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是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当上皇帝的?

【简答题、轻阅读】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野史日记!

【皇太极暴毙盛京,福临趁机上位】

当年皇太极突然暴毙盛京,皇太极突然的死亡,让后金震动,由于皇太极正当壮年而去,没有立下继承人,一时间皇太极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

有意思的是,这几位竞争者因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互相之间争位的同时,也相互牵制,居然成为了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的局面!这个时候庄妃发挥了作用,她为了争夺皇权,与多尔衮保持不可描述的关系,多尔衮灵机一动,顺势推了庄妃(后来的孝庄皇后)的儿子做皇帝,也就是皇太极的第9子爱新觉罗·福临。

【庄妃忍辱负重,顺治爷顺利登基】

多尔衮立福临为帝并非全因为庄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为了掌权。既然他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其他的势力不允许,其他势力立自己人为帝他也不同意,索性他立一个没什么背景的福临,反而堵住了众人的口,而他实力还是满朝文武中最大的,当不成皇帝,索性来一个傀儡皇帝,这才是他真实的政治目的。

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多尔衮把持朝政,孝庄委曲求全】

正如多尔衮所想的那样,顺治当时年纪只有6岁,孝庄当时也只有30岁。多尔衮权势滔天,随时可以弄死这对无依无靠的母子,他成了大清朝实际的掌权人。

多尔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其实多尔衮和鳌拜不同,同时权倾朝野,多尔衮却一点也不避讳,“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当时孝庄和顺治犹如累卵,岌岌可危,幸好孝庄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能看清局势,也能忍住自己的小脾气。

【苦尽甘来,孝庄稳居皇权】

孝庄知道多尔衮势力大,让顺治叫他叔父,自己则利用年轻的身体上演了一出“床上政治”,这一点与芈月和义渠王倒是有几分相似。多尔衮反正已经有了皇帝之实,他也不愿意轻易犯下弑君的罪名,于是多尔衮接受了孝庄,也就保全了顺治的帝位。

【结语】

孝庄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可以说没有孝庄就没有什么大清王朝,可怜一个女人为国家力挽狂澜,如果她再参政一百年,不知道大清王朝会有多强呢?

孝庄太后是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当上皇帝的?

顺治能当上皇帝,和他妈孝庄没有一毛钱关系,不要受电视剧影响就以为历史上真是她操控的。顺治帝能当皇帝是因为他的年龄最符合多尔衮的标准,其他的皇子不是年龄太大就是太小,因此出局。

女真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度,也没有建立宗法制度,汗王诸福晋中只有大福晋、小福晋之称,大福晋中并没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只要位列大福晋,所育子女均为嫡出。

太祖弩尔哈齐(写努尔哈赤也没错)时期并不明显,太宗皇太极时期嫡庶区别开始显现出来。皇太极一共十一个儿子,十四个闺女,其中庶子不序齿,嫡女封固伦公主,庶女则是和硕公主或者无封。

因此,皇太极的子女中只有七男九女被视为嫡出:
  • 元妃钮钴禄氏生的洛博会,
  • 继妃乌喇那拉氏生的豪格、洛洛、长女固论敖汉公主,
  • 侧妃叶赫纳拉氏生的硕塞,
  • 中宫大福晋哲哲生的次女固伦温庄公主、三女固伦端靖公主、八女固伦端贞公主,
  • 东宫大福晋海兰珠生的小八,
  • 西宫大福晋娜木钟所生的博穆博果尔、十一女固伦端顺公主,
  • 西宫侧福晋布木布泰生的四女固伦雍穆公主、五女固伦淑慧公主、七女固伦端献公主、福临,
  • 前东宫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的六女固伦公主和皇九女,生了九女后被休弃赐给他人,皇九女就没有被封固伦公主。
七子中洛洛、洛博会、小八三个夭折,就剩下豪格、硕塞、福临、博穆博果尔四个。十个闺女中除了皇九女其他都封固伦公主。因此,在崇德八年皇位竞争中,只有豪格(三十四周岁)、硕塞(十四周岁)、福临(五周岁)、博穆博果尔(一周岁)四人有资格做候选人。

这四兄弟中,豪格之母因为被休弃,更没有位列五宫,成为豪格的不利因素之一,他本身又不被其父看好,多次被父亲谴责惩罚,甚至没有获得一个旗主职务,因此,两黄旗大臣的口号是拥立皇子,而不是拥立豪格。

豪格串联了一圈却没有得到支持,遂赌气说自己福小德薄退场而去,他的离场让他彻底排除在继承人候选之外。两黄旗大臣看形势倒向多尔衮,就领兵包围宫殿,与多尔衮一方僵持。

聪明的多尔衮不愿意看到新兴的清国分裂大伤元气,就退一步,表示支持立皇子,他提出拥立福临为帝,由他和济尔哈朗辅政。

多尔衮为什么选择福临呢?

豪格已经出局了不说,剩下三位皇子中,唯有博穆博果尔身份最贵重,他母亲是西宫大福晋。

但是他的劣势是年龄太小了,虽然说多尔衮想立幼主方便他辅政,但一周岁的娃娃还是不合适,能不能健康长大都在两可之间,要是像汉殇帝一样夭折,朝廷还要动荡一次,所以,博穆博果尔被排除掉。

再说硕塞,其母为侧福晋叶赫纳拉氏,后来也被皇太极改嫁他人,硕塞在嫡子中本就属于最弱势的那一个,他又没有军功,年龄又尴尬,已经十四周岁,要是选择他的话,辅政没两年就该还政了,还折腾个鬼啊!因此,硕塞也被排除掉。

只剩下福临,生母是西宫侧福晋,他本人也五周岁了,是年龄最合适的,所以自然是他咯!

福临得立,并没有和后宫有关系,别说他妈庄妃干涉不了,连中宫皇后哲哲都没机会干涉。

因为从诸王大臣开始商议新君事宜,到豪格与多尔衮争立,再到豪格退席,两黄旗大臣包围崇政殿,最后多尔衮提出立福临这诸多事件,都发生在八月十四的一天当中,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多尔衮在皇子候选人选择对他最有利的一个而已。

福临得立,是多方政治势力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他的年龄最合适的原因。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孝庄太后是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当上皇帝的?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顺治皇帝继位的问题一直是后世颇为迷惑的问题,皇太极一生共抚育了11位皇子,其猝然驾崩的时候,尚有8位皇子在世,其中35岁的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正值壮年,而且在当时已经是清朝统治阶层政治影响很大、军事地位很高、继位呼声更是最旺的所在。即使他与多尔衮因为实力相当、对峙不下,而不得不接受多尔衮的妥协选择,为何不能是除皇九子福临以外的皇子继位呢?福临的生母,当时的永福宫庄妃到底在福临继位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首先,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感情纠葛一事到底是不是属实,一直饱受后世争议。对于两人的关系,通过众多清史研究学者的考证认为:两人成婚并不属实,但两人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一般甚至远超叔嫂关系。

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所著《太后下嫁考实》中,对太后下嫁一事的各种依据进行过一一驳斥,用事实证明了太后下嫁的子虚乌有。但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关系,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先生也曾说过:皇太极继承后金政权汗位以后,曾经委派庄妃照顾病重的多尔衮,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很可能产生了超越叔嫂之间应有的感情。

也就是说,如果说孝庄太后在自己儿子福临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话,那也只是两人之间曾经的特殊感情所致,但就当是的具体情形而言,孝庄太后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两黄旗支持的豪格面对两白旗支持的多尔衮,如果真的出现了军事冲突,都是满洲八旗内部军属力量的自我消耗,都是对刚刚建立的清王朝实力的削弱。多尔衮之所以在满洲贵族会议上提出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一方面有其对满洲八旗内部团结的积极考虑,也有通过拥立拥有蒙古科尔沁血统的皇子为地,以赢得蒙古部盟鼎力支持入关事业的理性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多尔衮面对触手可得为不能得的皇位,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就这样从手心溜走,心有不甘,而想着用另外的方式取得清王朝的实际统治权。那就是担任顺治朝的摄政王,以掌握清王朝的实际朝政大权,完成自己心中对最高权力的追求。

而多尔衮的摄政王位置能否坐得稳,除了取决于满洲贵族们的支持态度,还取决于当时清王朝最大的政治、军事盟友——蒙古部盟,尤其是归顺清朝最早的蒙古科尔沁部落。在皇太极的后宫中,有6位博尔济吉特氏嫔妃,其中皇太极最宠爱的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已经薨逝;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并未生育皇子,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和侧妃扎鲁特三人中,虽然懿靖大贵妃生有一子——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但当时的他才只有一岁多,而且懿靖大贵妃乃系林丹汗的遗孀,他所在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并非蒙古科尔沁的王公家族。所以,生有一子,出身蒙古可亲王族的永福宫庄妃自然就成了多尔衮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这样一来,多尔衮可以争取到蒙古科尔沁这个清朝最铁盟友的大力支持,在皇太极时期便以贤良淑德、聪慧机智而备受朝臣赞誉的庄妃又能成为自己最佳的政治盟友,以庄妃的高贵出身和特殊地位,能成功赢得正宫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的支持后,还能赢得满洲贵族和朝臣的认可和支持。

于是便又了《沈阳状启》中记载的那一幕:

九王(多尔衮)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虎口王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实为第九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固山)军兵,吾与右真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後,当为归政,誓天而罢”云。

孝庄太后是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当上皇帝的?

孝庄太后被誉为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家。一生历经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位君主,见证了三次皇位的转移,辅佐过两位少年天子。她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传奇,还有雾一样的谜。

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恐怕是孝庄一生中最具传奇,同时又是谜团最浓的事情了。

孝庄是如何让自己的儿子——顺治成功继位的呢?顺治继位,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条件。

顺治登基有三大不利因素

1.顺治在皇子之中的地位比较尴尬。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顺治只排在第九位,除去三个早逝的兄弟,他还有七个竞争对手,其中长子肃亲王豪格呼声最高。顺治虽然是皇太极嫡出,但是以长幼论,皇位是没有他的份儿的。

2.孝庄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高。

虽然她是皇太极称帝后封的五福晋之一,但是位列第五,排在最后一位,不如后入宫的海兰珠,也不如曾经是林丹汗妻子的福晋。皇太极生前最喜欢海兰珠,她生下儿子后,皇太极一度想把他立为储君,只可惜他没有帝王之命,很早就夭折了。

3.顺治年纪尚小,只有六岁,没有所属的八旗军队,缺少保护与支持。

在这一点上豪格具有明显的优势,他常年征战,军功卓著,并亲自领有正蓝旗,无论在满人中的影响力还是在军中的实力,都不可小觑,具备竞争皇位的条件,是热门人选之一。

由此看来,孝庄和顺治母子俩可用“孤儿寡母”来形容了,从牌面上看,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顺治来坐。但是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明明不可能发生实现的事情,却偏偏发生实现了。

顺治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必然性。

顺治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他有最纯正的血统。

在血统这一点上,豪格是比不上顺治的,其母亲出身和娘家的后台背景都不如孝庄,不在“一后四妃”之列,所以豪格只占了长子这个光。而顺治母亲孝庄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代,是名门贵族。

2.他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姥爷。

他姥爷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实力强悍。科尔沁部是最早与努尔哈赤结盟的,深受器重,皇太极的后宫五大福晋,有三人出自这个部落,分别是大福晋哲哲,宸妃海兰珠,他母亲布木布泰。哲哲是他的姑奶,海兰珠是他的姑姑。他姥爷把部落女子相继送进宫里,目的只有一个,让蒙古科尔沁血统的皇子做皇帝。而顺治是硕果仅存的人选,必定被全力送上皇帝宝座。

3.他有一个聪明而有心机的母亲。

宫廷生活让孝庄从一个单纯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富有心机的女人。从后来辅佐顺治和康熙来看,她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当时母子二人的处境非常恶劣,她必定十分清楚,稍有不慎,便会身首异处。因此她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想方设法保全母子性命。

豪格与多尔衮“鹬蚌相争”,孝庄与顺治“渔翁得利”

皇太极突然去世,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留下权力真空。按照满洲继承原则,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都可以,关键看实力。豪格与多尔衮是最具实力的。豪格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三旗支持,多尔衮有正白旗和镶白旗两旗支持,双方旗鼓相当,豪格还有些许优势。

双方剑拔弩张,争执不下的时候。多尔衮提议福临继位,自己辅政,这是一个折中方案,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照顾,得以一致通过。

为什么多尔衮会有这个提议呢?实在是顺治是唯一合适的人选了。顺治年纪小,好控制,出身好,血统比其他皇子纯正,还可以拉拢蒙古科尔沁部,在加上孝庄提前私下活动,做通了各方工作,才有了这个看似出人意料的提议。

在这场争夺中,唯一完全失败的可能是肃亲王豪格吧,皇帝梦破碎了,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孝庄的成功和豪格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功不是靠等来的,很多时候还是要相信“事在人为”!

(图片来自网络)

孝庄太后是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当上皇帝的?

言史堂带你回顾前朝旧事;

当时顺治登基为帝的还真没孝庄什么事,孝庄只是福临他娘庄妃,仅此而已!当时的情况是什么呢,清史稿有记载:

清太宗皇太极

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储嗣未定。和硕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定议,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丙子,阿济格尼堪等率师防锦州。丁丑,多罗郡王阿达礼、固山贝子硕讬谋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与多尔衮发其谋。阿达礼、硕讬伏诛。乙酉,诸王、贝勒、贝子、群臣以上嗣位期祭告太宗。丙戌,以即位期祭告郊庙。丁亥,上即皇帝位于笃恭殿。诏以明年为顺治元年,肆赦常所不原者。颁哀诏于朝鲜、蒙古。

皇太极的突然死亡,没有确立继承人,留下了一地鸡毛。

当时具有继承资格的只有三人: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以及皇太极长子豪格。

礼亲王代善

清初的皇位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确定的,皇位是有满清贵族共同推举产生的,清太宗也是在这种制度下上位称帝的!

睿亲王多尔衮

当时对于皇位的竞争主要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实力相当,委决不下,眼看有一场血拼。

阿济格和多铎接着出来劝多尔衮即位,但是多尔衮没有答应,这时,又有人提出第三人选代善,而老成持重的代善沉默拒绝,他不想得罪两派其中的任何一派。代善既推举多尔衮,又推举豪格,打了一手太极!豪格始终关心郑亲王的态度,而郑亲王则也冷眼旁观,不动声色,始终闭口不说话。

最后多尔衮以退为进,以两黄旗旗主的要求必须立皇子为帝,推举了面临五岁的福临。而自己和豪格充当辅政王的角色。此招一出,豪格没法提反对意见,代善充当老好人,于是就这么决定了。

爱新觉罗.福临登基为帝,次年改元顺治。

本文纯属手打,有不当之处,言史堂专注于清朝史事,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讨论一起学习!

孝庄太后是怎么让自己的儿子顺治当上皇帝的?

孝庄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小名“大玉儿”,本名布 木布泰。布木布泰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天降贵人。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死于康熙二 十六年,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贤后。孝庄文皇后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关于顺治登基就是孝庄推他上的位,可以直接的说如果没有孝庄,顺治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孝庄又是怎么让顺治成为皇帝的呢?历史学家考证后不禁感叹孝庄的聪明与智慧,现在我们来说说她是怎么做的。

在细说之前先纠正大家一个错误顺便科普一下,我们很多人以为,孝庄是这位太后的名字。但事实上,孝庄只是一个谥号。全称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所谓谥号, 是我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妃子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地位的人死了之后,礼部官员根据他们生前事迹所评定的一个称号。所以,在现实中孝庄不可能像电视连续剧那样一口一个我孝庄什么什么的。

孝庄年轻时画像

布木布泰13岁那年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有一天,她的父亲告诉她,今天就是她出嫁的日子。一群侍女走上来帮她换衣打扮了一番,再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做侧福晋。大福晋则是她的亲姑姑哲哲。姑侄二 女共事一夫,这件事在我中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满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姑侄共事一夫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是稀奇事,如果哥哥死了,弟弟还必须把嫂嫂们娶过来,如果是上一代部落酋长死了,即位的儿子必须把所有的除自己的母亲外全部女人当成自己的女人。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布木布泰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在皇太极的后宫里地位最高的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她自己排第二,但是随着她亲姐姐海兰珠的到来,她的地位随即被取代,按理说布木布泰她13岁入宫而她姐姐26岁才入宫,相比之下,她对于后宫的情况更加了解,皇太极的脾气也更加熟悉,怎么反倒没有姐姐受宠,虽然史诗对于海兰珠入宫以前的所有事情都不着一笔,但是可以推测出来,因为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6岁了在满族人看来26岁的女子是不可能不出嫁的,也就是说海兰珠极有可能是已经有过一个丈夫,只不过丈夫死之后她变成了寡妇,于是他的家人便把她送进宫中,而有过婚姻经历的女人应该更懂得男人的心理更加善解人意,于是皇太极很快就对她有了非常的好感。

而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海伦珠的丈夫并没有死,她是被皇太极抢走的,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去抢一个女人,那肯定是很喜欢这个女人,总之布木布泰在宫里并不受宠,地位并不高,完全不具备影响当时政治的资格。但是老天帮了他一把,让她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福临。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盛京去世,一时之间政治气氛就立刻严峻起来,许多人都看着空出来的那张龙椅。皇太极死后有两拨人争做皇帝,一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二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两方的人马力量差不多,两边都为了让自己能坐上皇位无所不用其极,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剑拔弩张。一时之间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气氛紧张。

多尔衮画像

就在这个时候布木布泰成了调解人。她对着双方说,既然你们谁也不肯让谁,但是天下又不能一日无主。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扶持一个年纪比较小的人来当皇帝。大家一起辅佐他,这样大家都有拥立之功,我们都是一家人,何必这样自相残杀。

双方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双方停止下来,但是更大的问题还没解决,那就是选谁来当这个小皇帝呢?布木布泰马上就像双方提议说:我的儿子他很小才5岁,做不了什么主,我一个妇道人家对你们也构不成威胁,朝廷有什么事还不是听你们的。双方听完建议之后觉得可以接受,于是布木布泰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人之常情晓之于种族大义,把这群人给说服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而且两边的人还觉得她很不错,都愿意听她的帮助她。这就非常非常的厉害了。从这件事上充分的表露了她的情商与智商之聪慧可以说在整个清王朝皇家的女人当中,她是最聪明的一个。

并且为了让顺治能安稳的长大,再顺治没有将权力完全抓在手里之前不被人赶下皇位,她做了一定的牺牲,为了达到平衡并且更好的牵制豪格,她与实力雄厚的多尔衮达成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协议。由此而引发关于她与多尔衮的情事我就不展开讲到底有没有这件事,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说多尔衮保住了布木布泰的荣华富贵,更保住了布木布泰心心念念的顺治帝的安全成长与顺利登上了皇位,多尔衮最终忠心耿耿的守着布木布泰直到他自己死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