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费用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以前,我们国家医保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普遍问题,一旦一个人确诊需要进行透析,那真的意味着要长期面临负担不起血液透析费用!

但是,我们国家在一些慢性病,专门开设了一个特殊门诊,专门服务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其中慢性肾衰,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的就在其中!其中这种门诊跟其他门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其门诊费用也纳入医保报销的范畴,像一般的门诊看病,目前医保是不给报销的!

而尿毒症患者门诊、住院透析(有些人也称之为挂床透析)均享受医保、新农合报销!但注意:并不是每一个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门住院报销都是一样的额度,这跟本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如你今年没使用完,那么第二年医保报销都对你进行相应的调整!

但大家可能关心的就是门诊透析额度如果不够报销咋办?其实你还可以选择挂床透析,即住院透析,同样享受医保报销!

当然,如果你通过门特诊报销后仍然自费很多,还可以申请像当地政府报销一次,这个报销额度有很大地方差异,具体得咨询当地的政府相关机构,有些地区政策好,单位和政府都会再给病人补一些!

同时,如果家庭确实贫困,还可以申请低保,其能报销补助的费用会更多!当然要注意:不管你是去哪个医院透析,一定要在慢性病特殊门诊定点医院就诊申请,切勿随意去私人医院!

最后,再给大家讲讲除了尿毒症可以申请特殊门诊,还有哪些慢性病可以申请门特诊报销?

恶性肿瘤、高血压病、肺心病、风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浸润性肺结核、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精神分裂症、冠心病合并心梗、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肝豆状核变、系统性硬化症、肝肾移植术后、垂体瘤、克隆病、癫痫等等以上30多种!

血液透析费用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还是有我这个尿毒症患者来回答吧,我先来分项来列一下血液透析的费用:

一、透析费450元~650 元(一次),大都要七天透析三次、七天费用:1350 元~1800 元;

二、一个月(4 个礼拜)费用:4x1350 元二5400 元(只按最低数累加、实际不止);

三、每次透析都要用药(必用药):左卡尼汀一瓶10 元、促红素一瓶27 元、低分子一瓶25 元;四、每次透析必用药10+27+25 =62 元;

五、一个月必用药:62元 X3 次X4 次=744 元(也是不止)

六、每隔3~6 个月的免疫四项、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各项抽血化验检查费,不算了、悲催泪。

七、一个月怎么也得要5400+744+?=6144 元 ;

八、其这诸如保心脏、高血压、降磷等各类药(从略不计)

以上均为最少的算法,就按取小值每年血液透费用起码也要10 万元。

对重病患者而言,尽管你有万贯家产也是一病回到解放前!

关于怎么办?不管职工医保、农保或是其他都是杯水车薪,想活命只有靠国家。

所以《健康是天大》、失去健康将失去一切!

欢迎点击关注、评论、点赞!

血液透析费用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送报纸?透析完了,浑身无力,在问一遍,还有报纸送吗?报社要吗?我老公找了个捡垃圾的活,昏倒了,把物业公司吓坏了,直接辞退了,还找活干,健康人都不要,还能要病人吗?

血液透析费用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作为透析室的医生,谈谈这个费用的问题。像我们这边,每次普通透析大概450左右,每周三次来算450*3=1350。每月就是5400元。选择血液滤过的话,每次600元,灌流大概是1500元。所以单单透析治疗这方面的话每月大概是5400~9000元,还要加上每次透析用药和平时在家口服药。所以每个月再怎么省最少也要5000元以上。

说完这个费用的问题,再说说怎么负担这些费用。

题主说没办法负担,说明你没有医保或者农保。目前国家在尿毒症透析这方面医保政策已经非常好了。拿我们这来说,每周免费透析两次,第三次报销75%,药品报销75%。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其实花费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家庭应该是可以承担的起了。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没有医农保,还可以众筹之类的,尿毒症也算是大病,亲戚朋友啥的还是会支持一点的。坚持个大半年,赶紧把农保交了,马上可以报销。这样也能减轻负担了。

当然每个地方的医保政策不一样,具体的还要问当地的医保窗口。

血液透析费用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现在医保政策算是可以了,普通透析报销前费用四五百/次,大病报销前一百四左右/次,花够六千后报销比例增加,报销达到八十左右/次。如果普通报销仍然没有能力支付,可以在当地政府申请低保、贫困户,这样报销更多,每次十几块。只要买有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都是很多的。血液透析怕费用顶不住,看能不能腹膜透析,费用相对低一点。再者还有其他筹款方法。只要还有机会,就不要评言放弃!

血液透析费用负担不起,该怎么办?

请问?透析的病人哪里有合适的工作嘛?本人想找事做,也能减轻我家里的负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