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可不可以查出肿瘤?
B超能查出肿瘤,这是肯定的,但注意:B超不一定能确诊肿瘤,同时最主要的是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存在以及确定恶性肿瘤的分期!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先了解下B超是一个怎么样的诊断技术?B超,又称为B型灰阶超声检查,对于20000赫兹以上的声音,我们人体是听不见的,这声音就是所谓的超声,而B超正是利用这种超声,通过利用超声碰到不同人体障碍物,会产生不同的回声原理,通过收集不同的回声信号,形成一个二维灰度的断面成像!
目前,B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因其无创性、没有任何副作用等优点,使得B超检查范围非常广泛。如不仅可用于眼睛、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人体皮下软组织以及浅表器官的检查,还可应用于心脏、肝、肾、脾等实质性脏器的形态观察以及病变筛查;尤其在孕检和孕妇妊娠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所在,我们可以发现人体健康筛查中把B超作为早期体检重要项目之一,因其在早期肿瘤的筛查、脏器畸形、病变方面有着天然独厚的优势!
那么B超通常可以查出哪些肿瘤?有哪些缺陷?按B超的回声原理,我们是对一般肿瘤都是可以查出,如胆道肿瘤,如良性显示为半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较光亮一个团块,结构相对均匀,但如是恶性肿瘤,团块形状就没那么规则,密度也不均,胆囊壁增厚,凹凸不平,胆管扩张、增粗等等!还可以查出肝脏、乳腺、甲状腺、子宫等等肿瘤,但常规超声并不能解决所有肿瘤问题,特别是超声表现出不典型的占位性病灶,是一定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的,如结合CT、MRI等检查结果,尤其是没法确诊前提下,有必要进行病理切片,从而区分良恶性肿瘤。
注意:B超是有局限性的,切不可盲目当做确诊手段。如回声穿透力弱,对骨骼,尤其是对含有气的器官,如肺,胃肠等难以深度探测。尤其是对<1cm的肿瘤组织不易检出,很容易出现超声诊断:阴性,这并不能排除1cm左右的肿瘤病灶的存在。而且B超靠的是回声反射法检测,有时候不免可能出现假反射现象,有可能出现误诊。
所以必须明确一点:B超只是一个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如忽视或不进行进一步检查,不结合临床症状的任何B超结果,都是不可取的,是对自己对病人的不负责!
B超可不可以查出肿瘤?
B超是一项很普及的医学检测技术,它利用超声碰到不同人体障碍物造成的回声来得到一个断面成像来诊断疾病,因此B超是可以查出肿瘤的,但B超对肿瘤良性还是恶性是分别不出的,所以还需要其他手段来确诊肿瘤。
B超对于一般的肿瘤都能确诊,它不仅可以检查乳腺、甲状腺、前列腺和眼睛等部位,还能够对于心脏、肝、肾、脾等器官进行检查,因此在早期肿瘤的筛查中B超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就介绍两个例子,让大家看看B超是怎么筛查肿瘤的。第一,乳腺肿瘤。用B超检查乳腺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乳房是否有肿块,如果有肿块就说明有可能是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第二,肝脏肿瘤。使用B超可以通过回声发现肝脏的问题,B超可显示肝脏是否有血管瘤或钙化,另外B超还可以显示肝脏肿瘤的大小和形态。
虽然B超的作用有很多,但B超也是有局限性的,如B超的回声穿透力弱,所以对于骨骼和胃肠都是难以探测清楚的,而且如果体内的肿瘤长度小于一厘米的话就很检测得出,因此常常都会错过早期的肿瘤治疗的时机。另外B超的超声检测虽然可以检测出器官是否有肿物,但要想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穿刺活检,所以大家想要了解肿瘤的全部信息,如大小,良性恶性等等需要B超和其他技术相结合才行。
指导专家:胡炜,副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从事肿瘤科工作14年,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化疗、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B超可不可以查出肿瘤?
可以筛查出部分肿瘤。实际上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很普及,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一个有经验的超声科大夫,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大部分器官的疾病。
在筛查肿瘤方面,超声检查也是功不可没。超声检查可以提示器官有肿物,占位,但是如果需要确诊,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超声检查筛查肿瘤,主要用于实在脏器的筛查。
比如颈部甲状腺肿瘤的筛查,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发现甲状腺占位,现在甲状腺结节很多发,也是各单位职工或个人体检的必备检查项目。超声检查可以通过结节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肿物边界等多个角度大概判定肿物性质,当可疑时,会建议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切除活检。
比如乳腺癌的筛查。超声检查经常用于乳腺肿瘤的筛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了解乳腺肿块的大小、数目、界限以及腋窝淋巴结的情况,根据这些细节来判断结节恶性的可能大小,有个危险度的分级,4/5级,会推荐重点筛查,需要穿刺活检。
比如肝脏肿瘤的筛查。肝脏的常见占位有肝囊肿(纯良性的肿物,边界清楚,囊内有积液,一般不需要手术,对生命没有影响);
肝血管瘤(良性肿物,实际上就是迂曲的血管团,一般也不需要手术,除非位于肝脏的边缘,大于10cm,有破裂的风险,需要手术切除,否则不用);
肝脓肿(就是肝脏内有脓肿形成,患者往往会有高热、右上腹疼痛等伴随症状,现在抗生素比较强,健康意识的增强,一般很少会形成肝脓肿。)
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超声下的表现和前面几个良性的肿物是不一样的,当超声怀疑是肝癌时,都会进一步做肝脏的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同时会建议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明确肝癌的具体类型。)
比如胃肠道肿瘤的筛查。需要明确的是,超声检查不是胃肠道肿瘤检查的首选手段,主要是胃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肿瘤比较小时,超声检查很难发现。但是胃肠道肿瘤比较大时,超声检查是可以发现的,临床上的确不少的胃肠肿瘤患者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提示胃肠道占位,进一步做胃肠镜检查明确的。
比如腹腔肿瘤的筛查。腹腔肿瘤可能是来自小肠的间质瘤、或者卵巢的肿瘤,当肿瘤比较大时(大于3cm)超声检查是可以发现的。
【张成海医生】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追求真实、客观,普及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和转发,持续提供有用的医疗健康(肿瘤防治)科普。
头条仅做科普。门诊就诊(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出诊地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门诊)。
B超可不可以查出肿瘤?
哪些部位的肿瘤有可能通过B超被发现呢?
1.肝脏肿瘤:B超可以通过不同的回声发现肝脏血管瘤、钙化、恶性肿瘤。B超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
2.甲状腺肿瘤:由于甲状腺比较表浅,一般通过做B超看是否有肿大和结节,弹性B超还能看到结节的硬度和血流情况。
3.乳腺肿瘤:乳腺B超是乳腺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几乎每个乳腺疾病的患者都需要进行B超检查。因为B超的无创性、方便性,且费用低,对于结节类病变比较敏感。BI-RADS分级是B超科医生根据专业及经验对乳腺病变进行归类。共分为7级,级别越高,恶性病变可能性越大。
4.妇科肿瘤:一般说来B超可以显示盆腔深处脏器的影像,如宫颈、子宫和卵巢,对于妇科肿瘤,特别是卵巢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外b超还可以观察是否存在腹腔积液和盆腔积液。不过由于妇科脏器比较深,经腹部B超需要憋尿后检查,较小的肿瘤可能会漏诊,最好采用阴道超声检查。
B超可不可以查出肿瘤?
B超能不能发现肿瘤呢?
(1)B 超检查的器官有一定局限。
超声波在液体和固体中传导很好,遇空气则会严重衰竭。因此B超只适合检查实质器官,比如肝脏、脾脏、甲状腺,肾脏,乳腺,子宫卵巢等。对于含有空气的器官就很难看清,比如肺部,胃肠道。
因此,B超只能发现它适合检查的一些器官内的肿瘤。比如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等等。 对于肺部和胃肠道肿瘤很难有所作为。
(2)对肿瘤大小有一定局限
一定要是实体肿瘤,并生长到一定大小,B超才有可能发现。目前最好的B超分辨率大概在1-2mm,但是多数情况下,要达到5mm左右大小,才能在B超下看得比较清楚。
(3)B超不能确定肿瘤性质
B超只能发现肿瘤部位,大小,但是对于其是良性还是恶性大多无从判断。(可根据经验猜测,不一定准确)确诊的方法主要依靠穿刺或者手术切除组织进行活检。
(4)多种影像检查同时做,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CT(包括增强)、磁共振、pet-ct等检查设备分辨率更高,并且可了解肿瘤在不同方面的特性,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结论B超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检查设备之一。
它最主要的优点是:价格不贵,检查方便快捷,方便床边检查(不需要搬动病人),而且可以动态观察器官的情况(比如观察心脏的运动)。最大的好处是无创伤,无辐射和其它副作用,最适合反复检查。
所以B超最适合肝胆、胰腺、甲状腺、泌尿系统、妇科肿瘤等的筛查和一般检查。对于某些恶性肿瘤手术以后,作为复查是否复发的手段也非常合适。对不能确定性质的小病变,更可以动态观察其生长速度和发展变化,怀疑异常时可及时进行处理。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关注身边的日常健康问题。B超可不可以查出肿瘤?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b超这种排查方式,因为无辐射、无创伤、价格低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不想侵入性检查胃肠镜,其有可能存在创伤。但是话说回来,b超在确诊肿瘤方面,没有像胃肠镜那么直接,清晰。它只能做出大概判断,并不能百分百确诊。所有有时候要确诊肿瘤,还需依靠强ct,PET-CT、核磁甚至是病理活检。
目前来说,B超在检查癌症方面还是非常有用的。举个例子乳腺肿瘤,尤其是对年轻女性来说,B超是检乳腺疾病最常用,且比较好的筛查方法,包括对乳腺结节、纤维瘤等良性肿瘤等也可以进行随访。像肝、胆系肿瘤、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泌尿系肿瘤,可以通过B超筛查,像一些良性病变肝血管瘤、但囊肿、胆息肉等等,都可以通过B超进行随访,随时了解其有无发展趋势。
欢迎关注抗癌健康网: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抗癌健康网点个赞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