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化石是我们了解古生物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现在的生物进化,也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化石来推断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在死后都能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诸多的条件。因此,我们了解的史前生物,只不过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一小部分而已。

那么,为什么说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呢?恐龙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几个问题。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形成其实就是生物被埋葬的一个过程,不同的是,有的生物是死后被埋葬,而有的生物则是被“活埋”,比如现在发现的一些恐龙化石中就有两种恐龙在一起撕咬的化石,这证明两种恐龙是在战斗中被埋葬的。

其次,被掩埋后的生物还必须不能被剥蚀,因为一旦被剥蚀,生物就会被分解,进而被风化成为灰烬。因此,生物想要形成化石,必须在沉积物掩埋,比如水、沼泽、沙漠、冰川等等,这些沉积物是日后形成沉积岩的前提,而在沉积岩中,生物不会被剥蚀,进而会形成化石。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恐龙化石则都是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中被发现的。

当然,沉积岩并不是形成化石唯一的途径,像琥珀、冰川这样的环境下也能形成化石,比如琥珀中的远古生物,被冰封的猛犸象化石等等。

所以说,生物想要成为化石,必须被沉积物完全淹埋。

(冰冻的猛犸象)

被沉积物掩埋后,生物身体的软组织开始被氧化和腐蚀,也就是生物的皮肤、内脏、肌肉等组织开始分解,最后只留下了坚硬的部分,比如骨骼。在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中,软组织分解,坚硬的部分与沉积物共同的形成了沉积岩层。这样化石就形成了。

但是,地壳是运动的,许多化石即使是形成了,也可能会因为地壳运动而损坏。因此,能够被我们发现的化石变得凤毛麟角。

恐龙蛋是如何形成的?

众所周知,恐龙是卵生动物,它们跟现在的母鸡一样都是通过产卵来繁育后代的。已发现的恐龙蛋多种多样,大的、小的、圆的、椭圆的、长的、短的各式各样的都有,就目前来看,最小的恐龙蛋大小在8公分左右,与鹅蛋的大小差不多,而最大的恐龙蛋长达半米。

但是,大家都知道,蛋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坚硬,但是实际上是很容易破掉的。那么,如此脆弱的恐龙蛋是如何能够形成化石的呢?

01 与妈妈一起石化

上面我们说了恐龙化石的形成,而其中不乏一些正在孵化卵的恐龙,既然母体能够成为化石,卵当然也能成为化石了。

03 特定环境下

如果一些恐龙蛋突然被因为环境因素被埋入地下,而恐龙蛋恰好又被沉积物覆盖,这样就会大概率形成恐龙蛋。

02 恐龙妈妈最后的爱

一些怀孕的恐龙和正在孵化卵的恐龙死后,因为地壳运动或者是海洋运动,被埋入了地下,但是,它并没有被沉积物覆盖,所以无法形成化石。于是,它就是开始被腐烂分解,最终,死掉的恐龙用自己的身体化为了沉积物,将自己蛋保护了起来。由于有了沉积物,再加上恐龙蛋本身就有钙化的外壳相对坚硬一些。因此,恐龙蛋化石就形成了。

总结

恐龙蛋是一种珍稀的化石,它们的保存更有利于我们了解恐龙的习性、繁殖特点等等,对我们进一步的揭开恐龙的神秘面纱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化石的形成条件苛刻,所以,不是每颗蛋都能被石化。

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恐龙蛋化石的形成始于恐龙蛋本身,并不是所有最终变成化石的恐龙蛋都会事先经历胚胎死亡。顶部打开的恐龙蛋化石很常见,可能是恐龙蛋孵化成功后保存的结果。胚胎死亡的恐龙蛋可能是类似于现代爬行动物和鸟蛋胚胎死亡的受害者。典型的死亡原因包括先天性问题、疾病、因埋得太深而窒息、不利的温度或湿度过高或过低。

无论孵化是否成功,掩埋沉积物都将从恐龙蛋的任何开口开始逐渐进入。即使完好无损的恐龙蛋,一旦在深埋压力下破裂,也可能会被沉淀物填满。然而,有时候,恐龙蛋石化开始的速度足够快,可以防止恐龙蛋破裂。如果地下水位足够高,像方解石这样的溶解矿物质可以渗透到蛋壳的孔隙中。当恐龙蛋完全填满时,它会变得非常结实,可以承受上面沉积物的重量。然而,并非所有恐龙蛋化石标本都是完整的。单个蛋壳碎片比整个恐龙蛋结实得多,可以被地质运动和变迁从最初的地方完好无损地搬运到很远的地方。

当恐龙蛋埋得足够深时,分解它的细菌不再能获得氧气,需要用不同的物质来驱动它们的新陈代谢。分解者的这些生理变化也改变了当地的环境,使得某些矿物质得以沉积,而另一些则留在地下水中。总的来说,恐龙蛋壳化石保留了生命中的碳酸钙成分,这使得科学家能够在数百万年后研究其原始结构。然而,恐龙蛋有时也会在埋葬后被改变。这个过程叫做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深埋压力而强加在蛋壳上的压力。如果压力足够大,有时蛋壳的内部微观结构会被完全破坏。成岩作用除了发生在物理上,还可能发生在化学上。分解恐龙蛋的化学条件会使二氧化硅很容易混入蛋壳并破坏其结构。当含铁物质改变蛋壳时,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因为赤铁矿、黄铁矿和硫化铁等化合物会使蛋壳变黑或带有锈迹。

恐龙蛋是在多种沉积环境中保存和形成的。

沙滩:沙滩是恐龙产卵的好地方,因为沙滩能有效吸收和保持足够的热量来孵化蛋。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古老海滩实际上保存了大约30万枚恐龙蛋化石。

洪泛区:恐龙经常在古代洪泛区产卵。因此,沉积在这些地点的泥岩是恐龙蛋化石的绝佳来源。

沙丘:许多恐龙蛋是从砂岩沉积物中发现的,砂岩沉积物形成于现在中国北部和蒙古的古沙丘地带。现存鸟类产卵孵卵位置表明,卵、巢和产孵卵的鸟类或恐龙可能已经被沙尘暴迅速掩埋。

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我们都知道,恐龙是生蛋的,大量的恐龙蛋变成了化石,这就是恐龙蛋化石。

图注:破壳而出的恐龙,作者:张宗达

恐龙蛋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原理与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原理是一样的:首先恐龙蛋需要被覆盖或者淹没,以形成隔绝氧气的环境,抑制微生物的演化和分解;然后随着覆盖物的增加,恐龙蛋被深深地埋在地下,恐龙蛋中的坚硬部分,也就是矿物质被重新分解和重新结晶,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置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化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置换和地质作用,恐龙蛋最终变成了我们发现的恐龙的化石。

目前,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但是一般的恐龙蛋化石内部是实心的(被矿物质填充),或者晶洞化,极少数恐龙蛋中保存了未出生的小恐龙骨骼化石,这被称为恐龙胚胎化石。恐龙蛋中的胚胎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科学价值非常高,但是全世界也没有发现几个。

图注:著名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

我们中国不仅仅是恐龙大国,同样还是恐龙蛋化石大国,在河南省,浙江省,广西省,江西省等省份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中尤以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数量最多,估计发现恐龙蛋数量已经超过了几万枚啦。

图注:一窝恐龙蛋化石,旁边还有恐龙的骨头

图注:圆形蛋,里面有树枝结构

研究恐龙蛋及恐龙巢穴对于我们认识恐龙以及复原恐龙时代的地质气候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恐龙蛋化石属于国家保护化石,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哦。

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化石形成于小行星俯冲带和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

化石的形成与洪水产生的沉积无关!

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为什么恐龙蛋可以变成化石,而人刚死24小时就开始腐败?其实,古生物化石不是只有恐龙蛋,这些原本贮存在底层中的信息有各种生物类型的遗体,其中涵盖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一些遗迹化石。

虽然人在死亡24小时之后便开始腐败,但在生物化石中也包含了史前人类化石。只不过人类化石一般为人体骨骼的某些部分,而不像恐龙蛋那样相对完整罢了。地球已有46亿年左右的历史,而那些深埋地底的古生物化石便是最好的见证者,更是生物学家们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整个进化过程的重要科学依据。

事实上,第一个发现恐龙蛋的人不是某位科学家,而是法国的一位叫做波奇的牧师。被他发现的这颗半径达到18厘米左右的恐龙蛋化石,被后来的科学家们鉴定为高龙所产下的蛋。毋庸置疑,恐龙(生活在距今2.25到0.65亿年前)一直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种生物,人类发现恐龙化石也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曾经在地球上称霸的恐龙(大约1.6亿年),应该拥有900到1200各属。事实上,我国就是恐龙化石出土较多的地方(恐龙蛋化石的埋藏异常丰富),比如,黑龙江的嘉阴一带、四川盆地、四川自贡、山东诸城和内蒙古二连浩特盐池等地,这些地方出土的恐龙化石都很有特色。

恐龙蛋有多珍贵?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地质自然遗产。通过对这些恐龙蛋和恐龙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动物的外观特征、繁殖方式、生活习性、进化历程,以及这些大灭绝事件发生时的生态环境可能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之所以会有恐龙蛋化石,本质上是因为恐龙这个物种就是卵生动物,它们需要通过受精孵化的过程才能繁育出下一代。一般情况下,恐龙应该比较喜欢选择在水边、阳光比较好、且地势也比较高的地方下蛋。而且,不同品种的恐龙所下的蛋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就连蛋在窝里的排序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首先,恐龙蛋的形状也并不单一,有圆形和椭圆形,也有卵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并且,从大小来看,不同种类恐龙的恐龙蛋也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小的恐龙蛋只有10厘米不到的直径,而特别大的恐龙蛋直径则超过了50厘米。如今出土的恐龙蛋早已不是当初的而模样,但石化了的恐龙蛋,依然可以在被切开之后看到它们的结构。

恐龙蛋的蛋壳比较厚,同时拥有由片状方解石微晶组成的层状棱柱层和乳突层,这也说明了恐龙在繁殖期间也表现出了钙质代谢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说鸟类可能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原因之一,甚至某些科学家还将鸟类称为行走的活恐龙,并将鸟蛋算作恐龙蛋。

与此同时,恐龙蛋的显微结构还跟地质时代的变迁有关。因为,不同时期气候环境中的干湿程度不一样,所以蛋壳上的气孔径大小,以及疏密程度都会表现得有所不同。所以,当我们在研究恐龙蛋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该物种本身的诸多信息和灭绝原因,更能对古代地球各阶段的气候变化有所涉猎。

之所以恐龙蛋可以被化石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人的尸体却不行,这其实完全没有可比性。人体和外界的接触没有保护屏障,而皮肤在心脏停止跳动之后,也失去了往日的基本功能。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它们会让尸体的皮肤表明出现腐败水泡和绿斑。

当尸体因为腐败气体而发生肿胀变形,死者会出现“死后呕吐”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尸体开始腐烂的时间大约是死亡发生的24个小时之后,腐烂的过程还会受到气流、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高温能够使腐败加速,低温则会是腐败变慢、甚至停止。从本质上来说,尸体腐败其实就是蛋白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

对于人类而言,尸体的腐败会从一开始持续到仅剩白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史前人类护士中发现人类的脚印,或是人体某些部分的骨骼化石,却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人体被石化。

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看看我的稀世珍宝,您绝对第一次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