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
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42了,月经两个月来一次是不是开始更年期了?我最近经常感觉烦躁,是不是更年期开始了?这个更年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多大岁数才结束?
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不应该把更年期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甚至是独立的疾病来看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的衰老和变化也是渐进性的,因此,不管是进入快要绝经的“更年期”,还是彻底绝经后进入更年期后的“绝经期”,其实都是在生命过程中必然经过的人生阶段,而在调理更年期健康,绝经期健康方面,更是要明白持续变化的心态,身体的保健和健康调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千万不要认为更年期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
更年期的到来会不会有什么症状表现呢?当然是有的,大多数情况下,女性通常更年期一般出现在40岁以上,绝经的平均年龄在49.5岁左右,因此,如果你是40岁以上的女性,在身体健康没有其他异常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律的情况,很有可能我们就是已经开始进入更年期了。更年期出现这样那样症状的生理基础,是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逐渐降低,雌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对身体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女性月经规律的影响,因此,通常说来,如果原先很规律的月经,逐渐出现了不那么规律的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可能是更年期导致,而如果是经量出现异常增多的情况,也要积极的就医检查疾病因素引起经量过多的可能性。
这种身体的衰老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持续渐进的,因此,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女性除了月经不调以外,往往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更年期相关症状——
- 身体潮热,盗汗,经常出现心悸,皮肤感觉异常等等都是更年期女性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毛细血管出现舒缩引发的相关症状;
- 到了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干燥的症状,也更容易发生相关的一些疾患问题;
- 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也会影响身体的血糖、血脂代谢,在女性更年期,出现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问题的几率往往也更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 女性更年期骨质流失也会出现加速,也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因此,在更年期,多注意补充钙质和维D,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也是很重要的;
- 另外,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女性的情绪和心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各种问题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但对于这些症状是否一定会出现,出现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在不同的更年期女性身上,往往也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大家对于判断是否到了更年期的问题,也不必严格的去比对上述症状,需要了解的是,女性在40~55岁的阶段,是出现女性更年期的主要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更多的注意身体健康的调理就好。
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月经不调的问题会逐渐变成停经,而停经如果超过12个月以上,通常就可以认定为进入了绝经期了,进入绝经期,是否就说明更年期结束了呢?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还是要辩证的看待,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女性进入绝经期,当然就代表“围绝经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的结束,但很多时候,女性的各种更年期的不适症状,健康问题,并不会随着绝经期的来临而症状消失,相关问题也得到恢复,毕竟绝经期是更年期后的年龄更大,身体衰老程度也相对更大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前面谈到的更年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和健康问题,很多时候都会延续到绝经期,同样值得我们持续的重视,继续的加强身体的各方面健康调理和疾病预防工作。
总之,千万不要认为更年期过了,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和健康问题就会解决了,这种想法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不论是在更年期,还是更年期后的绝经期,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身体已经开始步入中老年,在中老年阶段,该注意的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作息,保持平和心态,积极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有了相关慢病问题的积极调理干预,该吃药的能够合理用药,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身体健康,才能够真正的做好中老年女性的身体保健。
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
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通常我们对于更年期的理解就是绝经后开始,其实不然。很多人在绝经前就已出现种种症状,比如月经周期的改变,每次经量的改变,以及出现潮热、烦躁、失眠等,这时说明已经进入绝经期。
其实,“更年期”只是社会上的通俗叫法,其实指的是绝经过渡期的阶段,大多数女性在45-55岁之间出现,但也会由于遗传、环境及某些其他疾病等原因提前出现或加重,个别人群可能在40岁前就进入绝经期,这种情况被称为更年期提前。
哪些因素可导致更年期提前?1、多种原因导致的卵巢疾病,并需要做卵巢摘除手术,往往术后患者容易很快暴露出更年期的症状;
2、有针对性的化疗或放射治疗,也可能导致更年期提前;
3、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或者乱吃减肥产品、生活压力大等;
4、相比于以前的年代,为什么现代女性多更年期提前,还有生育的因素;怀胎十月和哺乳期时卵巢在休息,这段时间是对卵巢的一种保养。现在女人们大多只生一个小孩,卵巢休息的时间短,不利于卵巢寿命的延长,相比之下,过去,女人们会生多个孩子,那样卵巢休息的时间就长,有利于卵巢延长寿命。
更年期的常见表现?我们可以将更年期的表现分为三大类,即身体、情绪和性问题。
身体上:出现潮热、盗汗、睡眠障碍(通常以入睡困难多见)、头痛、与此同时可能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但少见)、疲乏,精力下降等;更年期以“潮热”最多见,通常只持续30秒到数分钟,令人痛苦的是,每天有不定次数的潮热发作。
情绪上:众所周知,很多女性会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还总是敏感多疑,比如怀疑配偶有第三者,过分担心子女会出现意外等;当然,在整个周期内,多会一直伴随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性问题上:受绝经,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个体会出现很多相关症状,比如私密处的干燥,以及上面提到的月经周期和经量的改变,还有对夫妻生活欲望的降低;当然,由于个体差异,这些表现不一定见于所有人群。
更年期并非女性的特有疾病更年期并不是女性的专利,同等年龄下(45-55岁),男人也会经历一些症状,相比于女性,男性更加不易引起重视和关注,如容易疲劳、爱出汗、脾气变差、性欲减退等。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有学者就提出了“男性更年期”的概念,指的是男性由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这一阶段。同女性朋友一样,男性也会出现一些病理变化,如雄激素的减少等。
对于更年期如何结束,通常情况,在症状出现后2-3年后结束。当然这并不绝对,如果这样做,或许更够使我们更加平稳的度过更年期阶段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积极心态,坚持运动;
二、控制糖分、反式脂肪酸、和盐的摄入量;
三、增加鱼、亚麻籽或鱼油等,因为可以增加w-3脂肪酸的摄入;
四、多吃大豆和富含维生素的事物。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
谢谢邀请~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对于女性来说,绝经期在45~55岁之间,那么更年期也会在这个阶段开始,对于男性来说,更年期通常是在50岁以后开始,具体的症状,根据不同人的本身身体的状况会有一些不同。
对于男性来说比较简单,进入更年期就是会有困倦/抑郁/易怒/快速衰老/周身疼痛/多汗/潮热等症状,如果更年期结束了,那么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感觉哪哪都舒服,就意味着这个更年期的艰难时光已经度过。
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就麻烦一些,因为绝经要持续数个月,那么各种症状如:潮热/易怒/烦躁/抑郁/失眠/周身疼痛就会一直伴随。但是对于女性来这只适用于大多数,因为对于有些女性来说,潮热会伴随4~5年。50%的女性血管舒缩症会出现绝经后的4年,而有10%的女性会存在10年。所以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对抗更年期症状最好的武器,一定要积极的调整。对于女性来说也一样,更年期时症状伴随而来,而更年期的结束也会伴随着这些症状的消失,精神的愉悦感和身体的舒适感会大大的增强。
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
女性的卵巢是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的,时间到了也需要退休。对于女性来说,三十五岁之后,卵巢功能就会开始逐渐下降,而四十岁之后,卵巢功能就会开始断崖式的下跌,下降的更为迅速,等到卵巢衰竭,停止工作,那么女性就会绝经。
我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刚开始的表现往往是月经的不规律,本来一个月来一次的月经开始逐渐提前,一个月开两次,甚至两个月来一次,慢慢的月经越来越少,越来越久最后绝经。
同时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女性还会出现潮热,失眠,情绪差容易激动,阴道干涩,白带减少,性欲下降,性交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对女性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我们一般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个时候我们一般认为就进入到更年期阶段了。
而这种情况在身体逐渐适应之后,月经完全停止不再来,卵巢也已经萎缩之后,身体进入到老年期的状态,此时很多人的更年期症状会逐渐适应,自己减弱或者消失,这个时候我们一般认为更年期结束,就进入到了老年期了。
出现更年期症状,不要太过紧张,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个人生阶段,如果真的很是难过,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来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缓解这些不适,同时可以放松心情,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注意补充钙,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多吃一些牛奶或者奶制品,搭配新鲜水果蔬菜,营养均衡,让自己的身体更好的适应。
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
女性在45-55岁期间,会迎来一个特殊的时期,即更年期。什么样的症状是妇女进入更年期的标志?
一、更年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妇女进入更年期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周期紊乱、忽来忽去、经量不一,经量越来越少。
2、阵热潮红
妇女进入更年期的另一主要症状,由于进入更年期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血液中钙的含量减少,从而导致一阵阵发热、脸红出汗,心慌头晕。这种症状在大多数妇女绝经后期会更明显。
3、心血管问题
也有个别的会出现高血压,更年期引起的高血压有这样的特点,往往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不高,这种波动十分明显。血压升高常常带来头昏头痛、两眼发胀、胸闷心慌等症状,常与潮红多汗同发。有个别还会伴随出现冠心病、糖尿病。
4、神经障碍
情绪容易不稳定、易激动、易怒,变得自己很难控制情绪;有的表现为抑郁失眠、不爱说话。
5、性冷淡、性功能减退
由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导致阴道干燥,失去弹性,在性生活时会引起疼痛。久而久之容易对性生活厌倦、反感,造成性冷淡。
6、骨质疏松
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还可造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易造成骨折,还有腰、背、四肢疼痛等,部分妇女会有肩周炎、颈椎病。
二、更年期结束的标志。
更年期每个妇女都要经历,更年期的症状有些人重些,有些人轻些,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虽然比较让人心烦、痛苦,但不必过于担忧。其实更年期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如同每个人都会经历生长发育一样,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四五年,这些烦人的症状就会消失。而且上述症状不一定都会出现在每个更年期妇女的身上,且这些症状的发生频率和程度都因人而异。
停经如果超过12个月以上,通常就可以认定为进入了绝经期了,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女性进入绝经期,代表更年期的结束,但上述症状的消失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有的症状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加重,如骨质疏松、阴道干燥等可能还会进一步加重。
但一般认为,当你变得快乐,睡眠质量提高,脾气变得平静,身体的愉悦和舒适增加,这就意味着绝经期结束。
三、如何更好的度过更年期
1、补充钙
进入更年期,可以适当注意补钙,每天补充1000毫克的钙有助于舒张压的下降,钙还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对更年期症状的改善很有好处。
也可吃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海产品、海带、豆制品、动物骨等。多晒太阳,但不能曝晒!
2、补充食物雌激素
在自然界的食物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如各类豆制品、蜂王浆、蜂蜜、雪蛤、燕窝、木瓜、南瓜、葵花籽等,都是更年期女性补充激素的最佳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类雌激素样物质,可以在体内替代雌激素的不足,从而使得体内雌激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补充食物雌激素是最安全、最廉价的方法。
对于雌激素重度缺乏的女性,在食补的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药物补充。注意啊,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的原则是短期小剂量。长期用药物雌激素,会导致肿瘤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如乳腺癌、宫颈癌等,最好不要擅自服用,相对来说,食补的安全性比较高。
更年期开始和结束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知道更年期已经结束了?
1.更年期开始及持续时间: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与青春期,老年期一样,作为女性,只要你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必须走进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到来的年龄会因人而异,一般在出现45-55岁之间,当然还有个别的早到40岁以前,晚到60岁以后。更年期的进程也是因人而异的,一般会持续2-10年。大约85%更年期妇女可出现某一部分症状,其中25%症状较重,
2.更年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则,量不稳定,多数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2)精神、神经症状:
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潮热、出汗,为最常见。
②不同程度的敏感,焦虑,激动,易怒,多疑,抑郁等
③睡眠障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
(3)泌尿、生殖道的改变:干燥,萎缩;反复感染。
(4)骨质疏松,易出现肢体及全身的酸困疼痛。
3.更年期会有多种疾病开始出现 :更年期以后,很多人会出现一些老年性疾病,这个和更年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年龄相关性更大一些,所以,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不关心更年期问题,也不能把这个年龄段所有的问题,都用更年期来解释,常见在这个阶段出现的疾病有哪些?
(1).多种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等;
(2).多种妇科肿瘤:子宫肿瘤,外阴肿瘤,卵巢肿瘤,乳腺肿瘤;
(3).妇科其他疾病:老年性阴道炎,更年期功血,更年期抑郁症等
4.女性的抗衰老从更年期开始,直至终生:女性更年期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女性的生命进入退行性状态,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衰退表现,无论是心理,还是机体功能,都会表现出不适应和力不从心的状况,人们会觉开始得衰老了。其实更年期的实质是女性在自己生命进程中,对即将到来的衰老做顽强的抗争。
更年期是人从成熟到衰老的转折时期,这是自然规律,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更年期到来的女性,首先应该感到庆幸,我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时间,也就是说只有你活的足够长,才能够进入和体验更年期阶段的人生过程。更年期结束因人而异,一般会持续2-10年,需要提醒的是,绝不是越快越好,因为更年期过去,就是老年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