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查胃癌?

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哪怕是我们医生,不依靠胃镜检查,都很难自查早期胃癌,因为早期胃癌无任何明显症状或症状不特异!

同时,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不是突然之间,我们的胃部就长了肿瘤的,环境是导致胃癌的发生是主要因素!

因此,自查胃癌,我们可以从自己是否存在胃癌的危险因素开始查起,提高警惕!

一是遗传因素。比如你的一级亲属之前得过胃癌,那你肯定要注意了,不是说你以后百分百得胃癌,但是赤裸裸的临床统计学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得胃癌几率就是比我们正常人要高!

二是饮食因素。有长期喜欢吃像熏烤、腌制和霉变等含高浓度硝酸盐食品的。

三是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同样大家不要误解,认为只要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这只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概率事件!

四是做胃镜检查发现有以下病变或者状态的,提示为癌前状态和病变。

癌前状态:指具有癌易发倾向的疾病。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 胃息肉,多发性息肉或腺瘤型息肉>2cm者;
  3. 残胃,术后>10年者胃癌发病率上升;
  4. 胃溃疡>2.5cm者;
  5. 恶性贫血胃体明显萎缩者;
  6. 巨大胃肥厚黏膜症。

癌前病变:易发生癌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包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对于胃癌的普通人自查,其实大多数不靠谱的,虽然我们说上腹部疼痛,尤其是上腹爆胀不适和隐痛是胃癌最为常见的症状,但是这种在早期胃癌病人身上几乎很难体现,因为胃部属于我们人体的空腔脏器,开始小小的病变,其实是不会有多么明显不适的,反而胃癌有时候引起的疼痛,我们容易把它当做普通的胃病进行治疗,使用抑酸治疗而被我们排除其实是胃癌!

因此,做胃镜检查才是目前最靠谱的发现胃癌的手段,千万别自作聪明,敬畏胃癌发生的规则,才是最好预防胃癌的方式。

如何自查胃癌?

临床上难以发现早期胃癌,自查胃癌还是比较困难的,只能说出现一些症状和体征,就要考虑去做胃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预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早期胃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后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 ,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30% 。我国诊断的胃癌中,早期胃癌 <10%。2015年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2.5:1)。

胃癌筛查已被证实是有效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哪些人有必要做胃癌筛查?

1.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患者;

2.有胃癌家族史者;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年龄40岁以上,不限男女;

5.酗酒者、吸烟者;

6.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饮食不规律、吃霉变食物、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和熏制食品、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者;

7.呕血、便血、黑便;

8.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

9.体重下降、贫血、不明原因消瘦;

10.精神受刺激和爱生闷气者;

如何自查胃癌?

早期胃癌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很难与其他胃部疾病区分。进展期会出现上消化道梗阻、出血、消瘦,但是此时的治疗难度和预后无法和早期胃癌相比。

预防胃癌仅凭症状并不能做到早期发现,等到症状明显时疾病已经进展,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定期做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有效方法。胃镜是诊断胃癌最重要的手段,内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是确诊的方法。胃镜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胃的病变,判断性质。此外,CT能发现胃壁增厚、胃壁肿块,并判断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和邻近脏器转移情况。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能观察胃壁形态,鉴别溃疡性质,要发现早期胃癌需要气钡双重造影。胃癌伴少量出血时便常规可出现隐血阳性,胃癌患者还可出现贫血、部分消化道肿瘤标记物升高等,但缺乏特异性。胃癌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男性、不良饮食习惯者、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胃癌家族史、吸烟者、慢性胃病患者等。

治疗: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手术要求切除肿瘤及周围足够范围胃壁,达到病理检查切缘阴性,并清扫周围淋巴结。早期胃癌可内镜下切除,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五年生存率与根治性手术无差别。如果胃癌已经出现远处转移,则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有需要时可采取姑息性手术,如出现梗阻、穿孔、出血,切除部分肿瘤或缓解症状。大多数胃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进展期,往往需要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病灶,提高切除率,术后化疗能够作用于残存的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术后放疗适用于胃癌侵犯到浆膜外,区域淋巴结转移,分期比较晚的患者。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尚不成熟。

如何自查胃癌?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消化科医生可以很明确的说早期胃癌是没办法自查的。

早期胃癌大部分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一般症状也就是一些反酸、嗳气、打嗝、闷痛等跟慢性胃炎一样的非特异性症状。

如果胃癌发展成很典型的临床表现基本都是发展到了中晚期胃癌。中晚期的胃癌还是有一些临床表现的。

具体如下。

1.胃癌跟胃炎、胃溃疡的疼痛比较起来会显得不规律,胃炎、胃溃疡的疼痛一般都比较规律。胃溃疡一般是餐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一般是餐前疼痛,也就是空腹疼痛,如果平常规律的胃痛突然变成不规律或者比较持续性的疼痛,则应警惕为癌变的先兆,这时候最好要去做个胃镜检查排除一下。

2.一般来说胃糜烂、胃溃疡、胃萎缩等胃病在配合好好保养及服用保胃药后一般都会缓解。如果是胃癌的就算好好保养配合服药后一般还是不会缓解,甚至还有加重可能。

3.胃癌如果出现溃疡表现还会出现反复排黑便,严重的还会出现呕血、消瘦、长期胃癌溃疡出血还会导致慢性失血、重度贫血、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胃癌晚期随着癌细胞大量的生长在肚子上还会摸到肿块等。

但以上这些都是晚期胃癌的表现,胃癌如果到了可以自查出来的时候那也是到了晚期胃癌了,晚期胃癌就是自查出来也已经没有临床意义了。

临床上要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胃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胃镜检查,特别是高清放大胃镜对早癌的精查。所以说40岁以后需要常规体检一下胃肠镜,特别是家里有癌症家族史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年轻时候就发现有反复胃溃疡的最好都要把胃肠镜当做常规体检每1-2年复查一下。如果连续查两年都没什么大问题,可以延长2-3年复查一次,都没难受如果连续复查3次都没什么问题可以延长到3-5年查一次。当然具体可以问消化科医生,让消化科医生帮你评估。

如何自查胃癌?

内容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症状,有的可有轻度的消化不良,经常被忽视,由于无症状,很难归咎到胃癌中。

早期胃癌主要由胃镜发现,在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最高,为50%以上,我国的胃镜检出率只有15~20%,应提倡胃镜普查胃癌。如未做胃镜普查,早期胃癌进一步发展,成为进展期,此时经常有胃纳差,食无味,饱腹感、贫血,腹痛以隐痛不适为主,体重减轻,以及全身无力。贲门癌时可出现吞咽困难,胃窦癌可引起幽门梗阻而出现恶心、呕吐。溃疡型癌有出血时,可引起黑便或呕血。息肉型胃癌时,肿瘤向胃腔内生长,但并不多见,溃疡型胃癌时,可呈单个或多个、边缘隆起,比较常见。如胃癌转移到肺或胸膜积液时,可有咳嗽和呼吸困难。转移至肝脏和腹膜时,可产生腹水。当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并放射到肩背部时,常表示肿瘤已穿入胰腺。胃癌的主要体征有腹部肿块,时有压痛,贲门癌时不易摸到,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在左锁骨上内侧摸到质硬的结节、不能移动。有些胃癌患者,常有伴癌综合症,如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皮病、皮肤皱褶有色素沉着,皮肌炎等。但有些则是癌前先有伴癌综合症,应提高警惕和提高自查能力。

如何自查胃癌?

自查胃癌?这个恐怕有难度,胃癌不像乳腺癌,不是长在体表的肿瘤,靠自查是发现不了的,也无法自查,怎么自查?摸胃?胃长在体内,摸不到。如果能摸到,那胃肿瘤已经非常“大”了。事实上,即便已经确诊胃癌的病人,在肚子也上很可能摸不出来,所以,自查胃癌基本是不靠谱的。

如何早诊胃癌?这个问题倒还是值得讨论的。

对于没有症状的健康人群,如何尽可能早发现胃癌?对于不属于胃癌高危人群的人,没有症状,可以不去主动进行胃癌筛查,而如果是胃癌高危人群,比如胃癌家族史者,胃癌高发区的人,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吸烟酗酒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某些慢性胃病者,超过一定年龄的中老年人,要考虑主动进行胃癌筛查,有多种手段,但主要是靠胃镜。

对于有症状的人群,则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并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去明确诊断。而不要自己对照网上的东西自行诊断,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作为非医学人士,你要做的是是心理重视。

简单一句话,想要尽可能早发现胃癌,一是要主动进行筛查,二是要重视身体出现的异常表现,及时就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