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十大名将

吕布、关羽、张飞、马超、赵云、许褚、典韦、黄忠、孙策、太史慈。

十大谋士

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庞统、法正、郭嘉、贾诩、李儒、田丰、徐庶。

帅才

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邓艾、姜维、吕蒙、关羽、夏侯惇。

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事实上,按照三国正史来排名,吕布、赵云等人都要被踢出榜单!因为他们仅仅是在三国演义中比较出名,真正在三国正史中比较出名的人物,主要是以下几人!

三国十大名将

周瑜

说起周瑜,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小肚鸡肠的男人,那个被诸葛亮三番四次的戏弄,最后吐血而亡的男人。但是,这都是被演义抹黑的周瑜,正史中的周瑜,完全不是一个小气之人,而是一个翩翩君子!“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这话就是用来形容周瑜的!

事实上,正史中的周瑜,军事能力非常强,乃是一个改变了三国历史进程的男人!当年曹操一统北方,率军南下,准备拿下江东,完成统一霸业,结果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周瑜的当头一棒,惨淡收场!自此,曹操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纵使能力再强,也只能成为一方诸侯。

除了痛揍曹操,周瑜还曾献计软禁刘备,想要吞并刘备的军队,将关羽张飞收为手下,之后再出兵进攻益州,占领长江南面的所有地盘,足见周瑜是多么的有雄心壮志!总的说来,连曹操刘备这么厉害的人物,都遭到周瑜的拿捏,可想而知周瑜是多么的厉害!说他是三国十大名将,一点也不为过!

陆逊

陆逊之才,丝毫不亚于周瑜,甚至在某些方面,陆逊表现得还有更为出色!东吴偷袭荆州,陆逊乃是幕后策划人之一。夷陵之战,陆逊更是东吴方面的主角,将刘备打得惨败。之后抵抗曹魏的入侵,陆逊表现也是非常出色,可以说,陆逊也是那种能够拿捏魏、蜀两方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陆逊并非单纯的武将,到了后期,他甚至还被任命做了丞相,算是真正地做到了出将入相!出将入相,这可是对古人最高的评价啊,足见陆逊是多么的厉害!

关羽

三国中,猛将无数,然而被称为“万人敌”的,却只有两个,这便是关羽和张飞!无论是曹操还是周瑜等人,对关羽张飞都非常忌惮,足见关羽张飞的军事才能是多么的高!襄樊之战,算是关羽的巅峰之战,此战关羽打得曹仁不敢出战,更是水淹七军,击败于禁,令华夏震动。最终曹魏和东吴联手,精锐尽出,才击败关羽,可见关羽的表现是多么的吓人!

张飞

评价张飞,一定要脱离三国演义,因为演义把张飞完全描述成了一个二愣子。而正史中的张飞,其实是典型的有勇有谋之人,长坂桥智退曹军,攻益州收服严颜,战宕渠大败张郃,这一系列的作战,都在向世人证明,张飞这个人,非常厉害!

姜维

姜维原本是魏国人,因为遭到排挤,转而投靠了蜀汉。由于姜维本身比较有才,蜀汉又比较缺乏人才,所以姜维被提拔得很快,最终竟然以降将的身份做到了蜀汉大将军,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更为重要的是,姜维对蜀汉的忠心,也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刘禅都宣布投降了,蜀汉都已经亡了,结果姜维还在想方设法的复国,表现得比大多数蜀汉功勋还忠诚,令人动容!

典韦

典韦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不好评价,毕竟他是被曹操当作护卫使用的,然而这并不影响典韦成为三国十大名将之一!因为典韦有忠心护主,感天动地的一面!

宛城之战中,曹操遭到张绣的袭击,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按照典韦的武力,其实他是可以轻松撤退,保全性命的,但是他为了给曹操争取时间,直接留在了大营门口,帮曹操阻挡敌军,身中十余枪仍然不愿后退一步,最终力战而亡,令人动容!正是因为典韦的拼死付出,最终曹操成功脱险,而自此以后,典韦的忠义也流传于天下,受到众人的敬仰!

张辽

说起张辽,必然离不开合肥之战,因为此战实在是太经典了!任谁也没有想到,孙权亲率十万吴军进攻合肥,竟然被张辽的八百人杀进杀出,连吴军士气都被打没了,之后愣是攻不下几千人的合肥城,令人称叹!不得不说,张辽这一手主动出击玩得实在是太好了,真正地展现了北方骑兵的骁勇!

司马懿

对于司马懿的定位,其实一直没有定论,有认为司马懿是谋士的,因为他经常帮着出谋划策,也有认为司马懿是武将的,因为抵抗诸葛亮,司马懿就是主力,所以说我们只能两边都说一下司马懿了!除了在和诸葛亮的对战过程中,司马懿显得略微有点畏手畏脚,在和其他对手的作战过程中,司马懿都是以快制敌的,他用兵神速,经常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这一方面,孟达和公孙渊深有体会。

曹真

如果说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对阵中,略微有点畏手畏脚,那么曹真在和诸葛亮的对阵中,就占尽了上风!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败于曹真,第二次北伐,曹真提前预料到诸葛亮的军事行动,直接让郝昭去守卫陈仓,又一次挫败诸葛亮的计划。从这两次曹真和诸葛亮的交手来看,曹真的军事才能,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

邓艾

魏国之所以能够灭蜀,最大的功臣便是邓艾!当钟会杀进汉中以后,他被姜维牢牢地挡在了剑阁,根本无法打进蜀汉腹地,是邓艾兵行险着,走阴平小道杀入了蜀汉,创造了军事上的一个奇迹,轻松的灭掉了蜀汉。可以说,单从此战来看,邓艾之才,足以闪耀华夏!

三国十大谋士

鲁肃

东吴能被众人所熟知的谋士,应该就是鲁肃了!鲁肃这个人,非常有战略眼光,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就是他力主的战略,也正是在这个战略的支撑下,刘备和孙权的势力越发强大,而曹操那边则被压制得不断走下坡路。按照这种情况走下去,孙刘两家翻盘也不是没有可能,遗憾的是鲁肃过早的去世了,而他一死,孙权就走了歪路,偷袭了荆州,杀了关羽,使得吴蜀联盟名存实亡,两国也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庞统

刘备进攻益州,不带诸葛亮,反而带庞统,足见刘备对庞统的器重!估计刘备是想带庞统拿下益州,统治益州,让诸葛亮和关羽搭班子统治荆州,之后两路北伐曹魏。遗憾的是,在进攻益州时,庞统被流箭所伤,命丧战场。

法正

法正被评价为刘备的谋主,意思他才是刘备身边最有谋略之人,而事实也证明,法正确实厉害!汉中之战,刘备两次被阻,一次是被夏侯渊挡在阳平关,最终法正建议刘备兵出定军山,设计斩杀了夏侯渊,打开了局面。另一次是刘备被曹操大军压制,无法取胜,是法正建议刘备暂避曹军锋芒,打持久战,最终把曹操耗得撑不下去了,赢下了汉中之战。

夷陵战败以后,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诸葛亮这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法正话语权高,刘备会听他的,二层意思是说法正军事能力强,有他相助刘备肯定不会大败。由此可见,法正是多么的厉害!

诸葛亮

诸葛亮的厉害之处其实不用多说,只说他的三分天下战略,愣是把颠沛流离的刘备,扶上了皇帝宝座,三分天下,这份战略策划、实施能力,天下一绝!

荀彧

事实上,荀彧、诸葛亮、鲁肃三人算是同一类的大才,都是那种战略性的人才。曹操正是在荀彧的战略指导下,成功地成长为天下最强的诸侯,可以说,没有荀彧,曹操不可能做大做强,更不可能有曹魏天下!

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儿,演义中他并不怎么出名,但是在正史中他乃是曹操手下的谋主!曹操前期的大部分军事谋略,都是出自于荀攸之手,比如击败吕布、计斩颜良,计斩文丑,这些都是荀攸主谋!可以说,若没有荀彧反对曹操加九锡称王那档子事,荀彧荀攸在曹魏的地位将会更高!

贾诩

贾诩这个人,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因为他的每条计谋,都是专攻人性弱点!不过贾诩这人,也是出了名的低调,虽然他有才,但他并不去争夺那些虚名,最终得以善终,令人钦佩。

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虽说这话有点夸大,但郭嘉确实也算是非常有才能的,深受曹操的器重。除了有才华,郭嘉这人相对于荀彧荀攸等人还更年轻,是被曹操当作下一代谋主培养的,奈何郭嘉英年早逝,可惜可叹……

程昱

程昱乃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他和其他几个谋士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能亲自带兵上战场。其他谋士大多是参谋型的,而程昱乃是统帅型的,让他做参谋他也能行,让他做统帅出征他也能顶上,真是个大才啊!

司马懿

曹操时期,司马懿并未统兵,他算是谋士。当时曹操被关羽吓得差点迁都,是司马懿力劝曹操,别冲动,最终稳住了曹操的情绪,并主张联合孙权,夹击关羽。

《晋书》: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

曹操去世后,曹丕上位,司马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开始接触兵权,并最终尾大不调,成为魏国有名的权臣。其子孙更是篡夺了曹魏的天下,建立了西晋!

结语

综合来看,三国十大名将,主要指的是典韦、张辽、邓艾、曹真、司马懿、关羽、张飞、姜维、陆逊、周瑜,三国十大谋士主要指的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司马懿、诸葛亮、法正、庞统、鲁肃。从这份榜单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十大名将中,有五人属于曹魏,十大谋士中,有六人属于曹魏,可见曹魏在人才方面,确实是要强于东吴和蜀汉的,怪不得曹魏如此强大,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晋书》)

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以历史版本来排名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当如下:

十大名将:

应该说,三国真正的“名将”不多,因为刘备、曹操、孙权皆是军事上的天才英豪,故而留给他们部下的发展空间并不大。

1、周喻:历史上周喻是文武双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以一已之力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什么即生亮何生喻,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诸葛孔明是打酱油的,真正的男一号是周喻。

2、夏候渊:曹操帐下最重要将领,跟随曹操起兵,南征北战,官渡之战曹魏方的后勤部长,随后率军平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张鲁降后成为汉中太守,为曹操主政一方,可惜后来与蜀交战死于黄忠马下,是位长于冲锋对决,是位长于冲锋对决,短于谋略的虎将。

3、陆逊:夷陵一战成名,成为了继周喻、吕蒙后东吴最重要的军界代表人物。

4、关羽:蜀汉方最重要的武将,武力有余(万人敌),智谋不足,虽替刘备据守荆州要地,却冒然攻曹操,致麦城之败。

5、曹真:曹家军代表人物,曹操养子,统领曹操的近卫军--虎豹骑,夏候渊后成为曹氏武将统军人物,曹丕时代官拜大将军,成为曹魏最高领军人物,与东吴大战江陵,逼孙权上表求和,后又讨伐河西,平定诸胡之乱,打通曹魏与西域往来,诸葛亮一出祁山,被杀得丢盔弃甲,也是曹真的杰作。

6、孙坚:江东猛虎,白手起家,以平定黄巾起义起家,诸候伐董,孙坚一战惊天下,可惜英雄命短。

7、姜维:蜀汉后期的军界领军人物,诸葛亮的接班人,在费祎死后独掌蜀汉军政大权,期间不断“北伐”,以弱扰强,有力的支撑了三国后期鼎立的政治格局。

8、邓艾:灭蜀首功,三国时代的掘墓人。

9、张飞,万人敌,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与关羽同。

10、吕布:历史上的吕布虽不是演义中那种盖世神勇,但生于乱世,以一已之力成为那个时代的焦点,差点就成为一方诸候,吕布的军事才能是值得称道的,陈寿对他的评价是“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较为中肯。

十大谋士:

1、司马懿:这不是看了热播的《军师联盟》才有的评价,出身门阀,低调而务实,能屈能伸,省时度世,最终篡握曹魏政权,司马并三国,十大谋士之首,非此君。

2、诸葛亮:即使诸葛亮不是三国演义中的神人,但历史上的诸葛孔明也足以在此榜单居次席 ,精准的择主眼光,足不出户观清天下格局,隆中一对定天下,刘备死后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执政官,有效的维系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诸葛亮能做的不能再多了,因为毕竟他不是人而是神。

3、鲁肃:鲁肃是被三国演义严重贬低的政治家,其实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是他首倡,孙刘联盟,他是功劳最大的促成者,周喻死后,他是孙吴军界的领军人物,生死有效的维系了孙吴联盟抗曹的政治格局。

4、郭嘉:曹操帐下最杰出的智囊,曹操对其言听计从,在他的帮助下取得对袁绍的北方统一战的胜利,可惜英年早逝,曹操赤壁一败,因为身边已无郭嘉。

5、法正:蜀汉仅次于诸葛亮的谋略家,刘备取下四川,法正是首功,后来又献策计斩夏候渊取下汉中,可惜也是英年早逝。法正死后追封翼候,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有谥号的大臣,可见他在刘备心中的位置。

6、荀彧:曹操能从弱小走向强大,荀彧是最大功臣,效力曹操后,他为曹操制定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基本军事政治战略,成为曹操崛起的根本,同时借助荀氏门阀的势力招揽大量人才,被曹操称为自己的张良,晚期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疏远。

7、费祎:诸葛亮后的蜀国第三代执政官,其掌政期间沿续了诸葛亮的基本政策方略,有效的维持了三国鼎立格局,后被曹操刺客杀死,费祎不死,三国格局尚不至于如此快崩盘。

8、诸葛恬:东吴后期政坛代表人物,一度执掌吴政,军事政治上建树颇多,不过为人持才独断,最终招致人祸,宫变被杀。

9、程昱:曹操帐下重要谋士,与郭嘉、荀彧号称曹操的三架马车。曹操对他的评价是:“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10、张昭:孙策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喻,足见张昭在孙策心中地位,作为顾命大臣,张昭在孙吴前期很好完成了孙吴的内政治理。后来在赤壁一战中主和,渐渐失去了年轻的孙权对他的信任。

答疑人:今日 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虽然也是没有标准答案,但和我刚刚回答的前一个问题相比却有不同的地方,回答前一个问题可以全凭主观分析,但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要建立在熟悉这段历史的基础上。

我看了一下已有的回答,网友点赞最多的一个问答,就有其他网友认为排名是受《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的影响,排名和真实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坦白说,我对关于三国时期流传至今的各个知名历史人物并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学习,我对他们的了解基本全是来自现今的一些影视作品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刚才收到这个问题邀请的第一瞬间,我还笑我可能记住的人物中都没有达到问题中要求的排名数量。

就我记住的人物中,论武功谁是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呢?纯粹以武力论的话,确实是吕布厉害,刘备、关羽、张飞三个都打不过他,但我认为他太猥琐狭隘,既狂妄自大又贪生怕死,不是我心中身在那种年代可以与群雄一争天下的大英雄形象,排他第一就太侮辱排在他后面的各位铁骨铮铮的好汉了。

张辽死而不倒,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这样的气概和精神才是我心中的盖世豪杰武中王者。像他们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比如孙策、黄忠、马超、姜维在我看来都具有这样的品质,在我看来一时的输赢还真分不出他们的高下。我是认为,当时能够到他们那个层面,有建功立业之心,身怀除暴安良之能的各位英雄都有机会成为天下第一。之所以各有不同的归属和结局,真是时矣命矣运矣。

至于谋士,当然非诸葛亮莫属,而且我还认为就文艺作品里的诸葛亮形象最真实可信,依据是他写的至今让我们读来依然心潮澎湃潸然泪下的千古名文《出师表》,其深谋远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当然曹操也是我欣赏的人物,只是其早年为躲避官府追缉,逃难到吕伯奢住处,吕伯奢诚意待操,外出置酒,家人杀猪接风,不料磨刀声惊醒曹操,操以为吕要杀害他,因此杀掉吕的家人。逃出吕家路上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倍感懊悔,但又怕吕伯奢回去看到家人惨死,心生报复,所以把吕伯奢也杀了。曹操的这段经历和做法就让我实难把他排在诸葛亮之上。

司马懿忍辱负重,老谋深算,最后成功上位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周瑜赤壁之战借东风火烧曹营,也是胸藏锦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不世之才。

其实,最后这位我估计才是大家心中的千古第一智囊人选:陈宫,先追随曹操,后见曹杀吕伯奢,觉其不义离去,后辅助吕布事败,临死不屈,忠贞不二。也许有人会认为辅助吕布是明珠暗投,事败落于曹操之手,曹念及旧情网开一面欲为重用,其坚持以死铭志是愚忠。曹操是何等人物,能够让他再三自贬身价屈尊刻意讨好的人物岂是一般人!

陈宫的坚持和做法我是这样理解的,选择吕布最主要是看上吕布的功夫,本意是打算以吕布的功夫加上陈宫自己的谋略,不说荡平天下,起码至少也能自保,在当时的纷争局面中谋得一席之地。坚持赴死不领曹操的人情,就是践行自己做人的原则做给曹操看。当初曹操杀错吕伯奢家人明知杀错不知悔改,而当时也在场的陈宫劝过曹操不要再杀吕伯奢,曹操不听。现在自己命悬一线,生死依然掌握在你曹操的手中,当年和你一起起事的兄弟我陈宫还是一如当年不改初衷。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像陈宫这样重情重义的奇伟男子,他选择吕布,除了吕布是可造之材以外,可能还有吕布也和吕伯奢一个姓的原因,既有当年没法制止曹操杀人的内疚,也有借此补偿吕氏一族的心理。当然,陈宫并非常人,自有他的理想和抱负,我只是这么猜测而已。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两句话第一句我的理解是认为人们年轻时血气方刚简单莽撞,而《水浒》里面的人物都喜欢讲勇斗狠,看《水浒》会学得更冲动坏事不利于成长。老不看《三国》可能就是讲,《三国》讲的都是权谋算计,人年纪大了就要学会宽容顺应时局改变,不要再斤斤计较争权夺利,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以上,就是我对三国这段历史和各个代表人物的评价和感受。理解不对和说得偏颇片面的地方还请各位方家老师指正。谢谢!

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汉末三国,群星闪耀,那么就来看一看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花落谁家。

十大名将

第十位:吕蒙

吕蒙本是一介武夫,却因自身的努力成长为一代名将,他很好的抓住了关羽的性格缺陷,示敌以弱,白衣渡江,完成了前两任都督都没完成的收复荆州。

第九位: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可以说,以当时季汉的国力能够自保已属不易,但他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虽没有取得实际战果,但在局部战争中胜多败少,可惜——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第八位:曹仁

曹仁在演义中笔墨不多,但在历史上很出色,甚至有张辽亚于曹仁的说法。他虽然不像其他人那样耀眼,但是前期挡住周瑜,后期抗衡关羽,已经实属难得。

第七位:关羽

如果不是丢了荆州,关羽完全能排的更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让曹操险些迁都,刘备以擅于用人闻名,令其守护荆州;曹操乱世英雄,也对关羽极为青睐。应该说他的失败无关能力,而是性格决定命运。

第六位:张辽

在吕布手下时光辉被掩盖,初期在曹操麾下也仅以骁勇善战著称,但曹操颇有识人之能。赤壁大败后,令张辽守合肥,逍遥津之战更是创造了一次以少胜多的大胜,张辽止涕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

第五位:邓艾

邓艾的水平其实大致与姜维仿佛,而且在局部战争中邓艾并不占优势。但是他偷渡阴平成功,直接导致了季汉政权的灭亡,单看战果,可以位列三甲。

第四位:孙策

提起东吴,总会有人说其三世而立,实际上孙坚死后留下的除了依附于袁术的部将和玉玺什么也没有,孙策是靠着玉玺换来的少量兵马席卷江东,打下了东吴的基业。而且在士族林立的江东能站稳脚跟,孙策绝对称得上上将之才。

第三位:司马懿

我很纠结到底应该将他列为谋士还是名将,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将”的成分多一些。演义中尽管诸葛亮奇谋百出,屡屡让司马懿吃瘪,但是从战果看,司马懿确实实实在在的挡住了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能在智多近妖的诸葛亮身上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司马懿,恐怕未必有第二个可以做到。

第二位:陆逊

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在被孙权任命之初遭到了江东群臣的一致反对,一向以知人善用著称的刘备也没将其放在眼中。可就是这个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间接造成了刘备郁郁而终,取得了演义中第三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

在之后,陆逊展露出超乎寻常的能力,抗起了东吴的大旗,可惜最终……

第一位:周瑜

尽管书中将周瑜黑化、丑化,以此来抬高孔明,但依然掩盖不住周公瑾的风姿。赤壁大火不仅破坏了曹操扫平东吴,一统天下的美梦,还间接造成了之后的三足鼎立。

而历史中的周瑜更加出色,汉末三国第一名将,周瑜当仁不让。

十大谋士

第十位:田丰

论才能、见识、谋略,田丰都是顶尖的,如果袁绍用田丰之计,或许历史就要被改写了,之所以屈居第十,是因为他的执着。

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第九位:鲁肃

鲁肃排名在此得益于正史,两分天下并不逊色于隆中对。不过演义中将其刻画的忠厚老实,却能力平平,只能说罗贯中为了凸显蜀汉和诸葛亮无所不用其极。

第八位:程昱

看似是曹操麾下最不出彩儿的谋士,实际能力绝对不差,个人认为破袁绍的十面埋伏比郭嘉那个忽悠人的十胜十败实用的多。

第七位:庞统

说实话,按照演义中的表现,庞统和诸葛亮齐名的很勉强,以他的能力不可能不会观星,却依然为了和诸葛亮抢风头而一意孤行,结果命丧落凤坡。

从历史上看,刘备只追谥了法正而没有庞统,说明在刘备心中,法正更重要,贡献也更大,或许人有亲疏,也或许是能力有高下。

第六位:法正

法正的能力在定军山一役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为三分天下和搭建进攻中原跳板居功至伟。可惜的是去世的太早了。

第五位:郭嘉

很多人喜欢用郭嘉来对比孔明,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郭嘉确实是很讨喜的一个角色,但是从演义的表现来看,能洞察曹操心意,又有进有退是他成功的关键。

至于设计,除了遗计定辽东也没什么太过出彩儿的地方,个人感觉不如荀攸。大概捧得高是因为曹操那句话吧。

第四位:荀攸

荀攸可以算作是曹操的谋主,之所以感觉不突出,一来是演义刻画的不深,二来是曹操太过优秀,第三就是曹操麾下人才济济,可以各展所长。如果把他换给其他诸侯,相信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第三位:荀彧

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但在我看来,这指得是荀彧的价值,而不是能力取向。就特点来说,荀彧更擅长大局战略,而非临场应变,而且在内政上有萧何的作用。

整体来说,除了独自率领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未得到证明,其他方面不逊色于诸葛亮。

第二位:诸葛亮

诸葛亮是演义中最接近神的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就没有他做不到的。具体事例我想也不用特意说明了。

之所以排在第二位,原因无他,事必亲躬和过度的执着让他止步于此。

第一位:贾诩

很多人会感到意外,但是细数贾诩过往,可以说算无遗策。或许是因为是宛城之战的直接策划者,加上曹昂战死,所以特别低调。

总体来说,贾诩智商和情商双高,有点张良和陈平结合的影子,曹丕因曹昂之死逼死了张绣,却因为贾诩一句话成功上位,所以对贾诩这个罪魁祸首极为恩待。

或许在某些方面,贾诩比不上诸葛亮和郭嘉等谋士,不过在我看来,这个老狐狸堪称天下第一聪明人。

作为后人,品评先贤本就不适合,而且总会带有个人喜好,见仁见智吧。

三国十大名将和十大谋士排行榜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需要分清几个问题,将还是帅,谋士也分为谋军还是谋政。

帅可以由将提升而来,也可由“书生”来担任,比如陆逊,鲁肃,司马懿,羊祜,陆抗。三国名将一般如下

吕布,典韦,关羽,马超,张飞,赵云,黄忠,文鸯,麯义,许褚,张辽,高顺,曹仁,夏侯渊,徐晃,张合,颜良,文丑,乐进,文聘,郭淮,夏侯惇,曹彰,郝昭,庞德,于禁,满宠,邓艾,钟会,姜维,魏延,张任,霍戈,黄权,孙坚,孙策,华雄,太史慈,周瑜,吕蒙,甘宁,程普,黄盖,韩当,周泰,凌统,孙桓,朱然,徐盛,丁奉,吕岱,孙韶,。

谋士里面,谋军者以往排行入列者比较常见,比如郭嘉,戏志才,法正,贾诩,刘晔,程煜,荀攸,庞统,陈宫,沮授,王睿,贾逵,贾充,杨阜,阎圃,田予,陈矫,诸葛恪,马谡。

谋政者较多如荀彧,诸葛,费祎,董允,蒋琬,马良,陈群,张既,蒋济,温恢,梁习,刘虞,张昭,张纮,严畯,顾庸,布鸷,潘睿,诸葛瑾,阚泽,(布,潘,诸亦任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