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降压药停用一段时间以后再服还有效果吗?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而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朋友们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朋友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原来服用的降压药,停用了一段时间,如果再次服用,降压药还会有效果吗?
对于这个问题,对于目前主流的几类降压药来说,服用降压药停药一段时间后,继续服用,降压药仍然是具有降压效果的。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原理各种各样,比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通过控制钙离子的细胞内流而达到舒张动脉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而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则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则可以通过减缓心率来改善血压高的问题,利尿剂则是通过改善水钠潴留,调整降低血容量来降低血压的。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降压药,都不存在停药后在用药,其药物作用就会其血压调节机制失效的情况,通常说来,降压药不存在耐药性的问题,也不存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失效的问题。
如果你原来服用的降压药血压控制效果良好,身体耐受性也很好,没有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停药,如果再需要服用降压药时,如果身体并没有出现新的健康情况变化,仍然采用原来的降压药用药方案,选择原来的药物和剂量继续服用,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通常降压效果能有保障,而且用药安全性也不必过分担心。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原来吃一种降压药,控制血压效果挺好,安全性也不错,停药一段时间后,重新吃降压药,却发现效果不那么好了,发生这种情况,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确认降压药失效的可能原因。
第一步:多吃一段时间看看目前很多降压药物都属于长效的降压药,长效降压药在身体内作用时间长,控压平稳,用药方面,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选择基本原则之一。但长效降压药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以后,才能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因此,如果您重新服用的药物属于长效降压药,比如大多数的普利类药物,所有的沙坦类药物,氨氯地平等药物等,如果恢复用药的前几天发现降压效果不好,先别急着换药,不妨再多吃一段时间看看,通常经过2~4周时间,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就可以达到稳定状态,这种情况下,往往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就控制下来了。
第二步:确认做好高血压的生活调理干预如果重新服药降压药,发现降压效果不如从前了,也不防扪心自问一下,除了吃药以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大不大呢?原来服药的时候,如果在饮食上严格控盐,平常也注意运动锻炼,戒烟限酒不熬夜也都做到了;而现在服药的时候,却百无禁忌,生活上一点不控制,这样不积极进行生活调理的情况,血压自然是控制不好的,只有严格自律的生活调理干预,再辅以药物进行高血压的控制,才能够更好的更稳定的控制好血压水平。
第三步:结合身体情况,适度调节降压药用药方案如果上述两种情况都做到了,生活上能够严格自律,服药的时间也比较长了,但降血压的效果仍然不理想,一般应该考虑身体的血压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否出现了其他的疾病问题引发了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建议就医进行适当的诊察,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果原来的药物有一定效果,也没有用药禁忌,可以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来加强血压控制,而如果是因为其他疾病问题引起的血压继发性升高,则应该重点加强相关疾病的控制,同时注意调整用药方案,加强血压的调控。
同一种降压药停用一段时间以后再服还有效果吗?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具备用药指针的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以增加血压达标率、减少血压波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那么一种降压药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服用还有效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控制血压,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血压的基础措施,也是轻度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生活方式干预降压幅度有限,随着年龄的增加与病情的进展,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难度可能会逐渐增加,此时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已不能控制血压达标,需在此基础上给予药物降压,轻者给予一种药物即可控制血压达标,重者可能需要三种及以上药物才能达到预期。控制血压达标后,部分高血压患者误认为高血压已被治愈,以致擅自停药,停药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一经诊断几乎伴随终身,原因在于多数高血压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病因,只能通过降压药对症治疗。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降压需终生维持,若擅自停药,可能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血压持续升高,二是血压波动增大。血压持续升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狭窄与斑块形成,重者可因心肌、脑组织血流供应不足,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血压波动增大可增加斑块破裂风险,因此也可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更大的危害在于,急聚升高的血压超过脑血管的承受能力后,可能诱发脑出血。
因此,部分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依然发生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原因之一可能为擅自停药。所以高血压患者关注的重点应为停药后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当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人而异,但无论风险高低,均应积极预防,因为无论是心肌梗死、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均有较高的致残风险与致死风险,尤其是已经出现缺血症状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心肌缺血时早期可出现劳力或情绪激动后胸痛,医学上称之为心绞痛;脑缺血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黑曚等症状。这些患者除开药物降压,还应了解心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以早干预。
我们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高血压患者停药后,再次服用是否还有降压效果?降压效果肯定存在,但能否再次控制血压达标需另当别论。若停药的时间较短,恢复原有治疗方案后有机会再次控制血压达标;若停药时间较长,恢复原有治疗方案后可能无法控制血压达标。这一点我们通过其他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经历来验证。初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控制达标,也需定期监测血压,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硬化可能逐渐加重,动脉硬化可加重高血压,而血压升高又可加速动脉硬化,因此老年患者降压难度可能逐渐增大。若停药时间较长,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原有的降压强度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此时恢复原有治疗方案后可能无法控制血压达标。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若发生了低血压,或出现了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也不能停药吗?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初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低血压可能与降压强度过大有关,此时应由专科医生调整降压方案,主要为减少降压药用量,同时应增加血压监测频率,以了解血压控制情况;若小剂量降压药依然会发生低血压,应调整为生活方式干预。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一样。部分不良反应经合理处理后,不仅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增加血压达标率:
以地平类降压药为例,短效、中效、长效降压药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一样。如大家熟悉的硝苯地平,若为硝苯地平普通片剂,由于降压强度大,因此扩血管作用明显,但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心悸症状更明显;由于降压时间短,因此需要每日服药三次,增加了血压波动,可增加靶器官损害。但如果换用缓释剂型或控释剂型,由于释放药物的速度减慢,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会有所下降,由于降压持续时间增加,因此血压波动减少,可减轻靶器官损害。
- 依然以地平类降压药为例,由于该药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心悸、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部分患者对此药不耐受,但并非没有解决办法:对于心悸,若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由于后者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因此可抵消地平类降压药引起的心率增快,同时具有更好的降压疗效;对于下肢水肿,与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联用,可减轻症状。这些联合方案属于优选联合降压方案,由于优选的联合降压方案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因此需要小剂量给药,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综上,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维持降压治疗,具备用药指针的患者不能随意停药,停药后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增加靶器官损害,同时可增加血压波动,增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若停药时间较短,再次服药后能会控制血压达标,若停药时间较长,降压难度可能会随之增大,再次服药后可能无法控制血压达标。初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由于降压药用量难以把控,因此可能发生低血压,但可通过减少药物用量,改善血压控制情况,必要时应调整为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患者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后,可通过联合用药抵消不良反应,也可通过更换药物剂型减轻不良反应,但均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擅自调药。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同一种降压药停用一段时间以后再服还有效果吗?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有朋友问:每天服用一片降压药好多年了,现在血压控制不太好了咋办?加量还是换药?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有些人担心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会不会产生所谓的耐药性?不然为什么降压药越来越不管用了?是需要加大服用量还是需要换用别的降压药呢?
其实这是对降压药起作用的原理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心,因为降压药并非像抗生素一样是通过杀灭细菌病毒起治疗作用的,细菌病毒是微生物,它可以主动地对抗药物的作用下而发生一些变异,使药物的杀灭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即产生了所谓的耐受性或抗药性。
降压药则是通过调节“打通”机体的血压调节机制起作用的,比如说血管扩张就能容纳更多的血液来缓冲血流的压力,但是控制血管扩张的“开关”失灵了,血管扩张无法进行就导致了高血压的发生。
如果把血管上的这个“开关”看作是一把锁,因为开锁的钥匙丢了,锁无法打开、“开关”无法启动,从而造成了高血压的发生。降压药就好比是开锁的钥匙,是通过开锁来启动开关起到控制血压作用,是不会失效的。实际上人体中控制血压的“锁”有很多种,不同的降压药只能打开不同的“锁”,而每一种“锁”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一种降压药达到一定的服用量后也便到了极限,这就是为什么当一种降压药不足以控制住血压时,不能增加服用量而需要加服其它种类降压药的原因。
临床实践中,一种降压药从小剂量到最大剂量,最多可提高血压控制效率20%,但如果加用其它种类的降压药,血压控制效果可达100%甚至更多。因此有高血压的人服用单一的降压药达不到控制要求时,就应联合用药才能将血压控制达标。实际上联合用药时,每一种降压药的用量反而是最小的,控制血压的效率却可最大化,所担心的不良反应也会更少更小,况且有些降压药对心、脑、肾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联合用药不要认为高血压加重,而是控制血压的需要。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同一种降压药停用一段时间以后再服还有效果吗?
可以完全没问题 但是有些降压药达到浓度需要十几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