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很简单,因为长城对标的是比亚迪,而不是丰田、大众。你能记住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可是你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吗?大多数人是记不住的,于是,长城丢掉了市场。当然,从战略到决策,长城暂时的掉队有诸多原因,主要问题还集中在战略和营销层面。

一、北乔峰南慕容,长城找错了竞争对手

长城汽车CGO(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在H6发布会上将长城和比亚迪比喻为:“北乔峰、南慕容”。长城汽车因为在北方,自然就成了“北乔峰”,而比亚迪总部在深圳,自然成了南慕容。两者看似齐名,可是看过小说或者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南慕容根本就不是乔峰的对手,而且下场凄惨。这里面多多少少都有点贬低的意思在。

实际上比亚迪和长城之间的关系属于良性竞争,相爱相杀。比亚迪把自己注册的王朝系列的商标“魏”,无偿转赠给了长城,因为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名字就是“魏”,WEY。而长城汽车也投桃报李,把旗下抢注的“登陆舰”商标回赠给了比亚迪,补全了比亚迪海洋网的军舰系列品牌。这格局让广大车友盛赞,被传为一时美谈。

现如今,比亚迪已经起势,而且明显势头不可阻挡。销量突破20万,进军日本、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技术优势已经转化为规模效应,研发成本、采购成本都被摊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长城在内部的电话会议中透露,比亚迪的售价甚至比长城的出厂成本还要低,没办法打价格战,显然也打不过

问题就在这里,既然打不过,为什么不绕着走?还要处处和比亚迪对标?

市场上并不需要第二个比亚迪,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比亚迪。选择比亚迪的人,大多都注重性价比,而且比较务实、理性,现在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优势已经确立了,想要和它正面竞争,除非你能造出一台性价比更高的车来。而长城并不擅长成本控制。哪怕是第二,也只能永远活在第一的阴影下。

早在比亚迪月销只有3万的时候,我就预言过: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将会是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比亚迪,目前看已经实现了,而多强之中,包括了吉利、奇瑞、长安、红旗、广汽,其中也有长城的一席之地。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太明显了,甚至可以说,这股新能源的浪潮就是比亚迪一手掀起来的!人家厚积薄发这么多年,在全世界都在和热效率较劲的时候,比亚迪就开始研究电,研究插电式混动。技术优势不谈,战略眼光领先了长城多少年?正在新能源的风口上,比亚迪的势头挡不住,你非要和登基的新王竞争,失败了当然会一无所有。

最早,比亚迪出第一代唐的时候,长城就跟着出了插混的WEY P8,说是要对标唐,结果销量惨淡,黯然收场。摩卡DHT-PHEV同样是盯着唐DM-i和DM-p来的,只不过性能比不过,价格也没优势。9月只卖了358辆。H6插混版上市,显然奔着宋PLUS DM-i去的,还在发布会上说出了“北乔峰,南慕容”的话,可在销量方面,究竟谁是乔峰,谁是慕容呢?

实事求是的讲,摩卡DHT-PHEV绝对是辆好车,在用料、车机和辅助驾驶方面,要比唐DM-p(低配摩卡对标的是DM-i)要高出一筹。只不过动力、油耗、空间和三电方面,还是比亚迪更有优势,加之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两者差距就被拉开了。预算30万的消费者,大多数都知道比亚迪唐,可是知道摩卡DHT-PHEV的有多少?

H6新能源和宋家族对比,同样是一时瑜亮。绝对是好车,也绝对可以买。只不过长城的竞争对手是比亚迪,和第一相比,第二虽然足够优秀,但是消费者毕竟一次只买一台车,不是吗?

这种现象其实非常常见,比如说吉利帝豪雷神Hi·p,性价比是可以和秦PLUS DM-i媲美的,但是销量呢?月销5000辆,成绩也算不错了,但是在产品力相近的情况下,只是秦的七分之一。实际上哪怕是比亚迪自家的产品,也有同样的例子。驱逐舰05就是换壳的秦PLUS DM-i,甚至还有不少细节优化了,配置也更加合理。可因为是后发的,9月销售只有9000多台,成绩也不错,可是和秦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长城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和比亚迪形成错位竞争,目前比亚迪正在寻求品牌向上,单车均价越来越高,必然会留下不小的市场空缺。比如说十万级的小型插混SUV,比如说15万级的插混B级轿车。正面去挑战有粉丝基础,有先发优势的唐、宋,并非明智之选。

二、船大难掉头,长城没能走出舒适圈

长城躺在H6身上安逸得太久了。虽然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但是研发方向更倾向于燃油车。比如说3.0T的V6发动机,比如说自主研发的纵置9AT,包括9挡的湿式双离合,都彰显了其技术底蕴。只不过长城的战略研判是有偏差的,它或许没有想到新能源之风如此猛烈,以至于错失先手。

说到这,不得不再次提到比亚迪,王传福的战略眼光真不是常人能比的,人家抢得先手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反观长城,技术路线模糊,仍旧在多点开花,多处押宝,甚至在氢能源领域也有不小的投入。这绝对属于战略上的失误,魏建军未能给长城明确方向,以至于在多种技术路线面前,长城踌躇不前,只能把鸡蛋分散到不同的篮子里。

比亚迪的新一代唐都改用1.5T了,一样实现的零百4.3秒的加速,那么长城的3.0T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的确可以持续提供功率,后段加速和持续加速能力并非电机可比,可是注定小众。在各大车企都相继宣布停止内燃机研发的时候,长城这一笔研发投入是不是有待商榷呢?

纵置的9AT也好,9速湿式双离合也好,都将变速箱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在新能源领域,这种燃油车的变速箱是没前途的。不要说长城,就连采埃孚、博格华纳也都在寻求转型,而长城则花了巨大成本在这方面了。

的确,长城也布局了新能源,可是蜂巢能源和比亚迪的弗迪动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长城自家的H6新能源,中低配使用了自家的蜂巢能源,而顶配则采购自国轩高科。两者有什么区别呢?顶配支持快充,而蜂巢能源的电池不支持快充。

而比亚迪呢,研发方向非常明确,王传福预判了未来十年的汽车市场走向,氢能源只是个笑话,燃油车必将被淘汰,南方以纯电为主,北方则是插电式混动。

三、抄袭致敬,降低逼格

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万里长城亮皮尺,来批评长城的各种抄袭。别聊什么致敬,也别说什么都是四个轮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抄袭。

上海车展亮相的坦克800,被戏称为保定库里南,自己研发的3.0TV6发动机,自己研制的纵置9AT,偏偏外观上要去借鉴人家。坦克500,又被调侃为保定陆巡,虽然有点牵强,可是的确能看出陆巡的影子在。

坦克800

劳斯莱斯库里南

如果说这只是巧合的话,那么欧拉的闪电猫和保时捷帕拉梅拉,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欧拉闪电猫的设计总监艾蒙德尔塔曾供职过保时捷,沿用了此前的设计理念,似乎说得通。可是朋克猫呢?那不就是一辆甲壳虫吗?

复古潮驾,后来被命名为“圆梦”,怎么看怎么像克莱斯勒300C,已经停售的欧拉黑猫,和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本田发布的概念车Urban EV好像是双胞胎……

或许,长城可以规避掉法律风险,毕竟外形专利一样是有保护期限的。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车型,借鉴都牵强,实际就是抄袭!你可以说是致敬——可你是长城啊!代表着中国图腾的长城,去致敬别人?

引用以前文章的一段话:长城不管是从技术底蕴还是品牌口碑,都是妥妥的一线,它本应该成为我们国产品牌的骄傲,却拿着这一份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骄傲,去致敬了别人!我们已经过了需要模仿、学习的阶段了,在设计方面,更应该体现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更应该彰显自己的品牌基因!去致敬别人,不如尊重自己!

四、成本控制,长城需要更接地气

哈弗是高端品牌吗?显然不是,WEY是吗?魏派是长城自己定义的高端品牌,在用料方面没得说,的确能体现出高端、豪华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品牌力和认知度还是距离所谓的高端豪华有不小的差距。

前面也聊过了,和比亚迪正面竞争是没有多大生存空间的,最佳选择当然是避其锋芒。比亚迪品牌向上,而长城应该做的是更加接地气,品牌的下沉,建立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像是H6新能源,和宋PLUS DM-i一样,分为55km续航和110km续航两个版本,价格也较为接近。单论产品力的确是不弱的,2挡DHT要比DM-i的单档先进,而且1.5T的动力更好。可是别忘了,比亚迪那边还有个宋Pro DM-i呢,性价比更高,15.58万就能买到110km续航版。

长城应该做的是错位竞争,比如说像五菱那样,造10万级的混动,12万级的插混。取消L2级辅助驾驶,车机向合资品牌看齐,有个好用的手机映射功能就OK了。织物座椅、塑料方向盘又如何?远程空调只有顶配才有,能压缩成本的地方就压缩,你需要做到不是豪华,是要比比亚迪还便宜。

再进一步,增程式又如何?此前长城的CEO李瑞峰炮轰余承东的增程式——的确,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比长城的柠檬DHT落后了两个档次!可是有一点,增程式的优势是几档DHT都比不了的,那就是成本低。

我也喷增程式,不过我喷的是理想、问界,为什么喷?是因为他们卖得贵!同样使用增程式,我却非常推崇长安深蓝SL03和哪吒S的增程版,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卖得便宜!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合适的技术,长城DHT的确先进,比较适合高端,可是增程式成本低,比燃油车有优势,更适合造经济车型。

长城是地上的长城,并非是空中楼阁,把地基打牢,高端品牌才能有群众基础。在新能源的大潮冲击下,长城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五、最大的短板,也是最后的机会

从销量上来比,长城是很吃亏的,因为它不做轿车,不做MPV。哈弗和高端的WEY都是单纯的SUV品牌,长城以前也做过轿车,C30、C50什么的,包括MPV车型V80,可是已经停售好多年了。欧拉倒是有轿车,不过以小型车为主,标签也都是女性,偏小众一些。长城相当于是用SUV的销量和其他品牌的轿车、MPV+SUV的总销量相比,一条腿走路肯定没有两条腿稳。

是短板,同时也是机会。轿车在市场中占据着半壁江山,而长城这张牌还没打出来。依旧还是错位竞争的理念,在比亚迪的秦、汉夹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迅速占领市场。像是长安深蓝SL03和哪吒S,用增程式降低成本。12万起步的秦和驱逐舰05太难撼动了,但是20多万的汉DM-i性价比并没有那么高,包括比亚迪目前还没有一款能走量的家用B级车,海豹的价位和运动属性就明显给了深蓝SL03机会。

写在最后:长城这个品牌对我们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它在国产车起步初期,的确为我们守住了SUV这片市场,抵御住了合资品牌的入侵,最起码给我们保住了半壁江山。它也积极进取,柴油领域的绿静发动机,2.0T,1.5T的发动机到现在为止也都是一线水平。纵置9AT,9DCT,打破了国产车变速箱落后的传闻。在非承载式车身上,更是积累了相当充足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只不过,它也存在自己的问题,像是欧拉好猫的芯片门,各类新车型的抄袭门,都对不起长城这个品牌。我本身是比亚迪的粉丝,但是我衷心希望,长城能越来越好,一家独大,对消费者并不是好事,而以长城的产品和技术底蕴来说,销量也不该是这个样子。做好产品定位,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在营销上多下下功夫,才是长城目前该做的事。

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长城汽车颓势的原因:

1、死磕SUV,彻底放弃轿车。SUV市场毕竟有限,竞争力度也不小。虽说近年来SUV很火,但是轿车依旧是乘用车市场的主力,丢弃轿车市场目光是短浅的。必须打造A级、B级经典轿车至少各一款。

2、车辆型号繁杂混乱。单单一款哈弗H6起码50个以上型号,根本无法形成家族式车型,更有乱七八糟的H1~H9,F系列、M系列,乱成一锅粥!有必要学学大众、比亚迪,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各推出一款经典车型(最多各两款)用心去做好即可,让车型有层次感,有辨识度。

3、奇葩命名动辄停产。咖啡、狗、猫……令人费解的命名!你看看人家比亚迪:秦、汉、唐、宋、元,有文化有内涵,体现中国元素,提升家国情怀!VV5~VV7集体停产,彻底把魏品牌搞报废。

4、新能源车布局太慢,比亚迪尽得先手,技术全面领先,想要赶超为时已晚。

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看到之前比亚迪粉丝都来评论长城汽车,我作为长城资深铁杆粉丝,忍不住出来念叨念叨。我先后买过三辆长城汽车。2002年我买了长城赛弗,那是长城开山之作。当年保定市某条路上有两家汽车厂,一家叫长城,一家叫中兴,都造的皮卡。突然在2002年,两家汽车厂像说好的一样,同时给他们的皮卡加了个盖,推出了所谓的SUV,两辆车都是高度模仿丰田4Runner,相似度99%,但是后悬挂有一点小区别,中兴用了板簧,长城用了弹簧。于是,中兴死了,长城起来了。当时两辆车其实质量都是稀烂,就这么点小区别,决定了生死,真是细节决定成败。我的赛弗的前半生,是在不停的修车中度过的,发动机开缸都好几次,缸垫有设计缺陷,冷却水能够从缸垫的豁口流入发动机。见了鬼了,这破车。可是说来也奇怪,当很多主要配件都换过一茬或者两茬后,我的赛弗的后半生,却很少去修理厂了。长城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似乎不只是个口号,配件质量有明显提高。最后这辆赛弗在我们家度过了13年才3000元卖掉,还有人收。

我们家第二辆长城是哈弗H5欧风版柴油四驱自动挡,2012年入手,是个非常罕见的版本,也是当年长城售价最贵的版本,而且买来没多久该车还停产了。当时赛弗也没卖掉,继续用着。就因为赛弗晚年的良好表现,我才再一次买了长城汽车。哈弗H5的质量,和赛弗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十年,除了换过轮胎,大灯灯泡和雨刮,第8年换了一个落窗开关外,什么都没换过(保养除外)。最后一年尾灯突然不亮了,我在某宝上只花了70元买了个新尾灯总成,还没换上去,尾灯又自己好了,直到2022年换成坦克300,这个新尾灯也没换上去。直到卖掉那天,哈弗车况都非常好,甚至内饰都看不出老旧。这一点比亚迪就做的明显不如长城,我在出差时但凡叫滴滴打车,只要叫到的是比亚迪,这内饰都感觉破破的,上了点年头就没法看。

今年换成坦克300了,我的第三辆长城汽车。那真的是现象级神车。上牌被围观议论,加油站被围观议论,去公司上班停楼下被围观议论。去学校接娃,等娃的时候被家长们围观议论。有问价格的,有问油耗的,有让我打开后备箱给他看看的,更有甚者想坐上去体会一下的。据说目前它是国内唯一一款次新二手车售价高于新车的量产车,也难怪。坦克300的制造水准又上了个新台阶,有ANC的加持使得NVH比我的另一辆电动车还好的多,大部分胎噪和风噪都被抑制了。提速么,要看和谁比,和我的另一辆电动车比那是大大不如的,谁叫它是油车呢。

今年9月,长城的销售成绩似乎不太好看,但长城再怎么衰退,还是一头巨大的但是瘦了一点的大象!再怎么样,长城一年仍可以卖出100万辆车。全中国有几个汽车厂能年销百万?虽然长城比过不吉利、比亚迪,那是因为长城的产品构成决定的,长城几乎没有轿车产线,只有SUV和皮卡,即使这样也能做到年销百万辆绝对是世界级的顶级汽车厂。长城是上市公司,财报都是公开的,长城是数一数二高利润率的汽车厂,虽然长城单车利润率不高但是长城的财务管理水平是顶级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堪称教科书式。长城汽车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17亿元,同比增长50.2%。再看看蔚来,一年亏100亿,小鹏估计今年亏损也要接近百亿了,上半年亏了44个亿,理想第二季度亏6亿,问界半年亏17亿。目前长城的魏牌据说是不盈利的,卖一辆亏一辆,卖的越多亏的越多,还在试错阶段。相信长城汽车能够很快调整过来。长城给产品起名字还是要动点脑筋,目前唯一成功的名字是坦克,以前的赛弗,哈弗的名字也不咋地,而后面就更放飞自我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猫猫狗狗,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喝咖啡,起名字一定要大众能普遍接受。

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长城发动机太耗油了,我都感觉油箱漏了,2.0,1.5发动机堪比3.0油耗,现在油价拼命涨,几乎没有降下来的可能,加五百跑三百多,真肉疼,再换肯定不买了,现在也没有价格和配置优势了,上层像进水了一样,各种奇葩名字

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长城掉队没有别的原因,它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除了h6,没有一个稳定的车型传承。一年换个新名字。导致群众基础极其糟糕。刚知道了有个vv5-7,马上就没了。新名字五花八门,至今不知道什么是狗,什么玛奇朵。车好不好卖,不是换个名字就好卖了,而是抓紧换代更新下一代,更改缺点,完善优点。

国产汽车终于起势,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战略眼光

国产汽车强势崛起,产品线从主攻主流车到全面覆盖低中高端,再到一步步拿下轿车和SUV的双冠,以及中大型豪华轿车、越野车和皮卡车的销量冠军,一切向好!

可是就在这个阶段里,长城汽车似乎掉队了。

九月的零售量没有进入汽车厂商前十名,销量同比缩减6.36%,1-9月的累计销量更是同比缩减了9.25%;哈弗品牌累计缩减16.42%,魏牌累计缩减49.51%,只有欧拉缩减的幅度低至0.01%;但是坦克品牌同比增长69.65%,皮卡的表现也不错——答案已经明确,长城汽车的拿手好戏是燃油车,掉队的原因是燃油车整体的没落。

如果汽车电动化的进程放缓一些,也许长城汽车会成为销冠冠军。

因为就内燃机和变速器而言,长城汽车的研发成果是超越其他所有国内汽车厂商的。

比如:

  1. 4B15-1.5T,有奥托循环和米勒循环机型
  2. 4C20-2.0T,奥托循环,供应给东风和北汽等车企
  3. 4N20-2.0T,米勒循环,油耗低且动力表现良好
  4. 3.0TT-V6,双涡轮增压六缸机,动力强劲
  5. 4D20M-2.0T,柴油机,曾经的机皇

这是长城的系列优秀发动机。

4B15曾经横扫所有同排量发动机,使用气门升程连续可调技术,配合加速热车效率的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再加上悬吊式的200bar缸内直喷,上市就带来了“王炸”;4C20B发动机不仅长城汽车旗下的四个品牌使用,东风风行、北汽的北京越野也都在使用,这就足以说明其实力如何;第三代哈弗H6 4N20四驱版本的平均油耗在10升以内,整备质量与其相当的SUV没有它更低了。

这就是长城汽车之前能够热销的基础,而在自主研发出了六缸大排量发动机之后,坦克冲高的动力再次加强,这对于整个集团的品牌定位提升都能起到有效的推动效果;配合4D20M-2.0T的长城皮卡和皮卡“商转乘”的进度的加速,长城汽车看起来是欣欣向荣。

如果要讨论变速箱的话,长城汽车有自主研发的七档湿式和九挡湿式双离合,横置机型,能兼容四驱车;其次还有自主研发的纵置9AT,表现也是不错的。

所以只要燃油车还是主力,长城汽车则能够超越长安和吉利,成为未来的汽车厂商销量冠军。

然而已经发生的事情再去做不同的假设,这显然没有意义了。

客观事实是插电混动、插电增程和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车的首选项,这些车曾经的销量不高并不是因为车辆品质低,而是因为车辆的价格高;那么当有一天这些车的价格杀入主流车的价格区间段里,做到了和哈弗H6和魏牌的车辆定位相同,司机们还会去选择燃油车吗?这就像现在问一个年轻人以相同预算会买诺基亚还是华为一样。

长城汽车直到今年才推出打造六缸3.0TT发动机的坦克500,也就是说这些年的研发重心一直在内燃机车上;这一步走错了,燃油车的淘汰是能源技术发展的必然,不会以某些集团或企业家的意志而改变;所以作为企业应当做好的就是提前规划技术转型,适当放一放燃油车,把研发资金更多的投入到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上。

虽说长城汽车旗下也有蜂巢能源,可是至今又有多少研发成果呢?

所以长城汽车的“掉队”怪不了别人,问题就出在企业的决策层,没有确定好战略方向则必然要走弯路;现在的坦克越野车和长城皮卡之所以能实现增长,原因无非是友商暂未开始对这两类车型进行电动化升级,可是到了2023年就会出现插电增程和混动越野车与皮卡车,长城汽车如果再不加速的话,也许就要上演“王者变青铜”的故事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