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银行存款已“凉凉”,余额宝能“东山再起”吗?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监管部门就加大了对银行存款的整顿力度,很多银行存款产品都陆陆续续的被下线或者限制。
先来看一下目前哪些智能存款被限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智能存款,前几年智能存款非常火热,这种智能存款可以随存随取,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很多银行存满一年提前支取利息都可以达到3%以上,甚至个别银行可以达到4%以上,所以当时智能存款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
但在2019年末的时候,我国央行加大对这些智能存款的整顿力度,要求各大银行不能新增智能存款,所以从2020年开始,市场上已经很少看到这类智能存款的影子。
继智能存款之后,结构性存款也开始迎来监管,从2020年4月份开始,很多银行都开始悄悄的压缩结构性存款的规模,结构性存款在2020年4月份达到12万亿左右的历史高峰后逐渐回落,到了2020年12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跌破70,000亿,即便进入2021年1月份之后,结构性存款有所回反弹,但截止目前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也只不过是在70,000亿多一点,这个规模跟历史最高峰的时候相比差不多跌了一半。
在结构性存款之后,大额存单也迎来了监管,在2020年12月中旬的时候,国有六大行同时宣布,从2021年开始,大额存单提前支取不能挂档计息,所有的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都跟普通定期存款一样,按活期利率计息。
在六大银行之后,其他银行也逐渐调整大额存单的计息方式,目前市场上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挂档计息的存款产品。
所以用凉凉来形容银行的部分存款产品,其实也不过分。
再来看一下部分银行存款被限制之后,余额宝能否再东山再起。余额宝自2013年推出以来就深受市场的欢迎,特别是在2018年之前,余额宝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收益状态,比如在2013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余额宝收益率最高的时候,7日年化收益率曾经接近7%,当时这个利率要比银行存款高出不少。
最关键的是余额宝可以随存随取,按日计息,兼顾收益和流动性,所以一经推出就非常受到众多理财客户的欢迎,一时间余额宝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最高峰的时候余额宝的规模曾经逼近1.8万亿。
只不过后来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余额宝引进了多支基金,所以规模才逐渐下降,除此之外,从2016年开始,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各种创新性的存款产品,这些创新性的存款产品,既有一些结构性存款,也有一些智能存款,还有一些所谓的特色存款。
这些存款产品具有普通存款的安全性同时又兼顾余额宝的流动性,很多特色存款都可以提前支取,而且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这类存款不论是收益还是安全性都要比余额宝更好一些,在这种背景之下还可以拥有很好的流动性,所以同样非常受到市场的欢迎。
在这些特色存款不断崛起之下,余额宝的优势也慢慢丧失,对应的余额宝的规模也不断下降,收益率也开始慢慢下降,在最低的时候,余额宝的收益率甚至只有1.5%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特色存款的出现,对于余额宝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现在这些特色存款被限制了之后,意味着未来他们的规模肯定会逐渐减少,吸引力也会逐渐下降,那么余额宝能否重现往日的辉煌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这些特色存款被限制,他们的市场需求量肯定会逐渐减少,对应的客户也会把资金从这些特色存款当中转出来,去寻找其他更合适的理财产品,在这种背景之下,余额宝有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大家的欢迎。
另外随着这些特色存款吸引力下降,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也会上升,再加上未来总体货币政策有可能收紧,所以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可能上升。
而目前余额宝很多基金的资金投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同业存款,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升之后,对应的这些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有可能跟着上升, 比如目前很多余额宝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都可以达到2.7%左右。
所以我个人认为随着银行特色存款的限制,余额宝的收益率有可能会比以前有所回升,但是想要回到以前那种高收益火爆的状态,我认为基本上不可能。
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竞争激烈,的除了余额宝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货币基金,比如腾讯理财,京东金融上面同样也有很多货币基金,一旦市场上货币基金增多了,那么竞争自然就会激烈,对应的这些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的议价能力就相对比较弱,收益率就有可能跟着下降。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很多银行特色存款被限制了,但并不代表着银行没有吸引力,实际上目前很多小银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自有渠道来开展业务,而且很多小银行给的利率并不低,目前仍然有很多小银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给到4%以上,5年期的存款利率甚至可以给到5%以上,如果在不考虑流动性的情况下,这些存款利率明显要比余额宝高出很多。
所以综合目前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我认为余额宝收益可能会有所回升,但想要回到以前那种状态实现“东山再起”几乎不可能。
多款银行存款已“凉凉”,余额宝能“东山再起”吗?
自进入2019年末的时候央行为了,维护与维持我国整体金融体系和经济的稳健发展,防止各大银行业在存款揽存上存在恶意竞争,推出各种各样灵活性高存款利率高的存款产品,从而导致个别抗风险系数较低的中小型银行风险系数加大,的确是对于部分存款产品进行了叫停与整改。
余额宝是蚂蚁金服联合天弘基金旗下余额宝货币基金,2013年6月推出的一款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与传统的货币基金对比操作更简单灵活性更高可随用随取(部分货币基金体现T+1到账),支付上余额宝同样是做到了无缝对接,余额宝当中的资金不用体现依然是可以使用余额宝当中的资金进行购物,缴费,转账等消费与支付。
在多款银行存款产品已凉凉的环境下,支付宝(余额宝)能东山再起吗?如果单纯的从用户量上来说,在如今市面上灵活性较高可达到随用随取按日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陆陆续续下线与整改的情况下,对于之前选择了这类存款产品的储户,由于对于资金使用率要求较高绝大多数的人群,基本上均是会回归到使用支付宝(余额宝)或其他的货币基金管理流动性较大的资金;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即便是灵活性极高的存款产品已经下线,但依然是会选择银行存款产品,因为银行存款产品在存款保险保障范围内,老百姓的存款可达到100%的安全。
余额宝的收益率是否能从当下七日年化收益率二点多回归到,余额宝收益率鼎盛时期七日年化收益率4.0%甚至7.0%的收益率,可以说余额宝是不可能回到之前鼎盛时期的收益率!!!
因为在一轮又一轮的货币宽松政策下释放的货币越来越多,在市场当中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利率下行,不仅仅货币基金收益会受到影响,各类理财产品均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说余额宝收益率不可能会回归到之前鼎盛时期想接近的收益率。
多款银行存款已“凉凉”,余额宝能“东山再起”吗?
今年初,不少买基金的血亏20%以上,因而很多人又想到余额宝了。原本大家很喜欢余额宝,但最近两年余额宝的利率实在是太低,年化在3%以下,不如一般的银行存款,而且很多银行自己提供的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有时也会比余额宝略高。在此背景下,不少人在宣传和促销的影响下,买了基金。但如今基金受挫,对于余额宝来说倒也算是一个利好。
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是互联网存款。中小银行的互联网存款产品收益高还享受存款保险保护,因而去年得到了用户的追捧。但也不要忘了包商银行的破产重组。尽管如此,大部分人在每家银行的存款不会超过50万,所以不影响。但互联网存款竞争的对象不仅是余额宝,还有传统银行。其高息揽存对于传统银行来讲不是好事,而且成本高后风险自然增加,因而国家政策进行了监管,产品从京东、支付宝等主要理财平台下架,且规定不得跨地区揽储。存款产品如题主所说,凉凉了,这对余额宝来说,也能算是一个利好。
但余额宝能就此东山再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基金,互联网存款和基金的凉凉,只能给余额宝带来略多的资金流入,其收益率依旧取决于国家利率水平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目前来看,疫情影响依旧严峻,即使前几天央行说可能加息但幅度不会大,资本市场资金较为充裕,余额宝的收益率很难有较大提升,而用户追求的是高收益,东山再起也就无从谈起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