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曹操处处打败仗,后人为何说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据我了解,曹操一生战绩辉煌,32胜,1平,5败。这样的战绩还不配卓越的军事家称号吗?不用实战,如果你能在游戏里拿到32杀、5死、1助攻。这也是大腿了吧,所以,曹操的战绩没毛病,被称为卓越的军事家也没毛病。
5败荥阳之战
曹操在荥阳之战中,到荥阳汴水,遇到了当时名将徐荣,中了徐荣的埋伏,当时身负重伤,马也受伤,差点挂了,幸亏曹洪把马给他了,当时还说了一句:“天下可以没我,但是不能没有主公。”然后救了曹操一命。据我了解,这曹操输给徐荣也不算丢人,后来孙坚不也让徐荣给收拾了一次。
濮阳之战
这一战比较精彩了,在这一战中,吕布吞并濮阳。曹操觉得吕布这个人啊,武力超群,再有好人辅佐的话就不好对付了,不能让他得到一州,一旦让吕布得到一州,以后再想收拾吕布就费劲了。
据我所知,当时吕布在曹操眼里那就是一个莽夫,曹操也没把他放在眼里。正在这时候,濮阳的大户田氏来信愿降,心中无非说什么吕布不行,曹操牛,以后想跟曹操混,吃香喝辣。曹操一看很高兴,于是以田氏为内应,夜间入城。
曹操哪知道这田氏是陈宫设的诈降,田氏放进曹操之后,就把东门点燃了。一声炮响,曹操知道中计了,但是晚了呀,被杀的是落荒而逃。
在这里还发生了喜剧的一幕,当时曹操乱逃,和吕布走了个对头碰,吕布用方天画戟指着他的头盔说,你看到曹操没有?曹操乐了,挡着脸说,看见了骑黄马那个就是,吕布一听,追骑黄马之人去了,确实挺可笑。
宛城之战
这一战曹操输的一点不冤枉啊,都赖他自己。曹操攻到的时候,张绣赶紧投降了,曹操很满意,对张绣待遇还行。
曹操喜欢人妻啊,他发现张济的媳妇真不错,于是就霸占为己有了。张绣一听说,气的火冒三丈,心想我拿你当朋友,你却要睡我婶儿?于是就要干他,当时名士贾诩再张绣那里,既然张绣要干他,那就干他吧。
于是趁曹操在梦中快活的时候,骤然发力,曹操措手不及,大败而逃。此战死了曹昂和典韦,也算是损失惨重。
这一战纯粹怪曹操自己,不以大局为重,输的是最不冤枉的一场。
赤壁之战
曹操一统北方,一时间风光无两,曹操心急了,觉得顺势而下,直取东吴,这大一统不就妥妥了吗?成为一代大一统皇帝,多得劲儿啊。
于是曹操点兵亲征,号称百万,结果东吴主战派占了上风,曹操轻而易举得了荆州,但是打东吴却成了困境了。
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性,需要训练,荆州水兵实力不行,打不过东吴水军。同时还爆发了瘟疫,这士兵们连晕船带瘟疫的,没打仗都快完犊子了。
曹操正考虑咋办的时候,东吴的人准备完毕了,周瑜带人火攻曹操,曹操自然打败而逃了,根本没什么悬念。这一败彻底失去了短时间大一统的时机,促成了后期的三国鼎立。如果按照荀彧的想法韬光养晦,再给东吴雷霆一击,或许反而能有所建树。
汉中之战
这个败果属于曹操自己捡的,曹操接手之前,这场战斗就已经显示出败局了,只不过曹操后来参与了,身体状况也不好了,这失败也就算到了他头上了。
胜仗颖川之战(破黄巾)、
荥阳之战(追董卓)、
寿阳之战(攻黄巾)、
徐州之战(报父仇)、
濮阳之战(战吕布)、
汝南之战(杀何仪)、
兖州之战(破吕布)、
洛阳之战(救献帝)、
宛城之战(先败后胜,损失典韦、曹昂)、
下坯之战(擒吕布)、
寿春之战(破袁术)、
小沛之战(破刘备)、
白马之战(斩颜良)、
延津之战(诛文丑)、
官渡之战(破袁绍)、
仓亭之战(再破袁绍)、
邺城之战(破袁尚)、
柳城之战(斩蹋顿、损失郭嘉)、
荆州之战(降刘综、破刘备)、
赤壁之战(被周瑜所败)、
关中之战(破马超、降韩遂)、
汉中之战(降张鲁)
……
还有一些胜仗,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查一下。
平濡须之战
这一场,一共进行了四次,各有胜负,也就称为了所谓的“平局”。
大家熟悉的“草船借箭”原型,就发生在濡须之战重的第一次曹吴交锋!而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
曹操被称为卓越的军事家,一点毛病没有,一生大小战役无数,他的战绩,足以自傲。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如果觉得文章不错,顺手的点赞支持我一下,谢谢您啦~
三国中的曹操处处打败仗,后人为何说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曹操处处打败仗?
就拿比较出名的战役来说:曹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灭了袁绍;赤壁之战败给了孙刘联盟,但魏国的经济基础还在,三国鼎立后魏蜀吴进入拉锯阶段,互有胜负。
曹操用兵神出鬼没,讲究兵法又不按兵法出牌,排兵布阵出神入化,整个北方完成统一不是靠打败仗打来的。曹操还有很深的谋略和极高的战略眼光,到死不称帝,明知曹丕害死了曹冲却依然把把王位传给了他,还有看待司马懿,无论驭下还是打仗,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曹操几乎都比较精通,称其为卓越的军事家当之无愧。
三国中的曹操处处打败仗,后人为何说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处处打败仗?提问者应该对三国不甚了解,至少说对曹操不了解。
据历史不完全统计,曹操战斗场次是31次,其中胜利的记载超过25次。而且这些失败有多客观原因。
荥之战,是曹操的第一次作战,而且兵少。失败可以理解。
宛之战,曹操的侄子曹安民,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都战死,但这主要是曹操不战而得宛之后,过于骄傲,而且他本人还在和张绣的婶婶寻欢,毫无准备,这和曹操的军事才能没有联系。
赤壁之战,曹操失利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最主要还是东南风突起。
曹操的主要胜仗如下:
191年秋,引兵入东郡,击白少绕于濮阳,破之。此战之后,曹操坐稳了东郡太守一职,开始了他戎马生涯的艰难历程。
192年春,平定黑山黄巾军和匈奴联军,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用了”邀击”和“围魏救赵”的战术,曹操的军事才能突显。
收编青州黄巾军三十万,此部队对于曹操以后的行军打仗,经济建设都起大的极大的作用。
灭袁术的一系列战役,包括初期的匡亭之战(193年),拿下后,曹操一路猛追,袁术急奔九江。
197年九月,曹操亲自东征,袁术未战自溃,后被刘备截杀,被迫回转,不久病死。
灭吕布的一系列战役:曹操大致采用了三个途径伺候吕布,第一,安抚关中马韩势力。第二,稳住袁绍,主动示弱。第三,瓦解吕布。是年九月,朝廷的军队逼进徐淮,攻克彭城,围攻下邳。 曹操用荀攸、郭嘉计策,决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余,下邳城破,曹操处死吕布、陈宫等人,收降臧霸,张辽等将。
官渡之战:包括前哨战,曹操以600骑亲自斩杀河北名将文丑。主战中,曹操亲率5000兵取得了乌巢战役的辉煌胜利。
北方统一战:包括仓亭之战,此战后袁绍主力基本被消灭。然后有讨平袁氏兄弟,邺城包围战,壶关大战大破高干,洛河突击杀高干,讨伐乌桓的一系列战役,这些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201年到207年。
荆州战:两路下荆州,不战而得。
关中之战:这主要是剿灭马韩势力的战役,主要包括抢渡黄河,谓水大捷,关中会战。抢渡黄河的时候,曹丞相让主力军先登陆,自己在后面压镇,老丞相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犹坐胡床,感动三军。
江南统一战: 赤壁后,曹操又多次和孙权激战。比较重要的有两次。建安十八年正月,操军攻克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虏都督公孙阳。孙权只得率七万兵顽固抵抗,中央军队被迫撤军。建安二十二年二月,曹操进军屯江西郝溪。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不久,孙权派都尉徐详请降称臣。
汉中收复战: 这次战争也发生在建安二十年,曹操已经六十一岁。三月出兵,不久在武都为氐族势力所阻,老当益壮的曹丞相于是从陈仓出散关到河池,终将其攻破。七月,兵至阳平关。张鲁之弟张卫付与顽抗。曹操故作退兵,然后突然回杀,仅仅一夜便拿下阳平。张鲁率残余奔南山,入巴中。十一月,张鲁归降,曹操亲自迎接,立即封为镇南将军。张鲁终于见到了笑容可居的曹丞相,悔恨当初盘踞汉中,与朝廷割据。
绝唱: 建安二十三年,盘踞在西川的刘备势力以全川之兵对汉中的汉朝征西将军夏侯渊发起攻势。双方对峙一年,刘备最后击杀夏侯渊。同年八月,曹操再一次亲征。这是他职业生业的最后一次。次年春正月,曹操兵出斜谷,刘备以众拒险,操军积月不拔,死伤甚多。只能撤离汉中。 退兵之后的曹操依然在长安,洛阳一带奔波,时刻关注着荆州和汉中的局势,219年12月,返回洛阳,这离他去世只有1个月的时间了。
综上所述,曹操确实是卓越的军事家。
三国中的曹操处处打败仗,后人为何说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曹操的败仗也不多啊。
第一次,讨伐董卓追击被埋伏。第二次,征讨张绣,被人家反叛。第三次,赤壁失败。第四次,汉中失败。
其余失败只是战术性,比如被陈宫吕布占领兖州,但那是一个整体战争,曹操最终获胜,驱逐吕布夺回兖州。征讨马超,初期失败,但后续依旧获得胜利,马超逃入汉中。
看曹操的军事能力,要看全局。以故乡家产起兵,最终是统一北方十州。削平无数军阀,压迫世家俯首,灭二袁,诛吕布,逐刘备马超如丧家之犬,这样的能力,怎么不是卓越的军事家呢?
三国中的曹操处处打败仗,后人为何说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问题是错的,不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