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养儿防老”越来越不现实?
如果你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就是来为了给自己防老。说句不客气的话,估计你晚年会过的很惨。
孩子不孝顺,你就会两眼泪汪汪。孩子孝顺,你也未必就能过的多好。
靠养儿防老,为啥不现实?1 . 年轻人压力大
说实话,当今年轻人的压力,不比退休老人小。
退休老人,可能面临的就是自己的生活问题。而很多的年轻人人,不止是自己衣食住行要花钱,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开销。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80后,人均负责接近20万。我国90后,人均负债接近12万。
如果要把这些负责还完,需要80/90后至少五年左右的收入。
收入低,消费高,有外债,年轻人活的都很不容易。
以及要花钱,孩子教育要花钱,要还房贷,还要还车贷。莫说能有余力照顾好人,能依靠自己把家庭维持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像我自己的小家,因为孩子比较小,老婆全职在家带孩子。
虽然也工作收入也过万,但是把房贷一还,剩下的钱,只够一家正常的生活开销。
好在的是,父母年龄都不很大,还能在上班,也有自己的存款。
如果等父母以后退休了,孩子也读高中或大学,那压力会更大。
2 . 很多老人反而要补贴家里孩子
现在很多的情况是怎样的?那些退休了的,有退休工资的老人,反而要补贴自己的孩子。
像我上班的银行,就有代发养老金以及交社保的业务。
每到15-20号发工资的时候,很多老人是这边取了钱。那边又把一部分的钱,给存银行。
外人可能看不懂,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这是老人,取了退休工资,再给孩子交社保医保,或者是给孩子还房贷,或者是给家里交水电、煤气费。
很多老人退休以后,不但孩子没办法赡养,他们还要拿出一部分退休金补贴家里的生活开支。
老年人如何养老?老年人养老,必须要靠自己。只有两种方法:交社保养老,或者是给自己存足够多的钱。
1 . 社保养老
社保现在最低交费年限是15年,60岁退休以后就可以领养老金。
像我工作的城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医保最低档,是1100多块钱。这个钱,就相当于是强制储蓄了。
而且社保的好处,不只是有退休金,你老了以后看病可以报销一大部分。
所以,凡是有能力的人,年轻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交社保的。
2 . 存钱养老
存钱养老就更简单了,就是年轻的时候尽可能的给自己攒钱。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一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在30年-35年的时间。
如果你一个月可以存1000块钱,一年就是1.2万。十年的时间,连本带息就是差不多有15万左右。
30年的时间,至少就是有50万起步。即使你是在大城市里生活,这笔钱也足够让你安享晚年了。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流走。
当你老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人民币亲,什么都没有钱好使!
为什么感觉“养儿防老”越来越不现实?
不是绝对,但是占大多数, 一般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生活压力大,负担重,又要上班又要顾及自己小家庭,若有事两头忙,双方老人身体健康无大碍还能将就,否则要忙得焦头烂额。作为老人也不会主动给子女造成麻烦,不过有养老金和无养老养金情况不一样,若是没有养老金的老人,纯粹靠子女,沒有其它途径可走,此时看的是子女良心和感恩。以前上一辈人多子多女,父母养老一齐协力承担,传统思想观念浓郁,也经过吃苦耐劳,素质与现在的人不一样。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人生价值观迴然不同,父母养老重担,落在他们身上是力不从心,若老人没有经济来源,更是火上浇油,弄不好会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一般常态之下遇到问题就是这样。其他情况特殊也有,比如我们亲戚之中,父亲是离休老干部,抗战时期参加革命,退休金二万多,患病上医院挂号医药费全免不出一分钱,养育子女四个,巳成家立业,经济状况很好,各顾各,容不下老人在家养老,老人有病直接送医院,从此医院就是家,一直到临终。平时子女难得探望,家离医院也不远,老人寂寞想子女,提出一个条件,谁来看望他一次给五百元现金,可惜好事沒成效,因为子女不稀罕,他们忙自己事,享受生活,眼里根本不在乎老人感受。所以养儿防老,从感觉上在当今社会显得淡薄,亲情显得陌生,不及外人。现在国家正重视人口老化问题,考虑对策,拿出力度,给老年人生活上按排养老,度一个安宁晚年,相信会妥善安置解决。对子女来说肩上减轻负担,放下包袱,安心过着太平的日子。
为什么感觉“养儿防老”越来越不现实?
感谢邀请: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繁衍后代生息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独生子女较多,各有各自的工作忙碌,是存在的现实,双方父母同时步入老年,作为父母,应该努力进取,保持良好的身体,留有一定的积蓄,无论对自己,对孩子,作为老年,也是一种添补,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万不得已,儿女会精心照料,老人的生活,也会幸福安康,老人活的也会有尊严,也会给国家减少负担
为什么感觉“养儿防老”越来越不现实?
说养儿防老不现实的说法才真正是不客观不现实,而且是略带一点“炒”和“秀”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问题的敏感度吸引众人眼球争取流量。首先说农村人,到目前为止还都是靠儿养老这和养老金没有一点关系,城市有养老金的人你敢说你的养老和儿子没关系吗?你能说从来没有依赖和靠的时候吗?我认为养儿防老是古人通过多少年的生活积累悟出来的很有哲理的一句箴言永远都不会过时,养儿防老应该是养儿人的初衷,过去确实很看重,但是近些年来很多人也都意识到养儿养女都可以养老,所以说养儿养女防老都很现实。
为什么感觉“养儿防老”越来越不现实?
养老爱老,亲情所系,侍候父母,尽心尽力,养儿防老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养儿防老是自古到今的老观念老思想,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也都在改变。生孩子付出是想着养儿防老,时代变养儿不防老。现实中不依赖,有能力的父母还是靠自己养老吧。
现实生活中养儿防老指望不上,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每天辛苦工作,月工资赶不上生活消费和房价的涨势,加之每月房贷、供孩子上学等,开销成本高,年轻人真不容易,别指望养儿防老了。
不是儿不养老,是孩子们太不容易了,希望我们这一代人,改变思想观念。退休金是基础,身体健康是硬核,靠谁不如靠自己。
为了报老人的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有一天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能有子女照顾就是真正意义的养老,临终关怀是大事,善待老人,也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为什么感觉“养儿防老”越来越不现实?
谢谢头条的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在当前社会环境与条件下,绝对是非常现实又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养儿防老”这种观念过去很长时间,似乎是每个朝代社会和家庭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认为“养儿防老”有它的社会属性与个体差异的特殊性。同是一个家庭,如果兄弟姊妹较多,对父母的赡养照顾来说肯定利大于弊,说得不好听点,父母生病住院,如果兄弟姐妹多,大家抽时间轮流照顾父母亲,这样大家压力都会轻一些。在经济上也可以相互支助一下,毕竟“血浓于水”,这也是其它任何情感都取代不了的。当然,如遇特殊情况除外。
其次,“养儿防老”在我国五六十年代鼓励多生的计划生育政策与七八九十年代“只生一个好”,到现在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鼓励年轻夫妻生育二胎三胎,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有的省份开始直接奖励二胎三胎者现金补贴等,这些激励措施让部分人或者家庭似乎感到“养儿防老”有了政策支持和依靠。
再者,我们要区分一下“养儿防老”与国家鼓励二胎放开三胎,有联系但非相关。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儿女多养老靠得住,这种观念在过去的农村,基本上是众口一词,异议者极少。我父母亲老家的风俗就是这样,我也到过农村,几乎是感同身受,对“养儿防老”特别关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养儿防老”这种观念或想法如今让人们感觉越来越不现实,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在于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不容易(工作生活学习日趋紧张不容懈怠等),客现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影响和个人的教育差异等。欢迎大家加入讨论[作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