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剩一头北白犀牛,为什么不能克隆?为什么不克隆濒危物种?
北白犀是目前世界上离灭绝最近的物种,因为在当下世界范围内,只有两头成年雌性北白犀还活着,而没有雄性,就意味着它们无法再次繁殖,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功能性灭绝。等到这两头北白犀再死亡后,如果不出意外,北白犀就只有灭绝一条路了。那么,北白犀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呢?对于这种岌岌可危的物种,为何不用克隆技术来拯救它们呢?带着这几个疑问,猎奇君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北白犀的灭绝之路犀牛是现存陆地上体型第二大的哺乳动物,现存的犀牛一共有5种,其中白犀更是第二大的犀牛,仅次于印度犀。白犀是非洲独有的一种犀牛,它们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南部以及东部,由于白犀牛被地理隔离(被分割开约3000公里),所以这南、北两个地区的白犀牛各自演化,成为了不同的亚种,它们就是南白犀和北白犀。
早在20世纪初,北白犀是非洲最常见的犀牛之一,而它南部的“兄弟”南白犀就不好过了,由于人为的猎杀,它们被认为在19世纪末就已经灭绝了。不过好在经过科学家们的搜寻在19世纪末又在南非找了一个南白犀的野生种群,通过保护和人工繁育,它们的数量开始递增,到了21世纪初,由原本的不足200头发展成为超过1.1万头的南犀牛“大军”。
但是,少了南白犀,偷猎的人并没有少,所以他们在20世纪初将目标放在了北白犀上,就这样仅仅在半个世纪内,原本拥有上万数量的北白犀到了80年代就剩下了约35头。此时北白犀成为了濒危物种。
虽然剩下的北白犀被放入了保护区内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是无孔不入的偷猎者还是在不断地找机会。就这样到了1997年,北白犀的数量仅剩下了8头。
此时,北白犀又受到了严密的监控,偷猎现象几乎是禁止了,再加上几年的繁殖,到了2003年,它们的数量再次达到了30头。数量刚刚回暖后,偷猎者的魔爪又来了,就在这一年,又有6头北白犀被偷猎。随着偷猎者的猖獗,北白犀这次没有再“站起来”,到了2005年,世界范围内一共找到了5头野生北白犀,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刚果决定将它们转移到保护更加严密的肯尼亚保护区,但是在转移中,5头北白犀均意外死亡。至此,北白犀彻底野外灭绝。
不过,好在北白犀当时只是野外灭绝,在人工饲养下,还有8头的北白犀,所以,许多专家建议通过这仅存的北白犀繁殖野生种群。但是,由于北白犀体型庞大,野性十足,所以人工授精非常的难,就这样到了2015年,大部分的北白犀相继的死亡,只剩下了3头,它们分别是一头成年雄性苏丹和两头雌性纳金和法图。
原本一雄二雌,而且都是成年个体,它们繁殖也是有希望的,但是作为一种寿命平均在50岁的动物,当时的苏丹已经44岁高龄了,已经过了繁殖的年龄了,所以,在之后的人工繁殖中,苏丹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3年后,这就是2018年,苏丹“寿终正寝”,至此,地球上就剩下了两头雌性北白犀,而北白犀也因为没有可以参与繁殖的雄性个体,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下图为当时被四名军人荷枪实弹24小时贴身保护且为了防止偷猎无奈锯掉了犀角的苏丹)
为何不用克隆技术拯救北白犀?克隆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无性繁殖产生与原个体拥有完全相同基因组后代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克隆理解成复制。在科学界,关于克隆,最有名的当属“克隆羊多莉”了。既然有了克隆成功的先例,科学家们为何不用这个方式来拯救北白犀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01 基因多样性。保护和拯救一个物种,并不是让它有存活的个体就行了,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保持它们的基因库,而且让它们的基因库尽可能的多样化。而克隆其实就是复制,我们拿苏丹来说,即使克隆成功,它身体里的基因也是与苏丹完全相同的,它能够产生的后代是有限的,而且基因也是非常接近的。这样到最后还是它的“子孙”们在近亲繁殖,最终也会因为近交衰退而失败,毕竟当时全世界就只有3头北白犀了,如果是从北白犀数量还比较多时,采取克隆,这样或许能够拯救它们。(下图为克隆羊的产生过程)
02 克隆的缺陷。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克隆出了活体,比如多莉、猕猴、猪等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克隆技术依然是不成熟的,我们以克隆羊多莉为例,虽然它成功的被复制出来了。但是,克隆体出现后的年龄很可能是从母体的年龄开始算的,因为克隆羊多莉在6岁时就患上了羊平均12岁才会患上的“老年病”,最终不得已被安乐死的。同样的,如果克隆了苏丹,“新苏丹”可能也是一位年老的北白犀,它的繁殖能力依然像“母体”一样,所以目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也让克隆北白犀成为了想象。
因此,如果一种动物数量还多的话,肯定不会启动克隆项目,毕竟克隆是一项耗时久、高难度的项目。当动物的数量足够少时,它们的基因多样性已经降到了最低,即使复制,也不会产生新的基因,所以这种项目也是没有必要的。最后,即便不考虑上面的因素,仅仅是目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也让克隆拯救濒危物种无法实现。
说到这里,有的小伙伴肯定会问:南白犀和北白犀是不同的亚种,为何不用南白犀来拯救北白犀?当然,从表面上看,南、北白犀是同一物种,而且南白犀还有上万头,其基因库多样性也足够,让仅剩的北白犀与南白犀繁殖,必然能产生后代(同物种没有生殖隔离)。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制约了这个设想的可行性:基因。
如果让仅剩的两头北白犀与南白犀繁殖,那么后果只有一个: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北白犀的基因会越来越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目前除了非洲,其他大洲上的人类都有少量的尼人基因,这就是我们祖先同化尼人的表现,当尼人数量降低后,被数量众多的、我们的祖先接纳,他们的基因必然会在后代中越来越少,这显然不是在保护一个物种,而是在消灭一个物种。
总结人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但是这种珍惜往往是徒劳的,因为物种是基因多样性的产物,一旦一个物种数量降低到极致,它们的基因多样性也就随之消失,此时,即使有大量的后代,它们也只能生活在人工饲养下,无法再次成为野生动物,而且随着代数的增加,近亲繁殖的隐患越来越多,它们最终也只有死路一条。
北白犀也是如此,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的猎杀下,它们从上万到几千再到几十,最终到了3头,此时,再想什么解救的方法对于这种繁殖能力较弱(平均2年一代)的动物来说,基本上也是于事无补了。
全世界只剩一头北白犀牛,为什么不能克隆?为什么不克隆濒危物种?
谢邀!
从31到7到3再到1最终归 0,这不是算数公式,而是北方白犀牛的数量。今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头北方白犀牛,苏丹去世, 这也意味着北部白犀牛这一物种灭绝,近40人的贴身守卫以及专业的繁殖技术,为什么也没能挽救住这一物种呢?
提起犀牛大家肯定会想到,犀牛角梳,各种工艺品,再有就是可以入药的药材,尽管犀牛角已经被证实药效与牛角无疑,但很多人依然深信不疑。我国犀牛在1922年彻底灭绝。
而在南非60年代北白犀牛就已仅剩2000只,南非战乱过后更是寥寥无几,刚果国家公园用了近十年才将野外北白犀牛繁殖到31只,结果一夜偷盗让北白犀牛野外灭绝。仅捷克剩下7只圈养犀牛,但圈养的北白犀牛没了领地也没有了繁衍能力,科学家想尽办法希望留下这一物种,只能割去它们的角后将其放回野外,这时北白犀牛仅剩3只。雄性北白犀牛仅剩1只,名为苏丹。
人工繁殖和克隆都只能针对强壮的动物。苏丹不仅体弱多病,也已45岁,相当于百岁老人。克隆对活跃度要求极高,根本无法实现。人们能做的,只有眼睁睁看着这一物种的消失。
有人说物种灭绝不过是物竞天择,无需担心。
也有人说人们都知道看病吃药不是在避免体温计爆掉,却不知道保护环境不是在避免动物死掉。
最后你还记得那句话吗?妈妈我长牙了,妈妈你怎么哭了?
只希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全世界只剩一头北白犀牛,为什么不能克隆?为什么不克隆濒危物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克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而世界上也拥有不少的濒危物种,所以人们对克隆技术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拯救濒危物种。但是,在2018年,世界上最后的一头雄性北白犀牛苏丹就这样死亡了,那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对北白犀牛采用克隆技术呢?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北白犀牛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濒危?犀牛是现存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哺乳动物,体型仅仅次于大象。犀牛之所以会成为濒危物种,乃至走向灭绝,与人类的偷猎拥有很大的关系,就像大象拥有象牙一样,偷猎者希望可以从大象的身上拔取象牙来制作工艺品;而犀牛拥有角,它的角就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反正就是奢侈品的一种,而且偷猎者在收割犀牛角的时候,通常也会将犀牛杀死。
题目中所说的北白犀牛指的就是生活在非洲北部的白犀牛,而白犀牛就是非洲所独有的一个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隔离,它们一般也能分为两种,分别是北白犀牛和南白犀牛。随着近代的发展,偷猎者首先瞄准的就是南白犀牛,但到了19世纪末,人们基本上已经认为南白犀牛已经灭绝了。
幸好当时的科学家不断地努力,又在南非找到了南白犀牛的一个野生种群,数量不足200头,所以就将它们保护起来,然后再经过人工繁殖。经历了100多年,到了21世纪的今天,南白犀牛的数量已经发展成为了超过1.1万头的种群。
但是当时的偷猎者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认为南白犀牛已经灭绝了,所以从20世纪开始就将目标转向了北白犀牛。仅仅在半个世纪之内,原本拥有上万头的北白犀牛,数量也开始急剧下降,到了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35头,因此北白犀牛完全是被人们偷猎成为了濒危物种。
虽然人们已经设立了北白犀牛的保护区,并且严密将它们保护起来,但还是无法抵挡偷猎者的贪婪欲望,偷猎者不断地寻找机会,最后他们的阴谋还是得逞了,到了1997年,北白犀牛的数量仅仅剩下8头。
在人工的帮助下,到了2003年,这些北白犀牛的数量又繁育到达了30头,但它们繁育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上偷猎者偷猎的速度,很快北白犀牛又找到了一次偷猎。后来人们为了更好地对北白犀牛进行保护,还特意将在野外找到了一些北白犀牛迁移到其他保护区,但在迁移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它们死亡。
至此,野外的北白犀牛已经完全是灭绝,所以我们就将希望寄在人工饲养的北白犀牛,但也仅仅剩下8头。不过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北白犀牛的体型比较庞大,繁殖期比较长,再加上野性比较大,人工授精并不容易。所以到了2015年,大部分的北白犀牛相继死去,只剩下一头成年雄性苏丹和两头雌性纳金和法图,共三头犀牛。
看它们的性别分布应该还有救的,但当时雄性北白犀牛苏丹已经达到了44岁的年龄,而这些动物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岁,所以苏丹基本上是已经进入了老年的北白犀牛,过了繁殖的年龄,要想进行人工繁殖,更是难上加难。
到了2018年,苏丹的寿命也走向终结,只剩下两头雌性北白犀牛,已经没有异性可以与它们进行繁殖,所以北白犀牛已经是功能性灭绝。
为什么不能对濒危物种采用克隆技术?1、基因的多样性。
克隆技术相当于将基因进行复制。即使人们对北白犀牛采用克隆技术,但是克隆出来的犀牛,它们的基因是与样本基因相同的,也就是无法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其实我们人类之所以如此不懈努力地保护其他生物,尤其是保护一些濒危物种,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生物的基因多样性。但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北白犀牛,只不过是增加了北白犀牛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北白犀牛的基因多样性,所以这样的克隆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如果北白犀牛的数量足够多的话,还是可以借助克隆技术来克隆拥有优秀基因的北白犀牛,可以帮助它们繁殖。但当时已经只剩下三头北白犀牛,数量已经非常少,就算克隆出来的动物,可以进行繁殖,它们的子孙后代基本上也只能进行近亲繁殖,那么对它们种群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克隆不是万能的。
虽然克隆技术已经是被人类实现的科学技术,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克隆就相当于将样本的基因进行一次复制,这不仅仅是将它们的基因复制过去,就连它们基因的“年龄”也一起复制过去。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对已经44岁的北白犀牛苏丹进行克隆,那么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被克隆出来的犀牛,可能它们在身体上还会与刚刚出生的犀牛差不多,但它们的基因“年龄”已经到了44岁,已经没有几年的寿命。
人类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克隆羊“多莉”,它在6岁的时候就患上了羊平均12岁才会患上的“老年病”。所以要对这些濒危物种进行克隆并繁殖,一定要选择基因比较活泼的样本,否则等到克隆出来的动物达到繁殖阶段,它们的基因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活性。
3、克隆技术发展的原因。
其实现在很难利用克隆技术来帮助濒危物种,也有克隆技术发展不足的原因。克隆技术在1963年才被公开提出来的,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微生物的克隆,也就是克隆一些细菌或者细菌群等微生物;第二个阶段则是生物技术克隆,例如遗传基因DNA的克隆;第三个阶段才到达动物的克隆,也就是现在这个阶段。
很明显,要想利用克隆技术来帮助濒危物种,最重要的还是要达到第三个阶段才行,但是这个阶段的最早发展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末,那个时候北白犀牛的数量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当时的克隆技术还不算发展比较成熟,到底能不能帮助到北白犀牛,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也使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以后还真的可以克服克隆技术的特点,但按照目前来说,北白犀牛已经是濒危物种,而且也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等待。所以说,以后的科学技术到底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我们现在的确很难下定论,现在无法使用克隆技术帮助北白犀牛,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们成为濒危物种不是时候,但这一切的原因还是归结为偷猎者,没有他们,北白犀牛也不会发展到如今的现状。
这一次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就请大大地点一个赞吧!
综上所述,现在之所以无法利用克隆技术帮助北白犀牛,是因为北白犀牛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有的个体已经过了繁殖的年龄,再加上克隆技术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无法解决一些濒危物种的问题。
但这只不过是现阶段的情况,以后科学技术到底是如何发展,我们现在也很难下结论,所以最不好的就是北白犀牛出现濒危的情况不是时候,但这个责任主要在偷猎者。你是怎么看的呢?
全世界只剩一头北白犀牛,为什么不能克隆?为什么不克隆濒危物种?
北白犀牛的灭绝,这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儿,物种的毁灭倒计时钟,至今都未成停止,我们总是能听见人们呼吁保护的声音,但是人类的欲望是停止不了的。
灭绝动物它们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仅有的纯白色豹。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希望广大民众,虽说广告一直在宣传,听进去的人又有几个?采取保护又有几人?故此人类要自我反思一下,它们的倒计时钟的末端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言归正传,针对人类提出的问题,我根据我个人观念进行回答。1、克隆濒危动物是可行,但目前为止技术不成熟;2、物种需要大量采集基因,想必大家都知道人类近亲不能结婚吧!过多我就不解释了;3、若是技术成熟,基因库丰富,国家也不能大量来进行克隆,一直有些贪婪的人类紧盯着这技术,想要长生不老的人大有人在。
没在成熟的时机,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它们,爱好它们
全世界只剩一头北白犀牛,为什么不能克隆?为什么不克隆濒危物种?
细胞会记载寿命,克隆出的动物寿命是原母体的剩余寿命,没多大意义,很快会衰老,体质很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