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无能,最后为什么又随他而死?

小周后与李煜感情非常好,亡国后与李煜一起到北宋,随他而死是因为二者之间的感情深厚,至于,小周后是否与赵光义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可靠实据,不过她拥有国色之姿却是真的,而且因为她与李煜在一起,还让亲姐姐非常生气,甚至在病重期间都不愿意回头再看她一眼。

至于小周后与李煜在北宋时,李煜死后,小周后也不愿意独活,因为小周后对李煜的感情非常真挚,这也没有枉费李煜对小周后一生宠爱。

宗娶继室生二女,皆国色,继为国后。

南唐司徒周宗有两女,大女儿周娥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周后,她入宫为妃时,小周后才5岁,所以小周后凭借姐姐的关系,经常会在后宫走动,当时钟太后很喜欢她,“圣尊后甚爱之”。

小周后比自己的姐姐整整小了14岁,她5岁时,姐姐19岁,大周后病逝时年纪也仅仅才29岁,当时的小周后年纪15岁。

小周后幼年时就经常出入后宫,当时她年纪尚小,自然没什么大碍,后来她姐姐生病,她经常以探病为由入宫,当时的小周后也早已不是孩子,而是十三四岁的大姑娘了,当李煜再次见到妻妹时,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李煜既是地位尊贵的皇帝,不仅年少多金,而且文采飞扬,面对如此优秀的帅男,小周后这样的情窦初开的少女自然难以拒绝。

反观李煜所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便是一首描写青年男 女约会情景的词,可谓惟妙惟肖,读罢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那句“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绣鞋”,让人不禁脑海中浮现小周后偷偷去见李煜时的场景。

只不过小周后毕竟年纪还小,没有那么多心思,在意外被姐姐发现后,面对姐姐的质问“汝何日来?”,只得慌慌张张的答道“既数日矣”。

大周后虽然贤良,却也明白事理,小周后的突然出现代表什么,她自然心知肚明,盛怒之下,面壁而卧,再也不愿意回头看小周后一眼了。

大周后很快就病逝了,或许其中也有因此事的抑郁之因吧,不过她的小妹却没受到太大影响,在第二年便与李煜成婚,这对男才女貌的璧人得偿所愿,只是不知道他们在甜蜜之时,会不会想到曾经也有一个国色亲人,在这里香消玉殒呢?

南唐在 975 年被北宋灭亡,才华横溢的李煜却不是一个刚烈的男人,殉国对他来说太难,他选择“肉 袒出降”,甘心承受羞辱去北宋的东京为囚,背负着“违命侯”的羞辱头衔,苟且于人世,偶然写一首词,抒发自己的不顺。

李煜与小周后在北宋时期,因为李煜的特殊身份,再加上小周后的倾城姿色,很快便有绯 闻传出来。

小周后到达北宋以后,经常被赵光义叫到宫中,而且每次入宫的时间都不断,几日后才会出来,回去见到李煜后,还会又哭又闹,有时甚至对其大骂。

这种事情被传的惟妙惟肖,最早记载此事者又是宋人王铚,而且此人并非普通的读书人,他是宋朝的官员,其出身也是书香门第,父亲王萃师从欧阳修,祖上又有王昭素这样宋初的著名学者。

所以,王铚在其作品《默记》当中记载的关于小周后与赵光义的事情,便增添了几分可靠性,毕竟他生活的时代与事件发生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近,而且其本身又是官员,出身也不错。

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

这段记载便是《默记》当中的一段,王铚声称,这段摘自龙衮所著的《江南录》,并且是删减版。

只不过王铚的记载站不住脚,因为《江南录》不仅不是龙衮所著,而且这本《江南录》早就失传了,引摘一本失传的作品,自然就没什么可信度可言了。

最重要的是,这本《江南录》的作者是徐铉和汤悦,而且最初决定编修此书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光义本人。

赵光义或许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是他也绝不会命人写一本抹黑自己的史书吧?所以,《江南录》中根本不可能记录这件事情。

而且当时的主笔徐铉和汤悦,那可都是南唐的旧臣,尤其是徐铉,绝对是李煜的铁杆粉丝,让他写李煜如此丢人的事情,赵光义同意,徐铉也得思量思量吧,他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怕遗臭万年吗?

小周后与赵光义之间的事情其实根本没法断定,空穴来风的可能性更大,只不过这样的事情在古代经常有发生,所以给人一种“肯定是这样”的错觉。

至于后人所伪作的那幅《熙陵幸小周后图》,则更是不值一提,错漏百出。

李煜的死,也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说法,那就是因为他作了一首词,导致赵光义的愤怒,派赵廷美送去鸩酒给毒死了。

这种说法也是很快得到了广泛传播,毕竟这样的历史事件仿佛才更加有趣,试想,一部传世的佳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创作这首词的时候,身为皇囚的李后主已经在北宋京师近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日夕以泪洗面”,不过自己选择的路,即便是跪着也要走完,既然畏惧殉国的短痛,自然也就无法逃出这日日煎熬的长痛。

好在李后主是一位词人,他满心的委屈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著名作品给后世赏析,却只能给自己留下一首最后的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死的那天正好是七夕佳节,然而却没有史料证明他的死于赵光义有关,有人认为赵光义其实早想处死李煜,只是碍于没有借口,才拖延至今;也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活那么久,是因为小周后委身赵光义,为他换来的生机。

这些故事看似凄美且合理,却在正史当中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即便是在野史当中的记载,也同样经不起推敲。

那么,李煜之死并非善终,而且言之凿凿是被鸩酒毒死的说法又是来自何处呢?经过查阅不得了,原来这种说法与小周后、赵光义有其他关系的说法出自同出,便是宋人王铚的《默记》。

后主七夕在赐第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默记》

从这一段记载来看,李煜之死的直接原因并非正常死亡,而是因为作《虞美人》惹怒赵光义,因此被赵光义派人以毒酒鸩杀。并且对其毒有明确记载,为“牵机药”。

相传服用此药会对中枢神经进行破坏,死者头部与脚部相连,状似牵机,因此得名。

只不过除《默记》外,其他同时期的史料当中却鲜有记载此事,加之《默记》当中记载的小周后一事并不可靠,鸩杀李后主的记载自然可信度也就不高了。

赵光义并非正人君子,但是他也曾希望做一个像赵匡胤那样的君王,而且其上位颇有周折,做出无礼小周后、鸩杀李后主这种意义不大的事情,反而因此落人口实的可能性并不大。

  • 至于小周后在李后主死后不久也随之而去,在史料的记载中,原因是“后主殂,后悲哀不自胜,亦卒”,可以认为小周后与李后主的情感深厚,在其死后悲伤过度,随之而去,鉴于这对夫妻亡国之前的恩爱情况,这样的结局合情合理。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无能,最后为什么又随他而死?

历史上最为卑鄙的帝王自然是少不了赵光义的,他在大耍流氓的同时竟然厚颜无耻地把宫廷画师招来,将他强暴女人的情景画了下来,赵光义本来是想羞辱一位绝世美女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淫乐,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他荒淫无道的铁证。

作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以一首《虞美人》而流放万世,却也是因为这首词而惨遭赵光义的杀害,人们在深深地怀念李煜的同时,也在无情地鞭挞赵光义的暴虐。

小周后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也是大周后娥皇的妹妹,是闻名天下的绝色美人,容貌美丽,技艺精湛,因娘家姓周而称周后。

小周后比大周后娥皇小14岁,大周后与李煜结婚时小周后只有5岁,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他到宫中小住,小周后酷似当年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小周后态度发生了变化。

花心皇帝李煜对这个小姨子是心潮彭拜,他主动向她发起了文攻,动用他满脑子的文艺细胞,填写了一首《菩萨蛮》,把小姨子感动得稀里哗啦,以致春心荡漾,在大周后重病期间,他们就有了不伦之情。

风流天子李煜在得到小姨子之后,心情大好,得意非凡,少不了又要借词抒情,又填写了一首《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这首词把李煜和小姨子的私情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后来这首词在宫中和民间广为流传,也传到了大周后那里,大周后得知自己病重,而李煜却移情别恋,与自己的妹妹苟合,很是伤心,以致病情加重,不久就撒手尘寰。

在大周后去世后四年,李煜才册封小周后,自从大周后死后,李煜也无心再管朝政,整天与小周后游览金陵美景,吟诗作对,过着才子佳人的浪慢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爱美人胜过江山的多情君主,自然就不可能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但赵匡胤不这样认为,按他的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其实赵匡胤也非常欣赏李煜的才气,喜欢这个人的仁厚和浪漫,他几次劝降,甚至和亲,都遭到拒绝。

开宝七年(975年),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李煜为了不使金陵百姓生灵涂炭,率领王公后妃,文武百官向宋兵投降,赵匡胤封了他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小周后也得了一个含有侮辱性的封号“郑国夫人”。

为了后唐百姓李煜肉袒而出城投降,以换取百姓平安,这份骨气还是值得赞赏的,在最后时刻,李煜终于像个男人,此时李煜又是词性大发,来了一首悲愤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表达了李煜愧对列祖列宗,愧对黎民百姓,更愧对他的宫娥,还是他的宫娥分量重些。

赵光义即位后的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节,依惯例各王公贵族、大户人家的贵妇们都要入宫恭贺,小周后也不例外,不料小周后一去数日杳无音信,李煜只能干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直到半月后,小周后才从宫中回到家里。

李煜连忙将小周后迎入房中,见她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煜细问情由,小周后放声大哭,大骂李煜无能,让她受辱,骂声之大以至于墙外都能听到,李煜只能低头忍受,宛转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

原来赵光义表面优待李煜,实则是看上了漂亮的小周后,那日进宫,硬是逼着小周后留下侍寝,小周后哪敢违抗,无可奈何含泪顺从了这个荒淫无道的小人,从元宵节进宫就一直缠着她,行则并肩,寝则叠股,常人难以忍受。

更为变态的是赵光义不仅当着众人凌辱小周后,甚至还厚颜无耻地把宫廷画师招来,将侮辱小周后的场面给画下来,真是无耻至极。

以后赵光义以各种借口召小周后入宫侍寝,小周后悲愤交加,又不敢反抗,稍有不从,就会危及李煜,只能忍气吞声。

小周后长期遭受非人的折磨,生性懦弱的李煜得知后,不禁长叹一声,仰天流泪,无奈之下,只好一首又一首填写思念故国的词曲,来表达自己丧国之痛,又寄托爱妻受侮辱之恨,像《乌夜啼》、《虞美人》等等经典之作表达出李煜胸中的悲愤,特别是《虞美人》更是不朽的精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千古绝唱流露出了李煜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

小周后看了这首词不禁感慨万千,轻声吟唱起来,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二人一唱一吹,音韵凄楚,动人心魄。

哪知这笛韵歌声早被赵光义派来监视的人听得明白,便报告给赵光义,赵光义暴跳如雷,担心养虎为患,决定除掉李煜,就派人送去毒酒,一代词帝就此殒灭。

李煜死后,卑鄙的赵光义仍不放过小周后,多次威逼利诱要小周后侍寝,小周后宁死不从,不久后自杀身亡,一代佳人香消玉殒。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无能,最后为什么又随他而死?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姐夫与小姨子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南唐亡国之君李煜与小周后之间。

小周后即周嘉敏是著名的江南美女,字女英,她生于公元950年,是南唐司徒周宗的小女儿,大周后(周娥皇)的妹妹,周嘉敏比姐姐周娥皇小14岁。她是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小姨子,李煜与她的姐姐周娥皇结婚时,周嘉敏年仅5岁。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幼稚可爱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成为闻名于天下的绝代佳人,美若天仙,棋艺精湛,爱好玩乐,神彩端静,才华横溢。两姐妹都是江南绝色美女,堪比三国时代的大乔小乔。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堪称词圣。

只是可惜,李煜在了五代十国乱世,再加上李煜的政治军事才能非常平庸,使南唐政权江河日下风雨飘摇。

周嘉敏的姐姐周娥皇也是著名才女,她不但通晓史书以及音律,同时擅长采戏下棋。周娥皇弹得一手好琵琶,当时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在位的时候,听闻她所弹的琵琶,都忍不住为她赞叹,并且赏赐了她烧槽琵琶,可见她技艺的高超。元宗皇帝觉得这样才貌双全的绝色美女,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儿媳妇,所以把她给许配了六儿子李煜。

李煜和周娥皇这对才子佳人夫妻,可以说得上是志趣相投琴瑟和鸣,每日沉醉在作诗取乐之上,而李煜也荒废了朝政。

公元965年,周娥皇生了重病,李煜难免空虚寂寞,15岁的妹妹周嘉敏借探病之机趁机与姐夫李煜偷情,李煜被年轻貌美的小姨子周嘉敏迷得神魂颠倒,天天与她缠缠绵绵,李煜在《菩萨蛮》中描述自己与小姨子周嘉敏的浪漫爱情,“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风流天子李煜在得到国色天香的小姨子周嘉敏之后,心情舒畅,春风得意,又写了一首《菩萨蛮》描写自己与小姨子幽会的浪漫情景: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从此以后,李煜一天到晚与美若天仙的小姨子周嘉敏柔情蜜意寻欢作乐,把病中的妻子周娥皇完全冷落。

周娥皇被丈夫和妹妹的双重背叛刺激的病情迅速恶化,李煜负疚万分,朝夕相伴左右,但儿子李仲宣的早夭,使29岁的周娥皇受到致命打击,她病入膏肓,不久去世。

问心有愧的李煜为爱妻周娥皇写下了多篇怀念她的诗词,其中最长的一篇是感人肺腑的《衣昭惠周后诔》,并自称“鳏夫煜”

姐姐大周后去世后不久,李煜又把年轻貌美的小姨子周嘉敏迎娶进宫,三年后的公元968年李煜立18岁的周嘉敏为皇后,史称小周后。

李煜很快从失去爱妻的痛苦中走出来,与美若天仙风情万种的小姨子周嘉敏缠缠绵绵,李煜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女情长之上,整天风花雪月,不亡国也是天理难容了。

公元975年,北宋军队大举进攻南唐,李煜为了不使江南百姓生灵涂炭,率领王公后妃,文武百官主动投降了北宋。

李煜在开封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25岁的亡国皇后周嘉敏也得到了一个暗含耻辱性的封号郑国夫人。

公元976年12月,49岁的宋太祖赵匡胤被弟弟赵光义谋杀,37岁的宋太宗赵光义夺取皇位之后,他觊觎26岁周嘉敏的绝色美貌,多次强迫周嘉敏进宫并强奸她。

从公元978年元宵至当年七夕,长达半年时间,孤苦伶仃的绝代佳人周嘉敏多次被宋太宗赵光义强暴。

厚颜无耻的赵光义在强奸绝代佳人周嘉敏的同时竟然恬不知耻地把宫廷画师招来,将他强暴自己心爱的小仙女周嘉敏的情景画了下来。

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赵光义)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周嘉敏)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

每次周嘉敏被赵光义强奸以后回去,她都对丈夫李煜又哭又骂,她恨李煜昏庸无能,断送了江南大好河山,如今寄人篱下任人宰割,李煜被娇妻周嘉敏抱怨只能仰天长叹,他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其中《虞美人》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也是李煜的绝命词,宋太宗赵光义看见李煜这首词后,认为他怀念南唐,十分气愤。

公元978年,赵光义派人毒死了41岁的李煜。可以说,李煜是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这传颂千年的“亡国之痛”。

李煜遇害以后,奸诈毒辣的赵光义仍不放过绝代佳人周嘉敏,多次威逼利诱要周嘉敏进宫侍寝,对赵光义杀害丈夫李煜而恨之入骨的周嘉敏宁死不从,在李煜遇害的当年,28岁的周嘉敏也自杀身亡,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无能,最后为什么又随他而死?

这个事儿呢,也不见明确记载,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骂李煜无能,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个男人,保护不好自己的女人,在她被坏人欺辱后,自己只能偷偷抹泪,这不是无能是什么呢?

至于她为什么要随李煜而死,我们就只能解释为爱情了,为这两个苦命的人赋予一段相对浪漫的结局,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儿么?

李煜和小周后

这两个人的爱情,是偷来的,姐夫偷小姨子,不算贼。

小周后的姐姐大周后,是南唐国主李煜的国后,就相当于皇后啦。两人原本也十分恩爱,但是时间是要往前推进的,美丽的大周后也架不住岁月的侵蚀,慢慢变得人老色衰。

她的妹妹小周后,则慢慢地从一个小女孩儿,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哪个男人不爱18岁的小妹妹,李煜初见成长之后的小周后,整个人就开始敬礼,体内的小精灵快要压制不住,就要喷发出来了,于是他即兴填词一首: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首词,讲的是一个偷窥狂魔,在少女午睡的时候,偷偷掀开窗帘,暗中观察的意思。这个偷窥狂魔就是李煜,午睡的少女当然就是小周后了。

小周后面对李煜的攻势,很快就沦陷了,你想啊,李煜有才,人又年轻,估摸着是个美男子,要命的是这人还是一国之主,妥妥的高富帅,有几个女孩子能经得起这种男人的诱惑?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偷偷摸摸的爱情生涯,在某一次幽会中,李煜又填词一首: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你看这句手提金缕鞋,仅仅五个字就把小女孩儿偷情的事情描写得非常生动,为什么要用手提着鞋子?因为穿着鞋走路会发出声音,偷情嘛,害怕被人发现咯。

由于这首词写得太美,被人们争先恐后地传唱,自然而然也就传到了躺在病榻上的大周后耳朵中,大周后被自己最亲的两个人背叛,却又无能为力,不久之后便一命呜呼。恰好这时候,李煜的母亲也去世了,不得不为母亲守孝。

4年后,守孝期满,李煜跟小周后终于修成正果,可以正大光明地在一起了,激动的李煜又填词一首: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我终于睡到你了!

亡国后的悲惨生活

好景不长,李煜的南唐就被赵匡胤灭了。他成了亡国之君,被赵家人囚禁在宫中,除了人生自由被缚,其他方面还挺好的,赵匡胤对李煜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每天好酒好肉招待着,只要不惹是生非,这辈子你享福了。

赵匡胤唯一对李煜使坏的地方,也就是封了他一个具有侮辱性质的封号“违命侯”,顺带封了小周后一个“郑国夫人”。

你人都是阶下囚了,别人不杀你不打你,只是嘴炮一下,还不感恩戴德么?

但是好景又不长,赵匡胤死求了,其弟赵光义继位。

这个赵光义啊,就不是个好东西,他早就觊觎小周后的美貌,当上皇帝之后赶紧就把人姑娘上了。

心想你不是郑国夫人么?肯定是个淫妇,我上你不算有罪。

《诗经》中有《郑风》,里面颇多男女相爱的曲子,在传统观念看来,这就属于淫词艳曲,孔子有言: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其中侮辱的含义不言而喻了。

无能的丈夫

小周后就是一个人人摆弄的玩具,赵光义这个货自己玩着觉得不开心,他竟然让画师在旁边看着自己不要脸,还要当场作画,记录这美好的一幕。

作为一个皇帝,能做出这么不要脸的事,真是孙子到家了。

这些事,李煜都是知道的,但是他自身都战战兢兢,又有什么办法能保护小周后呢?每次小周后被玩弄一番,回到住所,看到李煜除了唉声叹气,就只会抹眼泪。看到自己的男人如此窝囊,小周后所有受到的侮辱、委屈、愤怒,都发泄到了李煜身上,然而,她能做的也无非就是指着李煜的鼻子骂窝囊废罢了。

死亡已至

在极尽侮辱的折磨下,李煜填了一首词,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填下这首词后,赵光义终于找到了杀掉李煜的理由——你一个亡国之君,你一个阶下囚,你一个奴才,我赵家给你吃、给你喝、给你豪宅,如此优待,你竟不领情,还公然填词怀念故国,我看你叛逆之心不死,留着终究是个祸患!

赵光义这个王八蛋,死都不给李煜一个痛快,而是用“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种毒药,人服下之后并不会立马便死,而是会受尽折磨,全身抽搐,最后头和脚相接,死状犹如牵机,形象点说就是佝偻状。

赵光义本想着李煜死后,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玩弄小周后了,可是他如意算盘打错了,小周后竟随着李煜而去。

至于为什么,也许,她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就是为了让李煜能够活下去,哪怕是苟且偷生,也有命在。这是她能为这个曾经深爱的男人作出的最后的牺牲。

如今,那个男人已经死去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偷生呢?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用一个问句起笔,问的是春花秋月。这是美好的象征,他却希望这些所谓的美好早日了却。

身为国主的李煜,每天不理国政,只知道填词泡妞,如今回想起来往日的“春花秋月”,他除了悲苦,不知道有几分悔恨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在这小楼中苟且偷生,昨夜,又一年的春风吹拂,“又”字用得好,年年有春风,夜夜有明月,但是对于这个亡国之君来说,多苟且一年,说明多忍受了一年的屈辱。

春天本来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春风、明月从来不会迟到,但是他的希望,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不堪回事”,但不得不回首,那曾经华丽的宫殿,今天应该还在吧?曾经的宫女,只怕已经衰老,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在等待我这个窝囊的国君回家呢?

朱颜,在这里是指往日宫中的佳人,更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一种象征。这两句词中,包含的可不只是对昔日宫廷的眷念,更是对故国、对百姓的眷念。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玉砌和朱颜,是永恒和沧桑的强烈对比,对比出来的结果,终于凝成了最后这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水向东,绵绵不绝,正如李煜那满腹愁与恨,在胸中翻腾,永远不会停歇。

一代词帝李煜,把心中的愁化作了这一曲千古绝唱,他是否会想到,这一曲,也是自己生命的绝唱?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无能,最后为什么又随他而死?

一、小周后和李煜很有感情。

公元955年,19岁的周娥皇嫁入宫中,此时小周后才5岁。961年大周后封国后,精通音律。李煜又是追逐风花雪月之人,两人一起研究音乐、创作乐曲,倒也像神仙伴侣。十年后,大周后患病,十五岁的小周后奉姐姐命入宫陪伴姐姐。她的年轻、美貌、清纯,深深地吸引住了南唐国主李煜的眼球,立马有了“小姨小姨,当马骑骑"的想法,李煜很快和小周后抱成一团。有李煜两首泡小姨子小周后的《菩萨蛮》为证: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花,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恨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首词写的是李煜猴急,正午时分就悄然行至小周后的寝所。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也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该词同样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只不过这回是小周后憋不住了,在某晚潜往李煜的居处。两人比较而言,还是李煜皮糙肉厚一点,光天化日之下,正妻大周后还未闭眼,就公然去偷小姨子!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煜的两首词很快传到病中的大周后耳朵,周后最终得知夫君已染指妹妹,但李煜是国主,两人木已成舟,大周后徒呼奈何!当年,二十九岁的大周后去世,李煜母亲也于当年过世,李煜守完三年孝,抱得小周后归,两个有情人只恨夜短,其乐融融啊!

二、南唐亡国,李煜成了宋太宗的阶下囚,小周后受尽赵光义的蹂躏,自然对丈夫李煜多有怨言。

有元人冯海粟学士写《熙陵幸小周后图》为证:

江南剩得李花开,

也被君王强折来。

怪底金风冲地起,

御国红紫满龙堆。

这首诗的写作水平实在有限,冯学士实在枉为学士,但这诗真实地叙述了色鬼赵光义强奸小周后的情景。

公元975年,李煜被俘后,被封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小周后获封郑国夫人。这个郑国夫人是讽刺小周后不守妇道。小周后每月都要有多次进宫被赵光义强暴,赵光义黑而壮实,不解风情,像郭沬若诗中写的“黑牛般鲁莽"!每回进赵黑壮皇宫如同受刑,小周后从精神到肉体都苦不堪言,自然对她的前姐夫、现丈夫李煜怨气冲天!此乃人之常情也!这种抱怨,并不是小周后和李煜没有感情,相反越是爱之深,越是恨之切!但小周后也知道李煜情非择己,同是天涯沦落者,夫妻俩要想苟且偷生,只有活得像狗一样,只有牙齿掉了往肚里咽!

三、李煜苦大仇深,但无诉处,只有把心中的无限悲楚,化成带血的词句!

有李煜的《虞美人》为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先有亡国之痛、后有妻辱之耻,伤心欲绝,悔恨不已。“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成了他永远的回忆。因为自己“不识干戈,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难忘的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如今雕栏玉砌犹在,但朱颜已改。作为曾经的一国之主,现在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还要隔三差五地给赵黑壮(赵光义)日夜蹂躏,还要被绘成画儿供人赏玩!春花秋月,对我何用,徒增我的痛苦而己!不如早日一了百了吧!全词之眼一个“了"字,道尽李煜人生的无限悲凉!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上面这首词是李煜生日七夕于寓中所作,小人宋光义看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用牵机药将李煜毒死。

四、李煜被毒死,小周后对赵黑壮恨到极点,丈夫已死,她万念俱灭,再也不愿受辱侍奉杀夫仇人赵黑壮(光义),干脆一死了之,随夫君而去。

历史老人真幽默,赵光义,杀兄杀弟杀侄子在先,凌辱降主之妻在后,名字中却带了个“义"字!这是黑色幽默啊!

小周后被赵光义侵占后大骂李煜无能,最后为什么又随他而死?

诚谢邀请:个人认为,小周后从赵光义宫里狼狈而出后大骂李煜的原因:一是因为自己受到了赵光义的侮辱即被强奸了。二是她痛恨李煜懦弱无能,连自己心爱的的女人都没有保住。小周后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容貌倾国倾城。懂生活情趣,品味很高.公园975年12月,北宋大军攻破金陵,南唐亡。公园976年正月,小周后随李煜被押送到宋之京师,宋太祖赵光义赐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

南唐后主李煜,是有名的风流皇帝,治国无方。但才华横溢,一生精通书法、音律、诗文等,先娶了南唐大司徒周宗的大女儿、貌美如花的周娥皇。十年后,光彩照人的13岁的周后妹妹进宫探望姐姐,又不失时机地与小姨子同赴巫山。大周后知道后,含恨而逝,妹妹小周后迅速替代了姐姐成为皇后,史称小周后.

传说,斧影烛光中上位的赵光义,心理严重变态。每次强暴、侮辱小周后的时候,还招集群臣围观。最过分的是,让诸位宫庭画师现场写生,史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可见一斑。屡次三番,长此以往,不甘满足兽欲的小周后终于怒不可遏,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这个时候,曾经风流倜傥,现论为阶下囚的李煜总是忍气吞声,委屈求全。唯一的行为就是泪流满面地安慰小周后,继而二人抱头痛哭。过后还叮咛小周后尽量小声骂,防止别人听见而节外生枝。

身处悲惨的境地,小周后也想到死,但是她舍不得深爱自己,而自己也深爱着的李煜。为了彼此的爱情,就忍辱负重地苟且偷生。此情此景,诱发了李煜写下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虞美人》一词。终被赵光义猜忌,后来,赐了毒酒,让李煜撒手西去。

而后,面对人面兽心的赵光义的无礼索求,小周后毅然决然,果断拒绝。守丧结束后,小周后终因经不起思念丈夫的悲苦哀愁的折磨,于当年自杀身亡。可见对李煜爱之深厚。自古红颜多薄命又一次得到印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