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

如果大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在出现痛风问题的朋友真的是越来越多了,通常男性最为常见,女性朋友也有可能发生,有朋友问,什么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今天我们就借这个话题,来和大家探讨痛风的根本原因和诱发因素。

引发痛风的主要“帮凶”,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是痛风的生理基础,体内的尿酸盐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时,尿酸盐就会出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的尿酸盐会在血液中析出单钠盐结晶,这些细小的尿酸盐结晶随着血液到处游走,会在身体的很多部位逐渐形成沉积,关节,肌腱,肾脏,相关的结缔组织等部位,都是尿酸盐形成沉积的“仓库”,而尿酸盐在这些部位形成沉积,会对身体形成各种各样的健康影响,而痛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之一。

我们日常生活中谈到的“痛风”,是指高尿酸引起的关节急性炎性反应,通常表现为关节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同时伴有红肿,发热等不适症状的一种病症,多发作于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脚踝等部位,但也可能发生在手指,膝盖等关节部位,通常起病较急,来势凶猛如风,痛如虎咬,因此被称作“痛风”。通常经过一到两周的治疗或调理后,可逐渐恢复,但如果高尿酸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痛风极易反复发作让人苦不堪言。

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痛风的概念,就会知道,广义的痛风,并不仅仅是指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高尿酸长期不控制,还可能在关节部位形成慢性痛风石,严重者会与关节组织形成融合,形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伤;而在结缔组织沉积的尿酸盐,也可以形成痛风石,严重者会侵蚀相关组织,形成溃破感染等问题;肾脏沉积的尿酸盐,会损伤肾脏间质的健康,如果形成尿酸性肾结石,还会引起肾脏的急性损伤。这些问题,都可以归于广义痛风的范畴,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与高尿酸的生理基础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说痛风的主要帮凶是谁,那非高尿酸血症莫属。

想要控制好痛风的发作风险,首先就是要做好高尿酸的控制,高尿酸的控制,并不仅仅是快速降低那么简单,一方面要降尿酸,但也要控制尿酸水平的平稳度,也就是说,要让尿酸慢慢地降下来了,不要降得太快,尿酸水平的剧烈扰动,是诱发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有些朋友在降尿酸的过程中,服药量大,尿酸降得过猛,同样也会诱发痛风的发作,这种“溶晶痛”也是值得注意的。

之所以会发生痛风的急性发作,通常与2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高尿酸结晶的沉积,而另一方面则是炎性物质的聚集,之所以会刺激产生炎性反应,一方面是尿酸盐结晶的刺激,特别是尿酸盐水平急剧升高或降低的刺激,另一方面也与身体的免疫力水平影响有关,如果身体免疫力下降,也更容易诱发炎性反应,导致急性痛风的发作。

因此,想要减少痛风的发作风险,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尿酸,痛风首次发作,还未形成痛风石的朋友,尿酸水平应至少控制到360以下,而反复发作和明确有痛风石的朋友,则应该尽量控制到300以下为宜,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避免免疫力下降导致的痛风发作。

引发痛风发作的诱因“帮凶”,也值得多加注意

除了高尿酸这个根本原因以外,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痛风,往往都有这样那样的诱因,这些生活诱因,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控制好高尿酸,也尽量避免相关的诱因,才能够更好的减少痛风的发生几率。

简单来说几个痛风的诱因“帮凶”——

一次性大量饮酒是诱发男性痛风发作的第一大诱因。一场大酒喝下来,到了夜里痛风就会发作,已经成了很多朋友的噩梦。酒精会刺激肝脏的尿酸盐生产,在代谢排泄过程中,还会抑制尿酸的排泄,是导致尿酸水平急剧升高的重要原因,一次性大量饮酒,更是会导致尿酸水平的急剧升高,诱发痛风,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朋友,应当限制饮酒,尽量避免。

除了大量饮酒以外,大量饮用高果糖饮品也值得注意,大量的高果糖摄入,会消耗体内大量的ATP,制造出合成尿酸的大量底物,也会引起尿酸的升高,诱发痛风。

高嘌呤饮食,肉汤,贝类海鲜,动物内脏等一次性吃的太多,会直接导致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也会导致体内尿酸合成的太多,同样也会诱发痛风,有些朋友吃某些食物时,就有可能诱发痛风,不管是高嘌呤食物还是一些容易诱发痛风的“敏感性”食物,都是要多加注意的。

过度疲劳是诱发痛风的另一种原因,过度疲劳可能是由于过度操劳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过度激烈的运动导致的,一方面过度疲劳会加大体内尿酸的累积,另一方面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诱发痛风的发作。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外伤感染,过度受凉等也是引起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因,外伤感染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而受凉除了会影响免疫力,还会因为温度的降低而导致局部的结晶析出,这些都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原因,也值得我们多加注意。

了解了这些痛风的“帮凶”,想要避免痛风的发作风险,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积极控制尿酸水平,保持好身体的免疫力,同时在生活上做好调理控制,才能更好的减少风险,保护好身体健康。

谁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

说起痛风,人们常常立刻联想起“尿酸”和“嘌呤”这两个词,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嘌呤的来源有两条:

①人类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经过氧化分解的产物之一就是嘌呤,因此嘌呤是人体细胞内的一种组成成分;

②日常饮食中大量的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

经过这两条途径在体内形成的嘌呤,均会汇聚于肝脏内,被进一步的氧化分解,形成尿酸。正常情况下人体生成的尿酸有2/3经过肾脏代谢,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有1/3混合在粪便、汗液中排出体外。未排出的尿酸随着血液的流淌,在全身游走,并与血液内的钠离子等形成尿酸盐。过量的尿酸盐聚集而形成锋利的针状结晶体,可以在关节、肾脏等器官处沉积,形成痛风石导致痛风发作,或是形成尿酸性尿路结石。

因此,造成痛风的真正“帮凶”有两方面:

1. 人体嘌呤生成过量:体重较大的患者体内细胞数量也多,作为细胞其中一种成分的核酸随之累积就众多,氧化代谢后的嘌呤数目巨大;长期保持高嘌呤饮食习惯的患者,嘌呤的直接摄入量过多。

2. 人体尿酸排泄减少:可能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先天代谢功能较差而影响尿酸排泄,也有可能由于缺乏锻炼、饮水较少、尿液pH值偏酸性、等不明原因造成。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谁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

什么是“帮凶”?帮凶就是帮助他行凶或作恶;其实除了帮凶,还有正凶。

对于痛风关节炎这种疾病而言,“帮凶”还真不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一些是导致尿酸增高,有一些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有一些是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有一些则是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有一些是先天因素引起,有一些是后天习惯导致;有一些是其他疾病影响,有一些是其他药物影响。

所以如果论到痛风的“帮凶”,确实谈起来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但是单单从病因学上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从与尿酸升高有关的因素和与炎症有关的因素两方面来谈。

这些“帮凶”导致尿酸升高

痛风的病理基础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一般高尿酸血症的分类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分型则是生成过多型和排泄低下型。也就是说,只有当尿酸生成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时,才可能出现血尿酸高于420μmol/L的高尿酸血症。

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帮凶”有哪些呢?我们逐一来看看:

  • (1)遗传因素:目前发现有28个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参与或影响尿酸合成或影响肾尿酸排泄,这些易感基因或或或少会导致嘌呤代谢异常、细胞过度凋亡、胰岛素抵抗、酶活性降低、肾小管尿酸分泌降低、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减弱等。
  • (2)肥胖因素:无论皮下脂肪型肥胖还是内脏型肥胖,体内脂肪堆积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都可以导致肝尿酸的合成增加和肾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导致血尿酸增高。
  • (3)血压因素:高血压会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出现血乳酸增高与尿酸竞争性排泄,从而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而长期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肾血管阻力增加会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管受损,从而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清除。
  • (4)脂质代谢紊乱因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血尿酸排泄;脂代谢紊乱引起肾动脉硬化,让肾血流减少,从而尿酸盐从肾脏排泄减少。
  • (5)糖代谢紊乱因素: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长期处于高水平,胰岛素刺激肾对尿酸的重吸收,导致尿尿酸排泄减少从而血尿酸增高;另外糖代谢紊乱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缺氧,乳酸生成增加与尿酸竞争性排泄。
  • (6)高嘌呤饮食因素:食物中摄入的嘌呤碱基在体内几乎都转化为尿酸,因此高嘌呤饮食可以导致尿酸的生成增加,从而血尿酸浓度升高。
  • (7)高糖饮食因素:含糖饮料、含糖加工食品以及果汁中富含果糖,果糖摄入过多导致核苷分解增多,促进嘌呤合成和尿酸生成过多;果糖诱发代谢异常,引起胰岛素抵抗,减少尿酸排泄。
  • (8)饮酒因素:饮酒尤其是饮用白酒、啤酒和黄酒,能够导致血乳酸浓度升高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也能导致血尿酸生成增多。
  • (9)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比如利尿剂、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和环孢素等,能够导致尿酸滞留、尿酸排泄率减少等,从而出现血尿酸增高的情况。
  • (10)社会环境因素:人际关系或家庭关系紧张或恶化会导致机体受到不良心理的影响,不但影响肝和肾等器官的功能,让尿酸、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排出率下降,而且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高尿酸血症的“帮凶”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还是肥胖、口味偏重、饮酒、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等有关。

这些“帮凶”导致痛风发作

虽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只有约12%的患者发展为痛风,但是高尿酸血症仍然是痛风重要的危险因素。只有高尿酸血症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炎和(或)肾病、肾结石等,才能称之为痛风。

痛风的发病机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形成局部的尿酸盐沉积,以及这些结晶是否诱发急性炎症和慢性损伤。也就是说,对于痛风而言,高尿酸血症是“主凶”,而其它相关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因素则是“帮凶”。

那么,诱发痛风发病的“帮凶”有哪些呢?我们一同来看看。

  • (1)遗传因素:自然免疫系统被激活是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的主要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单核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等导致炎性因子释放是痛风急性发作的直接原因。主要遗传因素包括与炎症有关的易感基因、补体以及其他参与调节巨噬细胞分泌和吞噬的基因会产生影响。
  • (2)关节损伤因素:无论伤势的轻重与大小,均有可能让痛风发作,但是不包括严重的外伤。主要关节损伤的因素包括长途步行、扭伤、鞋不合脚等,导致关节内肿胀,关节滑液的游离水分流失,从而出现关节滑液内尿酸盐水平突然升高,从而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痛风发作。
  • (3)温度因素:尿酸钠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在30℃时溶解度为268μmol/L,也就是温度越低,尿酸盐结晶越容易沉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容易在夜间出现足趾部位急性痛风发作的原因,这些部位本身体温较低而且夜间温度也会降低。
  • (4)酸碱度:人体血液和组织液中pH为7.35~7.45,在这个范围内尿酸钠溶解度为380μmol/L,超出该溶解度那么尿酸钠就会出现针状结晶体析出导致痛风发作。通常来说剧烈运动和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关节肌肉所在部位乳酸升高和局部组织液中的pH值降低,从而出现痛风发作。
  • (5)暴饮暴食:一次性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比如海鲜、浓肉汤、动物内脏或者中嘌呤食物比如动物肉类等,会导致体内尿酸突然升高从而引起关节炎性反应;同时酗酒、过多饮用含糖软饮料等都可以导致血尿酸水平短时间内突然升高。
  • (6)饥饿因素:除了饮食无度、暴饮暴食外,饥饿或者节食也可诱发痛风发作,饥饿可以导致自由脂肪酸和乳酸等对肾小管分泌尿酸起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出现血尿酸明显增加从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 (7)降尿酸太快:临床上使用促尿酸排泄的药物或者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时,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尿酸浓度突然降低,也可以导致转移性痛风发作。
  • (8)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机体知足神经调节出现故障,从而血管尤其是肾血管收缩,出现尿酸排泄突然减少,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 (9)饮水过少:尿酸主要通过肾脏经尿液排出,饮水过少容易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中的尿酸得不到稀释,尿酸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身体的免疫反应。
  • (10)内科疾病或外科手术: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或进行外科手术时,有诱发急性痛风的风险。

总而言之,痛风的“帮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成群结队而来。痛风的病因并不只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参与也是导致急性痛风发作的主因。

因此,治疗痛风也不仅仅是药物治疗减少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从尿酸升高机制的下游对血尿酸进行控制。而生活调理比如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加强饮水等,也是治疗痛风必不可少的环节。

谁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

对于痛风的了解,很多人都知道是尿酸的代谢紊乱,尿酸结晶沉积在人的关节,肾脏中,最后形成痛风,虽然尿酸高不一定会得痛风,但是尿酸值如果长期偏高,得痛风的几率会增加,造成痛风的“帮凶”应该最大的就是尿酸了,但是造成它变高最后成痛风的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如:

1. 熬夜,疲劳,熬夜工作,少睡眠,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这是会促进嘌呤的生成,所以熬夜,过度疲劳,这些不良的生活作息导致痛风发生的概率变大。

2. 嘌呤摄入太多,很多时候可能会不注意,大量的摄入嘌呤,诱发痛风耳的发作。

3. 剧烈运动,痛风的患者在稳定期间没有注意运动量,剧烈的运动导致身体的乳酸增加,从而抑制了尿酸的排出。

4. 喝酒,酒精会代谢成乳酸,抑制尿酸的排泄,还有就是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分,导致尿酸的值偏高,还有酒本身就是高嘌呤的食物,嘌呤分解之后就是尿酸,尿酸的值升高会析出结晶,沉积与关节肾脏中,痛风会发作。

5. 肥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胖也会招痛风,有一点,这个大家都知道,肥胖的人体内的代谢功能一般是不怎么好的,会出现其他的一些高血脂,高血压等,所以胖子很容易患上这些代谢类的疾病,建议平时注意控制体重,减减肥,不要过度肥胖。

指导专家:任静静,主治医师,日照市中医医院风湿肾病科。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谁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

现代社会里痛风的发生,其实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大鱼大肉的生活已成为常态,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一样,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因素!!导致人的身体在排泄尿酸的能力上有差异!!!尿酸排泄出问题就可能导致痛风的发生!!!帮凶的话就是坏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运动,久坐暴饮暴食!

谁才是痛风真正的“帮凶”?

我们知道痛风是由血尿酸高引起的,但血尿酸高不一定引起痛风。从尿酸高到发展成痛风,是有明确诱因的,或者说有些人更容易被痛风盯上。

1.痛风就爱找胡吃海喝的人

明知自己是高危人群,可是就是任性,大块吃肉,吃海鲜,吃动物内脏配合一顿大酒,大快朵颐后嘌呤剧增,产生大量尿酸来不及排除,于是痛风找上门来。

对策:不管是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患者,生活中都应该忌口,尤其是高嘌呤食物必须少吃或者不吃。

2.痛风偏爱“工作狂”

忘记休息的拼命三郎们往往缺睡眠,缺放松,缺舒缓,长此以往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医学上被称为“应激状态”,能促进嘌呤(腺嘌呤)生成更多,同时阻碍嘌呤排出减少,于是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对策:学会放松,每天半小时运动时间舒缓压力;熬夜后第二天记得补觉,听听音乐,学会让身心“喘口气”,是痛风患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3.痛风喜欢“急脾气”

调查发现,风风火火的“A型性格”是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格类型,同时患痛风的概率也比一般人群高,学会慢下来对他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策:性格改变很难,但如果你还能记得痛风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觉,那么学会慢慢来,踏实做就非常重要,哪怕一点点改变都是好的。

4.痛风就爱找胖子

当一个人体内的脂肪含量过高时,他的代谢总是不太好,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总要得上一种甚至几种。贪吃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让胖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制造这些代谢性疾病。

对策:减肥,管理体重是治愈很多慢性病的良药;方法还是老生常谈,少吃多动,管住嘴迈开腿。只是记得过程中一定要慢慢减,健康减,否则减重过快,脂肪大量分解更影响尿酸代谢,反倒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作者:蔡建霞 主管护师 //注册营养技师 //衡膳学苑首席讲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