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懒的鱼是什么?能有多懒?
树懒是陆地上最懒的动物,它们懒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树懒是能在树上绝不下树,为了减少下树的次数,它们甚至一周才排泄一次,之后就在树上安安静静的吃着树叶,一直待到身上都长满了绿藻也不为所动,而且在陆地上,它尽量的爬行,也只有1米/分钟的速度。不过,有人说:比起海洋中的一种鱼类,树懒还不算很懒,因为至少它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海洋中的这种鱼,甚至连游泳都懒得游,它就是䲟鱼。那么,䲟鱼有多懒呢?它是否是真的懒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旅行家”䲟鱼䲟鱼是硬骨鱼纲鲹形目䲟科下所有鱼类的统称,在䲟科下一共有4个属9种不同的鱼类(),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世界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喜欢在0-50米的浅水区域活动。该科下的鱼类,体长大都在10-60厘米之间,最大个体可达1.1米(䲟科䲟属下的䲟,也就是俗称的长印鱼),属于中小型的鱼类。
从外观上看,䲟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头部扁平,上面有一个大大的椭圆形的吸盘。正是因为这个特征,许多人喜欢称之为“吸盘鱼”。
上面我们说了䲟鱼是一种生活在浅海中的鱼类,那么它又为何成为了“旅行家”呢?问题就出在它头顶的吸盘上。一般情况下,䲟鱼产卵繁殖都在浅海区,它们的鱼卵孵化出来之后,根据不同的种类,吸附能力的强弱也不同,比如长印鱼,它们的生长比较缓慢,一年才能长到3厘米左右,但是它们3厘米就已经具备了吸附能力,而像短印鱼(短䲟的俗称),它们只有长到25厘米左右时,吸盘才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当䲟鱼的吸盘具备了吸附能力之后,它们就会在浅水区,静静的等待“大船”的到来。䲟鱼的“大船”通常以鲨鱼为主。别看鲨鱼在海洋中属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者,但是䲟鱼以较小的体型以及潜水鱼礁石和珊瑚的遮挡,能够迅速的吸附到鲨鱼的体表(通常是侧面或者是腹部)。
之后,鲨鱼就成为了䲟鱼的“大船”,它会带着䲟鱼在海洋中遨游,甚至去到很远的海域中,成就了一位毫不费力的“旅行家”。当然了,䲟鱼吸附在鲨鱼身上并不会对鲨鱼产生危害,因为它们只是用吸盘吸附,不会损伤鲨鱼的体表,而且它们的食物来源以捡食鲨鱼吃剩的猎物以及自己捕食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并不会像一些寄生生物那样危害寄主。这一点与鲸鱼身上常见的鲸虱和藤壶是一样的,虽然从表面上看,密密麻麻的藤壶让鲸身上像是起了一层牛皮癣,但其实,它们也只是用藤壶初生胶将自己固定在鲸的体表上,以捕食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不会危害鲸。因此,科学家起初认为䲟鱼和鲨鱼的这种寄生关系被称为偏利共生。(偏利共生:两种具备寄生关系的生物,一方会在寄生关系中得到好处,另一方不会得到好处,但也不会得到害处)。
䲟鱼真的很懒吗?从䲟鱼寄生手段上看,它们寄生在鲨鱼身上,让鲨鱼成为自己的“坐骑”,毫不费力的就能到达海洋各处,得到食物,这确实比较懒。但其实,这正是䲟鱼的生存智慧。
首先,䲟鱼的主要寄主为凶猛的鲨鱼,因为在寄生之前,它们要确保自己不被吞掉,此时就需要它们高超的伪装技巧了,而这恰恰也是它们生活在浅海的原因(有珊瑚和礁石作为潜伏地点)。
其次,䲟鱼的寄生并非一劳永逸。䲟鱼并非一直寄生在鲨鱼身上,因为当鲨鱼捕杀完猎物吃完之后,它们就会迅速的脱离鲨鱼,去吃鲨鱼吃剩的食物。此时,鲨鱼已经游走,它们已经无法继续在其身上寄生,所以,它们需要寻找新的宿主,这也使得鲨鱼虽然是䲟鱼的主要寄主,但不是唯一寄主,事实上,当䲟鱼脱离鲨鱼后,它们会寻找一切的可能再次“搭便车”,对方可能是一只海龟,一条大鱼,甚至是一艘船的船底。
第三,机遇与危险共存。根据科学家们的观察发现,鲨鱼之所以允许䲟鱼寄生在自己身上,除了对方会寄生在自己无法够到的位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䲟鱼会帮助鲨鱼清理体表的寄生生物,包括其嘴巴周围和牙缝中的寄生生物和食物残渣。这也就打破了原本䲟鱼与鲨鱼“偏利共生”的关系,因为鲨鱼原本是没有得到好处,也没有受到危害的这一方,现在变成了得到了好处(清理寄生生物),因此,二者的关系更倾向于“互利共生”。
但是,在2019年的3月,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鲨鱼会主动的吃䲟鱼,这一发现被发表在美国《动物科学》杂志上,“行凶”的是一条柠檬鲨,而被吃掉的是一条体长为30厘米的䲟鱼。这条䲟鱼是在清理柠檬鲨牙齿的寄生生物时被吃掉的。起初科学家认为这是意外,但是接下来,柠檬鲨多次甩掉,再咬到嘴里的行为,证明了它是故意的。(下图为柠檬鲨吃掉䲟鱼的全过程)
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䲟鱼虽然会以其他大型海洋生物为“船”,但其实它们并不懒,因为它们吸附需要伪装和干净利落,而且它们会不断的转换“寄主”,最重要的是它们会主动帮寄主清理身上的寄生生物和嘴里的食物残渣,像牙签鸟与鳄鱼的关系一样。
因此,䲟鱼并不懒,反而它们还非常的勤快。(频繁的转换寄主,帮寄主清理“垃圾”)
世界上最懒的鱼是什么?能有多懒?
世界上最懒的鱼是什么?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鮣(yìn)鱼,也叫吸盘鱼。
这种鱼乍一看很怪异,身上有一个扁平的“鞋印”,而且很难分辨它的“鞋印”是长在背上还是肚子上。
事实上,“鞋印”就是鮣鱼的吸盘,吸盘是长在鱼背上的,就好像鱼被踩了一脚。
鮣鱼最大的爱好,就是用吸盘吸附在其他东西上,到处“旅行”,吸附的对象,包括鲨鱼、鲸鱼、翻车鱼等大型海洋生物,同时也包括船只。
鮣鱼的目的很简单,它不擅长游泳,就用吸盘搭乘免费的“交通工具”,到食物丰富的地方,便“下车”饱餐一顿,然后再物色下一个“交通工具”,或者长时间跟着鲨鱼这样的生物,捡大鱼吃剩的食物为生。
鮣鱼真的这么懒吗?并不这么认为。
其实,鮣鱼只是很聪明地搭乘了合适的交通工具,它依然要依靠自己寻找食物,而它“欺负”的也是其他物种的生物。
而有一种鱼,不仅“欺负”同类,而且就喜欢坑自己人,对象就是自己的配偶,是出了名的“软饭王”。
它叫雄性鮟鱇(ān kāng)鱼,一种吃喝都靠“配偶”供给,牢牢黏在雌性身上的深海鱼。
雄性鮟鱇鱼:猜猜我在哪儿?
长得丑,还不起眼的雄性鮟鱇鱼
鮟鱇鱼,称呼很多,琵琶鱼、蛤蟆鱼、海蛤蟆等等。凭这些俗称,就可以知道鮟鱇鱼的外形并不讨喜。
种类很多,外形各不相同,但“丑”是通用指标。
作为底栖性鱼类,常年生活在深海中,没有什么光线,黑漆漆的,因此外形也是“随便长长”的,反正也看不见。
若将其拿到光线下仔细端详,就会发现,丑得名副其实。
通体灰褐色,有的也呈深棕色,还长着各种斑点,种类不同体长也各不相同,一般只有45cm,最长的也能长到2米。
身体扁平,头大,下巴外凸,一张大嘴里有很多锋利的牙齿,和蛤蟆确实有些相似。
在深海中,鮟鱇鱼有自己的捕食技巧。
脑袋上有一个类似“钓竿”的突起,会发光。在漆黑的环境中,鮟鱇鱼会亮起“灯笼灯”,用来吸引其他小鱼,当鱼好奇靠近后,就会发现,“小灯笼”后面藏着一张“血盆大口”,此时小鱼想跑,为时已晚。
但以上这些特征,只适用于雌鱼,雄性鮟鱇鱼则是另一种存在。
一开始研究鮟鱇鱼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检测的样本都是雌性,有的雌性鮟鱇鱼身上还有几条小鱼,但没有发现雄性。
雄性究竟去哪里了呢?
到1924年,科学家经过解剖才发现,这些小鱼并不是鮟鱇鱼的孩子,而是雄性鮟鱇鱼。
雄性鮟鱇鱼的尺寸,迷你到难以想象。
之前发现的雄性鮟鱇鱼,只有6-7毫米长,而有的只有几厘米长,和几十厘米或者一两米的雌性来说,差距很大。
一出生后,雄性和雌性的生活目标就不同。
雌性开始朝着大嘴大体型发展,为捕猎而准备,而雄性,根本不需要变身。
它只需要跟着信息素去追逐雌性,寻找自己的爱情。
一旦确定对象后,雄性就会用牙齿咬住雌性身体,慢慢地,皮肤和血管就会融合,直到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
至此之后,雄鱼不需要再为食物烦恼,可以直接从雌鱼体内获取营养,也不再随波逐流,安安心心依附在雌鱼身上,唯一需要出力的是,到繁殖季节,提供精子即可。
此时的雄鱼还是活着的,只是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会退化萎缩,只有生殖器官是有用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鮟鱇鱼的配对不一定是“一夫一妻制”的,一条雌性鮟鱇鱼可能承载着多条雄性,最多可以有8条。
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雄性鮟鱇鱼都是“软饭王”,除了繁殖季节,有的也是自由的,靠自己捕猎。
但那些一生都依附配偶的雄性鮟鱇鱼,绝对是世界上最懒的鱼。
懒得“长大”,懒得捕食,懒得游泳,一生依附,饭来张口,只需提供精子即可,绝对的“懒鱼”。
世界上最懒的鱼是什么?能有多懒?
翻车鱼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