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生于80年代,可以说是吃猪油长大的,直到现在也还吃的猪油,一天不吃猪油煮的菜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小时候家里每年会养两栏猪,第一栏在端午前后出栏,第二栏在过年前后出栏。
农村长大的80后,拔猪草,煮猪食,喂猪这些都是贯穿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必做的事情。
在上半年还好,因为我们那里种烤烟,那时候还没有除草剂,也没有现在的地膜技术,烟地里的草全靠手拔,每天放学都要去烟地里拔草,拔完后把猪能吃的草洗干净背回家喂猪。
那个年头的猪可真是吃草长大的,连米粒都很难吃到,只能吃点煮饭时的洗米水和煮菜时洗锅的水,我们这里通常把猪草剁碎,然后放锅里和厨房水一起煮熟。到了喂猪时间,就把猪食打出来,充入足够水沟里的水,最后放点米糠就行。
那时候的猪吃的除了草就是水,所以猪也长得特别慢,一般要养一年才能出栏。那时杀猪是每家的大事。杀猪师傅通常会在头一天来家里,看看烧水的位置以及如何把猪从猪栏里拖出来。
通常到了凌晨3点左右,就会听到一阵猪的嚎叫声,然后嚎叫声止,鞭炮声响起。放完鞭炮我们小朋友就可以起来看屠夫从拔毛到把分解成一块块的过程。
到了天亮,猪应该也杀了差不多了,主家一般会留点点瘦肉和小肠出来,煮上几个菜请邻居们吃个早饭。大部分肉和骨头都是会卖给屠夫的,这可是那时主要的大头收入。
只有猪板油,是每个主家都会留下来的,因为这是平时吃的猪油的主要来源。杀一头猪,主家最后能看到的猪肉就是那炸完猪油的猪油渣。
我们家的猪油渣放冷后,会用一个罐子装起来,每次炒那种没有很多油不好吃的菜时,会放一块猪油渣。
猪油是每天都要吃的东西,小时候只知道每次煮菜尽量少放点油就是,唯一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就是,猪油酱油拌饭。
农忙时节父母都特别忙,有时吃饭的时间点赶不上我们上学的时间,经常饭煮好了,菜还没着落,只能吃猪油拌饭了,有酱油顺便滴几滴酱油,那应该是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饭了!
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我生于一九五一年,哪段时间很少吃猪油,连猪肉一年只吃一顿,那就是过春节的初一中午饭,其余的就是红芙馍,玉米面,全是杂粮为主,全年每人分食油,不过一二斤,哪段生活太艰苦了
全国人在那段日子过的很紧迫,因为给别国还债务,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是忍着饥饿,省吃俭用,干部群众老百姓,知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无一人怨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到了一九六几年,买东西要什么点点,凭票供应,卖个任务猪,供给肉票,才有权到收购站割肉,猪油要有介绍信,証明,特殊情况下,供一二斤,(除人情外),内部人员方可调配,熟人的特权,
总之一切都过去了,年轻人沒有经历过哪段凄苦的日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勤俭节约, 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金钱如粪土,尽管整体生活提高了,我们什么都不缺,但应珍惜粮油棉,来之不易,是老辈人创下的基业,
在改革开放以后,百姓富有,国家強大,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成果,平时大家生活,比过去春节強百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党的领导,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每年给企事业上涨退休待遇,想办法增加农民养老资金问题,
国家筹集资金采用各种渠道,想办法耒解决农民的养老,因国大人多,确有困难,一步到位很难实现,当前我国老龄化逐步加快严重,加之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工农业生产受阻,商贸经济缓慢,受到不同程度冲击限制,
资金来源压力大,在各方面统考下,逐步加快解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的很响亮,上调农民养老待遇,尽管幅度不大 ,国家也尽了努力,真是有心无力,千方百计,让百姓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开放胜利成果,别说吃猪油,龙油也能吃得到。
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原创】农村人干体力劳动,必须吃猪油才能充足的体力继续劳动,所以家里常吃猪油。
60~70年代,农村几乎都是吃猪油,很少有人买桶装植物油。家庭条件好的才买桶装植物油,那时候在农村,植物油象菜仔油、花生油等很少有卖。
有个别村里专门搞木制榨油机,材料为直径有一米的整棵龙眼树杆,人工轮流打木楔,榨花生油,椰子油等。
到了冬天,椰子油结成泥状。椰子油炒菜没有味道,很多人不吃,渐渐被淘汰。国家从马来西亚引种油棕树,种了很多油棕树,不知道是天候还是何原因,在国内种植的油棕树结果产量很低,只能被市场淘汰。
国家从马来西亚进口油棕油,油棕油象椰子油一样,成泥状,油棕油炒菜还不如椰子油,最终被市场淘汰。
现在,国家加工植物油的技术很成熟,市场上出售的植物油,品种很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现在在农村,群众基本上购买植物油,猪油逐渐被淘汰。
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如果不是在《头条》回答这个问题,“猪油”这个词我已经几乎忘记了。
可是在小时候,“猪油”对我有极大的诱惑力,能吃上猪油炒的菜,那就相当于吃现在的美味佳肴,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国家三年災荒时期,我正值少年,除了逢年过节,是不可能吃到肉的,那时粮食供应紧张,每人每月半斤油,半斤肉,肚子无油水,只有饥饿感。
那时候的人买肉越肥越好,瘦肉是无人问津的。我记得母亲买肉,每次仅买半斤肥肉,在锅里炸油,将炸出的猪油捞起后,剩下的猪油渣用来炒菜,闻起来真香,猪油渣到口,也就算尝到肉味了。
捞起的猪油,母亲每天用筷子挑一点用来擦炒菜的的铁锅,一来防止铁锅缺油生锈,二来炒出的菜还有一点猪肉的香味。
记得那时少不谙事的我,做了一件蠢事,至今难忘。有一天吃飯时,趁母亲没注意,偷偷用筷子挑了一大坨猪油藏在碗里,然后添饭在上面,搅拌后狼吞虎咽,将一碗饭一扫而光。
谁知我的肠胃长期缺油水,根本就承受不起大油,引起上吐下泻,可把母亲吓坏了,得知实情后,母亲并没有责备我,眼里却满是爱怜的泪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抚今追昔,离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越来越远了,但愿过去那种艰难的日子永远不会再来。
三年災荒图片来自网络
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我70,80时年代的人,兄弟姐妹多什么都不够吃,难啊!猪油吃过。但以前的猪没得说,香得流油。跟现在没得比。
你在小时候吃过猪油吗?
我在小时候吃过猪油,我觉得猪油比植物油好吃,用猪油炒任何菜,都比植物油炒的菜香!
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一些生活物质都要凭票,才能够买到,特别是吃肉,在我的记忆里,好象一两个月,才吃得一次,如果有猪油,用它炒菜,那也象吃到肉一样的感觉。吃哪都是香的。
在我小时候,我爸如果买猪油回来,先炸出油。猪油渣就当零食给我们吃,那时吃起来,也觉得是人间美味,吃得即脆还有肉香味。
特别是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我们姊妹中午放学回来,我妈用土罐子煨的白萝卜,把一点猪油里面,几姊妹吃的比任何菜都香。吃的又暖和又好吃,吃饱人也不冷了。就是过去了几十年,现在也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我还记得我家一个四叔,他是在家俱厂上班的,那时做木工,都是体力活,他们家生活一般要比别人要开好一点,人才有劲工作。
我四娘娘有天就买了一斤猪油回家去炸油。她把油炸好,装在一个吃饭的碗里,放在灶台上,自己就去做别的事去了。
我四叔从工厂回家,看到灶台上的猪油,他还以为是一碗做饭留下的米汤,就一口气喝完了。喝完他还说,今天的米汤好香,比肉汤还好喝,喝完还有点腻人。
等我四娘娘回家,准备把猪油拿到柜子去,却发展只剩下一个空碗,猪油连一滴也没剩下。就问我四爷,刚才我放在灶台的一碗猪油,你端的放哪去了。我四爷说,那是猪油,我还以为是米汤,我一口喝了。
这件事,在当时作为笑话讲,我们那一块的人都知道。过去人都吃的不是蛮好,肚子里都缺油,端一碗猪油喝下去也不足为奇。
不象现在人们,天天大鱼大肉,个个吃的,长的五大三粗,三高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有,连肉都不敢吃,更不谈猪油的话。
象我们家都二十几年没买过猪油进家门了。怕吃出病来,还麻烦了。所以,猪油这几十年在我们的生活中,好象都消失了。要吃只能到餐馆去吃,才能尝到它的味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