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今天有关华为总部落户北京的消息又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在1月8日举行的SOHO中国线上租赁表彰会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向媒体宣布——华为公司已经正式成为SOHO中国的客户,租赁了丽泽SOHO约6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设为华为的中国总部。
华为真的在北京设中国总部吗?看到这个消息,很多网友都挺诧异的,因为一直以来华为的总部一直在深圳,那为什么华为要将中国总部搬到北京呢?
因此对这个消息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毕竟目前华为官方并没有宣布这个消息,大家听到的消息都是潘石屹一己之言,所以到底可信度有多大,在这我们要打一个问号。
在这我觉得潘石屹所称的华为中国总部更多的应该指的是中国区总部或者华北总部,而这跟中国总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谓中国总部应该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一个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企业的根所在地。
而对于华为来说,如果他们真的想把总部搬到北京,不可能租用潘石屹soho的物业,肯定会自己拿地建设,毕竟对于华为来说,一方面他们有这个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他们总部的员工数量非常多,他们不可能只租用潘石屹soho6万平方米当作中国总部。
所以潘石屹所说的华为中国总部落户soho,我觉得要么就是他理解错误,要么就是一种噱头。
实际上不只是华为,目前很多大企业都会分为多个总部,比如中国总部,全球总部,国际总部,南方总部,北方总部,亚太总部等等,这里面要数中国总部或者全球总部的地位最高,而其他的所谓总部,其实都要归属于中国总部或者全球总部管理。
对于华为来说也是一样的的道理,如果他真的想在北京设总部,那也应该是中国区总部,而深圳仍然是华为的全球总部的所在地,也就是华为的根,在这种结构之下,不论是北京的中国区总部、东莞的终端总部还是泰国的东南亚总部,他们都是归属于深圳这个全球总部管理,深圳这个总部才是华为最高的指挥所。
我们再来看下,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最近几年,有关深圳被抛弃的消息不绝于耳,从之前华为将终端总部搬到东莞松山湖开始,大家都一直在讨论深圳被抛弃的事情。
过去几个月时间,深圳更有不少知名企业搬离,从之前的史丹利,再到前段时间的升龙科技,这些知名外资企业都纷纷将生产线搬离了深圳。
再结合这次华为将在北京设置中国区总部,有关深圳被抛弃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那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我个人并不认为。
首先、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制造业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很正常。
对于制造业来说,他们本身的利润并不是很高,租金、人工成本的上升都有可能降低他们利润空间,所以为了能够让企业维持正常经营,获得更加可观的利润,他们将生产线从高成本的地方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方是很正常的。
包括华为一样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华为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但是华为的员工数量非常庞大,一方面他们会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另一方面他们将部分业务转移到那些生产成本以及办公成本更低的地方也可以理解。
其次、在有些企业搬离深圳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企业搬到深圳来,深圳并没有被抛弃
我们不否认最近几年确实有很多企业搬离深圳,在这些搬离深圳的企业当中,既有一些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有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
但是在企业不断搬离深圳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搬到深圳,而且深圳新增的企业要比流失的企业大很多。
比如有些外资搬离深圳了,但是2020年1~9月,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就3069个,吸收合同外资15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86%,实际使用外资62.7亿美元,同比增长7.66%;
由此可见,目前深圳对于企业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而且对于深圳本土企业来说,虽然他们也有可能将部分业务延伸到其他地区,甚至将部分核心业务搬到其他地方去,但大多数企业都更加愿意把总部留在深圳。
对于华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关于华为留在深圳的问题,任正非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华为永远不会离开深圳。
而深圳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因为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拥有众多优势的城市,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完善的资本市场、高效的政府效率等等,这些优势是其他地方没法比拟的。
所以不只是现在深圳不会被抛弃,未来也不会被抛弃,相反深圳只会越来越受到那些大企业的欢迎。
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深圳被不被抛弃并不只是华为的去留或者其它任何一个公司的去留能决定的,一个城市的兴衰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就深圳的问题,2020年的一些变化其实已经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了。
首先,深圳对自身的认识感觉还不够清晰,或者说清醒度不够。深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依托临近港澳和东亚黄金海道上的优势发展起来的。经历了40年的发展,深圳确实成了举世瞩目的新星城市之一,可眼下与40年前相比,之前的政策优势显然越来越不明显了,隔壁邻居也今非昔比了。那眼下的深圳将来的发展方向何在呢?
或许有人说深圳要发展高端产业,如房地产、金融、高科技、设计、文创和高端服务业;说真的,现在的深圳跟20年前的香港太像了。香港以金融、地产、物流、旅游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体,其发达程度别说在亚洲就放到世界上也是很有竞争力的,那香港为什么最近十几年的发展越来越乏力?因为他的核心竞争力在逐渐丧失优势。以国际海运为例,20年前,国内的做外贸的人估计订舱都得请香港船务代理帮忙,可现在一个稍微有点工作经验的跟单就能搞定这些事情,那香港货代的重要性自然越来越无足轻重,所以表面上看香港国际海运服务领域依旧保持强大地位,可需求量越来越集中少数大型客户的指定货代业务,行业地位还在,可从业人员却越来越少,这能说是升级了吗?
深圳现在也有一个鲜活的例子:华强北市场。以前那里曾经是全球杂牌电脑配件的集散地;后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里又成了各种山寨手机的天堂,然后手机也不太行了,现在开始走海淘化妆品批发了。时代在变,可发展的内核却一直没有变:即钻政策空子,商业行为游走在灰色地带。40年来始终如一(以前的套牌电脑,到后来的山寨手机,再到前些天央视才曝光的化妆品走私大案),这就是深圳所谓的产业升级吗?
或许有人说那是个例,深圳还有很多国际领先的地方,城市竞争力是有说服力的。我想说的是,深圳目前能拿得出手的所谓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且今后能够承载得了1500多万人安身立命的产业真的不多。现在表面上数据确实华丽,可隐忧和危机其实离这个城市越来越近。
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太多伟大的城市最终都“尘归尘土归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永远伟大、繁荣和发达。近代美国的芝加哥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它盛极一时过,也快速衰落并渐渐被遗忘在了那个铁锈的角落。
深圳是顺应了特殊历史兴起的城市,真的得好好分析自身的问题,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一个城市的兴衰外界环境固然影响重大,可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安于现状,如“温水煮蛙”一般在无声无息中就被淘汰了。
2020年的很多优质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离去,福兮祸兮,得深圳的当家人自己去分析研判,只希望深圳能够认清自己,把一个新兴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城市,而不是错过了某些特殊发展机会而就此逐渐暗淡下去了。
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究竟是深圳放弃了华为,还是华为放弃了深圳?
深圳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华为中国最牛的科技企业,本来就是相互成全、相得益彰,却因为总部搬迁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焦点。
今天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谈一谈关于华为落户北京和深圳是否被抛弃的话题。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深圳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GDP全国第三的国际发达城市,这里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五百强,被称为中国硅谷。
4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1979年邓小平注意到南海边的这个小渔村,就在这里划了一个圈。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到深圳后,深圳又开始了新的腾飞。
80年代,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90年代,383米高的地王大厦又以“九天四层楼”刷新了深圳速度。
深圳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搭上了改革快车,一跃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最年轻的、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1995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8 日,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菲德尔 · 卡斯特罗应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首次访华。深圳是他访华的最后一站。卡斯特罗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创造像深圳这样的奇迹”,“深圳的发展成就令我非常震惊”。
如果说上海是一个翩翩起舞的贵妇,那么深圳就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小姑娘。
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年轻的深圳刚满三十岁。三十年时间,历史的一瞬。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令人惊艳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30年来深圳的GDP增速是非常厉害的,1990至1999年平均每年GDP增速在15%以上,2000至2009年平均每年GDP增速也在13%以上,2011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GDP增速维持在8%以上。
2020年深圳的GDP突破2.76万亿,超过香港3600亿,超广州2600多亿,保持全国第三位置,人均更是突破20万元,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深圳的人均GDP比韩国和台湾都高。
高楼大厦、超级市场、高科技企业、川流不息的人群、快速发展的经济,这就是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诞生的“四朵金花”—平安、华为、腾讯、招行。凭借着“深圳奇迹”和“深圳速度”,深圳诞生了“四朵金花”—四家世界知名的民营企业。
平安、华为、腾讯、招行
平安
深圳平安大厦
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于1988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其经营范围包括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等。曾入选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六。
平安集团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9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7位,较2018年排名跃升3位。蝉联全球多元保险企业第一,在中国众多入围企业中排名第5,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6。平安集团是全球最大金融集团之一,长期位居世界五百强前茅、全球金融企业前十名。平安集团2018年总资产高达7.14万亿元。
华为
华为 深圳总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由任正非在深圳注册成立,主营业务为通讯设备,2019年营业额达到885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27亿元人民币,位列世界500强第61位,但是华为绝不仅仅是世界500强。
华为和腾讯、阿里巴巴不同,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更没有外资的持股(也意味着华为不割韭菜、不给国外机构分红),华为是真正员工持股的中国民族企业。
华为员工超过18万,不仅解决了18万人的就业问题,也让18万个家庭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2018年,华为公司为国家纳税1100亿,中国民营企业排名第一,纳税额度超过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总和。
华为凭借5G、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鸿蒙操作系统成为国内科技龙头企业,也让美国忌惮三分,甚至恼羞成怒。
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更是产业链的关键,改变国运的利器。
腾讯
腾讯 深圳总部
腾讯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于1998年11月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多元化的服务包括QQ、微信、QQ空间、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新闻客户端和腾讯视频等。
腾讯发布2020年全年业绩,腾讯控股总营收4820.64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1598.47亿元,同比增长7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为1227.42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网络游戏收入占比32%,为1561亿,金融科技及服务占比27%,为1280亿,社交网络占比23%,为1081亿,网络广告占比17%,为822亿。
以社交起家的腾讯,微信月活用户达到12.25亿,同比增长5.2%,每天超过1.2亿用户在朋友圈发表内容,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腾讯首度披露未成年游戏消费数据,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腾讯中国网络游戏流水的占比为6%,其中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流水占比为3.2%。这也是腾讯被人诟病的地方。
招行
深圳招行大厦
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于1987年4月8日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市。招商银行1987年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2002年4月9日,招商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在港交所上市。主要经营银行、金融服务业务。
2021年3月19日,招商银行公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904.82亿元,同比增长7.70%。
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发布,招商银行排名第74位。招商银行中国最具实力、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银行之一,其信用卡业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深圳四大民营企业的巨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深圳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其中华为与腾讯是通过科技行业领先的,而平安与招行是通过金融行业领先的,两者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侧重点也多有不同。
- 中国平安由传统金融行业向科技行业转变升级;
- 华为真正靠的是研发技术成长的;
- 腾讯的互联网业务板块也会更加清晰明了;
- 招商银行在未来要有许多科技研发人才,最后成为金融科技产业。
深圳“四朵金花”,是深圳企业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圳的骄傲。
是华为放弃了深圳,还是深圳放弃了华为?2021年1月8日举行的SOHO中国线上租赁表彰会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向媒体宣布——华为公司已经正式成为SOHO中国的客户,租赁了丽泽SOHO约6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设为华为的中国总部。
这则消息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在质疑深圳被抛弃了吗?
作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朝气十足的年轻人,正在向上蓬勃生长;
- 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 广纳人才,不排外,资源多、就业机会多;
- 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受香港辐射带动作用;
- 公共服务好、基础配套醇熟、海陆空交通便利。
这些都是深圳的优势,华为是在深圳起家的,制造总部搬到了东莞,而在北京设立一个中国区总部也是正常现象,深圳呢?是华为的全球总部!
华为作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常被网友拿来和苹果、三星对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星和苹果的总部。
苹果总部:
苹果美国加州总部
- 苹果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类似“飞船”的独特造型,造价三百四十五亿,主建筑为5层楼高的圆形设计,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可容纳1.42万余名员工。其主体圆环结构外径约473米 ,这个新建筑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 苹果公司在中国的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马吉路88号C区6号楼全幢。
- 苹果温哥华总部所在的大楼是一栋高24层、总面积37.5万尺的写字楼,位置在West Georgia街和Homer街的夹角处。
三星总部:
- 三星总部位于:首尔江南地区建造新的总部
- 三星中国总部大厦,地处北京CBD国际化商圈,建筑高约260米,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集办公楼、会议、商业、健身和餐饮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 三星美国总部大楼,有人将其称作“3层蛋糕”,而另一些人起的名字则是“多层电路板”,是一座“垂直的花园塔”。
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都有几个总部,苹果公司美国总部、中国总部、温哥华总部等等,三星的韩国总部、美国总部、中国总部。
那么华为设立几个总部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深圳总部,北京总部,亚太总部等等,每个总部功能不同,责任不同。
设立多个总部战略意义不同,例如北京总部负责中国区的业务,而深圳总部负责海外业务,这也是华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和抛弃深圳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高房价逼走了制造业,也逼走了高科技。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
2018年7月1日华为开始往东莞搬迁,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搬迁车辆将往返深圳和东莞松山湖,搬家货车会有一个华为标识,“华为搬迁专用车辆”。估计车辆约1500辆(其中大巴70辆)。
华为把制造基地搬到了东莞,华为在东莞拿地1900亩,以及在东莞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的消息在各大网站上不断刷屏,尽管华为澄清是公司正常布局,但是仍被外界质疑深圳高房价逼走了华为。
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很多公司也离开了深圳。
2020年11月,全世界最大的工具产品制造商之一深圳史丹利百得发布解散公告。
2020年12月,日本知名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制作关闭其位于深圳的生产子公司升龙科技。(年销售额996亿,净利润131亿)
2020年12月德威工业机器人和精密模具总部及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在东莞茶山奠基。
深圳的外迁潮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从外资巨头飞利浦、三星电子、爱普生、奥利巴斯、霍尼韦尔,到本土的大疆、中兴、比亚迪、欧菲光,甚至是那个风行“狼性”的华为,全都放弃了深圳。原因非常简单:房价吃掉了利润,利润赶不上成本。
过去10年,深圳宝安区厂房租金涨了五倍,龙岗区涨了七倍。贵也就算了,很多房东还不签长期合同,续一次租金涨一次价。成本提升、利润变薄、发展空间被压缩,企业玩命赚钱的盈利还不一定够搬家的。
2015年开始,深圳制造业年度注册企业数量逐年下降。2015年-2019年注册量分别为34034家、30970家、23540家、20107家、13536家。到了2020年,截至11月27日注册了10696家,只剩2015年的三分之一了。
有人会说制造业走了,深圳还可以玩互联网,因为深圳有腾讯,那么事实如何呢?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其盈利能力确实令人佩服。一天赚3.3亿,一年赚1598亿,但是深圳除了腾讯还有哪些互联网企业呢?迅雷?房多多?土巴兔?这些只能算是第二梯队了!
目前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前10名,北京占4席、上海占2席,杭州有阿里、深圳只有腾讯。
北京:字节跳动、百度、美团、京东
上海:拼多多、美团点评
“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的确确是深圳互联网行业所处的生态环境,让很多小企业非常的受伤,加上高房价,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可想而知。
制造业作为发展的基石,高科技作为发展的未来,离开了这些企业,深圳还有哪些优势呢?
问答总结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单从这件事分析,并不能看出深圳是否被抛弃,得到的信息只是华为公司的战略部署。
而华为制造基地搬迁、史丹利解散、升龙科技关闭、再加上飞利浦、三星电子、爱普生、奥利巴斯、霍尼韦尔、大疆、中兴、比亚迪、欧菲光,等离开深圳的行为看,深圳或许真的要被抛弃了。
炒房误国、实业兴邦,希望深圳明白这个道理,当利润不够房租的时候,那么是时候选择离开了。
我是科技铭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是否意味着深圳被抛弃"虽说有点危言耸听,但也不无道理,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它预示着深圳的一个时代的交替.
华为作为蝉联四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首,2020的营收总值8844亿.这样一个国内头号的科技公司却离开了自己奋斗了33年的深圳.多少让人有些无奈,有句成语"一叶知秋".其实近年来外迁的企业很多,中兴搬去了河源,比亚迪去了惠州.富士康到了郑州.兴飞科技,兆驰股份,欧菲光等外迁南昌.这些巨无霸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更多的中小公司.
深圳最初是想"腾笼换鸟",用高房价淘汰那些低端制造业,吸引高新企业,但如今却连高端制造业也难以生存.企业的集体出走,优秀企业的流失,将使深圳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加之越来越没有优势的政策.曾经举世瞩目的华强北任何时候都人山人海,不用出这条街你可以买齐一个手机所有的配件.如果哪天下雨华强北塞车,全国的手机配件价格都会因此波动.东门步行街更是人声鼎沸,那时候的深圳对年轻人充满了吸引力.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向了龙岗宝安的工厂,那时候的深圳是年轻的,是充满朝气的,是敢为天下先的.
深圳曾经在短暂的发展中诞生了华为,腾讯,平安等众多的世界级企业,靠的是优惠的政策,轻松的营商环境,和无数创新的年轻人.从2012年华为在松山湖买地,准备将研发中心迁往东莞,这已经暴露出了深圳居高的房价和企业成本问题,让许多企业无所适从,难以为继,最终选择集体离开.高成本会摧毁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深圳是否正走在产业空心化的道路上,没有了制造业,没有了实体经济,深圳靠什么发展,靠什么抵御经济风险.有人说深圳是靠科技创新,一个城市的创新和活力靠的就是年轻人.可华为不就是最大的科技公司吗.如果年轻人在深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又如何创新发展.高企的房价逼走了企业也逼走了年轻人,曾经热闹的八卦岭,人民路,如今冷冷清清.
失去了制造业的深圳该如何转型和发展,创新深圳还能走多远,没有人知道.但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决不是在前海的办公室里开发几款P2P贷款软件.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利用好前海开发区,这也许是深圳现在唯一机会.祝愿深圳再现辉煌有更美好的未来.
.
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中国电子落户深圳,北京被抛弃了么?vivo落户深圳宝安,东莞被抛弃了么?阿里巴巴落户北京望京,杭州被抛弃了么?西门子落户深圳,德国被抛弃了么?题主落户头条,知乎被抛弃了么?
华为中国总部落户北京,深圳真的被抛弃了吗?
恭喜华为总部落户北京!
关注丽泽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华为入驻丽泽SOHO的消息。
但是,这里还是存在不少疑惑,华为到底是什么部门搬过去?华为在北京的大本营不是北研所么。
为了解答你的疑惑,这两天找了不少线人,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之下,终于拿到了独家消息。
如果我这里的信息,和你们听到的传闻不太一样,那么以我为准。
1、首先,华为入驻丽泽,是不是真的?真的。
这件事已经是实锤了。其实你们现在去soho中国的官网,就能找到相关蛛丝马迹。
12月12日的时候,丽泽soho就发布了,关于华为卫生间改造的采购计划。只是非常低调的进行,我们都没有发现罢了。
2、华为要来多少人?原来中海地产广场的部门要过去。其实你们看地图,搬家还是很方便的,跨过菜户营桥,直线向西就到了。但远远不止这些人。
北研所的部门暂时还没动,或者动的不多。但会加入很多新部门过来。而且这次入驻丽泽的组织架构,整体做了升级。
升级之后的称谓,不是北方总部。是中国区总部。(深圳是全球总部)
3、那么具体入驻的规模有多大呢?不是网上传的5万平,而是足足有6万平。所以华为不止租了丽泽soho的北塔,还有南塔的一部分。
这么大的体量要来,也只有丽泽soho能接住了。顺便一提的是,目前丽泽SOHO签约华为6万平办公面积,是2020年北京写字楼租赁市场的最大单笔交易。
4、深圳真的被抛弃吗?并没有被抛弃!
不少人在议论,北京成华为中国总部,那深圳的总部还算数吗?
答案是当然算,深圳是华为管理全球业务的顶级中心,深圳汇聚了华为最大的研发团队、资金团队和技术团队,深圳总部对于华为的地位无可取代。
国内市场不是华为的全部,深圳是全球总部,而北京则将成为华为国内业务的管理总部和中心,两者在业务划分上区别明显。
反正都是在国内,中国总部直接由深圳代替,不香吗?
中国总部和全球总部分开,更彰显了华为迈向国际化的远大目标,像苹果、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在很多海外市场都设有管理中心或者总部,这样能够更加因地制宜的服务当地市场。
同时,深圳总部将把重心偏向海外市场的管理和人才交流,纵观全国,能像华为这样有远见的企业着实不多。
放眼世界,不局限于国内,华为又向国际科技王者迈了一大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