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年龄的人正常血压水平有差别吗?要如何才能诊断高血压?
血压高,未必是得了高血压,引起血压升高原因有很多,要注意区分!
我们医生经常把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跟高血压诊断联系在一起,导致很多人在体检时候发现自己血压高于以上值了,就认为自己得了高血压,事实上,不同的年龄的血压标准还是有所不同的。
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也会有所增长,这是正常的,但注意,这种增长肯定也是在一个范围内的。下面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国各个年龄段正常血压参考值!
可见对于61岁以上老人,收缩压>140mmHg,实际上也还算是正常的血压,但同样有一个范围限定要<148mmHg!这点就是我们在诊断自己是否有高血压时候,要注意区别的!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确诊自己是不是得了高血压?必须跟大家说明一点:诊断高血压肯定是由医生来确诊的,个人不能随意给自己下高血压诊断!
但是,我们个人可以做一个自我的高血压的筛选,就是先通过自己主动去测量自己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发现一次测量高,我们就要注意了,我们要连续在2-3天测量,如果发现都高,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高度怀疑自己得了高血压了,必须立马到医院明确诊断,但注意:如果你一次测量血压就特别高,收缩压都蹦到170、180了,这种情况也要早点去医院。
建议不同人群测量高血压一定要抓住时间点:每天早上起床以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有午睡习惯的人在睡醒之后。其中我们要求成年人要抓住前两个时间点,对于老年人要求的话,尽量可以测量这三个时间点。因为有的患者白天血压可能不高,但晚上高,这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测量排查的!
医生诊断高血压流程:到医院以后,通常医生要给做多次血压的测量以及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量,来判断你是不是血压一天都高,还是就某个时间段血压高。还会要你抽血做常规生化检查,看你是否有心脑肾的血脂血糖的紊乱、有无蛋白尿、心肌是否肥厚,这样一个综合评估以后,不仅可以判断你是不是真的得了高血压,同时如果是高血压,那么已经发展到了几级高血压,是1级、2级,还是3级,同时进行低危、中危和高危的危险度分级。所以,诊断高血压是医生的事,我们个人主要做好个人高血压筛查,建议30岁以上的人,每年要进行一次高血压筛查!
不用年龄的人正常血压水平有差别吗?要如何才能诊断高血压?
青年人和老年人当然不能用一个血压标准,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可以适当放宽一点。
但目前没有直接根据具体年龄划分的血压标准,对于成年人目前仍是按照一个血压标准,那就是140/90 。
也就是说不管哪种年龄,我们首先都按照上述表格这样一个标准,但确实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血压要适当放宽。我们先看指南怎么说:
1、对于大于80岁的老人,如果发现高血压,先降到150/90以下,尤其指收缩压140-150之间;如果还能够耐受,可继续降到140/90以下;2、老年人选用降压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不宜着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老年人常常动脉硬化严重,合并脑供血不足,如果还是按照140/90的血压标准,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死,所以血压不宜过低。
第二个原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如果老人可以耐受,也就是说如果血压降到140/90以下,那么也建议降到140/90以下,但前提是不能为了降血压引起老年人头晕等不舒服。
总之,对于大于65岁的老人来说,还是按照140/90的成人标准,但也不能本本主义,第一不能死板按照65岁,第二不能死板的按照140/90。
应该在140/90的基础上,结合年龄及每个人的具体血压,简单理解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第一目标140/90,第二目标130/80。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不用年龄的人正常血压水平有差别吗?要如何才能诊断高血压?
【专业医生帮您做解答】
可以肯定地说,不同年龄的人血压会有所差别,与人各项生理机能的自然衰老与退化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从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说,无论是什么年龄,有两项标准却是一样的:
第一,人的血压在120/80mmHg以下时,有利于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血管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研究证实:当血压高于此值时,就将对血管产生微损伤,而这些微损伤是加速血管老化以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原因。
第二,我国目前实行的140/90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适用于所有人,意味着将血压控制在这个水平之下是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即便是对高龄老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给出的指导建议是:尽可能将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从中将会有更大的获益。
因此,无论多大年龄应当注重的是尽可能将自己的血压至少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能在120/80mmHg的理想血压之下更好。美国在2017年将他们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40/90mmHg下调到130/80mmHg,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血压,将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纠结于什么年龄血压可以有多高并没有实际意义,尽可能避免有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更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特别是当血压有所蒿时,检点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比随年龄的增长放任自己的血压升高将会有更大的获益。
应当检点的内容主要包括:
是否每天能坚持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效运动,所谓有效运动是指运动时能出汗,且出汗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
是否做到饮食清淡少油,盐的摄入最控制在6克以下,油的摄入理控制在25克以下,这是有效预防血压升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是否能做到戒烟戒酒,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饮酒也是如此,都是导致血管损伤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戒除烟酒是必须要做到的。
是否能做到按时作息,人为地改变正常的生理节律被证实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017年诺贝尔医学奖之所以颁给三位美国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揭示出了人体生理节律改变对人体包括血压在内的影响,对人类更好地维护健康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是否能做到心态平和,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之所以很多年轻人血压升高,与他们所随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密不可分,遇事不急不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是避免血压波动及升高所需求的。
总之,身体是自己的,自己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才是最应当做的,年龄的增长不可改变,但却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年龄对机体的影响降到最小,面对血压也是如此,140/90mmHg以下是基本要求,120/80mmHg是力争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已经发生了高血压,积极干预治疗,将血压控制在上述目标是必须要做到的。
至于高血压的诊断,通常有两种方式:
- 在医院诊室:非同日测量血压三次大于140/90mmHg即可诊断
- 在家自测:非同时测量血压三次大于138/85mmHg即可诊断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不用年龄的人正常血压水平有差别吗?要如何才能诊断高血压?
成年人高血压定义都是一样的,就是140/90mmHg,小孩子根据同年龄组血压范围来定义,如超过正常上限的第95百分位。
不用年龄的人正常血压水平有差别吗?要如何才能诊断高血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血压会普遍增高。对于所有人来说,诊断高血压的标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大于140/90mmHg,不过需要除外一些继发性因素导致高血压,比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
不用年龄的人正常血压水平有差别吗?要如何才能诊断高血压?
不同年龄的人血压当然有差别,年轻人的血压比老年人要更低一些。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也是依据年龄、身体状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降压目标。
一、各种年龄的血压值我国的高血压诊断,以等于或是高于140/90mmHg为标准。我国人口依据年龄,还有正常血压的平均参考值。在40岁以前,男性血压平均为120/80mmHg;40~55岁,血压平均为135/85mmHg;55~65岁,血压平均为140/90mmHg。女性的平均血压则比同年龄男性低2~3mmHg左右。
美国在去年修改了高血压标准,以等于或是大于130/80mmHg为高血压。但中国没有修改,仍然维持原140/90mmHg的标准,高压从120~139mmHg,低压从80~89mmHg为正常高值。但注意的是,140/90mmHg的诊断标准是医院诊室测量值,如果是在家庭自测,血压等于或是超过135/85mmHg即为高血压。
二、一次测量不能确诊高血压单次测量发现高血压,先不必惊慌,因为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比如活动、劳累、饱食、饮酒、浓茶、咖啡、神经紧张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使血压值升高。在排除上述原因之后,非同白的三次测量,均高于140/90mmHg的标准时,才能确诊高血压。
有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着“白大衣高血压”的情况,就是说患者来到医院的时候,见到医生会紧张,产生暂时性高血压。这种情况很常见,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这种现象。华子的同事都是如此,虽然天天在医院工作,平时没什么事,但是体检测量血压和心率时,只要躺上检查床,血压和心率就飙升。对于这类人群,建议进行家庭自测,以消除“白大衣高血压”的影响。
三、降压的目标如何确定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发生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往往会一脸的惊讶,说自己天天都吃降压药,为什么还会生病?有些高血压患者就是这样,只明白高血压要吃降压药,但对血压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却不了解。导致了天天吃药,但血压控制得并不达标,损害仍然在发生。
1、高血压的分级:临床上,依据血压值的不同,对高血压进行了分级。以血压140~159/90~99mmHg为一级高血压(轻度);以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二级高血压(中度);以血压在180/110mmHg以上为三级高血压(重度)。其中高压与低压分别处于不同等级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2、降压的目标:通常我国主张的降压目标值,为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但对于已经发生了高血压相关器官损害者,如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患者,则要求血压进一步降低,建议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以保护器官,阻止损害的进程。但对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则不能降至过低,可能要控制在160/100mmHg才能保证脑组织的供血。
3、年龄的因素:对于超过65岁的老年人来说,血管硬化程度高,弹性降低,高压升高,低压降低。降压时,可以先将目标定为150/90mmHg,适应一周到两周,如果可以耐受,则可以进一步调整至140/90mmHg。降压过程中要关注低压值,不要低于60mmHg,否则会影响器官血供。
4、降压的速度:降压的过程,平稳很重要,并不是越快越好。对于年轻、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较快地降至目标血压。对于中老年患者以及病程较长的患者,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把血压降到目标血压。这个过程可能是数周,也可能是数月。而且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物,也需要持续服用2~4周的时间才会达到最佳降压效果。所以患了高血压也别急,要按部就班的稳定降压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四、什么程度的高血压得吃药很多患者问华子,是不是确诊了高血压就得开始吃药,吃了降压药之后还能不能停?对于轻度的,初发的高血压患者,华子建议先通过生活干预控制。饮食上限盐、限脂,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规律作息。通过生活干预,血压可以降低10~20mmHg,通过生活干预可以控制血压的人,不需要吃药。已经服药的人,如果通过生活干预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也可以尝试缓慢停药。
但是对于生活干预三个月,血压仍然不能降低者,还有初始血压就达到160/100mmHg(二级)以上者,建议开始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在初始阶段即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选择何种降压药物,应经医生诊查之后决定。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