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北漂都能买起几百万的房子而少数北京本地穷人却买不起?
我们小区是通州区最大的小区!是11年市政府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年靑人和回迁安置北京土著修的两限房!五千块钱左右一平米!如果买不起这个两限房的,门口有几栋廉租住房!全住的土著!连物业管理费都不交的!有一个外地老太两子女嫁到了北京!人家住了廉租住房!我一好朋友京籍大姐跟我说!她凭什么住北京的廉租住房啊!说明住廉租房比买两限房更划算!
我认识的士著朋友都是家里有两套,最多的一个家里国家还了六套房子!
最近搬来一家楼上邻居,告诉我卖了鼓楼旁一套房,买了我们小区电梯房两套跟儿子分开住了!
挤在城里的是不愿意往郊区搬!我昨天还碰到城里拆迁搬到我们小区的大哥,说卖了怀柔他们住的一套房子,暂时搬回我们小区住一段时间,再把我们小区的两套房卖掉一套,然后全家都去香河住别墅!把卖房的钱送孙子七八月份到日本留学!
土著就没有住不起房子的人!听一个北京大姐跟我说,住廉租房的一对年轻人带着娃跟爸爸妈妈住一块儿,就吃国家给的低保就够了!
所以,我在北京十年多了,没见过真正的穷人!收租度日的可滋润了!外地人就算在北京落户,买房,买车养娃了,一天不干活真就熬不下去!难!
为什么很多北漂都能买起几百万的房子而少数北京本地穷人却买不起?
我大学的同学有5个毕业后留在北京,都解决了北京户口,现在这5个人都在北京买房定居了!
下面说说他们各自的故事:
5个同学中有2个属于命好父母给力,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留在了北京,买了房子成了新北京人!
这两个男同学家庭条件好,父母是又有眼光又有背景的主,我们还在读大二,大三的时候,人家父母就在北京给他们买好了大房子,而且房子在三环内闹市区!那会北京房价还没疯涨!
两男生毕业后(成绩倒数),父母有关系,给他们弄到了好单位,一个去了朝阳的SHIYE单位,一个去了GUOQI ,工作稳定,衣食无忧!
毕业后的每次同学聚会都是他两牵头和组织!
另外3个是女同学,虽说在北京也买房定居了,但比起来就没那两位同学那么幸运!
女生A,高校的老师(博士),大学期间非常努力,奖学金拿到手软,保研后又读博,上学时人很胖,有点自卑!最后婚姻幸福地在北京买房定居了!
女生A非常有毅力,为了减肥,快毕业那会每天跳绳1小时,一个月瘦了十多公斤,并且一直没有反弹!
工作后家里给她安排了相亲对象,两人一拍即合,第一次见面就互生好感,半年后就结婚了,这几年更是儿女双全十分幸福!
两人在结婚的第二年就在北京买了房,他们俩都是博士,工作单位都很好,两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有5万左右。
他们买的房是单位的福利房,价格要比市场上的便宜1/3,但是首付也要近200万,两家的父母各出了大几十万(基本把养老的钱都掏空了,据说女方父母还卖了家里的房子),加上两人几年的存款,勉勉强强的付了首付。
因为他们的公积金比较高,每个月公积金能还一半的房贷,所以对生活质量影响不是很大,也算成功扎根!
女生B,家庭条件一般,在北京工作以后一直租房,后来在她和家里人的努力下终于在北京买房定居了!
她毕业后在北京干了几年,觉得压力太大,买房无望,对象也找不到,想回老家发展。
可她父母不同意,觉得户口都解决了,虽然是集体户口,可毕竟是北京户口,这么放弃太可惜,再加上两位老人有点好面子,所以我同学就只能一直在北京熬着!
房子买不起,对象也找不到,同学都快愁死了,她父母一直逼着她找北京人结婚站稳脚跟,可现实是,一个外地的女生,在北京无车无房工作一般,想找个北京的对象实在太难,大家都很现实!
后来听说她父母都快退休了,为了给同学筹钱买房子,各自辞去了在老家稳定的工作,跑到外地打工了,她妈是干财务的,同时做了两份工作,在外上了一年班回家头发全白了,同学心疼得不行,但又无可奈何!
同学自己也是玩命的工作,常年在全国各地出差,累的月经失调!
她办公室的同事,要么是北京的拆迁户,家里有钱有房;要么就是嫁了好老公衣食无忧,只有她是单身狗,整天穷漂着没人要,她心里压力非常大!
前年她终于在北京买了车和房。
车子是奔驰,我个人挺不理解的,既然缺钱可以先买个10万左右的代步车,花30万买车实在是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后来聊天才知道,她们单位的同事开的车都挺好的,她说要是买10万左右的车子会被人笑话!好吧,只能说大家想法不一样!
房子一共花了400多万,买了一套50平米的老破小,非常旧的小区,首付150多万,首付掏空了她自己的积蓄,她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还借了一些亲戚的钱!
现在她每个月房贷都要还2万多,他父母每月会给她几千块帮着她一起还!
自从买了房,她生活质量大幅降低,以前没事还可以出去自驾旅游,看电影吃饭学兴趣班,现在周末基本不出门不花钱!
同学C,也是前年买的房子,她留在高校做学生工作,她是属于目标明确,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她来北京读大学就是为了留在北京,她大一时当我们其他人都还傻乎乎只知道玩的时候,人家就做好了人生规划,其中一项就是要找个北京的老公!
她这么想也是这么努力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高二的时候和其他班的北京人谈起了恋爱!
一直到毕业,她都小心维护着这份感情,去见了男方父母,取得了男方父母的喜欢和信任,本以为他两肯定会完美收场!
没想到,临门一脚时,男生却出轨了,出轨对象还是一个早上锻炼时认识的30多岁的离异单身少妇(那会同学也就25/6岁)。
说实话,我们旁人早就看出这段感情的问题:男生很强势很傲气,而她一直在讨好!
同学的心碎了,也放弃了她的美梦,最后嫁给了相亲对象,男方是南方人,家庭条件不错。
她老公属于有才华还非常上进的人!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没有编制的yangqi员工),还同时搞了很多副业和兼职,一个月也能挣了5-6万!
后来两人有了小孩,为了孩子读书方便,需要把集体户口迁出来,两人就跑到离单位很远的昌平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同学工作单位附近的房价12万+一平米,两口子实在负担不了!
房子首付将近200万,这200万里有2/3都是两家老人给的,两口子买房以后也是各种节省,勒紧腰带过日子,这几年疫情影响,男方的很多兼职和副业都弄不了了,收入大幅缩水!别提多难了!
北漂在北京买房定居的真的很少很少!大多数都被现实打败回了老家!
在北京最后能买房定居的人要么是本身家庭条件就好,父母能帮上忙的;要么就是自己能力很强特别能挣的,剩下的北漂都只能在北京当分母继续漂或者卷铺盖回家!就比如我!
我有个老乡现在还在北京读博士后,一直单身,工资每月1万多,父母都是农民,没有钱资助她买房,她自己那点工资就算省吃俭用,一年的存款连一平米的房子都买不了!
北漂能真正在北京扎根买房定居的还是少数,你看到的都是留下来的,而那些没法留下来的已经同大浪淘沙般地回了老家!
为什么很多北漂都能买起几百万的房子而少数北京本地穷人却买不起?
来北京的北漂很多人都是各路精英,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而北京本地人也是普通老百姓为大多数,大多数的北京老百姓去跟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去比较这本身就没有意义。
为什么很多北漂都能买起几百万的房子而少数北京本地穷人却买不起?
无论在哪都如此,买的起房买不走房不分外地人和本地人,关键是有没有钱。
特别是在北京或一线的大城市,必须是真有钱才买的起房,凡是买的起房子的都是精英,挣的多,有实力。而普通人,挣的少,没钱,自然就买不起房子的。
在北漂的人里边也不是大多都能买的起房,租房子的也不少,早些年北漂人挣钱的买了房子的算是赚了,刚开始房价低,而如今在高房价的情况下,不是一般北漂人能买的起的,普通人更是如此。
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穷人和富人,买的起买不起房看的是实力,富人去哪都买的起,而穷人在哪都买不起。
为什么很多北漂都能买起几百万的房子而少数北京本地穷人却买不起?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大家都不容易,没有必要刻意制造“北漂”和“土著”的对立。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城市,全国各地的人才向北京汇聚、打拼,很多人在北京扎根下来,后代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代又一代,和故土的联系渐渐断了,情感上渐渐淡漠,慢慢的接受了北京人的自我认同。
所有的一代都不容易。无论是向国外移民、还是扎根一线城市,都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特长(才智、勤奋、人脉)为后代打拼出一方天地,正是有了一代的“苦”,才有二代、三代的“甜”。
现在的土著也是历史上各类“北漂”的后代。现在的北漂,只要扎根下来(无论是就业落户、考编考公还是积分落户、人才引进),尤其是能掏出大几百万在北京买房置业的,在能力方面都差不了,后代慢慢地也就成了“土著”。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能力出众的一代,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也可能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一旦“三代”、“四代”没有继承祖辈的天赋才华,事业归于平淡,慢慢的也就成了现在很多外来精英眼中的“本地穷人”。
所以说,谁祖上没阔过?
无论“北漂”还是“土著”,有条件的,买房置地是本事,珍惜当下,好好为后代打下基础;能力弱点的,随遇而安,快乐生活,有多大水和多大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为什么很多北漂都能买起几百万的房子而少数北京本地穷人却买不起?
对呀,无论在哪个城市,也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总会有有钱人和没钱的人,而且没钱的人还是占大多数。
在一线城市买房,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巨大开支,是要搭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令人望尘莫及。
本地人一辈子买不起房或者住老破小的多得是,而外地人能够留在一线城市,除了自己很优秀,最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
我之前的同事孩子,很多都留在一线城市,他们也得到父母的支持在当地买了房子,这样能少奋斗二十年,他们都是幸运的,不然单凭自己,刚工作没几年,怎么可能实现愿望。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物质条件比起我们年轻的时候好了太多,但是生活中的其他压力越来越大,是我们那时候不曾经历的。做为父母,都不愿看到孩子压力这么大,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