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此待很不错,可惜未尾一句落韵,可改最后二字为‘娥仙’,不仅押上了韵,且未改原意。改后全句为:‘不见月中嫦娥仙’。

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月落西山人未眠,

孤灯残影倚窗前。

一壶浊酒半生醉,

敢举玉杯戏天仙。

(我试着改了一下,希望大家喜欢。)

解释:

月已经落下西山,可是人还没入眠,一盏孤灯,对着残影,倚靠在窗前。

在此失落心情无以平复之时,想喝一点酒,一以解闷,二来助眠。

可是呢,喝着喝着,人还没醉,却又想起这一生中,有大半时间都是像喝醉了一般浑浑噩噩,以致于一事无成。

(当然,“半生”一作“半辈子”的意思,也做“生了一半醉”的意思。)

因此,喝完一壶了,终于有点儿醉了,心中天地大开,人的心情也转入另一种状态。

于是,就又忽发狂想,举起酒杯,邀请月中嫦娥仙子来与自己共饮一杯。

原诗的话,不够押韵。

另外,意境也稍显不够。

比如“月落西山”了,如何又有个“昏月”?

而且,“一壶浊酒人已醉”这一句,也不是很好,一壶酒下去了,人已醉。

人在“已醉”的状态下,是干不出什么有诗意的事情的。

因此,“一壶浊酒人已醉”这样的表述也没似醉非醉的那处意境,而是很平白的描写,确实是醉了。

所以,古诗里一般是“将醉未醉”的状态最好。一般说自己“已醉”的都是没醉的,说自己没醉的,反而是真正醉了的。趁着微微醉意,大舒平生之志。

比如当初曹操舞长槊作的千古名篇。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日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

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

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本来我是没有兴趣去评论人家的作品怎么样的,但是最近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不得不找些问题来回答。

看到这首诗,第一感觉是:它不是律绝。但是把它当做古风体的绝句,第四句又没有象第一、二句那样的押韵。即使是人们所说的打油诗,那也是要押韵的。再如一些朋友喜欢说别人写的是顺口溜,既然是顺口溜,那也得顺口,也就是还得要押韵。山歌、民歌也是很顺口的,也就是说也必须要押韵。所以这首诗是什么体裁,真的是不好作岀判断。如果其第四句押韵了,则可以说它是一首古绝。但它没有。

现在,我们按照律绝的要求来分析一下。

第一句:“日落西山人未眠”。其平仄要求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句非常的好,因为它完全符合平仄的规范。

第二句:“孤灯昏月行影单”。这一句的平仄要求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可以看到,前四字是合乎要求的。而后三字中的“影”字,按照要求应该用平声字,而“影”字是仄声字。这就影响了这句诗的顺畅性。当然,按照拗救之法来说,也可以免强说得过去。因为它前面的“行”字救了它。但如果严格要求,还是不太好的。

第三句:“一壶浊酒人已醉”。其平仄要求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前四字仍然可以,但后三字“人已醉”中的“已”字,仍然突破了其平仄的要求。这里应该用平声字,而“已”则是仄声的。如果按照拗救之法仍然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严格要求起来的话,还是不太理想的。

第四句:“不见月中嫦仙子”。这一句的平仄要求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和第一句是一样的。和二、三两句一样,前四字仍然可以过关。后三字“常仙子”中的“仙”字和“子”字,“仙”字位置当用仄声却用成了平声,“子”字位置当用平声却用成了仄声(而且不押韵)。

综上所述,这首诗如果按照律绝来要求的话,第一句很好,第二、三句免强,第四句基本要不得。这是从格律规定来说的。

从诗的情志方面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我体会了一把,不过就是为了表达一下“孤单”的情感,这是无可厚非的。

在用词方面,“嫦仙子”三字,似乎有生造词语的感觉。可惜用到诗中仍然不能满足平仄的规矩,否则的话,用“嫦娥仙”三字似乎比较习惯一些。

为了使提问的朋友更好地体会,我来略做修改,以完成我答题任务。

日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照层峦。

一壶浊酒人将醉,邀友不来泪已澜。

——绝句 夜澜(为提问友修改)

20190828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这是一首典型的四句诗,读完最后一句再细琢磨前几天句,才明白作者的用意及其良苦用心。

四句诗,第一句可韵可不韵,第三句不韵,四句必须韵。对仗句要主谓词分明,上句与下句也要相对称,第三句最忌讳四声。这些都在这首诗中一一中招,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了解古诗的人,也是一个很会写很能写的人。看到了众友的回答也使我受益匪浅。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与猜测,请师友们指教。谢谢!

月落西山人未眠,

灯昏光暗瘦影单。

一壶浊酒醉寂人,

醒目不见嫦娥仙。

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谢谢原作者的美诗。我觉得诗很好。诗的意境唯美,把人当时的孤独心情描述的清晰可见,充分体现原作者的用心。但为了问答需要,我也试着附上几句,敬请指正。[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

月落西山客无眠,

孤灯残星映窗前,

浊酒一壶人欲醉,

竟把佳丽比作仙。

[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

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灯昏月行影单。一壶浊酒人已醉,不见月中嫦仙子。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为了答题,谈粗浅看法,增方家一哂:

首赞作者爱古诗之雅意,次服作者晒作品求教之诚与勇,文学爱好者参与讨论,也是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其功已超作品本身。

就事论事,谈韵律:

第一句:“月落西山人未眠”。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孤灯昏月行影单”。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三句:“一壶浊酒人已醉”。平平仄仄仄仄仄。

第四句:“不见月中嫦仙子”。仄仄平平平仄仄。上下两句前四个字很工整,音韵相对,后三个字就有待商榷。

实事求是,谈内容:

月已落西山,又哪来昏月?昏月是月光还是黄昏月?行影单是回家路上?嫦仙子是谁?嫦娥什么时候叫嫦仙子了?而且月落了,怎么见?即使勉强说没落,昏月又怎见?写诗惜字如金,推敲费工夫,这首诗三个月字,两个人字,有点赘肉的感觉。

更上层楼,谈意境:

不管打油诗还是律诗,诗的意境要高,估计作者要表达孤单寂寞空虚冷的意境,或受感唐朝张继《枫桥夜泊》的影响,录来参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斗胆篡改:

月移西山人未眠,孤灯残影意阑珊。

一壶浊酒浑将醉,不羡鸳鸯不羡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