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大伙得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旦得了糖尿病,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来说,是无法根治的,但不代表得了糖尿病就完了,认为是得了恶疾,糖尿病并不可怕,属于一个可控可防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从三个不同的阶段来预防。
第一个阶段,那就是不要最好不得糖尿病,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肥胖、家族史等;
第二个阶段,得了糖尿病不要发生并发症,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就是由于长期慢性高血糖带来的靶器官的糖毒性;
第三个阶段,真得了并发症,尽量控制其不要继续发展,尤其是发展为心血管事件、出现肾衰,截肢等等。
那么是不是如题中所说我们得了糖尿病者,只要把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就一定能避免并发症?完全可以告诉大伙: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一旦确诊糖尿病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并不是马上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是先要对你病情评估,尤其要做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筛查,这个在临床上是很多患者容易忽视的,以为自己眼睛看得见,也没什么不舒服,肯定是正常的,实际上对于早期眼底病变如果发生在周围,你根本感觉不到它影响了你的视野,你的视力。一旦你任由这些早期病变发展,到最后你将失去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后面就会严重影响你的视力,出现视网膜病变!所以,控制血糖之前,你得先确定自己是否已有早期的并发症病变。
其次,我们说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最终以控制好血糖为评价指标,但是说的简单,做的不容易。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跟糖打交道,不是说你今天注射了这个剂量的胰岛素,就代表你一直以后都不会出现高血糖,你今天吃的多了,运动少了,这个剂量胰岛素对你来说也会引起高血糖,再如果你是吃的少了,运动多了,血糖是降下来了,但是可能就变为低血糖了!所以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只能做到尽可能达到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达标率来尽量避免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
最后,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不是简单的控制空腹血糖小于7.0毫摩尔/升,但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仍然是大于11.1毫摩尔/升的。必须是一个全面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过程,而且不是说血糖一测空腹血糖6.8毫摩尔/升,就是在范围之内,这种相当于饱和状态,一不留心就血糖上去了。所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一定是一个长期综合控制过程,而且在血糖正常情况下,也必须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以及心脏、神经、肾脏的并发症等筛查,因为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个体差异性,糖毒性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
据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9%,为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预防近期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还在于预防以后可能出现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足。那么,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我们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为4.4-7.8mmol/L。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可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正常人的血糖还是有差距的。那么,该控制范围的血糖能预防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吗?
- 控制在该范围的血糖,可避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般发生在血糖位于16.7-33.3mmol/L的患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一般发生在血糖超过33.3mmol/L的患者。所以,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避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 控制在该范围的血糖,并不能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性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为2型糖尿病之前,已经有相当长血糖异常的病程。在血糖异常至诊断糖尿病这段时间里,高血糖已经对肾脏、视网膜、血管、自主神经、足等靶器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那么,控制血糖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虽然损伤已经存在,但早期损伤程度一般较轻,病情轻重依然影响着预后及以后的生活质量,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目标,可延缓甚至阻止靶器官损害的进展,这就是降血糖的意义所在。
- 当然,针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不仅仅是控制好血糖,还应控制好血压、血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因为它们也会加速慢性并发症的进展。
感谢大家的阅读!
欢迎大家关注医学莘,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
【专业医生帮您做解答】
有朋友问:糖尿病人把血糖控制在了要求的范围内,就不会有并发症发生吗?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有什么办法可以长生不老吗?
答案是:长生不老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没有人能做得到,但却可以尽可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其实,糖尿病也是一样,积极合理的进行干预治疗,就可以将糖尿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应有的预期寿命。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管的病变,即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心梗、脑梗、脑出血自不用说,肾病尿毒症是肾血管硬化的结果,糖尿病眼病是眼底血管硬化导致视神经损害所致,糖尿病足是足部血管堵塞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的后果,如此等等,病根都是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所致。
当然,这种损害并非是单一的损害,是在高血糖的作用下,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血液中的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趁机沉积于损伤处,进而引起炎性反应,发生脂肪脂质化破坏血管的正常结构,便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
由此可见,高血糖是血管损害发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高血脂等因素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随着糖尿病病病程的延长,对血脂的控制比降低血糖更为重要。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人体的代谢是一个整体,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时,同时脂代谢也会发生障碍,很容易发生血脂的升高,进而导致血压的异常,这些因素既互相影响,对血管的危害又相互叠加,都是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本身就会发生血管的老化,因此控制好血糖只能尽可能降低与延缓血管老化与病变发生发展的进程,同时还需要对造成血管损害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比如:
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6.1mmol/L以下,至少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
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控制在7.8mmol/L以下,至少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最好控制在6.5%以下,至少应控制在7.5%以下
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少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最好控制在1.8mmol/L以下,至少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治疗不仅是控制血糖,将可能引起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控制,才能尽可能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进程,做到像人的自然衰老一样,和正常人一样享受应有的预期寿命。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糖尿病患者吃药打针血糖值6.1至7之间就不会发生并发症,然而我们糖尿病患者并不一定把血糖值控制在6.1至7之间,因为人会忘记我是糖尿病患者我的血糖值,人的本性就是要想吃好的东西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好多东西不好吃,只要血糖值在一定的范围内他们会什么东西来者不具全部吃下肚里,有一位真实例子,有一位男子患上高血糖血糖值在25以上,医生确诊叫他往院治疗,二个星期后出院,血糖值在6.1至7之间,出院后忌口做的很好半年,半年以后人实在饿死了正好他过生日,他请朋友付宴摆酒宴朋友送来了大蛋糕他照吃不误,从走以后烟酒不分家五花肉,三黄鸡,带鱼,昌鱼,河鱼,甲鱼,黄蟮,大闸蟹全部照单全收,半年以后血糖值15以上并发症产生眼睛开始失明,手脚开始麻木牙根出血止不住,因而这就是典型的并发症人走到了这一步也就是绝忘了只有吃下去想通了死也值得了。所以说;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不忌口。不到黄河心不死人走到了这一步也享受过了走就走吧?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如果能把血糖控制在医生给的标准范围内,并长期坚持的话,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风险,预防或延迟并发症的到来。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主要有3个原因:
首先,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有些人在查出糖尿病时,其实已经患病好多年了,糖化血红蛋白都达到了8%以上,这意味着并发症风险比较高。即便后期血糖控制好了,也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
其次,总会有个意外情况,哪怕一个人再自律,再严格控制血糖,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把血糖控制好。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没管住嘴,或者忘吃了药,一不小心血糖就高了。当这种意外情况次数比较多时,它所产生的危害也会渐渐累加起来,长期下来也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第三,体质的问题。同样是患了糖尿病,有的人好多年不得并发症,有的人才几年就有并发症了,眼睛不好使了,肾脏坏掉了,甚至是出现了糖尿病足。这与个人的饮食调理、免疫力有关。
综上,得不得并发症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可以这么说,血糖控制好了能够很好的预防并发症,或者晚得并发症。但血糖控制不好,是早晚会得并发症的。
希望小糖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启发,记得点赞哦,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我们,或者私信我们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和医生哦!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在医院给的标准范围内,能不能避免并发症?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专注体重管理、疾病营养治疗和母婴营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糖尿病的可怕并不在于血糖升高,而在于糖尿病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能够造成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升高的血糖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害,导致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造成血管的广泛病变狭窄。视网膜的血管病变了,就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下肢血管病变就会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糖尿病足,下肢溃疡。心脏的血管堵塞了,就会出现冠心病。大脑的血管堵塞了,就会出现中风。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血糖的高度以及病程的长短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血糖越高,病程越长,并发症越多。如果将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那么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也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在于:
- 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损坏就很难恢复正常。而糖尿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往往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全身的器官已经受到了损坏。
- 即便没有糖尿病,仍然有可能因为血管病变而发生多种脏器的问题,例如中风,冠心病等等。在糖尿病造成的基础上,这种可能性会进一步的增加。
- 血糖的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很难保证血糖完全在正常范围之内,生活当中的饮食,情绪,工作压力等等因素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而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动幅度会更大,所以很难保证血糖完完全全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会有所波动。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用,不妨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有任何关于营养健康的问题也可以留言讨论,乐意分享我的专业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