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康熙是清朝最牛的皇帝没有之一,这点基本没什么争议,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唯一接近“千古一帝”的皇帝。
康熙八岁即位,成为皇帝,但是不是很风光,他是一位傀儡皇帝,当时掌握实权的人是辅政大臣鳌拜。
当年顺治离世之前,设置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时索尼为四朝旧臣,遏必隆、鳌拜皆以公爵先苏克萨哈为内大臣,鳌拜尤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苏克萨哈以额驸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亚索尼,与鳌拜有姻连,而论事辄龃龉,寖以成隙。”索尼年龄大了,只想着自保,采取了中立的立场,堪称老狐狸。鳌拜逐渐势大,苏克萨哈与鳌拜水火不容,在鳌拜作威作福,甚至欺负少年康熙的时候,只有苏克萨哈站出来与鳌拜作对,当然了,苏克萨哈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并不是为了康熙。苏克萨哈最终失败,鳌拜成为最大的赢家,其实就算苏克萨哈赢了鳌拜,苏克萨哈也会成为下一个权臣而已。
少年康熙还在有孝庄撑腰,才能勉强支撑,否则鳌拜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加上班布尔善从中作梗,一度康熙的处境极其危险。
康熙十四岁亲政,但是实权还是鳌拜把持,亲政的康熙内心十分愤怒,但是面对鳌拜时,康熙十分尊敬,再三隐忍,他的隐忍远超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这也和孝庄有关,有孝庄的教导,康熙学会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康熙希望能够自己掌握政权,除掉鳌拜。但是除掉权臣谈何容易,鳌拜的势力错综复杂,很有可能皇帝身边的贴身丫鬟都是鳌拜的眼线,万一不小心谋事不密,必将引火烧身,除鳌拜不成反受其害。
所以,康熙想要除掉鳌拜,自然要培养自己的可靠的势力,还要避开鳌拜无所不在的眼线,同时,要有一击即中的把握,失败等于灭亡。基于这几点,大内高手自然不能作为除掉鳌拜的手段,因为大内高手很可能是鳌拜培养的人,因为鳌拜是满洲第一高手,很多小弟都是大内高手。如果与大内高手摊牌,一定会走漏风声,鳌拜随时篡位。
于是少年康熙自己寻觅除掉鳌拜的人选,当然不会是韦小宝帮助了他,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的人正是索额图。
索额图是索尼的三儿子,他对康熙的帮助,可以说是压上了身家性命,这是一次豪赌。
索额图进献一些小太监给康熙,这些小太监都是索额图培养的亲信,有武术功底。他们白天陪同康熙嘻嘻玩耍打闹,掩人耳目,让鳌拜觉得康熙是一个不堪大用,心无大志的贪玩少年,以此迷惑鳌拜,使鳌拜放松警惕。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开始真正习武,练习阵法,为擒获鳌拜做准备。
就这样,在康熙十五岁的一天,康熙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召见鳌拜,去其武器,鳌拜武功极高,又对皇宫情况了如指掌,最要命的是他错看了康熙,把康熙当成了一个无为皇帝。
结果鳌拜被少年康熙这样给收拾了。从只手遮天到命丧黄泉,只是一次不小心。
康熙设立南书房,逐渐取代议政王会议的作用,从此权臣很难再生成,被康熙集中权利。成为一代名君。
康熙为什么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康熙智擒鳌拜,是大清历史上最精彩的故事,皇帝为什么没有动用朝廷的高手呢 ?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康熙生擒鳌拜的历史背景1661年正月,24岁的顺治帝驾崩,遗诏8岁的皇子玄烨即位。
因为皇子年幼,顺治帝又在临终前遗诏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4位大臣辅佐小康熙。
在顺治灵前,4位辅政大臣盟誓,表示要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事实证明,这盟誓有多真,后来的背叛就有多深!
在4位辅佐大臣中,鳌拜的势力本来最弱的。但是,鳌拜资格老,军功又高,在辅政的路上日益骄横,根本就没把其他3位大臣和小皇帝放在眼里。
1667年6月,索尼病死。同年,康熙亲政。然而,辅政大臣依旧,鳌拜的狂傲依旧。
为了解除鳌拜对皇权的威胁,苏克萨哈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
这一招触及到了鳌拜的要害,因为皇帝如果恩准了苏克萨哈,就意味着两外两名大臣也要卸任。
鳌拜不愿意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他设法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康熙眼睁睁地看见苏克萨哈因为自己被杀,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保护他和他的家人,少年的康熙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自此,4大辅臣中,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为人庸懦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虽然康熙已经亲政,鳌拜却不想归政于他。
因此,康熙与鳌拜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
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鳌拜能够在康熙面前,目中无人,是有根深蒂固的原因的。
鳌拜,出身将门,他精通骑射,在青年的时候就在军中效力,战功赫赫,有"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
也许年轻的时候心思单纯些,鳌拜一直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1643年8月,皇太极逝世,皇室内部在帝位继承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鳌拜带领效忠皇太极的一批将领,不惜以武力对抗觊觎帝位的多尔衮,说道:
“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就这样,多尔衮作出了让步,6岁的顺治继位,多尔衮摄政。
之后,因为上面的原因,鳌拜多次受到多尔衮的迫害。这种窘境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了才结束。
鳌拜的忠心耿耿,使顺治帝对鳌拜非常敬重,并视之为心腹重臣。从此后,鳌拜随侍在顺治帝身边,直接参与并管理国家各类事务。
于是,深得皇帝赏识的大红人鳌拜,在朝廷内外如鱼得水。
对皇权并不是很热衷的顺治帝,个性鲜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顺治帝醉心于佛教,又遭遇董鄂妃离世。年青的帝王心灰意冷,这时候,许多的政事都由鳌拜来处理。
因此,在朝廷内外,许多重要部门里,鳌拜有意无意都安排了许多自己的人。
小皇帝亲政,却没有势力康熙8岁(虚岁)丧父,10岁丧母。康熙回忆说,幼年的自己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颤颤巍巍地坐上了皇位,在朝廷没有一点根基,没有一个心腹。在金庸的《鹿鼎记》里有描述,有一天,康熙问韦小宝:
“你觉得朕人怎么样?”
韦小宝对康熙说:“我觉得你挺可怜的!”
我最开始看《鹿鼎记》的时候,很小很小,根本不懂韦小宝怎么会认为皇帝可怜。但是,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现在回头再来看,一定是金庸大师借韦小宝的嘴,说出了他对少年康熙这段处境的同情。
所以,就算大内有高手能拿得住鳌拜,但是,少年的天子在朝中根本拿不住这些大内高手。更何况,这些大内的高手,难保没有鳌拜的同党。
如果康熙真的启动这些高手,也许行动还没开始,康熙就被鳌拜给整下去了。这个险,康熙不能冒,也不敢冒。
一群摔跤的少年,擒住了"满洲第一勇士"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有“千古一帝”之称。
柏杨评价康熙大帝说:
“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轻气壮,有刘邦豁达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
所以,少年的康熙在对付鳌拜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
他召集了一帮少年,每天和他一起练习摔跤,谁都不知道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大家都以为小皇帝练着好玩。
包括鳌拜自己,都对这群小孩熟视无睹。皇帝年少,沉迷嬉乐,鳌拜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兴。
可是,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帮孩子在玩耍时,孩子们却在成长,和皇帝一起成长,包括孩子们摔跤的本领!
终于有一天,康熙请鳌拜入宫。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一切,就像做梦一样,连鳌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被几个孩子捉住!
聪明的康熙,走的是双保险的计划。
如果擒拿鳌拜计划失败了,大不了说是孩子们淘气,想和"满洲第一勇士"决一输赢。
如果,擒拿鳌拜的计划成功了呢?
成功了的话,鳌拜就从此滚下台了呀!
三少说: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你的对手,否则会输得很惨。
比如,鳌拜。
康熙为什么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康熙一位被部分学者誉为“千古一帝”的大清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可以说是他是中国少有的长寿之君。而在他这长达61年的执政生涯中,15岁生擒权臣鳌拜的事迹至今让大多数崇拜康熙的人所津津乐道。
鳌拜出生于清朝勋贵之家,他的祖父乃是完部族长索尔果,叔叔费英东更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可以说他的家族是清初最为顶尖的家族。当然鳌拜本人可不是依靠家族的庇护才在清朝有了一席之地的,他可是凭借着自己的战功获得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盛赞,并获封公爵这一异姓所能做到的最高等的爵位。
而后在顺治皇帝死后,因为鳌拜的忠心,他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同为辅佐大臣,自此鳌拜走向了人生最为鼎峰的时刻。作为托孤之臣,日后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的被杀,遏必隆的依附,鳌拜权倾朝野开始独霸朝堂。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鳌拜的独断专行与年少气盛的康熙的矛盾开始急剧上升。
再加上此时的鳌拜借助辅政大臣的身份已牢牢掌控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并任意的行使着原本只属于康熙的权力。最终不甘受制于人的康熙决定干掉鳌拜,夺回原属于他的权力。康熙先是以强身健体为借口召集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进入皇宫,然后秘密的训练他们,为日后生擒鳌拜做准备。
而后在1669年5月,他又借口此时中原各地尚未完全平复,需朝中大臣前往各地安抚的名义将鳌拜的亲信大臣调出北京。之后康熙在鳌拜的亲信都调离北京,那些原属于这些亲信所担任的官职还处于空缺的状态时,就乘机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这些位置上,而后并掌控了京城的兵权。
在做足准备后,在1669年6月14日康熙以有事要与鳌拜协商的名义将鳌拜诏入宫中。然后在鳌拜进宫面圣毫无防备之时,康熙那些秘密训练的亲贵子弟就突然冲出生擒了毫无防备的鳌拜。就这样曾经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就被一群他看来还是小孩子的布库们给生擒了。
而后康熙念在他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免其一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曾经不可一世的鳌拜就被囚禁在家中,但不久之后就死于家中,死因不明。
那么在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康熙会让一群年轻的亲贵子弟去做生擒鳌拜的事情呢?鳌拜可是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的主,即使此时的他已是约59岁的花甲之年,但是近三十年的战场生涯他的武力也不是区区一群小毛孩能比的。
那么为何康熙就敢让他们去执行这一项关乎着康熙存亡的事情呢?要知道一旦这些人抓不住鳌拜,康熙的性命和帝位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轻者当一辈子的傀儡皇帝,重者丢掉帝位,甚至是生命。其实康熙会这么做,主要有以下的几点原因。
一、让鳌拜放松警惕。鳌拜武力绝对不俗,权势也足够大,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年的掌控着大清的大权,早已让他目空一切。试想下,如果鳌拜看见康熙整天都在跟一群亲贵子弟在玩闹,他会怎么想?我想鳌拜只会想康熙果然还是一个小孩子,就这样整天就只知道玩闹的皇帝,对我来说真的没啥威胁。
当然康熙并不是在玩闹,而这里真的不得不佩服康熙的心机,小小年纪不但知道隐忍,还知道示敌以弱。当时的康熙明明无时无刻不想着对鳌拜除之而后快,可是他却一直都隐忍不发。而是一直都示弱于鳌拜,并假装着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最终也正是这样的假象让鳌拜几乎彻底的丧失了对康熙的警惕性。
二、无人可用。其实在当时康熙之所以会如此冒险的起用这批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无人可用。众所周知自鳌拜独霸朝堂后,整个朝堂几乎都已被鳌拜完全控制,不但六部都是鳌拜的人,连皇宫的侍卫处都被鳌拜控制,更别说当时康熙周边的太监、宫女也有很多都是鳌拜的人。
可以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让康熙不敢去用这些人。其实原本康熙用那些宫廷侍卫是最稳妥的,毕竟皇家侍卫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用他们去制服鳌拜,成功的几率将更加的大。但是实际上康熙并不能用这些人,侍卫处早已被鳌拜控制住,如果用这些人恐怕不出数日康熙的计策就会被鳌拜所知。所以康熙没办法也只能用这些初出茅庐的清白子弟,只有用这些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确保计策不会被鳌拜得知。
三、好控制。其实康熙会用这些小孩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控制。这些小孩子本就是从忠于皇家的那些家族中挑选出来的亲贵子弟,而这些孩子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此时的他们身上没有跟朝堂上的任何派系有瓜葛,而且也没有任何成年人的那种心思。可以说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就只有家族所交代的那句话,就是“忠君爱国”。
所以当康熙跟他们说他们要对付的是当朝的权臣鳌拜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害怕。正如康熙当年在决定抓捕鳌拜的时候问这些小孩子“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他们毫不犹豫的回答“怕皇帝”,是的,在他们这些每天都被灌输着“皇帝最大”的思想的小孩子们来说,皇帝远比鳌拜来可怕的多。也就是如此,康熙才能最终成功的实施活捉鳌拜的计划。
四、初生牛犊不怕虎。康熙用这些孩子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条那就是这群孩子不怕死。他们几乎都还没有经历过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和世间种种的挫折。所以他们始终都保持着一股劲,一股不服输,一股不怕死的劲头,而就是这个精神最终让他们完成了康熙交代的事情。
可以说在当时如果没有这个不怕死的精神,恐怕他们很难全心全意的去对付鳌拜。毕竟鳌拜可是这个天下权势最大的权臣,一旦失败,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势必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对付他如果没有那份胆识,恐怕谁也不敢去对付他,这份计划也就不能成功。
实际上就在这样的种种原因下,最终康熙决定用这些小孩子去对付权势滔天的鳌拜。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康熙成功的将鳌拜擒拿,然后夺回了自己的权力。
康熙为什么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鳌拜是镶黄旗人,是满清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儿。据史料记载,鳌拜骁勇过人,随多尔衮入关后屡立战功,显赫的门第和卓著的武功使他扶摇直上,位至公爵。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福临死于天花(亦有五台山出家为僧的传闻),由年仅七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此时,因皇帝年幼,不能理事,垂帘视政的孝庄太皇太后以顺治遗诏名义,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
索尼作为首辅,实际上就是代替幼帝处理朝政大事。他为人一贯忠诚,且深知孝庄太皇太后对自己的无限信任,于是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的打理军政之事。
处于四位托孤大臣末位的鳌拜,一贯野心勃勃,又见皇帝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权势欲日益膨胀,逐渐走上了前朝无冕之王多尔衮走过的老路。
《清史稿》载,鳌拜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不顾小康熙和索尼的反对,悍然处死不愿配合他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三大臣,并借故打击与他政见不同的第二辅臣苏克萨哈,并公然逾越遏必隆起坐班行,干预朝政,盛气凌人,横行跋扈,擅权揽政。
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见鳌拜势焰熏天,纷纷巴结趋附他,在朝廷内外形成了一股很凶悍、很大的“鳌拜势力”。
少年康熙如同傀儡,地位岌岌可危。彼时首辅索尼已年逾古稀,加上早年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后又两次遭多尔衮打击,身心饱受摧残,又年老多病,对野心勃勃、精力充沛的鳌拜日益加剧的专权无力阻止。他虽忧心如焚,但也有心无力,束手无策。但看到鳌拜愈发无所顾忌,索尼深感愧对先帝的重托,因此在康熙将满十四岁时就多次上书请求康熙亲政,以削夺鳌拜的权势。
康熙得到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允许,按大清祖制于康熙六年七月初七举行亲政大典。就在他亲政前,首辅索尼病逝,鳌拜感觉少了掣肘,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越过苏克萨哈、遏必隆,占据首辅的位置,进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朝政大权拽于一手。
于是,他极力拉拢儿女亲家苏克萨哈让其举荐他,遭到拒绝,新仇旧恨再次涌上鳌拜心头,于是想除掉苏克萨哈。苏克萨哈自知不是戾狠鳌拜之对手,为了避免不测之祸,就想急流勇退,故上书请求去为顺治守陵寝,并辞去辅臣之职。康熙对苏克萨哈的举动不很理解,一面向他询问原因,一面召集议政王大臣开会商议。鳌拜担心苏克萨哈的请求一旦获准,自己也要按惯例效仿他交出辅政大权,便处心积虑地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怨恨”等二十四条“罪状”,并上奏胁迫皇帝将其处以极刑。
接奏后,康熙很是震惊。他认为苏克萨哈是顺治亲信,前朝重臣,又勤勤恳恳辅佐自己七年,功莫大焉,理应褒奖,鳌拜竟欲致其余死地,他究竟何罪之有?
康熙召见了议政王(康亲王)杰书和遏必隆、鳌拜等大臣,当面指出鳌拜之误。鳌拜强词夺理道:“我同苏克萨哈本无冤无仇,只是他欺君罔上,我才秉公而断,要对他治以重罪。不然,定会有人效仿他的逆行,到那时局势就不好控制了”。康熙虽然年纪不大,但也能明断是非。他冷冷说道:“欺君罔上的人不是没有,但绝非苏克萨哈,他还是很守规矩的”。不允许鳌拜请求将其诛杀的复奏。鳌拜恼羞成怒,须发倒竖,怒目圆睁,连日在朝堂上咆哮强奏,他的党羽们也纷纷跟进,为虎作伥,上书弹劾苏克萨哈肆行不法,康熙毕竟年少,有些抵挡不住鳌拜的“狼群战术”,迫于其淫威,违心下旨将并无过错的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面对咄咄逼人的鳌拜,少年天子康熙退无可退、忍无可忍,遂准备发起反击。
康熙知道鳌拜党羽众多,庙堂上到处是他的耳目,势力很大,加上他本是一员剽悍的战将,身经百战,有一身惊人的好武艺,一旦发起飙来十几条汉子都近不了身,不是轻易能制服的,于是,他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加紧了铲除这个嚣张权奸的周密筹划。
由于朝中大内侍卫大多是鳌拜安排,都受其辖制,不太可靠,康熙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妙招:第一步先从各王府挑选出百余名宗室子弟做他的侍卫,组建善扑营,请武功高手天天训练“布库(相扑,摔跤)”少年们摔跤打拳,不到一年,这些宗亲男孩个个练得身强体壮、武艺精熟。鳌拜早就听说此事,以为皇帝年少好动,调皮贪玩,因此全未放在心上。第二步封鳌拜为一等公,以麻痹并消除其怀疑。第三步封索额图为一等侍卫。索额图是索尼长子,康熙的叔丈人,他经常陪康熙弈棋,并以此为掩护偷偷制定了擒拿鳌拜的整体方案与具体步骤。
为保万无一失,极富心机的康熙事前把鳌拜的死党们先后差遣出京班师,他又召集布库少年们进行战前动员。他问众少年:“尔等怕皇上还是怕鳌拜”?大伙儿异口同声道:“独畏皇上”!康熙觉得士气够用,很是满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某日,康熙召鳌拜单独进宫议事,鳌拜骄横惯了,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的走进宫里,只见康熙端坐中间,两边侍立着一排排杀气腾腾、威风凛凛的“布库(相扑)少年”侍卫 。他见势不妙,于是摆开架势,想故伎重演,来它个先下手为强,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侍卫们一拥而上,鳌拜虽勇,但也挡不住对方人多,因事先演练过无数次,大伙儿七手八脚很快便制服了鳌拜。这个专权数年、横行无忌、权倾朝野的辅臣枭雄顿时成了阶下囚。
康熙命康亲王杰书亲自审讯鳌拜。不久,杰书列出鳌拜结党营私、专权揽政的三十大罪状。康熙念及他当年曾拼死救过皇太极的命,赦免其死罪,但活罪难饶,将其监禁,且永不释放,让他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康熙还穷治其党羽,协同作恶、罪大恶极的济世等死党被处死,其余的被革职流放。与此同时,受鳌拜诬陷而冤死的苏纳海、朱昌祚等人被平反昭雪。苏克萨哈的后人得以承袭其爵位和世职。康熙对各级官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换,并下达了《圣谕十六条》,旨在除旧布新,革除积弊,刷新朝政,彻底清除鳌拜擅权残留下的恶劣影响。
同时,他宽宥了鳌拜的儿子,并未斩草除根。
年仅十六岁的康熙在击败鳌拜集团的斗争中,显示出远超其年龄的魄力和才智。从此,他便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开始充分施展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才能。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康熙为什么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题主说的“大内高手”应该指的就是大内侍卫!其实,擒鳌拜的哪些所谓的“孩子”,也是大内侍卫!下面,我们聊聊康熙用“一群孩子”擒鳌拜的事。
康熙要想擒鳌拜,其实真的很难。因为,鳌拜在京城各部院和内三院都有亲信!而且,鳌拜还兼着领侍卫内大臣!也就是说,皇宫内的侍卫,也要听他的。
费扬古之子倭赫也是康熙身边侍卫,因为对鳌拜不尊敬,在康熙三年,被鳌拜以“擅骑御马”和“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擅自处死了。可见,鳌拜对侍卫的把控有多用心。
而且,康熙也不清楚现有的侍卫谁是鳌拜的人,所以,康熙只能自己重新招人!
康熙依靠的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就是《康熙王朝》中魏东亭的角色。康熙先让索额图解除其他职务,专门担任自己的贴身保镖。索额图上任以后,就从满清贵族的八旗子弟中招募了十几个布库(摔跤)少年入宫,也算是充当侍卫。
索额图负责训练这些小孩,但是,这些小孩是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的。只有索额图和孝庄太后知道此事内情。康熙当时也小,14周岁,鳌拜以为康熙只是喜欢和小孩子一起玩。于是。鳌拜就没把这事放心上。毕竟,他是满清第一勇士,每天还都是带刀入宫!
动手那天,鳌拜其实也是带着刀的。可是,在武英殿门口被索额图拦住了。索额图很会说话,就劝鳌拜,皇帝年纪也大了,您老是带着刀吓唬皇帝也不对啊。鳌拜也没多想,可能觉得老子不带刀也能吓唬皇帝。于是,鳌拜顺手把刀给了索额图!
(电视剧有些夸张)
在鳌拜进来之前,索额图先让人准备了一张椅子(左前方的一条腿是锯断的)。因为鳌拜喜欢向右后“斜靠着坐”。所以,鳌拜正常坐的时候,椅子是没事的。等鳌拜入座以后,鳌拜身后还站着一位假太监(布库少年假装的)。
康熙和鳌拜聊一会以后,另一位假太监(布库少年)拿盘子端着一杯茶,从鳌拜左前方递给鳌拜。盘子上的茶碗是在开水中煮着的,烫手!鳌拜一烫手,杯子掉地上。同时,椅子腿也被压断,鳌拜顺势倒在了地上。这两位假太监貌似是去搀扶鳌拜,其实是上去摁住鳌拜!
同时,康熙和索额图等人,高呼其他布库少年上前“扶鳌拜”。鳌拜就此被擒住!鳌拜就是在不经意之间,被一群小孩擒住了。
鳌拜这次,算是马失前蹄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康熙为什么要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而不动用大内高手?
康熙8年(1669)5月16日,鳌拜像往常一样去武英殿“参见”16岁的康熙。但是这天他在武英殿门口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叫索额图。
是2年前死掉的索尼的三儿子,在此不久前刚刚去职吏部右侍郎,专职成为康熙的一等侍卫。索额图只说了一句话,鳌拜就乖乖地将佩刀交了。索额图说,“皇帝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每次见皇帝总带着刀似有不妥。”
而当鳌拜踏进武英殿的时候,等着他的并不只是康熙,还有一帮陪着康熙玩布库(摔跤)少年。
只听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鳌拜随即被打入大狱,康熙命议政王大臣审讯鳌拜。先被抓,再议罪,那实际上就是已经定性了。所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快就给出了结论,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抓鳌拜的党羽12人,抓遏必隆等,革职审查,动作迅速。
鳌拜直到这一刻,才明白原来康熙是真的长大了,再不是那个敢怒不敢言的懦弱少年了。
鳌拜想起康熙身边贴身侍卫费扬古之子倭赫就因为对他不礼貌,就被他找了个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处死了;甚至以“怨望”的罪名,将费扬古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籍没的家产并未充公,而是给了自己的弟弟穆里玛;他想起因为自己看中的地,在康熙的再三反对下,矫旨将杀了拒不配合换地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他想起索尼临终前上书康熙亲政,苏克沙哈请辞,目的就是让鳌拜自己提出来一并归政康熙,然而气势汹汹的鳌拜却按着康熙的手臂,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就明白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但是鳌拜的罪过虽大,但是功劳也大。
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而且当年之所以能够当上辅政大臣,是因为自己敢面对面拿着刀子跟多尔衮正面“刚”出来的荣华富贵啊。鳌拜实际上就是过于跋扈了,为了一己私利,连康熙的面子以及幼小的心灵都不顾及了。但是说什么都晚了,康熙虽然免了鳌拜一死,但是他愁肠百断,最终病死在了大牢里。
康熙擒鳌拜,用玩布库的少年,而不是用侍卫,正是布局人的高明之处。
实际上并不像《康熙王朝》里写的那样,康熙是和孝庄经过详细的商讨之后,定下来的擒鳌拜的计划。史料里并没有证据表明孝庄知道并具体参与了这件事情,反而是索额图深入参与可此事,所有事情的安排应该都是索额图利用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利用康熙不得不赌的处境,进行的一次冒险性较大的赌博。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索额图考虑到了失败的可能。
所以在擒拿住鳌拜之前,任何与政局有关的人和事情都不能参与进来,否则一旦失败,谁都无法收场。一帮孩子如果擒得住鳌拜,直接下罪名,自己顺势解决鳌拜的党羽;如果失手,孩子们(不是野孩子,都是亲贵子弟,这一点很重要)跟你闹着玩的,毕竟玩布库的孩子们手里没有刀(这一点也很重要)。即便鳌拜很生气,要追究责任,也不好发作,毕竟和孩子较劲,得看背后站着谁,到时候孝庄再出来说句话,尚有挽回余地。
史料并没有记载索额图和康熙当时准备了多少套预案。但是谋大事,定乾坤。索额图作为主要布局人,“如果失败”他是一定要考虑进去的。
擒了鳌拜之后,当月康熙做了3件大事,巩固了自己的权威。
第一,下诏永远停止圈地;第二,禁止虐待八旗奴仆;第三,严格议政王大臣会议保密制度。“永远停止圈地”,武人鳌拜的时代就彻底结束了。
康熙16年(1677 年)康熙设立南书房,由皇帝亲自挑选亲信入南书房办事,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此没落,此后清朝再无滋生权臣的土壤。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