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贷款买房合适,因为货币会贬值,那么银行不怕货币贬值吗?

“十年后的3000块钱,可能购买力只有现在的300块钱。所以普通人贷款买房特别的划算,因为货币贬值会稀释还房贷的压力。”

这是网上很多人的言论。

但是,实际上呢?贷款买房,越是还款期限长,对普通人就越不利。

银行既然敢让你贷款买房,分期三十年还款,其实早就已经计算好。所谓的货币贬值?对银行来说,根本就不用有任何的担心。

首先,银行的钱不是银行的,是储户的。所以,银行根本就不用担心货币贬值的问题

银行里是有很多的钱,但是,那些钱没有一分钱是银行本身的。银行里面的钱,都是储户的。

银行揽储,付出利息给储户。然后再以更高的利率贷款出去,赚取收益。就靠赚这其中的利息差,来支付运营成本,维持正常的运转。

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银行不生产钱,只是钱的搬运工。

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它关心的永远只有揽储、放贷。至于货币贬值,和银行有什么关系呢?

那里面的存款,又不是银行的。即使贬值,购买力下降,也是由储户在承担。只要一直有人在存款,那银行就根本不用担心这个贬值问题。

其次,虽然贷款30年的时间,但是在前面十年,银行就已经把成本收回来了

我自己就在银行上班,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表面上看购房的人,分期三十年还款。而实际上,十年左右的时间,银行就已经从他的身上收回成本了。

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个人购房贷款100万,分期三十年还款。三十年下来,连本带息要还将近200万。

银行在收到每个月的还款后,会聚少成多,把这些钱拿去再重新贷款给需要买房的储户。

这个就有点像复利计息一样。

你一个月还款5000块钱,而银行把你这5000块钱。再贷款出去,还可以继续挣500块钱。然后这挣的500块钱,再贷款出去,还能继续给银行挣钱。

在前面十年的时间,这个人就要还60万左右。而银行在拿到这60万后,继续投资贷款,又可以挣到数十万的收益。

银行只需要十年的时间,就能把100万的贷款本金全部收回来。

银行挣钱的速度,其实远超货币贬值的速度。因此,对银行来说,它根本就不担心货币贬值。

最后,货币贬值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很多人十几年后的工资收入,未必就比现在的多。

现在网上很多人经常会夸大言辞,有意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说的很吓人。会经常拿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和现在的购买力做比较。

其实,这个比较就是在偷换概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迅猛发展,工资和物价都膨胀的厉害。

那时候到现在,物价可能贬值了百倍以上。但是工薪阶层的工资,也增加了数十倍以上。

但是,现在的国情不一样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处于稳定增长的模式。不可能再有改革开放时期,奔跑式发展的情况。

就拿银行的存款利息来说吧。

银行利息越低,就表明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越低。大家看下欧美发达国家就知道了,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都是为零,甚至为负数。

我们国家的银行存款利息,越来越低,就已经在说明,货币贬值的速度在越来越低。

还有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能保证,十年后自己的工资就一定可以增加?即使是在增加,能保证增加的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率吗?

像我单位有个姐姐,她就说自己现在的工资,和十年前的工资收入差不多。

你现在月薪5000块钱,十年后工资还是5000块钱。因为货币贬值,你生活成本增加。那时候,你还房贷的压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压力更大。

货币贬值的福利,普通人很难享受到。反而因为工资收入没有增加,会导致以后还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贷款买房永远不划算,就是在一辈子给银行打工。而银行不管货币如何贬值,永远都是最大的赢家。

有人认为贷款买房合适,因为货币会贬值,那么银行不怕货币贬值吗?

贬值也得买,无房没地方住。只能变房奴。

有人认为贷款买房合适,因为货币会贬值,那么银行不怕货币贬值吗?

银行的钱又不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怕货币贬值呢?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银行到底是做什么的?银行的钱都是哪里来的。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银行的钱其实都是我们每一名储户的钱,银行一方面通过给予储户一定利息的方式吸收存款,同时再把这些钱以更高的利息放贷出去,说白了就是从中赚取利息的差价。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储户A有50万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到了某银行,存款利息是4.5%。然后银行再把这50万元钱贷款给客户B,手续客户B的贷款利息为5.5%,这样以来银行就从中赚取了1%的利息差额。这个过程中的钱其实都不是属于银行本身的,银行只是负责保管及周转该部分资金,而且银行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只要合理的控制内部的资金流,这样的方式可以持续不停的流转。上面提到的还都是一些普通住宅贷款的利息,实际上银行通过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很多时候利率标准能够达到10—15%的水平。

货币贬值实际上是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了,钱还是那张钱,跟银行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我们假设某个国家出现了货币贬值,这个时候100元的购买力瞬间变成了90元。

而某个银行当下有存款100亿元,另外向外界放贷了100亿元。这时候储户还是正常的从银行里取钱,相应的贷款客户正常给银行偿还相应的贷款。说白了银行还是“左手导右手”的问题,钱的购买力将不降低和银行没有太大的关系。

一旦出现严重的货币贬值,银行可能会面临“挤兑”的问题。

上面说的都是正常经济环境下的合理货币贬值状态,但一旦某个国家短期内出现极为严重的货币贬值,那么银行就可能面临这较大的风险了。

我们假设某个国家短期内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贬值,100元钱的购买力瞬间变成了1元的购买力,这个时候储户们就会出现“恐慌心理”,担心钱变得更不值钱,那么就纷纷会去银行集中取款,但银行的贷款都是分期归还的,一旦人们出现严重的集中取款,银行的钱就不够用了,也就会出现“挤兑”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是非常极端的,而且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也就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时候再去探讨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正常情况下一旦货币贬值超过临界值,国家都是会给予相应的干预及调整的,所以说只有一些受战乱影响的小国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稳定的国家很难出现这种情形,所以绝大部分国家的银行是不会担心这样的风险的。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有人认为贷款买房合适,因为货币会贬值,那么银行不怕货币贬值吗?

银行怎么会怕货币贬值呢?

银行就是货币的中介呀,贷出去的钱都是储户的,银行赚差价,所以银行会吸收储蓄的任务都挺多,他们只会怕坏账,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并不会怕贬值呀!

贷款买房合适不合适也得看什么处境,哪些人贷款买房合适呢?

  1. 大部分人是没办法,连首付都要东拼西凑,必须贷款才能买起房子,这样的人只有说贷款买房合适啦,没得选择嘛。

  2. 另外需要手上留有流动资金的人也适合贷款买房,如果把钱全拿去买房了,再从银行贷款补充资金,那贷款利率就高了,不划算。
  3. 房贷利率低的时候,比如前些年为了刺激房产销售,房贷基准利率打八折甚至七五折的时候就比较合适贷款买房了,现金留在手里应急,也不会多付利息有损失。
如果手里有全款,房贷利率上浮20%再贷款买房就不划算了,钱在手里的利息比贷款低,贷的越多越亏,可以适当少留部分,首付尽量多付些!

有人认为贷款买房合适,因为货币会贬值,那么银行不怕货币贬值吗?

呵呵,银行当然不怕货币贬值。

银行是干什么的?

随着人类物品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促进物品交易演变成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诞生了货币流通专业平台,这就是银行(BANK)。

银行业主营货币流通业务,包括存、贷、转。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银行一直是作为信用中介机构而存在,执行并维护着货币流通秩序的有效运行。

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银行本身并不发行货币。对国家发行的货币并不拥有所有权,货币升值与贬值只与国家宏观经济相关联,与作为信用中介机构的银行无关。

商业银行的资产情况

上图为招商银行600036历年资产规摸,黄线为银行业平均水平。几万亿的资产是银行的资产吗?不是的。

上表为招商银行历年负债率水平。黄色线为银行业平均水平。

银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达93%以上,也就是说几万亿的货币资产其实是债权人的,不是银行的。

因此货币升值与贬值,同银行没有什么关系。

💕谢谢阅读!

有人认为贷款买房合适,因为货币会贬值,那么银行不怕货币贬值吗?

银行可没那么傻。

首先货币贬值的幅度是有限的,也是可变的,如果只是轻微的通货膨胀,根本不会对银行有任何影响,因为银行收取的存款同样有通货膨胀,换句话说,虽然贷款人支付给银行的货币发生了贬值,可是银行支付给储户的钱也会发生贬值,一来一去,银行还是稳赚不赔;银行吃的是利差,双边同步变动,对银行没有太大影响。

可是需要预防的是一些短期内的快速利率变化,这里面也有一些门道,比方说浮动利率,现在的银行大多采取的是这种模式,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如果通货膨胀增加,那么利率也会增加,需要支付的款项也就会增多。对于贷款人来说,这种浮动利率也会避免在通货紧缩的时代给自己带来过度的还款压力,所以,这种浮动利率对双方都有好处。

另外,如果部分用户没有选择浮动利率,那么银行也可以选择利率对冲来避免这种情况造成的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