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两栖动物简单地说就是既可以在陆地上生存,又可以在水里生存的动物。当然不是所有满足条件的动物都是两栖动物,想要进入两栖纲下,必须还有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年后用肺和皮肤呼吸,发育过程完全变态;第二,都是脊椎动物;第三;都是变温动物;第四,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是不能永远离水生活;五,成年后拥有四肢(蚓螈目除外,它们的四肢已经退化掉了)。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满足既能在陆地上生存,又能够在水里生存,比如鳄鱼、海洋哺乳动物等等,但是,海洋哺乳动物不属于变温动物,而且它们从出生就是用肺呼吸的,整个的生长发育过程也不是完全变态的。而鳄鱼是常被误认为是两栖动物的一种动物,因为它的习性与两栖动物实在是太像了,它既满足变温动物,又满足脊椎动物,还满足拥有四肢且无法终生离开水,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并非完全变态的(比如青蛙是从卵到蝌蚪再到青蛙),而是从壳里出来什么样子几乎就不会变化了,只是体型在增加,并且鳄鱼孵化后就用肺呼吸,它们既不会用腮呼吸,也不会用皮肤呼吸,所以鳄鱼、乌龟等动物都不是两栖动物。

因此,两栖动物的定义并非只有水陆两栖,还要同时满足上面说的4个特征(第五个不是必选项,因为两栖纲蚓螈目的四肢已退化)

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上面我们说了两栖动物并不是狭义的指水陆两栖,因为满足这一项的动物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如果要满足三栖动物的话,必须要同时满足两栖动物的所有特点,再加上可以飞行。而放眼整个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两栖动物是会飞的,所以也就没有三栖动物。

那么,为什么没有两栖动物能够进化出三栖的能力呢?

首先是两栖动物的由来

地球上的生命都来自于海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中,陆生动物都是由海洋生物爬上陆地慢慢的演化而成的,而两栖动物其实就是生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根据已发现的化石看,两栖动物是所有有肺的生物中第一种爬上陆地的存在,它们最早爬上陆地的时间发生在距今约3.65亿年前(鱼石螈,最早的两栖动物),不过,它们爬上陆地之后并没有脱离水,所以就形成了最早的两栖动物。之后,在三叠纪,又有一部分的水生生物爬上了陆地,形成了新的两栖动物,在新、古两栖动物的竞争中,古两栖动物处于劣势,最终在距今1.2亿年前灭绝了,留下的新两栖动物(真正的两栖动物,也是现存两栖动物的祖先)成功的活到了今天。

当然,这是两栖动物的选择决定的,有一些水生的生物它们爬上陆地后逐渐地适应了陆地的环境,就成为了陆生生物。

其次是生存环境

既然三栖动物只可能是建立在两栖动物之上,那就证明如果有三栖动物,那么它一定是由两栖动物演化而来的。但事实上,两栖动物中没有一种动物会向飞去演化,原因也很简单,两栖动物无法终生脱离水体生存,这就导致了它们即使爬到了陆地上也是在水体附近活动,它们的一切演化都是围绕着更好的在陆地上活动进行的,这才有了裸露的皮肤,湿滑的粘液,用皮肤辅助呼吸等等能力。既然在陆地上生存也是围绕着水体进行的,就意味着它们不需要远足,所以,飞行这个可以跨越地形的能力对于它们来说就有些鸡肋了。其次,两栖动物的主要食物以昆虫为主,即便是有些昆虫是飞在天上的,但是它们大都是低飞,比如蚊子、苍蝇等等,而且两栖动物所处的环境比较潮湿,本身就是昆虫比较喜欢的环境,因此捕猎昆虫,只需要在陆地上用长长的舌头就能解决了,飞到天上反而不利于它们的捕猎,况且飞行是一件极其耗费体力的事情。

因此,生存环境决定了两栖动物是不会像飞行演化的。

最后就是演化的顺序

从水生到陆生,过渡期成为了两栖动物,成功后成为了陆生动物,而所有的飞行生物都是由陆生生物演化而来的,因此,两栖动物想要具备会飞的能力,首先,它要摆脱两栖的习性,成为纯正的陆生生物,之后才有演化出飞行的能力。我们以昆虫为例,根据科学家从泥盆纪发现的古老的昆虫化石看,它们都是无翅的,甚至到了石炭纪早期,昆虫也同样是无翅的。一直到了距今约3.3亿年前的石炭纪中期,才出现了有翅昆虫,进而发展成为了“巨虫时代”(翼展1米的巨脉蜻蜓)。

所以说,如果两栖动物拥有了会飞的能力,那么在此之前,它已经不是两栖动物了,而是陆栖动物了。因此,真正的三栖动物是不存在的。

总结

基于两栖动物并不是单纯指可以水陆两栖,所以三栖动物一定是建立在两栖动物之上的,但是两栖动物想要成为三栖动物就必须完全生活在陆地上,所以,三栖动物是不存在的。

当然,如果仅限于可以在水中、陆地以及天空中活动的动物话,现存的动物中就有很多,比如鸟类中的涉禽,它们都是会飞,而且能在地上跑,能在水里捕猎的动物。

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动物并不是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水里生活的物种。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的话,大多数鸟类都是三栖动物,它们既能够潜水捉鱼,又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还能够在空中飞行。

但其实鸟类只属于单栖生物,之所以是单栖动物,实际上是因为人类对两栖动物的定义。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熟的个体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的生物。再者,两栖生物都是变态生物,也就是说幼体与成熟个体发育时具备不同的形态,其实两栖动物不仅形态不同,连身体器官都不同,比如:青蛙幼体通过腮部呼吸,而成年后的个体使用肺部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其实两栖动物属于比较低级的动物,属于从水生到陆生的中间形态,这是因为在陆地生存的动物为了后代的安全,要么通过胎生,将后代孕育,要么通过羊卵膜的方式,将后代孵化,这样都可以避免后代被别的生物所吞噬。

然而两栖动物虽然成熟的个体可以在陆地上生存,但它们却离不开水,在繁衍时也只能将后代繁衍到水中,然后不管不问。

由于水中有很多水生动物会以这些卵为食,导致该生物后代数量大大减少,为了避免自己的卵全部被吃,它们通过繁衍数量众多的卵,来抵御外界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每个卵能够接受到的营养物质有限,成活率不如卵生以及胎生的成活率高。但两栖动物可以用数量的优势,来取代生活率不足,这样也会有足够数量的个体生存,该物种也不会灭绝。

但是两栖物种对生活环境有要求,只能生活在水域附近,不能离开水太长时间,所以它们的生存范围不如其他陆生动物范围广。

三栖动物

根据两栖动物的概念,三栖动物应该是:幼体在水中出生,青年期在陆地生活,壮年时一飞冲天。还有,身体的器官也要完全变态,幼年时使用腮部呼吸,成年后使用肺部呼吸,而壮年时可能使用皮肤呼吸。

首先我们知道,即使飞行能力再好的鸟儿,也总有飞累的一天,不会永远不下来,毕竟它还要觅食、休息、交配等,所以鸟儿不符合一飞冲天的要求。

再者,即使一些两栖动物身体会变态发育,但也不会等到成年个体时就不需要获取能量,或者通过捕获空中的尘埃颗粒就可以生存了,当它们在捕食的过程中,仍然会在陆地上生活。而我们知道,目前还没有任何个体符合这个定义。

未来会有三栖动物出现吗?

未来应该不会有三栖动物出现。

这是因为生物没有必要在天空生活。虽然天空的区域更辽阔,生存空间范围更广,但是天空中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一些肉食性鸟类可以很容易发现它们,并捕食。所以它们需要陆地作为藏身的地方。

再者,天空中的能量不足,三栖动物在天空不返回陆地时会很容易饿死。

其次,之所以不会出现三栖动物,最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动物已经告别了水中产卵的方式,采用卵生、或者胎生。这样孵育后代可以使得后代成活率更高。所以,其他动物没有必要再舍弃现有的特征,再次将后代产于水中。

最后,三栖动物的呼吸方式应该区别于用腮呼吸以及用肺部呼吸,可能会使用皮肤呼吸。但是皮肤呼吸的效率不高,所以有些生物只是用皮肤呼吸作为辅助,主要的呼吸方式仍是通过腮部或者肺部。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限制,所以三栖动物才没有出现。

总结

两栖动物是指,同一种生物,幼体和成年期生存的方式不同,身体结构也有所不同。按照这个标准,三栖动物应该属于: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年后在陆地上生活,用肺部呼吸;老年之后在天空生活,用其他方式呼吸。

目前,没有三栖生物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没有生物能够永远在天空中生活,以及使用其他方式作为主要呼吸方式。

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答:因为人类已经定义水陆两栖动物,并没有把天空也归纳为第三栖,其理由是天空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大自然中除了海陆,还有什么地方可居住呢!

你如果想打破前人订下的规矩,把空中也作为一个栖息地,那么,你去梳理一下,那些用肺呼吸的脊椎类有羽毛的动物,比如:水鸟、野鸭、天鹅、海鸥,鸬鹚等等(家鸡就不能入水),因为它们有肺却能长时间在水中屏气,能在陆地长久居住,它们还能在空中长距离飞行,它们具备海陆空生存的能力。

最典型的两栖(水陆)动物如青蛙、蛤蟆、乌龟,它们为脊椎动物,有四肢又用肺呼吸,在水或陆地(甚至土中)都能长时间居住(或冬眠)都能生存。

所以只具备水陆生存的动物,没有高空飞行的条件,它只能归纳为两栖动物。这里把这些水鸟归纳为三栖,只是从两栖中的一种细分,前人归纳为两大类的理由考虑的是天空只是空间,即使在天上能飞行数月,终归要栖息。

谢谢!

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两栖动物。

什么是两栖动物?

所谓两栖动物,泛指两栖纲的动物,现生的有3目4350多种,主要包括蛙类、蟾蜍、水螈、蝾螈和蚓螈。除南极洲和海洋性岛屿外,在其它地方几乎都有分布。

两栖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3~6亿年前,它们的祖先同样也是鱼类。因此,两栖动物既有从鱼类继承下来适于水生的性状(卵和幼体的形态、产卵方式等),又演化出了新的适应于陆栖的性状(感觉器、运动器官、呼吸循环系统等)。

两栖动物个体发育要经历一个变态过程:以鳃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和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而成体能够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三栖动物,栖在哪里?怎么栖?

“两栖”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指的是“两种生活”或“两个栖息地”;“栖”可以理解为栖息、居住、生活的意思。对于两栖动物而言,指的是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

如果说“三栖”的话,第三“栖”就是指空中了。什么样的动物既可以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还可以在空中生活?或者说什么样的动物的某个生活史阶段可以在空中度过?评论中有人说一些水鸟是水陆空三栖,很显然,这部分人错误地将可以飞理解为栖,这显然是不对的。至于有哪种动物的某个生活史需要再空中完成,只能说目前看起来还是不可想象的,毕竟一种动物可以长时间飞行保持在空中以及从空中获取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食物、水等资源简直是不可能的……无论怎么说,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三栖动物。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宇宙~

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虽然有的能上天,能入水,但是总归还是不能住在空中,所以只有两栖动物而没有三栖动物。

既然有两栖动物,为什么没有三栖动物?

我是个人认为与维度有关吧,地球只有水陆动物也只有水陆两栖或许我们还有没发现的动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