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从2003年开始,国家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新农合的费用,已经暴涨了35倍:从当初的10元/人,已经涨到现在的350元/人。

一家五口全部都缴纳,那一年就需要1750元。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很多农村人就不理解了,这新农合也没去报销过,为什么费用却一年接一年的涨呢?

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1 . 报销的范围越来越广

新农合在刚开始试行的时候,报销的疾病范围很小。尤其是很多慢性疾病,以及重大疾病,新农合都是不报销的。

那时候即使很多购买的人,报销意识也不强。所以,每个人只需要缴纳10元,再加上财政的补贴,就可以满足社会报销需求。

但是到现在,新农合已经实行快二十年的时间。基本上各种制度都很完善,晚年不报销的疾病,都已经被纳进报销的范围。

再加上每年报销费用增大,国家财政补贴压力很大。所以,新农合费用的上涨,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 . 报销的比例越来越大

早些年新农合报销的比例不大,妮去医院花个1000块钱,可能只能报销一两百块钱。

如果是生了重病,那报销的部分就更杯水车薪了。

但是,现在新农合报销,实行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模式。在乡镇医院住院看病,已经能报销60%左右的比例。

即使是去县、市级医院,报销比例也能达到50%左右。

报销的比例加大了,自然费用就会上涨。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以前缴费便宜的时候,报销的比例不高,而且报销有很多的限制。

现在新农合保险政策完善了很多,报销比例提高了。只要是生病住院,基本上都能在报销范围。

因此,新农合涨价,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农合到底可以报销多少?

很多人新农合交了很多年,对于新农合到底如何报销?能报销多少?都是一问三不知。

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新农合具体可以报销的比例。

1 . 门诊报销比例

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为25%。

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比例为40%。

县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为30%。

县级以上医院,门诊费用不予报销。

2 . 住院报销比例

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在300元以下部分,报销比例为40%。300元以上的部分,报销比例是55%。

县级医院住院,费用在300元以内的部分,报销比例为30%。费用在300元以上的部分,报销比例为40%。

县级以外的医院住院,2万元以内的部分,报销比例为20%。2万元以上的部分,报销比例为35%。

另外,年度个人报销补偿总金额,封顶为6万元。

从报销比例中可以看到,越是大医院,报销的比例也就越低。

对于农村人来说,其实有六种人是可以不用缴纳新农合的

1 . 农村低保户

2 . 在农村享受重点帮扶的对象

3 . 残疾人员

4 . 五保户人员

上面的这四种特殊人员,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免交新农合。同时,每年可以正常享受新农合的报销服务。

5 . 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

6 . 独生子女家庭

后面的这两种情况,一部分农村地区免除新农合的费用,由当地的政府来承担。一般只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才有这个财力。

如果你所在的农村,政府财力不足,可能就享受不到免除的优惠政策。

另外,如果你已经交了城镇职工医保,或者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医保。那每年的新农合,就不必交了。

因为医保只用交一种就可以,而且报销的时候,只能按照一种方式来报销。

新农合虽然年年涨价,但是它对农民起到的医疗报销,作用还是巨大的。不能因为没病,就不交。万一哪一天生病了,你又没有新农合,那真的可能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了。

只不过,希望国家能多体谅一下农民赚钱的不容易。新农合费用的上涨,能缓一缓。或者是,对农村的一些特殊人群,再多给一点优惠政策。

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最近这段时间正是农村新农合缴费的时间窗口,按照现在的通知要求,今年的新农合缴费标准是280元,比去年又涨了30块钱。当然这并不是所有地区的统一价格,有些地区可能要高于280元,甚至有可能达到300~400元。这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从总体上来讲,历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标准确实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因为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的收入状况正在逐步的改善,整个物价水平同时都在上涨,所以导致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也跟着水涨船高,这是国家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作出的统一核算,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地区。而且现在280元的基数是一个最低的标准,有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或者相对富裕地区收费的标准可能还会更高一些。

第二因为现在报销的覆盖面更大,覆盖范围更广,导致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新农合是由个人自筹一部分,再由政府和相关机构统筹一部分。所以这种农村合作医疗的机制是体现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础之上,只有大家都交了新农合的保险才能享受到看病医疗报销制度。而现在新农合的医疗报销的覆盖面正在不断的扩大,原来报销的范围很小,报销的金额也比较少。但是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越来越完善,报销比例报销范围都是越来越广泛的,所以交的费用也会越来越多。

第三,过去交费标准低,是因为局部试点,而现在全国推广,全国一盘棋。过去最开始的时候只要几十块钱,后来到100多,再到前年的220元和去年的250元,以及今年需要缴纳的280元,整个缴费标准,确实是在水涨船高,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看病报销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它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的一种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而且随着农村医疗改革的深入,现在已经由原来的新农合变成了居民合作医疗,在全国所有农村推广,因此整个收费的标准也越来越贵。当然提高了缴费的标准,其最后所能享受到的政策也会越来越好。

总体上来说,现在新农合的保费跟商业性的保险相比,其实缴费的标准还是比较低的,当然对于农民来讲确实有一定的压力。因为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有限,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交的话,还是应该及时地讲呢,对于医疗保障这一块还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如果真元生病或者自己生病需要住院治疗,缴纳了新农合以后,可以按照比例报销,相当多的一部分医疗费,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可能并不一定完全的准确和全面,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感谢阅读。

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今年反正是不准备交了,交了也没什么用,反而是增加了开支。母亲是慢性病,到医院一检查就是三两千,两年一个周期,慢性病检查意义不大,住院治疗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去医院来回折腾,对病人也是一种煎熬,还不如在家里安安静静养着。母亲一年的药费有5000块钱,也足够了。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多了,报销门槛高,什么检查呀,证明呀,手续繁琐,找大夫开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想一想快算了吧。自己给母亲做医生,充当顾问,变被动为主动,学些医理,艾灸、按摩这个比较简单,谁都可以操作,增加陪侍的时间,让老人家的心情保持良好,两三年下来,母亲的身体反而比以前更好了,做子女的也很知足。说非得去医院,怎么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甭管别人怎么看。我的选择是:生死由天,不去也罢。

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为什么越来越高了,肯定是没钱了呗,什么报销覆盖面大了,什么物价飞涨了,不就是缺钱了吗。算了,咱也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了,咱也省、国家也省,一起节约吧!关键是省心。

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记得最早几年,我农村老家的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是150元,到去年是缴费200元,而今年缴费已经涨到250元了哦!那么,欢迎围观,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这和国家颁布的医保更改和物价上涨等有关哦!具体的分析,如下;

首先,什么是农村合作医疗呢?

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叫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是简称新农合。它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接着,何时开始实施的呢?

从2003年开始正式启动,到了08年的时候,基本都覆盖到了!每个地区缴费的标准都有些不同的,少的一百来块,多了三四百元!发展越好的地区,额度也会越高,总体上,每年都有所增加!

然后,缴费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现在物价都不断上升。以前我小时候,一毛钱都可以买一杯瓜子了,现在一百块钱,一天一下子就花光了!农村合作医疗,它是医保,一种保险,并不是慈善机构,也需要资金的扶持才能长久下去哦!

第二,报销的种类和比例,比最早的都多了些。有时候,保险就是这样的,保额的种类越多,保费就越高。保额越高,保费也会越高。现在的农村医疗条件,也是比以前好很多了。

第三,去看病报销的人越来越多。以前的农村人,就算生病了,也很多不舍得去看病,或是看不起,都自己强忍着。现在,会去看病的农村人越来越多了!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报销的人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需要大家的互助共济,提高保费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了!

最后,不管怎么说,农村新农合,价格总体上,还是比其他的保险便宜很多的。虽然,农村的医保很多时候,也存在着局限性,但是,买了总比没有买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嘛!就算自己没用到,就当买个安心,给村民做点贡献吧!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每年都有交医保,可还没交社保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我就题主提出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首先要说明的是:题主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2016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国务院决定: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为:新农合)两项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为:城乡居民医保)。即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早已整合为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从此开始,以前的新农合制度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地成为了历史,当然不再继续使用了。整整五年过去了,题主还在使用很不正规的农村合作医疗这种称呼,其实是很不应该的。这至少说明:题主对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了解比较有限

二、谈论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千万别忘了另外一个缴费主体——国家

从正式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之日起,我国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的基本医疗保险只有两种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

仅就城乡居民医保而言,肯定属于非强制保险,通俗地说:参保、不参保都由个人及其家庭自行决定,政策上并没有任何强制性。说到底:缴费参保了,自然享受相应的报销待遇;没有缴费不参保的话,一旦家人生病住院,所有的医疗费用100%都由病人家庭自行承担。这就是国家政策的底线,任由家庭和个人自行决定,并且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后果,这是毫无疑问的政策前提。在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上,国家政策是鼓励参保,但绝对不是强制参保,这一点极为重要。

三、个人缴费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的现实状况

概括而言,国家逐步地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并同步提高政府财政的补助标准,是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在巨大的就医需求之下的正确决策,不得不做,迫不得已。请看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附图。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收支规模逐年大幅度上涨。

就医人数逐年大幅度上涨。

次均住院费用、住院率也是大幅度上涨。

毫无疑问,以人均不到1000元的筹资总额,保证了全国10.25亿人的吃药治病需求,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59.7%,这是十分难得的伟大成就

四、回答题主题主的问题: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综上所述:要保持如此巨大的就业需求,现实逼迫只能从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着手,国家同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否则,根本支撑不起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正常运行。从两个角度看:

1)在缴费参保环节。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时,个人缴费始终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国家相应的财政补助资金始终占了一大部分。例如:2020年,国家统一规定的个人最低缴费标准280元,而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是550元,人均筹资总额830元;2019年,个人缴费250元,国家补助520元,人均筹资770元;2018年,个人缴费220元,国家补助490元,人均筹资710元;2017年,个人缴费180元,国家补助470元,人均筹资650元。当然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人民政府还可以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在提高个人缴费标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补助的标准。这就清楚、明白地显示: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筹集上,国家始终承担了2/3左右的缴费责任

可问题是现在的好多人,对此或是一无所知,或是闭口不提,只强调个人缴费不断上涨,经济负担沉重。国家缴费占大头,个人缴费占小头,仅就这一项,按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总人数102483万人计算,当年国家财政资金补助总额将达到10.2483亿人×520元=5329.12亿元。国家投入如此巨额资金,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城乡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让每一位参保人能看得起病,真正做到病有所医。2019年底,在我国14.0005亿总人口中,已经参加了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总人数为13.5407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为96.72%,完全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仅有45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28%,大约只剩下1/30了。

更直白地说:在目前情况下,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基本生活的标配,完全未参加的人其实只是社会边缘人。就连弱势群体都在政府代缴参保金的帮助下,全部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这都需要钱才能做到啊。

2)在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环节。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使用的角度看,2019年度的具体政策是:一方面确保基本医保待遇保障到位。具体包括:A、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B、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及支付机制,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医保报销。另一方面提高大病保险保障功能A、降低并统一起付线,按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B、提高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C、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支付倾斜力度,在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基础上,全面取消封顶线。2020年的具体政策是从三个方面健全待遇保障机制:A、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总体保障水平达到70%,全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B、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全面落实起付线降低并统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C、充分地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分类资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确实做到对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

毫无疑问,这些具体政策,都要真金白银的钱来支撑。这些政策落实了,参保城乡居民中的病人是真正的受益者,总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当然肯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通俗地说:无论多么宏伟的政策目标,如果没有与之相符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支撑,一切都是镜花水月。逐步地提高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水平,是在巨大就医需求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如果不提高个人的缴费水平,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扩大保障范围等等,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也就是说:在巨大的就医需求之下,国家在不断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确实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否则,国家财政也确实承受不了。

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

农村合作医疗越交越高,和我们报销例的增高有关,和整体大环境经济增长有关。整体物价一直在上涨,我们看病费用成本也在增长,药物、医疗设备、及人力工资都在长涨,交费提高是必然的。农村医保交费上涨缩小城乡医疗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农垦和地方以前交费是不同的,现在合村并镇归一体交费也就统一了。

新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补贴,集体、个人共同统筹的医疗合作,解决贫困农村看病难,小病靠大病等无力承担看病费用难题,解决了贫困农民看不起病的大难题。

新农合提高了农村农民晚年生活质量

自从有了新农合,农民就有了病的积极性。就以我们村为例,每年春季和秋季都有一茬60岁以上老人去镇上医院住10一15天打心脑血管疾病控制药物。花1500一2000元左右报销完自己也就花几百元。住个十天半月医院,老人们回家状态马上就好多了。腿脚灵活了,头不痛了,心不慌了气色也红润健康了。农村虽然心脑血管患病率增多,但偏瘫不能自理的老人少了,农村农民老人们晚年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也减轻了子女的很大负担。

我父母都有心脑血管疾病,母亲每年都是春秋阶段住院,静脉注射控制血栓的药物。今年由于疫情现在刚来住院,岁数大忘带农和本,没想到新农合医疗又改革了,又用不医疗合作本了,只要带身份证就可住院报销。政策真是太善解人意了,可能早就预想到老年人的行为模式,真是处处为民着想。而且买药可以直接报销,一步到位。上次弟妹被草爬子咬了手术,二百多元,就交了49直接报了免去垫付及二次报销的麻烦。

新农合虽然交的费用在不断上涨,但报的比例也在增加,国家补贴力度也在加大。而且报销更方便更简单快捷。体现新医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真正为民排忧解难的新医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