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动物们怎么防御?

在自然界寄生虫无处不在,动物们又不可能喝纯净水,吃洗过的食物,然而大多动物都很健康,那么动物是怎么防御寄生虫的?

寄生虫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是防不胜防的,因为寄生虫分为内、外寄生虫两大类,其中大多数的外寄生虫可以用肉眼看到,危害也相对较小,而内寄生虫就不同了,它们在找到寄主后通常寄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察觉,等到发现已经对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蛔虫。对于人类来说,可以用喝开水、吃熟食的办法来避免一大部分寄生虫的入侵,但是对于还喝“脏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的野生动物来说,它们又是如何防御寄生虫的入侵的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下图为缩头鱼虱卡通图,一种专门寄生在于舌头上,甚至能取代鱼舌的寄生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动物防御外寄生虫的方法

外寄生虫大都是肉眼看见的,但是这只是相对于灵长类动物而言,灵长类动物灵活的前肢不但能够找到自己身上的寄生虫,它们还能互相合作给对方找前肢触不可及位置的寄生虫,比如这样:

但是,对于其他大多数的动物来说,即便它们知道身上有寄生虫,也无法通过四肢来清除,所以,动物们也找到了不同的方式来清除和防御寄生虫,比如大象、河马、野猪等体表毛发较少的动物,它们会通过在泥地打滚的方式来清理身上已有的寄生虫,而且泥巴在身上干结之后,会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外寄生虫在体表的寄生。

对于身上毛发较多的动物,它们是很难防御寄生虫的,因为大多数的外寄生虫主要生活在毛发之下、体表之上,而且它们又没有灵活的四肢,所以,在预防寄生虫方面它们比较的差。但是,它们同样也会清理,比如老虎会用下水洗澡的方式来清理,狮子会用蹭物体的方式来清理。

因此,防御体外寄生虫动物们大都是涂泥巴的方式,至于清理,大多数动物选择蹭物体,而灵长类动物则会像人一样,用灵活的前肢。

动物是如何防御内寄生虫的?

动物防御内寄生虫的难度相当的大,因为寄生虫藏身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粪便中、水中、食物中等等,而野生动物不像人类可以用火来加热食物和水,尽可能地杀死更多的寄生虫,它们喝的是野外的水,甚至是一些浑浊不堪,里面含有大量动物粪便的水,吃的食物也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甚至有些食腐动物会将布满寄生虫的腐肉吞下。所以,想要防御,只能是从体内下手了。

为了尽可能少的被寄生虫感染,动物们的第一道屏障就是胃液。不同动物的胃液浓度有着一定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动物胃液的PH值在1.5-3.5之间,属于酸性液体,它可以帮助动物分解和消化食物,同时一些寄生虫的幼体或者虫卵就被胃液给杀死了。而像一些食腐动物,由于它们的食物不但有寄生虫还有各种病毒和细菌,所以它们的胃酸更强,比如秃鹫胃液的PH值就在0-1之间,可以将金属都腐蚀。因此,胃液是动物们防御内寄生虫的一道重要的屏障。

由于野生动物生存条件有限,由不得它们挑三拣四,所以在现存的大多数野生动物体内都有寄生虫,比如我们常说的野猪,它们就是寄生虫“大户”,根据瑞士一个科学团队对阿尔卑斯山的84头野猪进行的研究发现,野猪体内有包括线虫、绦虫、蛔虫、肺虫等超过十几种寄生虫。因此,野生动物防御寄生虫的最后一道屏障就是适应,简单地说就是与寄生虫共存,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野生动物中,大多数个体身上都携带着或多或少的寄生虫,问题就在于看野生动物本身的免疫力能否把寄生虫控制在一个不危及生命的范围之内,因为大多数的内寄生虫无法在寄主体内繁殖,它们只能通过将卵跟随宿主的粪便排出的方式来寻找下一任的宿主,因此,大多数野生动物都与寄生虫共存着,当寄生虫在体内过多时,它们就会日渐消瘦,最终被优胜劣汰掉。

总结

虽然人类目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主要以熟食为食,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找出了超过600种内寄生虫,由此可想而知野生动物体内的内寄生虫,它们只能用胃酸杀死一部分,总是有些卵会存活,寄生在体内,所以它们也只能去适应与寄生虫共存的生活,如果无法适应就只能被淘汰掉。

最后,提醒大家,野生动物大都有寄生虫(包括海洋中的鱼虾蟹),所以尽量不要生吃动物。

寄生虫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动物们怎么防御?

目前进化论的前沿理论:红皇后理论,是我见过对这个问题阐述最深刻的。

红皇后理论,实际上是现代进化论对传统达尔文进化论两大核心理论之一:“性选择理论”中的未解之谜的现代解答。

达尔文的核心困惑就是:为什么要有性?为什么这个星球约99%的生物都采取两性繁殖?

在达尔文死后,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的,占据统治地位的解答就是“布雷教区牧师理论”。该理论核心观点是为了适应自然选择,两性繁殖的多变性,能够在自然选择中占据优势。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由于新兴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博弈论,尤其感谢约翰纳什,在五十年代证明了动态非合作博弈的四种纳什均衡的存在。很快生物学家们利用新的数学工具,证明了布雷教区牧师理论(部分)在数学上的不成立。

七十年代,第一篇重磅论文《适应与自然选择》标志着“红皇后理论”诞生。到了九十年代,在无数生物学家与数学家的努力下,红皇后理论基本成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学术界的重磅理论,催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文艺作品:《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的小说原著,就是以红皇后理论为核心的科幻小说。

红皇后理论讲的是协同进化,名称来源于爱丽丝梦游仙境,红皇后对爱丽丝说,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使自己停留在原地。理论过于庞大,我仅仅简述你的问题相关内容。

性的诞生,是为了协同进化。包括寄生物(寄生虫,病毒,细菌等等都是寄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宿主为了对抗寄生物,不被寄生物杀死,灭绝,必须不停向前奔跑以使自己与寄生物的赛跑中停留在原地。而两性繁殖,能够提供基因的多样性,以足够的变异来对抗寄生物。这在数学与实证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是目前的前沿学说。

所以,综上,答案是:诞生于十一亿年前的性,是动物们对抗寄生物的武器。

寄生虫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动物们怎么防御?

生物的终极防御武器:死亡

一个让宿主完全失去健康、迅速死亡的寄生虫,会失去宿主,自己也会死亡。

即使这种寄生虫非常厉害,能够在一个宿主死后找到新宿主,最终结果是宿主整个种群灭亡,于是寄生虫种群也会灭亡。

因此纠缠了几十亿年后,留下来的寄生虫种群一般不会给宿主种群带来太大麻烦。就像婚姻,一方以死相逼,另一方多少要有所收敛,否则就两败俱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