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现有四十万存款,三五年不会买房,如何理财?
四十万是血汗钱,安全方面不容有失。同时,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必须要好好的规划一番才行。
现在最为安全的理财方式,莫过于把钱存在银行了。我在银行工作很多年,今天就带大家看一下,银行的各种存款活动的利率、灵活性和安全性。
银行活期的利率、灵活性和安全性我在银行工作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有的客户银行卡里放了十多万的活期,就这样放了好多年,不管不问。
把钱放在银行卡活期里面,是最不明智的行为了。现在活期利率才0.35%,如果我们把40万只是放在银行卡的活期账户里,那一年下来的利息只有:
40×35=1400元,利息少的可怜。所以,存啥都行,就是不要大额的钱放在活期里。除非,你的这笔钱马上就要用。
在安全方面,活期可以说是风险为0。只要银行卡在你的手机,基本上没啥风险。如果银行卡丢了,只要对方不知道密码,也取不了钱。
在灵活性方面,活期当属第一。
所以,对于活期这种存款方式,虽然绝对安全,非常的灵活,但是利率很低,极其不建议投资。
定期的利率、灵活性和安全性在安全方面,定期和活期一样,0风险,绝对的保本保息。但是,在利率上,定期就比活期高出太多了。
1 . 一年定期
现在国有银行一年定期利率只有2.1%,地方性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利率是2.25%。
如果40万,存国有银行的定期一年,满期后的利息是:
40×210=8400元
如果40万存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定期一年,满期后的利息是:
40×225=9000元
存在地方性商业银行里,可以比存在国有银行里,高出600块钱的利息。
2 . 定期两年
自从6月21号国家调整长期定期的利率后,国有银行的两年定期利率也是下降了很多,现在只有2.6%。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利率也相应的下调了一些,我所在的城市,地方性商业银行两年定期利率是3.0%。
如果我们40万,存国有银行的定期两年,满期后的利息是:
40×260×2=20800元
如果我们存在地方性商业银行里,满期后的利息是:
40×300×2=24000元
两者相差了3200块钱的利息。
3 . 定期三年
国有银行定期三年利率,现在是3.25%。40万存三年后,满期的利息是:
40×325×3=39000元
地方性商业银行,三年定期利率是3.58%,40万存三年的利息是:
40×358×3=42960元
两者相差了3960元。
所以,如果我们对安全性方面,有绝对的要求,那可以存定期,存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定期。在利率上,也是很可观。但是定期不灵活,如果提前支取,利率就按照活期利率计算了。
大额存单的利率、灵活性、安全性大额存单可以看成是定期的一种延伸,在安全方面,只要银行不倒闭,也可以说是绝对的保本保息了。
现在地方性商业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4.1%左右。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4.5%左右。
如果我们40万存三年期大额存单,满期后的利息就是:
40×410×3=49200元
如果40万存五年期的大额存单,满期后的利息就是:
40×450×5=90000元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在利率上,大额存单相当的可观了。安全性也很高。同时,大额存单虽然也不能提前支取,但是可以转让,比定期要灵活一些。
国债的利率、灵活性和安全性国债是国家发行的有期限债券,在安全性方面,和定期一样,零风险,绝对的保本保息。
现在国债的利率也下降了很多,三年期国债利率在3.8%左右,五年期国债利率在4.0%左右。 所以在利息方面,国债比定期高,但是比大额存单又要地上不少。
电子式的国债,现在可以每年取利息,这个比定期和大额存单要更灵活一些。
理财的收益、灵活性和安全性1 . 活期理财
现在每个银行都有灵活型的理财,和支付宝的余额宝一样。按天记息,工作日随时可以赎回,而且还是实时到账的。所以,灵活型理财,在灵活性方面,秒杀定期、大额存单和国债。
现在各大灵活型的理财,收益基本在2.5%――3.5%之间。虽然灵活型理财,收益也是有波动的,但是波动很小。这个利率,比存在定期里面要高出不少。
在安全性方面,灵活型理财和余额宝一样的级别,如果你觉得余额宝很安全,那你就可以放心的买灵活型理财。
2 . 定期理财
定期理财,顾名思义就是固定。而且定期理财,没有到期是绝对赎不回来的,在灵活型方面,还不如定期。定期还可以提前支取,只是利率按照活期结算。
稳健型定期理财,现在利率一般都是在4.0%――5.0%之间。当然也有利率更高的,但是利率是和风险成正比的。利率越高,风险越大。
一般利率在4.0%――5.0%之间的稳健型理财,有95%的概率,满期后利率有波动。有5%的概率,会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
基金的利率、灵活性和安全性基金大致上可以分三种,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
其中债券型基金,它的利率和风险都和定期理财差不多。
指数型基金,如果选择的好,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七八个点以上。但是你的本金,也有15%的概率出现损失亏本的情况。
股票型基金,光听名字就知道了,和股票差不多。行情好的时候,你40万投进去,一天可以涨5.0%,就是大赚2万块钱。但是也很有可能,一天跌5.0%,一天就亏本2万块钱。
在灵活型方面,股票型基金很灵活,工作日随时都可以赎回来。指数型基金也可以提前赎回来,只是可能会有手续费。债券型基金,一般我是必须到期后才能赎回来。
手里有40万,三五年内不用,该投资哪一种?通过上面对银行每一种存款投资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40万,三五年内不用,追求保本保息,最好的投资就是购买大额存单。
40万购买五年期大额存单,到期后利息有9万。购买三年期大额存单,到期后利息有4.92万。 安全得同时,本金又增长了很多。
如果你有些倾向于高收益,那建议你分开投资:20万买五年期大额存单,10万买定期理财,10万可以购买指数型基金。
如果你有几十万,几年内不用,按照我所规划的方法去投资。不但可以确保你的本金绝对安全,同时还能让你的收益最大化。
手里现有四十万存款,三五年不会买房,如何理财?
手里有40万元,是安身立命的钱,不能承担太大的风险,需要好好做一下资产规划,使自己的资产在保值中增值。
首先要在银行存入一部分定期存款,银行渠道目前还是较为安全的投资渠道。受国家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即使银行破产清算,保险公司还是能赔付客户50万元的。建议拿出20万元,存入银行做定期存款。20万元可以购买银行大额存单,3年期利率都在4%以上。
虽然有养老保险,但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养老更有质量,仍需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自己养老的补充准备。国家社保是养老规划的一部分,自己还是要配置一些商业保险。举个例子,年交2万,交5年,在60岁之后每年领取固定金额的养老金。这专属的10万元,就是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现在市面上这样的产品也很多,可以去保险公司或银行网点咨询。
剩余的10万元资金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现在银行理财利率趋于下行,但是银行渠道的理财相较其他渠道,安全性还是要高一些。部分银行3个月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3.9%,不同时间期限的理财都有,可以自由选择。
综上所述,可以把手中的现金进行配置一下。实现资产的长短搭配,收益的高低搭配,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手里现有四十万存款,三五年不会买房,如何理财?
58岁的王叔有40万存款,留作养老用,存在银行一年18000元的利息。王叔却犯愁了,这个钱他怕拿着不稳当。听了王叔的忧虑,我给他说了存款的细节,他如释重负的说,原来存钱还有这么多讲究。
王叔从30岁就跟着亲戚一起,常年在外奔波,跑长途货车,这个工作很是辛苦,有时候一两个月在车上,也是常事,回家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
不是王叔不想回家,而是现实要求他得这么拼,家里3个孩子上学,还有老人要赡养,如果待在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在地里,耕耘那几亩地,是很安逸,可是,孩子的成长的步伐,父母年老的速度,让他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
因为家里有亲戚一直从事长途货车的运输工作,而且收入也不错,在02年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王叔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他觉得,一年挣个5万块钱,他就满足了。
今年是王叔跑长途的第18个年头了,他打算今年年底就退休,这几年3个孩子都很争气,不需要他再这么拼了,而且老伴的身体不太好,总是三病两痛的,身边得有个人,孩子们都离得远,每年给的生活费,倒是不少,可是老伴也舍不得花。
本来王叔去年就想退休歇歇,不跑运输了,但是老伴呢,一直让他做到60岁,说是多攒点钱,老了两个人有个依靠,不能总麻烦孩子们,孩子们在城市里工作,压力也大,我们老了,帮不上忙,就不要添乱了。
王叔抵不过老伴的说道,就说今年再跑一年,明年如何都不出来了,因为王叔算了一下,他和老伴攒了有40万的养老钱,足够他们老两口过日子了,在乡下,也花不了多少钱。
可是如今有个事情,困扰了王叔,他上周到银行把1年前存的存款取了出来,本金加利息一共差不多42万,他找到我,问我,这个钱靠谱吗?会不会是银行弄错了,后面发现错了,又给要回去了。
我一听,也不明白个所以然,就问他细节是什么,王叔说,1年前,他把手上的钱40万,存进了银行,本来只是为了放银行安全,也没想到有多少利息的。
因为在王叔的潜意识里,存款没有多少利息,自己的工资卡,每个月都会有1.5万的工资到账,一年也没多几百块钱利息。
这40万的存款,1年到期了,却一下子多了近2万的利息,不得不让王叔疑惑,是否是银行弄错了,他更怕自己拿着这钱,不主动退回去,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我问王叔,你存钱的时候,银行没有跟你说到期了利息有多少吗?王叔说,这个钱是他儿子帮他在手机银行办理的,他并不知道具体的利息有多少。
因为一开始,王叔只是单纯的想着把钱放在银行里,自己不用担心资金的安全,这下子多了近2万元的利息,着实给他吓着了,儿子只跟他说,帮他选了个收益高的,但是不稳定,具体的收益要看到期了再说。
他怕儿子担心,就没敢跟儿子提,想着我姐姐在银行工作,应该了解银行存款的一些事情,就过来问我了。
说罢,我让王叔,把他的手机银行给我看看,但是因为他之前存款时,都是他儿子帮他操作的,所以手机银行的密码,王叔也是不知道的。
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总算是登录上了王叔的手机银行信息,通过上面的纪录,发现王叔是存了一款理财产品,上面显示,已经到期了,本金和利息合计418200元。
我跟王叔说,这个是真的,没有问题的,就是有18200元的利息,你儿子说的也没错,因为你买的是理财类的产品,利息是不固定的,不过现在来看,你这个理财产品买的很直,年收益率达到了4.52%的,确实不错。
王叔听我这么一说,他才算是放心下来。然后他又来了一句,虽然利息是挺高的,但是让人心里不安啊,这个钱拿的可不值当。
我笑着说,有利息还不好啊,18200元,可不少呢,够他和老伴一年的生活开销了吧。
王叔说,够是够的,但是让人提心吊胆,而且收益还不稳定,会不会出现不仅没收益,自己的本钱也没了。
我点点头,会的,理财类的产品就是这样,收益高,自然风险也高的,这是规律啊。
王叔愁眉苦脸的跟我说,帮我问问你姐,有没有收益稳定的,我就是想保住自己的本钱,再有个差不多的收益就可以了,我要的是安全,收益是其次。
我马上说,这个肯定有的,不用问我姐,我就知道,你可以选择定期存款,保本保息的,不过利息就没有之前你买的理财高了,40万元,存一年,差不多有1万块钱的利息,存3年利息高一些,一年有15000多的利息。
王叔不可置信的看着我,跟我确认,真有这么高的收益吗?我说是的,确定啊。
王叔立马说,那我选1万5的利息,你一定得找你姐,给我留一份。我笑着说,不用急,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存,但是有几个方面,得跟你说明白了。
王叔却跟我说,没事,只要有钱拿,什么条件都能接受,我笑话他,刚才还是,谁在说,不在乎利息的。
王叔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说的肯定稳定,我信你,回头请你吃饭,不会让你白帮忙的。
我摆摆手,王叔,我很严肃的跟你说这些问题呢,因为关乎到你将来的收益。其实我是怕,如果不说清楚,万一将来有什么出入,王叔心里会有疙瘩,我们又是一个运输公司的,伤了和气。
王叔看我严肃起来,坐定了,跟我说,小李,你说吧,叔信你。
于是,我就开始给王叔分析,银行定期存款的细节。
银行的存款中,保本保息的有3种,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
活期存款的年利率一般为0.3%,40万一年的利息收益是1200元,这一个王叔不考虑了。
定期存款主要分为三年期定期存款,两年期定期存款,一年期定期存款,六个月定期存款,三个月定期存款。
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3.85%,40万存3年,一年利息15400元。
2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94%,40万存两年,一年利息是11600元。
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11%,40万存一年,一年的利息为8400元。
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1.82%,到期后的利息,半年3600元。
3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为1.54%,到期后,3个月的利息是1500元。
大额存单的存款期限,也是分为3个月,6个月,1年期大额存单,2年期大额存单,3年期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利率比定期存款的高一些,一般大额存单可以较基准利率上浮40%~55%,定期存款利息可以较基准利率上浮35%~50%。
王叔问我,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的安全性哪个高,我告诉他,两个安全性都很高,都有存款保险条例,保本保息的。
王叔说,那就选择存大额存单。同样的情况下,大额存单的利息高一些收益自然也高一些。
我提醒王叔大额存单,发行数量有限,一期售完,只能等下一期,现在有没有大额存单的名额,我还需要问一下我姐姐,并且大额存单的流动性跟定期存款的流动性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存了三年,那么如果想提前取出这笔存款,大额存单只能按照活期利率支付利息,而定期存款可以提前取出部分存款,按照活期利率,剩余的存款利率不受影响。
我让王叔考虑清楚,自己这笔钱的闲置时间,不能光考虑利率高低,要考虑哪种适合自己。
王叔说,他这还要继续工作一年,一年的收入七八万元,足够他和老伴接下来几年的生活了,现在到期的这40万,最近几年是用不上的,都可以存起来。
于是,在询问过我姐后,帮王叔将这40万存成了大额存单,利率为4.263%,存3年,到期后本金利息合计451156元,利息51156元。
听我给他算完这个利息,王叔喜笑颜开,还直夸我,多亏你了,小李,要不是你给我介绍,我都不知道,有这么高的利息,可见我之前损失了很多。
其实,像王叔这种因为存款而犯愁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多,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那么在这里针对银行的大额存单不明白的问题,我个人再来给总结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大额存单是电子化存款方式,一般很多银行是没有纸质存单的,给到的都是银行卡,或者是存款回执,那么我们没有纸质的存单,怎么样才能查询到大额存单的存款信息,有三种方式可查。
银行柜台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查询。手机银行或者是网上银行的,通过银行子账户,可以查到大额存单的详细信息。
有一点,需要注意很多,朋友都喜欢去自助取款机,去查询自己银行卡的存款信息,但是你会发现你,查不到大额存单,因为银行的自助服务终端,查询到的是银行卡的主账户,也就是活期账户。
而大额存单,都是在银行账户中,子账户,所以是查不到大额存单的信息。
2.大额存单有2种付息方式
按月付息,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
区别:两种付息方式的利率不一样,按月付息的利率要低一些,而且起存金额,按月付息的要高的多。一般国有银行100万起存,地方性的中小银行,一般在50万起存,不过也有个别的会低至30万的起存金额。
所以说,如果自己想每个月都到账一笔利息,可以选择大额存单的按月付息。
3.大额存单到期后如何如何取款
如果用的是本行的储蓄卡进行购买的大额存单,那么大额存单到期后,利息和本金会自动划入该储蓄账户。
如果大额存单使用的别的购买方式,比如现金或者是转账的形式,购买的大额存单,那么到期后,需要带上自己的身份 证,银行卡等去银行柜台办理大额存单的还本付息。
对于大额存单,你都了解多少呢?
手里现有四十万存款,三五年不会买房,如何理财?
本金与期限已经跟很明确了,理财方案还是很好推荐的,既然是三年到五年以后买房子,那对于本金安全性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不能被套牢,安安心心的理财就好,下面就给你推荐几种比较靠谱的方式,收益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是安全。
第一,国债。国债大家都是听说的多,但是购买的还真是很少,尤其是年轻人,总是懒得购买,看不上。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理财方式三年期国债的利息可以达到4%,并且是稳给的利息。本金40万元,每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我非常推荐这种方式,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国家发售产品。
第二,大额存单。银行针对单笔存款在20万元以上的客户专门推出的高利息产品。起购点从20万元起到100万元起,三年期利率可以达到4%,与国债的水平持平。同样如果本金为40万元,每年收入1.6万。
第三,民营银行存款。这种存款你日常是看不到的,目前在一些第三方平台有售,比如小米、京东等金融平台,最近支付宝也加入了这种理财方式。一般利率30天期限的可以达到4.2%,并且存着存期延长,利率上涨,三年期可以达到5%,五年期达到6%,这是我见过的无风险模式下最高的利率水平了。如果40万元本金,一年利息达到了2万元,很可观。
综上分析,建议选择民营银行存款,支付宝上利率也可以达到4.5%左右,收益还也不错。
我是谈财论道,每天分享财经观点,欢迎关注。
手里现有四十万存款,三五年不会买房,如何理财?
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你:有40万的存款,最好不要去搞什么理财产品。一旦搞了银行之外的理财形式,等待你的只有一条路:亏本!亏本!亏本!
千万不要去相信那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那些理财师说给外行的一句正确的废话。
而我要和你说的有两句话:第一,在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内,科学谨慎地打理自己的财富;第二,有些人脉、资金、机会,放在别人手中确实是挣钱的机遇,但放在自己手里,就只会亏钱。
因为之前在银行工作的缘故,见过太多人。有的身价千万的客户来银行存款,行长和信贷部主任像孙子一样围着客户转;有的身价几十万的人来银行贷款,坐在柜台面前像孙子一样被柜员对待。
四十万的存款,在现在的中国,已经超越了80%以上的国人,属于少数的有财富的人,但一旦对这些财富打理不当,会立即变身为“财负”。
而身边那些说着别人“几十万的本金进去,不出几个月,就翻倍甚至更多倍挣回来”的故事,你就权当听个乐就好了。
因为赚钱这件事,有着太多的因素,比如经验、人脉、机遇、环境、时机等等。一定是这些因素放在一起形成了合力,才会让你听到故事里的人赚到钱。
说到这里,我列举几个理财的误区:
1、和几个朋友,一人拿十多万,出来开个街边小店,幻想着躺在家里赚钱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一种亏了钱,你都没地方诉苦的形式。
我大学同学王刚,毕业之后回到小县城当起了公务员,去年手里有十多万的存款,受限于县城狭窄的人际关系,就受到他一个朋友的撺掇,几个人合伙凑了三十万,在县城开了个30平米的奶茶店。
而王刚因为有本职工作,所以在合作之初就提出:只出钱占股,不参与日常经营,只分每年利润的分红。
结果呢,自然是奶茶店开了8个月,就关门大吉了。王刚把这事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微信群里调侃:又是一个只出钱不出力亏钱的例子。
如果你是有这个想法的人,那么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一旦是只出钱不出力,其实对于这个项目的参与性是非常轻的,比如自己不会实地调研店铺周围的人流量,不会去了解产品的成本,不会去了解控制成本的方法,不会去想办法做活动增加流量等等。
更有那些因为交友不慎,把钱交给朋友,朋友拿着钱跑路的比比皆是。
2、有的人,投了几万块钱干了某件事,几个月时间赚回来几百万最近几年,身边越来越多这样暴富的人。我不否认,确实有那个个别人,运气超级好,投了几万元进去,获得了成百上千万的投资回报。
但有一个问题是,高达成百倍的投资回报比,这个在中国的合法投资机构,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不是一个合法的投资。
如果是这样,那么赚来的钱,很有可能被执法机构冻结或者收缴。即使那些赚来的钱最终落入了自己的口袋,但这些凭运气赚来的钱,都会凭实力亏出去。
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是:当你只有几万或者几十万存款时,你的学识、见识、知识仅局限在这个量级的财富范围内。但一旦你拥有了超越自己能力和见识的财富时,这些自身短板会限制你去合理地使用和规划这些财富。
这也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例子,一夜暴富之后,用赚来的钱肆意挥霍、纸醉金迷,很快在短时间内将财富挥霍一空,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种人,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
3、那么拥有40万,到底该如何理财呢?那么对于题主所说的拥有40万现金,该如何理财呢?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金融理财师,所以不会推荐特别具体的理财形式,但是一些理财的基本原则,我认为每个人有必要知晓。
家庭理财,尤其是金额在100万以下的理财,其实考验的还是每个人的整体规划能力。
(1)周期错配。
你要知道在你的人生中,什么阶段大概率发生什么事情或者准备做什么事情,然后选择对应周期的理财产品。这样的话,才能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有钱可用,不用钱时钱就能增值;
(2)风险错配。
投资理财,往往风险与收益都是正相关的。风险大收益高,风险小收益低。要分清资产的重要性,你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然后选择对应的产品。别拿及时救命的钱去做高风险的投资,因为你输不起;也别让手上闲着一大笔钱,却在银行存个低收益的活期。
(3)资产错配。
投资理财的正确姿势是要有正向的现金流才能参与的。资不抵债的话就先还债,千万别有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想法,这是赌徒思维。
没有多余的钱投资理财,就先投资自己,投资自己的脑袋,你才能掌控更多的财富;投资自己的身体健康,你才有命享受你赚来的财富。
手里现有四十万存款,三五年不会买房,如何理财?
你好,既然不买房,理财的目标应该是本金的保值,并通过理财获取收益,来跑赢通胀,避免贬值即可。
- 目前房产基调是住房不炒,加上疫情的冲击,这确实让一些正在犹豫买房的购房者,在这个节点上保持观望的态势,那么手里的闲钱拿出来投资理财是个正确的选择。
那么,到底这40万存款如何理财会更好呢?
一、首先要考虑的是,拿出50%用于如何让这笔钱先能跑赢通胀我们都知道,近几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已经变得越来越低了,截止2020年7月,部分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在1.5%左右。
- 货币基金属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不过当货币基金理财收益下降时,也就是说市场风险投资“不香”,那就可以考虑购买一些固收类的产品进行避险。
你可以参与银行的大额存单,或者购买国债进行投资,通常建议这个部分的投资要10万起步,建议是20万元,时间最短是1年,时间越长收益也会越高。
- 这个投资收益,按照目前银行的基准利率上来看,如果能够达到4%的年化收益率就是相当可观的,也就代表能够跑赢通胀了。
按照你在3到5年不买房的设想,那么你的投资期限就是可以达到3到5年,目前的大盘是在2800点左右反复的震荡,已经算是一个处于历史最低点的位置。
那么,这个时候选择指数基金定投是个不错的投资产品。当然,我也是不建议你直接全仓压力,而是用你剩余的50%资产,按照分批买入的思路,每个月以固定的资金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投资。
最终,只要能够通过熊市转牛市的行情转变,在牛市行情中就可以获得正收益。
当然,在指数基金定投上,一定是不容易的,不过只要指数基金不退市,指数反弹创出新高的那一天,就是自己收获的日子。
三、当下房产变现虽时机不好,长期来看年化收益率30%还是有的,既保值又增值住房不炒的基调是定型了,但是房子作为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还是不变的。
- 虽然你在3到5年内不考虑买房,但我还是要跟你分析下房产的价值。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1999年全国住宅商品房均价1857元,到了2019年变成9287元,年复合增长率大概8.38%,快于货币贬值的速度,加上三倍杠杠,妥妥跑赢货币的贬值。
比如1999年用40万,使用3倍杠杠,可以购买120万房子,按照全国住宅商品房的平均增长速度,2019年,这套房子值650万元,加上银行贷款和各种税,相当于获利510万,每年获利25.5万元,按照40万本金来算的话,买房的年化收益率则达到了63.75%。
未来房价肯定不会过去增长那么快,但是房价持续上涨的动力还在,201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60.6%,这与发达国家的80%城镇化率,就意味着还会有20%的上涨空间。
无论如何,房价分化是必然的,经济实力强、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价坚挺,长期看会有上涨空间,如果你还没有买房,这40万用来买房子保值增值,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不管你用40万元如何组合理财投资,保住你的本金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考虑你的年花收益率,先要跑赢通胀,然后才是你的增值收益,这就是我观点,谢谢。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