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鲸是一类水生哺乳动物,其中的蓝鲸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与陆地动物一样都是要排便便的。根据研究表明:一头成年的蓝鲸一次就可以排出约200升的便便,这就相当于200多公斤的重量(便便的密度整体大于水),比一头猪都要重。(下图为2019年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拍到的蓝鲸排便的画面)
从画面中,我们发现蓝鲸的便便并非整个固态的,而是偏向于液态的,事实上,所有鲸类的便便都是这样,属于流动性的羽状物,其中一些小的固态颗粒会下落,流质的会漂浮在海面上像一团团的泡沫一样。
而且目前已观测到的所有的鲸几乎都是在浅海(海面)进行排泄的,那么,它们为何要在浅海进行排便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鲸类为何在浅海进行排便?鲸是一个大家族,由98种不同的动物组成,从牙齿结构上看,它们分为齿鲸和须鲸两大类,在所有的齿鲸中,除了抹香鲸因为上颚没有牙齿只能以小型的海洋生物为食外,其他的齿鲸均以中大型的海洋生物为食,而须鲸就不同了,它们没有牙齿,无法咀嚼和撕裂猎物,所以就连最大的鲸蓝鲸也只能以小小的磷虾、鱼类为食。
无论是齿鲸还是须鲸,它们的猎物生存的海水深度通常都在100-1000米之间,所以,鲸类想要觅食,就必须在深海区,尤其是主要以大型的头足类动物为食的抹香鲸,它的下潜深度可达1000米。
从水面到如此深的海里,任何一种鲸都想要将自己一次捕猎的猎物最大化,此时,它们就需要先排泄和换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它们憋气的时间最大化,同时也能将自己一次吃的食物量最大化。
那么,如何能达到换气的同时,将体内的便便排出呢?答案显然是海面,在海面上,它们边吸气、边排泄,这样吸气完成,排泄也完成了,如此轻装上阵,能够将一次的捕食量最大化。
除此之外,鲸类在浅海排便还有一个好处:容易。由于鲸类的食物大都生活在深海区,所以它们大多数的时间也是待在这里的。众所周知,海水的压强与海水深度是成正比的,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要增加1.03×10^5pa,如果是在几百米的深处排便的话,巨大的压强会让排便成为一种困难的事。
而且在如此深的海水中排便也是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水可能顺着肛门进入体内,一旦如此,鲸类可能再也上不来了。这就好比一个在深海的潜艇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孔,海水必然会从这个孔里大量的涌入。
鲸浅海排便的好处鲸在海水表层排便对自己的好处就是可以“轻装上阵”以及容易排出(压强小),不过,它们在浅海排便不但对自己有好处,还对整个海洋系统有好处。
首先,在上面的配图中,我们发现蓝鲸的便便是有颜色的,这个颜色同样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鲸类便便之所以是多彩的,与它们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蓝鲸的主要食物是磷虾,磷虾体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所以蓝鲸的便便是偏红色的(尤其是下沉的这些固态的颗粒,如下图)。
因此,在鲸类排泄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根据研究发现,鲸类排泄的海水中铁元素的含量是南极海域海水铁含量的1000万倍,这些铁元素是许多海洋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的铁元素来源。
而鲸在海面上排便,这些营养物质就可以从浅水区一直到深水区滋养各个海水深度的生物。
其次,鲸其实与大多数的肉食性哺乳动物一样,它们总是不能完全地将食物消化和吸收掉(草食性的反刍动物消化的往往比较彻底),所以在它们的便便中,还有很多未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非常的细小,只能给一些小型的鱼、虾作为口粮。
而小型的鱼虾通常都在浅水区,如果鲸在深水区排便的话,这些营养物质几乎就浪费掉了,而在浅水层就不同了,许多小鱼小虾会跟随着它们,在它们排泄时,大快朵颐。
总结鲸都是在海水表层排泄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能够在换气时减轻自身体重,增加进食量,一方面能够减轻排泄压力(海水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通过对鲸排便的介绍,我们发现鲸在海洋生态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一些大型的鲸类在死亡后会形成鲸落,鲸巨大的身体缓缓的落入海底,给各个不同深度的海水层中生活的生物提供了营养。
除了它们死亡后对大海的回馈外,它们每年庞大的排泄量其实也在滋养着海洋生物,其中的铁元素被浮游生物吸收,一些未消化的营养物质成为了小鱼小虾的食物等等。
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表示:在深海排便压力实在太大了,远不如浅海来的舒畅!
2019年11月份,一位名叫魏瑟的风光摄影师,在澳大利亚珀斯南方利用无人机,拍下了一头蓝鲸排便的壮观场面。大量金黄色的粪便从鲸鱼接近尾部分位置喷出,一条长长的痕迹蔓延十几米,非常美丽。
如果你距离鲸鱼排便的位置很近,会看到大量的像黄色烟雾一样的飞絮状粪便,将周围的海水迅速染黄。伴随而来的当然是难闻的气味,没有防护措施的话恐怕会被臭晕,要知道那可是粪便啊!
事实上鲸鱼排便并不罕见,如果有机会去观鲸,正好碰上观鲸地点的海水比较清澈的话,是很有可能看到鲸鱼排便的,因为鲸鱼一般情况只会在浅海区域排便。
比如蓝鲸在下潜深海掠食之前,会先在浅海去排便,为吃大餐腾出更多的空间。那么为什么鲸鱼要在浅海排便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1、鲸鱼一次排多少便?全世界的鲸鱼有80多种,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须鲸口中有须无齿,共11种,齿鲸口中有齿无须,共70多种,鲸鱼在世界各个海洋均有分布。
蓝鲸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鲸类和哺乳动物,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当中,最大的一种,目前国际公认的蓝鲸体长记录是30米,这是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测量得到的数据。
有些人可能会说,已经灭绝的恐龙不应该是最大的动物吗?有些恐龙的体型确实大,大到可以跟蓝鲸相提并论,甚至有些恐龙的体长比蓝鲸还要长。但是这些恐龙的体重只不过略超蓝鲸体重的一半而已,所以从体重的角度来看,蓝鲸仍然是最大的动物。
虽然是哺乳动物,但是鲸鱼已经完全适应了海洋生活,它们吃喝拉撒都在海里完成,那么鲸鱼一次排便有多少呢?
其实科学家们一直都对鲸的排泄量很感兴趣,但是他们没办法抓一头鲸鱼把它每天的排泄物收集起来,然后称重。所以科学家们只能观察其他水生哺乳动物的情况,计算食物和排泄量的比例,然后再按照体重去估算鲸鱼的排泄量。
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计算之后,科学家们终于对鲸鱼的排泄状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体长可以达到18米的塞氏鲸,体重可以达到45吨,它每天小便的排泄量超过了600升。
另一种体型更大的长须鲸,体长26米,体重70吨,每天的排泄的尿液可以达到900升。蓝鲸的体型要比长须鲸大的多,最长可以达到30米,它每天的排泄量可想而知。
总之这些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他们体型巨大,食量惊人,排泄量也大的惊人,一头蓝鲸一天的排泄量甚至超过了一吨!
2、鲸鱼为什么要到浅海排便呢?鲸鱼常年生活海洋里,但作为哺乳动物,不得不经常浮出水面,露出鼻孔进行换气。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的鲸鱼换气间隔时间也不同,时间短的间隔8~15分钟,大部分可以半个小时不换气,而憋气时间最长可以达到50分钟。
鲸鱼换气之后会潜入海面以下1000米到2000米的位置捕食,它们的食量是惊人的。一头蓝鲸平均每天可以吃下16吨的食物,哪怕是体型小一些的座头鲸,每天也能吃下9吨左右的食物。
吃得多自然也就拉的多,鲸鱼每天都需要排泄,但一般情况下要游到浅海来排泄,这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深海的压力太大,鲸鱼排泄不方便!我们知道在海洋里,深度每下降10米,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强,300米的深度已经是大多数潜艇的极限深度了。
所以说鲸鱼在海洋深处时,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想要排泄的话,恐怕比较困难。而且鲸鱼本身就需要是不是浮出水面换气,一天要换气几十次,每天游到浅海的次数都很多,所以在浅海排泄是最舒服的。
3、鲸鱼浅海排泄对整个海洋生态都是有益处的。鲸鱼上浮到浅海排泄,除了它们自己感觉舒服以外,其实这些排泄物对整个海洋生态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对浮游生物而言,鲸鱼的一次排泄就是一顿大餐。
根据研究表明,鲸鱼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铁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等,这些都是浮游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所以鲸鱼在深海掠食,到浅海排泄,就相当于把深海的营养物质带到了浅海区域。
鲸鱼的排泄物养活了大量的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又是小鱼小虾的食物,小鱼小虾又为更大的鱼类提供了养分,整个食物链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所以说鲸鱼的排便,是整个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鲸鱼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通过排便的方式又将能量提供给了食物链最底部的浮游生物。
4、结语从直接原因上来看,鲸鱼到浅海排便是因为深海压强太大,排便不方便,到浅海派排便会更加舒畅。
但从整个海洋生态的角度来看,鲸鱼到浅海排便,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养分,将深海的营养带到了浅海,这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鲸鱼一次普通的排便行为,竟然影响了整个海洋食物链的循环!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2021年2月13日,也门的渔民阿卜杜拉在亚丁湾捕捞时,偶然发现了一条腹部朝上的巨大死鱼,由于此行几乎一无所获,阿卜准备绕开这条鱼,继续驾船朝着远方施去。
一位上了年纪的同伴赶紧叫住了阿卜,他仔细辨认发现这是一头抹香鲸。出于龙涎香的传闻,阿卜赶紧联系附近的渔船,大家一起将这头死去的抹香鲸给拖了回去。
等到众人探索这座宝藏时,结果令人无比惊喜。这头15米长15吨重的鲸鱼肠道中居然真的藏有一块龙涎香,而且重量高达127千克。渔民们将这块龙涎香卖了150万美元,随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看到这,想必大家有所了解,鲸鱼的粪便价值非常高,其中固体粪便大概率就是传说中的龙涎香,而排除体外的液体粪便同样并非垃圾废物。虽然在自然界中鲸鱼排泄经常被摄影师拍摄到,但在鲸鱼体内发现龙涎香的次数却没有那么多,不过都是粪便,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呢?鲸鱼为何在浅海排便,咱们接着看
1、龙涎香是何物?龙涎香主要来自抹香鲸,但形成条件比较苛刻,很多抹香鲸体内并没有类似的固体粪便。鲸鱼喜欢吃大乌贼与章鱼,而这些食物没有消化掉的部分便会留在抹香鲸体内,被消化道的分泌液包裹住,从而形成类似结石的固体物质。这种经过刺激而形成的分泌物就是龙涎香。
而龙涎香的价值不用多说,极为名贵,差不多与黄金等价,堪称香水中的极品。当然,龙涎香并非仅在鲸鱼体内发现,实际上,它也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在海边发现龙涎香的原因。有时候一颗灰色的石头很可能就是这种神奇的香料。
我们可以在各种图片与视频中看到,鲸鱼的粪便主要是半液体状,排到水里面会四散开来,有时候会随着鲸鱼游动,尾巴部位形成一条长长的粪便带。在清澈的海水中,鲸鱼排便时几乎一目了然,这些粪便中会夹杂着固体小颗粒,甚至会漂浮在海里面一段时间。
当然,粪便的味道奇臭无比,实际上下品的龙涎香也有一股腐臭味。龙涎香从鲸鱼体内取出时,也散发出一股腥臭味,只不过干燥后,臭味反而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浓郁的麝香香气。
2、鲸鱼为何要到浅海排便?鲸鱼的粪便因为龙涎香的存在而受到关注,实际上,即使没有龙涎香,鲸鱼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个神奇的发现就是鲸鱼在深海中捕食,反而在浅海中排便。
这里的浅海不是近海,而是距离海洋表面较近的水域。鲸鱼每天所需的食物大都来自深海,每天鲸鱼需要下潜到一定的深度狩猎,然后再返回到浅海,交换空气并且排便。
作为海洋中的庞然大物,鲸鱼吃的多,排的也多,一头鲸鱼每次可以排出超过200升的粪便,最大时甚至超过900升。没办法,体型太大,每餐甚至需要数十吨的食物,体内产生的垃圾自然多。
鲸鱼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虽然在深海中完成狩猎,但不得不经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而在换气的过程中,鲸鱼便会额外的进行排泄,鲸鱼也会在狩猎前专门排泄,让体内保持足够的空间,从而更多的进食。
而排泄的过程基本上在水面完成,没办法,深海压强大,鲸鱼在深海排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根本做不到。
从海平面开始,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深海中的压强非常大,人类的潜水艇顶多下潜600米,再多就会被压扁。要知道人类排泄时,有时候还需要呼吸配合,鲸鱼本来在深海就得憋气,一旦再出现排泄的行为,鲸鱼估计得在深海溺水!
相反,浅海中的压强反而没那么大,鲸鱼完全可以轻松地排出粪便。鲸鱼选择在浅海排便,自然是因为舒服,就像人类会选择合适的排便场所一样,如果场所不合适,大家也会第一时间选择憋着。
写在最后鲸鱼排便对于生态系统相当重要,粪便中包含了大量的矿物元素,是藻类植物的营养必需品。
从深海中进食,到浅海排便,堪称能量搬运机。在海洋中,鲸鱼游到哪里,哪里的浮游植物就越茂盛,某种程度上,鲸鱼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其中粪便发挥着阶段的作用。
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要回答鲸鱼为什么要到浅海来排便?那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价值超过50万美元的鲸鱼便,而且是奇臭无比。
大家看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里面有一集,特意的解说了鲸鱼排便的过程,那叫一个震撼。
因为同样是哺乳动物,那么就跟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也有正常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般的小动物排便大多数时候是固体,但是鲸鱼排便就像是在喷射。一阵腥黄的烟雾闪过,海面但是黄烟一片,如果谁有幸就在现场,你可能把鼻子捂上三层,还是抵挡不住这种臭气熏天。
作为人类肯定我们觉得讨厌,但是它的排泄却养活很多浮游生物,作为生态链的环节,甚至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浮游生物的成长→小鱼小虾的进食→大鱼吃小鱼,这显然是一环扣一环的。
说完了鲸鱼鱼的这部分作用,再来聊一聊鲸鱼的觅食过程。他们每天会下潜到海洋底层或者深海当中捕鱼,很明显进食量巨大,海面无法满足他们的进食要求。
但深海又不是他们完全能够生活的地方,偶尔的换气也是他们日常工作之一,这就造就了来来回回在浅水与深水之间频繁转动的原因。
在这儿说个题外话,我们刚才标题里面不是说了吗?某些鲸鱼的粪便能值50万,那是为什么呢?
因为鲸鱼的粪便不仅有液态的形式,偶然间也有固态的粪便,人们把它亲切的叫做龙涎香,但是到底叫不叫粪便,这也难说。
这是他们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然而又没有办法排泄出去,沉在鱼肚子之中,在经过分泌出来粘液的包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块粪石。
到最后抹香鲸死亡之后,这种粪石没有办法被其他鱼类消化,有可能被海水冲击到陆地上,于是就有人捡到了这种堪比黄金价格的龙涎香。
写了这么多废话之后,现在我们的回到主题,为什么鲸鱼要到浅海来排便?
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其实就是寻找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就好像我们人类一样。如果在高原上排便,您觉得这样会舒畅吗?不仅憋气难受,而且还面临着高原反应,说不定排一次便还要吸好多的氧气。
鲸鱼也是一样的,他也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很明显深海的环境并不轻松,200米以下就是深海区,不仅仅是暗无天日,还有就是很强的水压。
作为一个每天进食上吨的鲸鱼来说,在这种超压的情况下,它为什么不选择一种轻松的环境呢?反正也要上到浅海区来换气,同时可以解决两样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随着鲸鱼类不断的进化,他们也有一定辨别的能力,知道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自己更加的轻松顺畅,深水区的压力太大,多次实践之后才发现浅水区竟是如此的安逸,所以渐渐的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然后一代代的下传,这就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俗。
有人也许会说,鲸鱼到浅海区排便是为了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提供了养分我们承认,但是它的思想还达不到专门去为别鱼提供服务的地步,这只不过是一种偶然行为,但造就了生态的平衡,食物链的延续。
好了,写的这就完了,最后抛给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龙涎乡能值50万?它到底值钱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鲸鱼一般在深海区捕鱼,所以在鲸鱼看来深海区是餐桌,浅海区是卫生间!就是这么简单!
为什么鲸鱼要游到浅海来排便?
鲸鱼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已经适应在海洋中生活。它们的体型非常巨大,这也导致它们每天需要吃的东西非常多,尤其是蓝鲸,它们是现存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平均每天可以吃掉的食物多达16吨。这些动物吃得越多拉得也越多,所以排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只不过它们通常都是下到深海去捕食,但为什么在排便的时候又要回到前海呢?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鲸鱼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鲸鱼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非常广,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域都会有它们的分布,而且它们还是一个大家族,种类多达数十种。不过从牙齿的结构上来看,鲸鱼基本上又可以分为齿鲸和须鲸两大类,而在所有的齿鲸当中,除了抹香鲸的上颚没有牙齿,只能以一些小型的海洋生物为食之外,其他的齿鲸基本上都是以一些中大型的海洋生物为食。
而须鲸是没有牙齿的,所以它们无法撕碎以及咀嚼食物,就算它们以比较大的体型来打败一些大型的鱼类,但由于很难将这些猎物肢解,所以它们只能以一些小鱼小虾为食。蓝鲸也是属于须鲸中的一种,所以在它们的食物当中通常也是一些小鱼小虾。
以这样的猎物为食,对于蓝鲸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如果它们以一些中大型的鱼类为食,先别说到底能不能将这些鱼类撕碎,就是在捕捉的过程中,也不会那么容易捕食成功。就是因为这些鱼类肯定也会反抗,甚至是逃跑,以蓝鲸如此大的体型,要是也需要以猎物进行一段时间的搏斗以及追逐,那么肯定会消耗比较多的力气,如果没有捕食成功,消耗的体力又很难得到补充,这就更加不利于它们的生存。
而蓝鲸与小鱼小虾为食,这些猎物在海洋中非常多,几乎所有的海域都有分布,而且它们逃跑的速度相对也会慢一些,只要蓝鲸大力气地吸一口海水,强大的水流基本上也会将这些小鱼小虾带进蓝鲸的腹中,所以蓝鲸很容易就能吃到食物的,就算它们拥有很大的体型,也不会出现由于缺少食物而饿死的状况。
但不管是齿鲸还是须鲸,它们的猎物基本上都是生存在100~1000米深度的大海中,所以它们也必须下到深海区,才更加容易可以吃到猎物。然而这些生物也存在着新陈代谢,只要吃的东西多了,就肯定会出现排便的情况,那么它们继续留在深海区排便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回到浅海区去排便呢?
鲸鱼为何要到浅海来排便?鲸鱼作为一种海洋生物,其实也是要呼吸的,但它们下到深海区之后,那里没有氧气可以进行呼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都是处于憋气的状态。而对于不同种类的鲸鱼,它们憋气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一些鲸鱼最多也就只能憋8分钟的气,但也有一些憋气能力比较强的鲸鱼,它们一般憋气可以超过2个小时,极限的时间还可以长达4个小时。
要是鲸鱼长时间下到深海区,没有及时回到海面上进行呼吸,就有可能会因为窒息而死亡。曾经就出现过有一些鲸鱼被海底电缆刮到,它们就被困在深海区域,最终因为无法上浮呼吸而死亡。所以每过一段时间,鲸鱼就必须上浮来呼吸空气,想要在深海区域一边吃一边拉,打着这种如意算盘就是打错了。
既然鲸鱼是必须要上浮的,那么它们在深海区域拉完之后再上浮不是更好吗?这样就可以轻装上浮,不是可以更加节省体力吗?但其实鲸鱼在深海排便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鲸鱼的粪便里面含有非常多的水分,也就是说它们的粪便很稀。这其实和大多数鱼类的情况都是一样的,由于它们下潜到深处的时候,需要承受比较大的水压,粪便中带有比较多的水分可以使它们体内与体外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压差,才不至于身体被压扁。
因为在大海中的不同深度会存在着不同的水压,一般下潜得越深者受到的水压就会越大,大约每下潜10米的深度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强。所以鲸鱼要是下潜到了1000米左右的深海区域捕食,整个身体将会承受非常大的水压。
鲸鱼想要在这种环境中排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必须要使身体内的排泄物压强大于海水中的压强才行,这样才更加容易将这些排泄物排出体外。但这样的行为往往又是要鲸鱼消耗很大的力气,有点类似于我们便秘的情形,而且还会拉得不干净,因为鲸鱼想要使自身体内的排泄物产生足够的压强,这也导致排泄物的量一定不能少,但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肛门附近已经处于比较空的状态,压强必然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排出粪便,而且还有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反而还会从肛门处冲进身体内。
而当鲸鱼回到浅海区域的时候,所受到的水压就会大幅度降低,基本上只需要花很小的力气就可以完成排便,而且又没有遇到上面所提到的困难。所以鲸鱼花一些力气从深海区游上来排便,这个好处还是非常大的。
鲸鱼在浅海排便会有什么好处?我们都知道鲸鱼的进食量非常大,这也导致它们拉的多。但其实中间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里面的大部分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吸收,这也使得鲸鱼的粪便当中含有比较多的氮元素以及磷元素,由于它们还比较喜欢吃磷虾,这些海洋生物里面还含有比较多的铁元素,所以鲸鱼的粪便中也含有很多的铁元素。
但不管怎么说,鲸鱼的粪便中含有比较多的营养物质是不会改变的。如果鲸鱼直接将排泄物排在深海区,而这些排泄物里面有一些营养物质通常都会比海水的密度还要大,所以就会很快下沉,它们还没有来得及降解,又或者是被其他的生物吸收,就已经下沉到海底了,这将会造成一种非常巨大的浪费。
而鲸鱼在浅海区排便之后,这个区域还拥有比较多的阳光照射,再加上排泄物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很容易就会滋生很多的微生物,从而加速这些排泄物的降解;同时也有可能会将其他的小鱼小虾给吸引过来,它们可以进一步吸收这些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就算这些排泄物的部分营养物质会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其他的海洋生物,就有可能会被吃掉。
其实浅海区的海浪一般都会比较大,这样就更加容易将鲸鱼的排泄物给冲散,这种情况也会加速排泄物的分解。从总体上而言,鲸鱼从深海区域觅食,然后再回到浅海来排便,这就相当于将深海区域的营养物质都带了上来,在这些物质下沉到海底的过程中,又会被其他的生物吸收,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物质循环,对海洋生态系统起到了非常好的稳定作用。
综上所述,不管是吃什么样食物的鲸鱼,它们基本上都要回到深海区去觅食,由于深海区的水压比较大,往往就会造成鲸鱼排便的困难,很可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还有可能会导致海水从肛门处倒灌进入身体里面,对鲸鱼的生理活动非常不利。
而鲸鱼回到浅海区排便之后,也就相当于将这些营养物质给带了上来,这些物质就可以滋生很多浮游生物,也可以称为其他小鱼小虾的食物。所以鲸鱼的这种行为就对海洋生态系统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它们可以加速深海区域的营养物质回流到前海区域,从而促进海洋世界的繁荣。你是怎么看的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