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自己单过好,还是跟着儿女过好?

老伴走了一段时间了,自己一个人在家孤独,想跟着儿女居住,但是又害怕搞不好关系,遭到了儿女的嫌弃,我应该怎么办呢?

老伴走了,觉得还是一个人独住好,人老了,许多习惯跟年轻人不一样。既然是相互看不惯,代沟很深,分开住,客气点,一起同住会矛盾重重,撕破脸就不值当不好相见了。

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自己单过好,还是跟着儿女过好?

老伴走了,自己单过还是跟子女一起生活,是很多老年丧偶者的纠结与纠心之处。一,老年人丧偶之后,一人独守空房,孤独寂寞,内心空虚,确实很难受,说是渡日如年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是最好的抚慰剂,要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只要自己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经济独立,自己单过才是上上之策。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差,代沟是真实存在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对于事物的看法、理念不同,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很难和谐相处,最后,闹得很是尴尬,尤其是没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只要生活能够自理,没必要跟孩子在一起生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三,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子女们忙工作,忙赚钱养家糊口都很难,根本没时间陪伴父母,只要节假日他们能够回家看看你,就算孝顺的了,要过上饭来张口的日子很难,正所谓,父母想儿女大路长,儿女想父母扁担长,现实如此,理解万岁。当然,丧偶的老年人是否跟子女一起生活,没有一定之规,环境不同,个人条件不同,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马比骡子驮不成。不管怎么样,逝者去也,生者还得继续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才是王道,存在就是真理,这话不假。

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自己单过好,还是跟着儿女过好?

姑妈是一位聪明的老人,她搬去和子女居住,却遭到儿媳妇的冷落,又遭到女儿婆婆的嫌弃,后来她改变了策略,如今晚年过得非常幸福。

姑妈儿子和女儿是村子里不多的两个大学生,儿子娶了城里的姑娘,在城里安了家,女儿嫁给了城里人的独生子,也成了城里人。

儿女都在城里成家立业,村里里人们都羡慕她,大家都认为她老了以后就要去城里享福,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不过姑妈心里清楚,待在儿女身边不自由,没有认识的人也无聊,不如和姑父两人在村里热闹自在。

前几年姑父因病去世了,家里突然就剩下了她一个人,白天可以和村里人聊天,可到了晚上她心里就空落落的,觉得有些孤单了。

村里的人都劝她,让你儿女接你到城里住,忙了一辈子也该享福了。

姑妈这次被他们说心动了,她给儿子打了电话,儿子第二天就开车把她接到了城里,到了儿子家时,儿媳妇已经给她收拾出一间房,姑妈坐在房间里,环顾四周,房间虽然不大,但是儿子就在身边,心里还是暖暖的。

儿子和儿媳妇白天上班,姑妈白天就一个人在家里收拾,看见儿媳妇的衣服放在盆里没有洗,她就顺手给洗了,看见儿媳妇的梳妆台有些乱,她就给收拾利索了。

她心里明白,婆媳之间不好相处,所以主动帮儿媳妇干家务,这样即使得不到感谢,至少不会被讨厌。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儿媳妇回家以后看见自己衣服被洗了,脾气就上来了,她大声说:妈妈,这衣服不能水洗,只能干洗,好几千的衣服给你毁了,我才穿几次呀!

儿媳妇埋怨后就哭了起来,知道自己不能对姑妈怎么样,但是心里又难过,晚上回家又和老公吵了起来。

姑妈心里难受,自己好心办了错事,可是已经发生了自己也无能为力,知道那件衣服好几千她更是心痛,躺在床上一夜没睡。

第二天一早,她就起来给儿媳妇做了一桌丰富的早餐,想要给儿媳妇道歉,可是儿媳妇看了一眼转身就拿起包准备出门。

儿子看见老婆这样,就说了一句:我妈又不是故意的,至于这样吗?儿媳妇没有说话,白了一眼就开门离开了。

到了晚上,姑妈又做了一桌子饭菜,再次主动向儿媳妇示好,可是儿媳妇说自己在外面吃过了,说完就进了房里,房门摔得“咚”一声。

儿子见媳妇这样,跑到房间又吵了起来,姑妈心里明白,住在这里已经影响到儿子和儿媳妇的感情了,再这样下去,三个人都不好受。

姑妈又是一夜没睡,她想就这样回村里算了,可是又担心遭到村里的嘲笑,害怕他们说自己的儿女不孝顺,害怕他们说自己在城里过得不好。

到了早上,姑妈给女儿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下午女婿和女儿就开车来了,临走时,儿子给了姑妈5千块钱,又对姑妈说:妈妈这几天为难你了,她从小到大任性惯了,没有恶意的。

姑妈表示理解,还让儿子好好的哄一下媳妇,只要他们日子过好了,就放心了。

到了女儿家,女儿的婆婆很热情,做了一大桌子菜,在饭桌子上对姑妈说:谢谢你培养这么好的女儿,我儿子能娶你女儿是他的福气,你就安心的住在这里,让我儿子好好的孝顺你。

女儿婆婆的一番漂亮话,听得姑妈心里非常开心,可是她不知道,这只是客套话而已。

姑妈到了女儿家后,原先做饭和家务活都是女儿婆婆做的,现在她什么活不干,每天早上出去晨练,晚上出去跳广场舞。

姑妈看在眼里,但也不好说什么,说到底这是女儿婆家,她只是寄人篱下,多干点活是应该的,可是和睦相处只维持了半个月。

女儿的婆婆开始嫌弃她菜洗得不干净,嫌弃姑妈做饭不好吃,姑妈觉得冤枉,她只是节约用水,但是菜洗得非常干净的,她做得饭菜非常符合女儿和女婿的口味,现在明显是在找茬。

姑妈被埋怨后没有说话,她不想把问题闹大,免得女儿不好做人,可是女儿的婆婆又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饭菜不好吃,完全不顾姑妈的面子。

姑妈委屈极了,晚上在房间里偷偷地抹眼泪,她明白自己要是再这么住下去,女儿在婆家会左右为难的,这次下定决定要农村老家了。

到了周末,让儿子开车送自己回家,又让女儿陪自己回家一趟,当了家里后,姑妈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儿女,都想孝顺我,妈妈心里高兴。

但是妈妈知道你们成家了不容易,都有各自的难处,妈妈理解你们,现在我身体还很健康,用不着你们在身边照顾我。

我现在就在农村生活了,开销不大,但是也缺钱,你们两个人每个月给我打1000块钱就行。这钱我要是花不完,等我走了,你们再平分了。

儿子和女儿都点头答应了,他们吃完饭、交了钱,就一起走了,家里又变得空落落的,姑妈脑子一动,突然想到了女儿的婆婆,她每天晚上都去跳广场舞,不仅热闹打发了孤单,还锻炼了身体。

姑妈花钱买了跳广场舞的光盘,又买了一个小音箱,每天晚上在院子里看着电视学跳广场舞,村里的其他老人听见音乐纷纷过来看热闹。

刚开始其她老人都不好意思跳,还说姑妈去了一趟城里变得洋气了,后来大家天天到姑妈家看热闹,逐渐地跟着姑妈一起跳广场舞。

随着跳广场舞的消息传遍全村,其他村里也有人学着跳起来广场舞,姑妈他们还举办了广场舞大赛。

姑妈自从改变的养老的策略,虽然是一个人生活,但是有了兴趣爱好之后,每天都生活的非常充实,晚上不再感到孤单了,在跳舞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身体,身心都非常的健康。

姑妈想明白了,现在生活可以自理,自己多发展点兴趣爱好,等真的老了,她可以让儿女多给点钱,花钱请个保姆照顾自己,人老了,自己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姑妈的经历,我认为老伴走了,还是自己单过好!因为跟着儿女过,会涉及到婆媳关系或涉及到与女儿配偶家人的相处的问题,容易为难儿女。

俗话说得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最后只有自己受委屈。

跟着儿女在一起居住,即使儿女都非常孝顺,但还是会涉及到以下4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儿女身边人的感受。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儿女都想孝顺父母,但是他们成家了,有自己的困难,不是所有的事他们都能自己做主,他们还要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比如配偶的感受,以及配偶家人的感受。

姑妈在儿子家遭到了儿媳的冷落,在女儿家造成了女儿婆婆的嫌弃,她没有抱怨自己的儿女,她理解儿女的不容易,懂得换位思考,主动选择了离开,这样避免了儿女因为自己的问题爆发家庭矛盾。

第二个问题,认知不同,发生矛盾

老人和儿女不是一个年代的人,长期生活方式不同,认知也不同,容易因为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即使子女懂得妥协和忍让,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会有情绪,从而发生矛盾。

所以,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就可以减少很多矛盾,这样就不会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了,还会因为距离而产生美,彼此关系变得和谐。

第三个问题,会有操不完的心。

在父母眼中,儿女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会永远为他们操心,他们做的每件事都忍不住发表自己意见,但是儿女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说多了,不仅帮不到子女,还会让子女感到唠叨,甚至厌烦。

父母感到子女不耐烦,自己的内心也会受伤,觉得自己不受子女重视,自己的意见子女不听了,甚至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其实这些都是父母的多想了。

因为过度关心,导致父母和子女都痛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保持一定的距离,让问题被空间化解。

第四个问题,子女不自在,老人不舒服

老人和子女的生活方式不同,老人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长期养成的习惯已经改不掉了,子女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老人和子女的生活方式不同,会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老人选择迁就子女,容易导致自己心里不舒服,如果子选择向老人的生活方式妥协,那么子女心里不自在,最后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就容易发生矛盾。

综上分析四个问题,我认为老人还是自己一个人过比较好,没有必要和子女一起生活。如果子女们非常孝顺,他们肯定会定期看望自己,给自己物质富足的生活,甚至会请保姆照顾自己。

如果子女不孝顺,自己还硬要和子女一起生活,这样自己生活的不自在,还整天受气,这样不仅没有得到照顾,还影响自己的健康。

到了晚年如果丧偶了,其实除了自己单过和和子女一起生活,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重新找一个配偶,这样不仅两个人互相有个照应,还能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关键时刻能保命。

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多少会有一些健康上的问题,如果自己一个居住,当自己突然病倒后,可能因为无人发现而发生生命危险。

如果重新找一个配偶,在自己病倒时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这样就不容易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了。

第二个好处,解决了孤单问题。

重新找一个老伴,一个生活孤单的问题就解决了,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聊天,排除寂寞,老人之间互相有个照顾,子女在外生活工作也会更加安心。

最后我想说:老人到了晚年,要修德,要学会少说话,要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懂得子女的不容易,这样才会得到子女更好的孝顺和尊重;

老人还要主动锻炼身体,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减轻的子女的负担,老人和子女都安心,才是真正幸福安逸的晚年。

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自己单过好,还是跟着儿女过好?

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的日子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孤独寂寞很难熬的。小孩孝顺与小孩同住也蛮好的,但只怕中间发生了矛盾就不客气了,所以大多数老人确实也怕与小孩长期同住。既然怕与小孩同住,那末要解决孤独寂寞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找一个性格相同,有共同语言的老伴共度余生。

找老伴也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能饥不择食,要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蔽,更不能马虎迁就。老伴找得好是幸福,是夕阳红。找得不好是受累不讨好,简直是受罪,所以要宁缺毋滥。

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自己单过好,还是跟着儿女过好?

两边轮流过。到儿女住玩一阵子,再回老家玩一阵子。再到亲戚姐妹家玩一阵子,再出去旅游一阵子,再与昔日的老朋友在交往一阵子。六个一阵子,也就差不多了。你只要有钱,那里过都好,如果你没钱,那里过都不舒心。

老伴走了,自己一人在世,自己单过好,还是跟着儿女过好?

如果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能够自理,还是一个人过好,两代人的思维观念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在一起生活久了难免会发生许多矛盾,一个人过时间自由,身心放松,闲暇之余可以找老友喝茶聊天,结伴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儿女们也要常回家看看,如果经济上不宽裕儿女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