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不给马修蹄子,它会怎样?那些野马呢?
在人工饲养下的牛、马等动物确实需要定期的修蹄子,而且像马这样的动物,在修蹄子的同时还要钉马蹄铁。那么,如果人不给马修蹄子、钉马掌会怎么样呢?那些野马在野外没人给修蹄子、钉马掌为什么不会出现问题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要马修马蹄、钉马掌?在一些古代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主角骑着一匹骏马奔驰,而且在奔跑的过程中,马蹄还会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尤其是在铺了地面的路上,声音格外的清脆,这其实就是钉了马掌的马。
钉马掌简单地说就是用一块“U”型的铁紧贴在马蹄的底部,然后用钉子敲进去固定住。而在钉马掌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修马蹄,钉马掌的师傅要先把马蹄清理干净,然后把底部用铲子铲平,再把马蹄的前端凸起的地方给修整掉,最后再把马蹄铁贴合在马蹄的底部,再用6-8颗2-3厘米长的钉子钉入马蹄里,将马蹄铁固定住。
这是个技术活,因为首先要将马蹄的底部修平整,而且在钉钉子时,不能太深。马蹄的主要构成其实与我们人类的指甲是一样的,都是角蛋白,其内部没有血管,所以钉的时候不会疼。但是,角质层只有3-4公分左右,再往里就是活体角质层了,这里面不但有血管还有神经,而且马蹄的特点是前端较厚,后端较薄,如果钉子钉浅了,固定不住马蹄铁,深了就会伤到马。
那么,为什么人要费劲给马“修脚”呢?
在人工饲养下,马大多是作为一种负重的交通工具存在的,它们除了休息时,要么驮人,要么驮重物,这些重量会加重蹄子的负担,如果不用马蹄铁保护一下,长此以往,它的马蹄就会像我们人类的脚趾甲那样劈开,这样马在奔跑或者行走时就会很难保持平衡,而且如果马蹄持续的裂开,伤到了活体角质,那么马就会失去原本的奔跑能力。如下图:
除此之外,马蹄与人类的指甲一样是会不断的生长的,在钉马蹄前,先修马蹄目的就跟我们要剪指甲一样,而且马蹄的生长通常是前端不断的增长,最终形成这种效果:
这种马蹄显然已经不适合奔跑了,而且即便能够奔跑它的平衡性也比较差,其次,如此长的马蹄在奔跑时极容易刮到东西,一旦被一些藤蔓刮住,那么马就会直接的摔倒。
因此,修马蹄是为了让马的马蹄处于最佳的状态,而且也方便钉马蹄铁,而钉马蹄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马蹄的磨损,增强它的负重性(固定下不容易劈开)。
野马为什么不需要“修脚”?野马是生活在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马,即便有人想要给它修马蹄,它能够回应的也是一顿乱踢。不过,野马确实也不需要修脚,那么同样是奔跑,为什么野马不需要“修脚”呢?原因有两
点:
第一:负重
上面我们说过了,人工饲养下的马经常是需要负重的,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蹄子不但要负担整个身体的重量,还要负担货物或者是人的重量,此时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马蹄上,容易将马蹄压裂。但是,野马就没有了这样的顾虑,它们的蹄子只需要负重自身的体重,而这种情况下,马蹄是不会被压裂的。所以,野马也就不需要马蹄铁和不需要“修脚”了。
第二:活动量
人工饲养下的马虽然需要负重,但是它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要休息的,尤其是夜里,很少有人会骑着它们连夜赶路,也就是说在人工饲养下,马的活动量是相对较小的。而野马就不同了,它们属于食草动物,在自然界中它们存在天敌,比如狼群,这使得野马即使休息时也是站立,并且在浅睡眠下,白天它们需要不断的移动来觅食,到了夜里还要随时警惕食肉动物的捕杀而奔跑,活动量显然是要比家马大很多的。较大的活动量使得马蹄的磨损与生长处于平衡的状态下,所以,野马是不需要修脚的。
总结家马之所以需要定期的修剪马蹄和钉马蹄铁是因为家马被人用作负重的工具,这打破了马本身的平衡,它们原本只需要奔跑磨损就能与马掌的生长持平,而且家马的活动量虽然比野马小,但是家马一走动基本上就是“超重”,而野马无论何时都是“轻装上阵”,这样马掌的受力完全不同。所以,野马不需要修马掌也不需要钉马掌就能很好的生活,而家马就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