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父母都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都贬值了,那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家里有老人的都要注意了: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钱一定要考虑周全。

我在银行工作很多年了,如果是老年人的存款,可以按照我说的方法来存钱。即可以保证钱的安全,又能保证比一般的存款高出一半以上的收益。

高风险的股票基金不能碰

基金和股票,不适合老年人来理财了。原因不用多说了,风险太高。

老年人的存款,可以说是养老救命钱,因此在安全性上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的。

基金和股票,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项目,你10万块钱扔进去,是一天肯定赚大几百一千。但是亏损一千大几百的概率,会更大。

大金额的钱,适合购买国债和大额存单

1 . 国债

首先,在安全性上,国债是保本保息零风险的,特别适合老年人。

现在三年期的国债,利率是3.4%。五年期的国债,利率是3.57%。而且国债的起点要求也不高,一万块钱就可以起存,利息每年都可以取出来。

如果你有10万块钱,购买三年期的国债,每年的利息就有:

340×10=3400元

就相当于老人家多了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了。

2 . 大额存单

首先说安全,大额存单虽然也叫购买,但是不属于理财产品,仍然是存款类的产品。

大额存单有起购的门槛,一般的都是20万起购。所以,可以把大额存单看作是有门槛的定期。在安全性上,也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现在地方性商业银行,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都在4.0%左右。

如果拿出20万,购买三年期大额存单,满期的利息就有:

400×3×20=2.4万

平均到每年,就有8000的利息,相当于每年至少多出两个月的利息收入。

小金额的钱,建议购买活期理财

退休老人,收入全靠退休工资,肯定积攒不到20万,甚至连10万都没有。

如果是小金额的钱,像几千块钱,或者是一两万块钱,强烈推荐你购买活期理财。

很多人一听到理财,就觉得有风险。但是理财也是分很多种类型的,其中活期理财的安全系数,和支付宝的余额宝一个级别的。你甚至可以认为,就是保本保息的。

像邮局的活期理财日日升,按天记息,工作日随时可以赎回来,而且还是实时到账。最主要的是,它的利率也不低。余额宝只有2.0%,但是日日升有将近3.0%的利率。

一万块钱放在日日升里面,每天有利息0.82元左右。一年下来,也有300块钱左右的利息。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老年人的存款,不宜时间过长,最好就是分开存。长期的存一部分,短期的存一部分。

老年人最容易遇见的就是各种意外、生病住院之类的,随时都需要用钱。所以老年人的存款,不宜全部都存长期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长短搭配,资产合理配置。

拿出50%的钱,购买大额存单或者国债等。利率高,专门赚利息收入。

剩下50%的钱,购买各大银行的活期理财。一是比放在活期或者余额宝里收益要高,二是比较灵活。你遇见急事要用钱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把钱取出来救济。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存钱要特别的留意

不能把养老钱投资在高风险的理财项目里面,因为养老钱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的。

同时也不要都存在长期的存款里面,防止要用钱的时候,取不出来,耽误事情。

最后,老年人也要看的开,最好就是把存钱的凭证交给子女保存。万一人突然百年了,子女没有你存钱的凭证,也不知道具体把钱存在哪里了。那这笔钱,就真的是给银行做贡献了。

现在父母都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都贬值了,那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老一辈人的工资放在银行贬值,这确实是一个很普遍而且很实际的问题。不是工资太多用不完,他们是想把钱留着给儿女买房结婚时用。毫不客气地说,有些人退休工资比年轻人还要多,但吃的穿的却更简朴!

把钱放在银行,活期利率低得可怜,他们或许也没考虑过如何让财富增值。银行为什么有存在的必要,这一方面人群的存在是一大因素。虽然他们把钱放在银行以后也是为了留给儿女,但儿女在现阶段却不太好运用这些钱,所以造成了这笔钱放在银行里贬值。

如果这笔钱让年轻人来管理,那么买个货币基金也会大幅度战胜银行的活期利率,现在简单算一笔账来对比下。以十万块为例,银行活期利率现在是0.35%,一年下来只有350块,但如果申购货币基金按照2.5%的年化收益率计算,一年有2500块!所以,把钱放在银行里确实是贬值,但是老人家对投资可能是缺乏认知。当然了,把钱放在银行里贬值还是不最坏的情况,那些听别人忽悠把保险当储蓄来买而且乱投资的更让人无奈!

把钱放在银行想要尽可能不贬值,那么够二十万资产就买些银行的大额存单,年利率大概有4.2%左右,靠档计息。如果不够二十万,那么可能考虑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主要看利率是不是在5%以下。5%以下的理财产品不一定完全没风险,但大于5%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风险都比较高。

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体会!

现在父母都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都贬值了,那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讲一下我的看。也许不对。但是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父母的钱存进银行。他们不是钱花不完,而把钱存进了银行。因为。他们那一代人吃苦受累,过惯了没有钱的苦日子。那年头谁家日子过的都不是太好。

那时,工资低。又要养活家中的几个孩子。他、她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虽然那时的物价并不贵。但是,每家都要,养好几个孩子。所以。钱老是不够用。

孩子们漫漫的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他们把他们钱存进了银行。为的是挣几个利息钱。他们不是钱花不完。

而是担心年年纪大了。万一生病,住院。都要用一笔不菲的开支。所以。他们不敢乱花钱。他们精打细算。就是为了将来万一生病了。能减轻孩子的压力。

父母的钱是养老钱。如果你真是要用父母的钱去买股票、基金、或者投资。也一定要征得父母同意。愿天下所有父母都长寿。

现在父母都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都贬值了,那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自己的父母都已经退休,但是每个月的退休金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直接存活期存款的话,那么它确实是一个贬值的状态,因为活期存款的利率远远要低于通货膨胀的水平,所以说长期把它放在银行当中,实际上它是一个缩水的状态,所以必须要通过理财的方式来实现自己财产的增值和保值。

作为退休人员来讲,他的这个退休金每个月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说比较适合于一种定期理财,并且定向投资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多余养老金部分的理财。那么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产品,当然你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平台购买,也可以通过银行客户端直接购买,当然也可以直接来通过银行柜台购买,这些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具体怎么样理财,它首先分为保本型理财,稳健型理财和激进型理财,我个人建议作为退休人员来讲,那么选择保本型理财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因为保本型理财毕竟可以保证自己本金的同时,相对应的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那么这个收益肯定是远远高于活期的收益,但是相比于一些激进型的理财可能会少了一些,但毕竟是能够实现让自己保本增值理财的一个目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现在父母都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都贬值了,那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我和老伴退休金每月六千左右,但至今没用过,因为我们把以节省的三十万投入一个朝阳企业,月利一分,分红一分,每月有六干元的收入,完全可应付日常各项开支,还有节余,已投资五年,本金早已收回。我认为工资除了日常开支,最主要的是防老。因为老年失去自理能力的日子,是很危机的大事,一不能牵连孩子们的精力和事业,他们打拼生存也很不容易,绝不能拖他们的后腿。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亿万老人的共性。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今天没有节余,没有好的理财理念和方案,那将悔之晚矣。但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绝不参与任何平台理财产品,绝不与没有实体的放贷机构交易。要反复考察,深入了解实体企业的法人信誉记录,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灰暗还是朝阳。达到长期合作和双赢。这才是我们老年退休人员的正确选择。

现在父母都退休了,每个月的工资都花不完,放在银行卡里都贬值了,那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

父母退休了工资花不完,那说明父母的退休工资有点高啊。不少老年人的退休工资也就2000-3000元,虽然生活要求不高,加上自己看病吃药,一般都能花完。所以,如果工资花不完,有了更多的资金积累,那么确实要找点途径保值增值。

1. 要不要给子女理财

这个事儿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虽然老人都说以后钱都是给子女的,但是毕竟留在身边才是安全的。万一提前给了子女,子女以后又对自己不好,怎么办呢?所以,有些老人宁愿让钱放在银行卡里面贬值,也不愿意将钱交给子女来打理。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如果子女本身是学金融懂理财的,而且对子女也很信任,可以让子女帮着打理,也可以让子女教自己一些简单的理财方式,自己来经手,并且经常也可以跟子女讨论下理财相关的话题,这样不仅抵抗了通胀,也学习了理财的知识,生活更充实。如果子女本身也没有什么理财的知识,或者是子女很多,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会引发矛盾的,那么建议还是自己打理为好。

2. 老年人买什么理财产品

老年人的理财当然是以稳健为主了,这个时候理财的目的仅仅或许一些收益来平衡通胀,而不是要多大的增值。最近听到一个有20年投资理财经验的资深人士说,他给自己家庭设置的理财年化收益仅仅是6%,他认为过高的收益反而会承担一些风险,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年有个4%左右的收益,应该也是不错的了。

所以,可以选择一些低风险的组合,比如银行的大额存单,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还可以考虑买一些货币基金。品种也不用搞得太复杂,要便于自己管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保证的是安全性,要考虑的是简便易行,轻松理财,安享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