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是关系公众健康的大问题,感染了全球50%的人口,而我们国家是其中感染的高发区,以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感染率越高,比如在我国,广东省的感染率算是最低的,而西藏等地区普遍比较高,这主要是跟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以及当地生活环境卫生差等密切相关。
那么消除幽门螺旋杆菌不成功会对有什么影响?当然,幽门螺旋杆菌确实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除了跟幽门螺旋杆菌从一开始被提取就是从一个患有胃炎的病人的胃粘膜分离出来的有关,最主要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跟我们食管癌、结肠癌等其他癌症的发病有关,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好像走上了患癌的路,导致很多人体检一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非常担心,觉得自己是不是快得胃癌了,就想着去医院找我们医生赶紧杀菌!
事实上,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在我们生活中是被夸大宣传的,不是一发现就必须要杀灭的。
第一,大家可以翻阅国内外专家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识以及相关指南,都是不一致的,换句话说国内外关于要不要杀幽门螺旋杆菌,是没有统一的;
第二,幽门螺旋杆菌跟我们人类的关系,目前并没有研究清楚,虽然我们的幽门螺旋杆菌是在1982年才被分离出来,但是事实上幽门螺旋杆菌跟我们人类已经相处了10万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有研究发现有些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更不容易发生过敏;还可以预防一些儿童肥胖等,所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也不是有害无益的!
第三,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致病因素,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胃癌,而且关于癌症的发病原因本来就是一直研究不明的。
印度,大家都知道的,看过印度电影的都知道,其实印度的卫生生活环境是比较差的,所以印度也是幽门螺旋杆菌高感染的国家,但是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查,会发现其胃癌发病率并不高,所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和是否发生胃癌,并必然的关系!
第四,这是最重要的,消除幽门螺旋杆菌不成功,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不是说药物对他们没用,而是杀完了幽门螺旋杆菌不代表不会再感染,我们中国人习惯于集中进餐,这时幽门螺杆菌就从感染者口腔经餐具,再通过夹菜或汤中,进入到未感染者口腔里,只要我们生活中不注意,或者有时候你哪怕特别注意,也可能在你无意间又被感染了,这是很普遍的。
同时,杀过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知道,用的药都是抗生素,长期使用是会导致耐药菌的。这点,我相信不仅仅我们医生在临床上是特别有体会,杀菌的患者也肯定深有感触,怎么以前杀个幽门螺旋杆菌,医生只需要给我开两种药就可以了,而现在呢,三种的有,甚至有时候四种药都用上了。事实上,这都是过度杀菌后导致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的结果,因此,过分强调杀幽门螺旋杆菌,到最后,当你必杀菌的时候是完全可能存在没药可用的!
而且,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一些病人在消除幽门螺旋杆菌不成功后,反而在杀菌过程中打破了胃内菌群平衡,本来以前没有胃不舒服的,反而杀了以后更常出现胃部不适了!
所以,关于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没有明确必须杀的,因为杀不杀菌,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尤其是对于那些感染后没有症状的人,杀不杀菌,到底哪个好,目前没有定论。因此,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大家切勿过分担心,尤其是不要认为非杀不可,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
当然,对于以下情况,我们还是建议尽早杀菌的。
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无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是否伴随相关症状,其最佳的治疗时机均是在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之前,因为一旦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即便对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也无法逆转其病理改变、消除胃癌发生的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2015年在京东召开的全球幽门螺杆菌胃炎会议中得出的专家共识!☚1。因此只要幽门螺旋菌继续存在,且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您的胃部健康就时刻面临着威胁。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始动因子,早已经被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生物。如果幽门螺杆菌根治不成功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根治不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意味着无法改变胃向胃癌以及癌前病变发展的结局。我们先先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旋杆菌它自身的特性,看一看它在我们的胃部是怎样兴风作浪的吧。
- 首先幽门螺旋杆菌是如何在强酸的胃部中生存的!: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厌氧的生物,他之所以可以在强酸的环境中生存主要依赖于它可以捕捉胃部内的尿素,通过自身分泌的尿素酶可以将尿素转化成碱性的氨,以此抵抗胃酸的腐蚀。其次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分泌一种叫做过氧化物歧化酶的物质,可以抵御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清除作用。因此进入胃部改善酸性环境,消除可能遭受的打击成了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第一步。
- 第二步损伤胃黏膜:和引发感染的其他细菌一样,幽门螺旋杆菌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尿素酶、脂多糖以及溶血素和细胞毒素。这些有毒物质会直接与胃黏膜接触造成胃黏膜的变性、坏死,激发各种炎性反应,此时引起的胃部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炎症反应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出蛋白溶解酶在低于细菌感染的同时,还会损伤自身的上皮组织,长期的幽门螺旋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进一步损伤过渡到黏膜肌层引发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胃黏膜萎缩同时又分为单纯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我们常见的肠化生也是属于属于萎缩性胃炎中的一种。
- 第三步癌变: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会直接导致胃部细胞癌变,但是其不断地释放各种有毒物质和炎性介质会加重自由基的形成。由于慢性胃炎引发胃部原本黏膜的损伤,肠上皮细胞会替代胃黏膜的功能,而这些细胞虽然岗位上做了补充但是对于炎性的刺激和自由基的抵抗能力并没有原本胃黏膜那般强悍,因此很容易在自由基的作用下导致细胞DNA遗传物质的复制错误,很容易引发细胞损伤和癌变。
因此如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得不到彻底的根治,很容易在长期炎性和损伤中朝着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变的方向发展。
幽门螺旋杆菌最佳的治疗时机大家一定要清楚一点,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感染约70%的感染者既不表现出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也表现严重的病变。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炎,几乎均存在活动性胃炎,也就是说胃部的胃黏膜组织正在渐渐的发生病理变化。
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分析发现,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利于降低胃癌的风险☚2,前提是患者没有发生胃黏膜萎缩,在这之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利于预防肠化生引发的胃癌。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存在胃黏膜的萎缩表现,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后预防的效果会出现显著性的降低。
因此已经患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但是没有症状表现的患者,在胃黏膜仍处于非萎缩阶段时根除幽门螺旋杆杆菌可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应,再这个阶段可以很好的预防包括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
为什么这么多人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会失败呢?禚医生给大家归类的3个主要的原因,将分别从幽门螺旋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经济费用两个角度讲述。
- 幽门螺旋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要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可以在家庭和人际间传播的一种细菌,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在在室温下25℃最多可存活6天,并通过粪-口、口-口的途径进行传播,也就是说如果你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而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都很少配备公勺公筷的行为,因此这种因餐饮文化而在家庭内部和社交场所传播的概率十分之高,这也是为何部分患者明明又科学服药但是却无法根治的原因所在!
-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不科学: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已经持续了30多年,由原本的3联疗法到现在的4联疗法,技术已经颇具规格。但是为何根治率却如此低下呢?,主要原因在于药物的调整没有跟上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要知道目前这个阶段,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情况已经较为严重,特别是以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常用药的耐药性相关。但是我们国家某些二级医院还在采用最原始的3联治疗,并没有科学的调整采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因此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始终达不到我国85%的标准,因此正确的评估细菌耐药以及使用我国推荐的四联疗法才能保证治愈率的提高。
- 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的具体费用较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1个疗程的费用为600~1200之间☚3,虽然这个花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个高昂的数字,但是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已经达到56%,即有将近8亿人口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这笔费用对于一些贫困家庭而言,多个疗程的治疗仍有很大的压力。而且幽门螺旋菌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大伙忽视。并且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表明有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治疗,经济压力巨大很多人不能够坚持治疗疗程就出现放弃。
因此只有避开传染源、倡导公勺公筷从源头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再感染,以及能够认清楚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采用国家推荐的四联疗法,科学服药及时调整、坚持用药才可以有效避免根治失败,防止出现重复感染以及耐药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刘文忠.“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解读[J].胃肠病学,2015
☚2Wong BC,Lam SK,Wong WM,et al;China GastricCancer Study Group.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oprevent gastric cancer in a high-risk region of China: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04
☚3李世 通,杨兵.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实践,2016
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对于患有胃部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医生都会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对于一些反复杀灭幽门螺杆菌未能成功的患者,必须要找到原因,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时间不得到控制,就会引起各种胃部疾病和并发症。对于后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前期也就是刚开始杀灭幽门螺杆菌时必须要有注意以下问题:
1.足量、足疗程的使用药物治疗:四联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期间必须要足量、足疗程,因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在胃内顽强生长的细菌,如果使用单一的药物去进行杀灭,胃内的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浓度和破坏药物成分,从而导致杀灭幽门螺杆菌失败。
2.使用正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上目前被公认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就是四联疗法,而不是什么民间偏方、各类蔬菜、水果等。所谓四联,就是四种药物联合使用来杀灭幽门螺杆菌,这其中联合药物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胃黏膜保护剂,缺一不可。
3.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都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辛辣刺激、不吃高脂肪、高糖分、熏烤类、油炸类难以消化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放置过久的食物,在治疗期间更应该戒烟戒酒,治疗后也是如此。
如果幽门螺杆菌杀灭不彻底或者胃部疾病反复发作,可以从以上三条内容中找找问题和答案所在。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长期有胃部不适或者有家族胃癌史,一般都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在采用三联或者四联疗法后,发现幽门螺杆菌并未根除,可能产生耐药,这其中主要是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
所谓的三联疗法指的是: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或甲硝唑)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指的是: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或奥硝唑或克拉霉素或呋喃唑酮等)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加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是四联疗法,清除率较高。
对于多次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有耐药的可采取以下措施:
1.换用平时较少使用的抗生素,如使用奥硝唑、替硝唑替,使用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将阿莫西林可以每天小剂量多次使用,如一天3-4次,能够稳定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
2.换用受CYP2C19影响较小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等。
3.如果是三联疗法换用四联疗法,四联疗法中的枸橼酸铋钾能够减少抗菌素耐药。延长给药时间,有的人采用的是10天的序贯疗法(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5天,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克拉霉素5天),可变为14天(四联疗法)。
4.可同时服用特定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有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非常普遍的,据统计,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6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曾经或者现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专门生活在胃里面的细菌,是目前为止,发现唯一可以在胃酸环境下生存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幽门螺杆菌从本质上说一种细菌,它在胃里面生存,会破坏胃的粘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和胃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瘤。据统计,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为1%左右。
幽门螺杆菌根治的指证虽然很多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根据目前的指南,幽门螺杆菌根治的指证如下: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绝对适应症。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粘膜萎缩、糜烂等情况,也是建议根治幽门螺杆菌的。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根据最新的指南,推荐使用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为14天。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铋剂为枸橼酸铋钾。
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原因和办法根治失败的原因有几个,用药不正规,疗程不足,药物吃吃停停,没有使用正规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耐药等等。如果经过标准的四联疗法治疗后,仍然没有根治幽门螺杆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次评估根除治疗的风险-获益比。胃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瘤、有并发症史的消化性溃疡、有胃癌危险的胃炎(严重全胃炎、胃体为主胃炎或严重萎缩性胃炎等)或有胃癌家族史者,根治幽门螺杆菌获益较大。方案的选择需有经验的医生在全面评估已用药物、分析可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如有条件,可进行药敏试验,但作用可能有限。根除治疗失败后,细菌处于不活跃状态,会降低根除治疗效果,因此对于治疗失败者,可考虑停药一段时间(3~6个月),使细菌恢复原来活跃状态,以提供在此治疗成功率。
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对于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感染,现在全球都已经形成了共识,HP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HP感染,又有胃黏膜相关炎性病变的情况,又被称作为HP胃炎。有部分HP胃炎患者,会发展成为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胃癌等相关严重疾病,也有部分HP胃炎患者,仅仅有消化不良的相关症状。
HP已发生感染,而且具有传染性,根治后易重复感染,以一种感染性的疾病,因此,一旦发现HP感染的问题,要不要进行根除治疗,还是应该经过相关的评估来进行,通常情况下,如果确实有根除HP的相关适应症,如慢性糜烂性胃炎伴功能消化不良,如消化道溃疡或MALT淋巴瘤,如胃癌高风险相关患者,如与HP感染相关的不明原因的贫血或维生素B12缺乏症等问题,如果选择经过严格评估的根除治疗方案,其HP根除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但不幸的是,由于用药评估的不充分,某些医生开具的处方不够规范和科学,还有一些患者自行选择用药,还有在用药过程中不能做到良好的依从性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实际上进行HP 根除治疗的情况中,根治失败的几率要远远高于10%。很多朋友通过一个疗程的根除这里,发现HP感染没有被有效的根除治疗,那么这种情况,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呢?
先来说一下HP根除成功的健康获益,可以减少HP感染的传播几率,有效的改善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长期改善胃部不适症状,提高胃黏膜修复几率,提高HP感染相关疾病的治愈率,减少胃癌发病风险,减少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几率,改善胃部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HP根除不成功,那么这些健康获益就无法获得,这可能是HP根治失败,对身体产生的最大影响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HP根治失败,对于已经采用的根治方案中使用过的抗生素,特别是克拉霉素、甲硝唑等HP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该HP感染者有很大可能会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续的补救方案选择时,应该注意改善和规避。
HP根治失败,是否要进行补救治疗吗?也就是说是否要进行二次根除治疗呢?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根据HP感染者的具体身体情况来定,HP感染虽然都会带来胃黏膜的病理性改变,但大约有70%的HP感染者,是没有消化不良等相关症状的,对于这类的患者,本身是否需要进行根治就值得商榷,如果根治失败,就更不建议进行补救性治疗了,而如果是有严重胃部疾患的朋友,而HP感染又是引起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还是建议进一步进行补救性的二次根治。关于二次根治,给大家以下几个建议:
1. 对于幽门螺杆菌常见的根治方案中,两种抗生素用药的选择对于根治成功率的影响巨大,因此,在补救治疗中,更应该慎重筛选。
2. 近年来,HP对于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这几个抗生素耐药率逐渐上升,在某些地区甚至达到了很高的耐药几率,因此,在补救治疗方案中,应该充分评估患者所在地区的幽门螺杆菌耐药发生率和患者第一次治疗方案中的用药情况,通常不推荐重复用药方案,对于首次根治已经选择了克拉霉素的情况,二次治疗方案中一般应避免再次使用,对于甲硝唑,也可以考虑更换其他药物如果实在需要重复使用,在二次根治方案中应加大剂量用药。
3. 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这三个药物,目前HP的耐药率都还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最高也不超过5%,在二次根治的方案中,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选择耐药率低的抗生素用药组合方案。
4. 除了抗生素的慎重选择,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的选择也很重要,尽量选择对胃酸分泌抑制效果好的,受个体基因因素影响小的较新的拉唑类药物,如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也会提高根除治疗的效果。
5. 对于首次治疗采用三联疗法的朋友,可以在补救方案中加入铋剂,采用四联疗法的方式进行根治,也可以提高根治的成功率,在服药时间上,不妨坚持用药14天,10天的用药方案一般在补救治疗方案中不推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