蚊子还会放出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来防止血液凝结,这样它就能够安稳地饱餐—顿。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但是,痒的感觉并不是因为短针刺入或唾液里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我们会觉得痒,是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在这时会释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用以对抗外来物质,而这个免疫反应引发了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当血液流向叮咬处以加速组织复原时,组织胺会造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此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被蚊子咬后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蚊子的一生如何从生到死?

头条版权图

蚊子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年,比人类还古老。蚊子的生命期比较短,一般雄蚊交配后约7~10天死亡,但在实验室可活到1至2个月;雌蚊一般可活1至2个月,在实验室曾活到4个月。

相较人类的生命周期而言,蚊子的生命算是比较短暂的,但它们凭着超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地球上存活如此之久。

1

生命期为3~20天

蚊子的整个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蚊,每个周期又要花不等的时间。我们通常接触的嗡嗡作响,到处“送包”的蚊子,其实是蚊子的成虫阶段。蚊子的其他三个阶段生活在水中,大家基本上不会注意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有人认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寿命,雄性为3~10天,雌性为10~20天。

在这里,也要告诉大家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喝的大部分牛奶其实是母牛奶,很少能喝到公牛奶;而在蚊子中,“捅人”的都是雌蚊,雄蚊是吃素的,靠吸食植物汁液过活。

2

蚊子的一生

蚊子的一生有4个阶段:

  1. 卵——经过3-5天孵化成幼虫;
  2. 幼虫——经过10-14天发育成蛹;
  3. 蛹——约两天后便成蚊;
  4. 蚊——在7~20的生存周期中产下卵。

下面,我们对各个阶段逐一展开介绍:

①随着夏天开始,气温上升,上一年积累下来的卵开始全部孵化。卵的孵化受温度影响,20℃左右时,3-5天孵化,温度达到25℃以上时,1-2天就能孵化。

②卵孵化出的幼虫,学名孑孓(jié jué),外形看起来有点像虾小时候。

蚊子在幼虫阶段,需要在水下生活3-7天时间。这期间,他们要经历4次蜕皮,蜕一次皮,就会长大一些,有点像蚕吐丝前的过程。

这期间,他们吃水里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片,同时也是蜻蜓幼虫和食蚊鱼等动物的“粮食”。

③当幼虫完成第四次蜕皮,会进入下一个阶段——蛹。

这个阶段需要2-3天,他们不吃不喝,等待长出翅膀,飞出水面。过程可以自行脑补蝴蝶破茧画面。

④蚊子成年后,开始找对象。完成交配后,雄蚊一般7-15天就会死亡,雌蚊则会变得异常凶猛,它们需要吸血来发育受精卵。待受精卵发育后,雌蚊开始产卵,一只雌蚊可以产下多达3000枚卵。

这便是蚊子的一生!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为啥总觉得水边蚊虫会比较多?为啥蚊子对于吸血为何如此执着?为啥很早以前,人类就向这个小东西“开战”,它们居然不见减少?

3

不是所有蚊子都有害

对于人类来说,被蚊子叮一口,其实损失的血量也就1毫升的五千分之一左右,一滴血也能撑死几只蚊子了,但这小东西还传染各种疾病,很多疾病对人类来说是致命的。因此,有人主张消灭蚊子。

对此,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我们希望消灭的应该是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清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传染病学教授程功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动物,蚊子是其中一种。此外,公众熟知的还有蟑螂、鼠、蝇等。

程功介绍,全世界有3000多种不同的蚊子,能够传播人类病原体的蚊虫有数十种。“绝大多数的蚊子对人无害,与自然界的许多动物一样,在生态循环系统中有关键作用,一些动物甚至是以蚊虫的幼虫作为食物。

在程功看来,消灭蚊子的说法或许在路径或者概念上可行,但在具体的实施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蚊子也有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程功介绍,日常生活常用的灭蚊剂或者杀虫剂,随着蚊子的不断繁殖,会因为所产生的抗性而导致最终失效。“就像细菌对抗生素一样。”

4

秋天的蚊子比夏天还猛

夏天已经过去,气温慢慢下降后,是不是就躲过的蚊子?不不不!“秋蚊猛如虎”!

入秋后,还活着的“吸血鬼”会加倍努力“进补”,为越冬做准备。此外, 入秋后,晚上温度较低,蚊虫需要找温暖的“港湾”,去你们家就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为啥有些低纬度地区,到冬天了,家里还能看到蚊子的原因。

部分内容参考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蚊子的一生如何从生到死?

蚊子的一生如何从生到死

答:从被抛弃到杂草中的“弃婴”-卵,到迷茫的自我封闭-蛹,再到顿悟后的重生-蚊,

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吸别人的血,肥自己的肉!别人起包睡不着,我自吃饱躲猫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