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近期,一则新闻报道又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44名痊愈患者,26人复阳”,光听这名字就够吓人的,是还没有彻底治愈,还是又再次感染,这种情况会不会继续将病毒传给其他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一下。

这则消息来源于武大人民医院张旃教授的一项调查研究,一开始的病例数是18位,在按照卫健委的诊疗指南进行两次核酸检查呈阴性之后,均进行了第三次核酸检查,其中有13人第三次核酸复查为阳性,而只有5人第三次检查为阴性,后续病例扩大到了44例,其中有26人在两次核酸转阴的结果后,复查又出现了阳性结果。

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出现在武汉,在成都、广州、江苏徐州、深圳等地,也陆续出现过出院病人居家隔离期间(指南要求出院后继续居家隔离14天),复查出现阳性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情况,确实值得我们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担忧。

为什么按照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出院标准2次检查核酸阴性,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复查又会出现阳性呢?可以考虑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核酸检测准确度问题,目前主要监测的痰液、鼻咽拭子的样本,取样人员的经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使用,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几率会产生“假阴性”的结果,但相信专业人员操作,核酸检测试剂盒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大。

2. 出院后进一步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一般说来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体内应该有一定的抗体,不易再次被病毒感染,但如果存在虽然已经出院,但身体免疫力较差,体内抗体数量也不足的情况,这种再次被感染的几率也是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如果病人复测核酸转阳,而且再次又出现相关的新冠肺炎症状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考虑这种可能性。

3. 病毒复制周期性变化导致,在病人病情好转的情况下,病毒在病人体内的载量已经较低,但病毒还并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是有一定的周期性复制表达,在病毒载量低的情况下,进行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而病毒周期性复制表达较强的情况下,复查就会又出现阳性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复阳患者,仅仅是核酸检查复阳,而并没有再次出现相关症状和身体健康危害的情况下,是这种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因为病毒复制周期导致“假阴性”的可能性最大,这也是目前复查复阳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状况。

目前在治愈患者中的复阳几率有多大呢?从目前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3月4日的80409确诊病例中,出院复阳的病例约占0.1%左右,这个0.1%的统计结果,不知道是以治愈患者为基数,还是以确诊病例为基数,相信还会有一些在出院隔离14天复查过程中出现的“复阳”或者未发现的复阳,这个比例虽然不大,但也值得我们注意,值得对病毒特性,病毒控制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复阳的患者有没有传染性呢,会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呢?就广州市检测复阳的十几例出院病例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复阳病例传染其他人的情况出现,一方面,出院继续隔离的政策能够大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复阳病人是否一定不会传染他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多的数据来确认。

因此,对于出院病人复查核酸阳性的情况,大家一定要科学理性认识,不要过分担心,但也要适当注意,如果家中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后的14天的居家隔离和随访复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期间,还是应该尽量与家人做好隔离,家中其他人也要做好防护,应该按照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做法继续坚持14天,如果居家隔离14天后复查,核酸仍然为阴性,这时候再稍微放松也不迟。

关于出院标准要不要修订的问题,当然会有很多专家会去考量,会在不断更新的诊疗指南中做出相应的更新,作为一个健康科普作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1. 鉴于目前出院患者确实存在“复阳”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还是应该谨慎对待,不管这种情况有没有传染性,最起码都说明病人体内的病毒还没有完全清除。

2. 有专家建议要谨慎考虑出院标准的修订,但个人认为,应该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考虑,比如病人积压较多的地区,医疗压力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严格出院标准,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病人的积压,造成较大的医疗压力;但对于医疗资源充足,患者本来就比较少的地区,不妨进一步严格出院标准,尽量减少出现复阳几率,对于疫情的防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对于“复阳病例”的临床数据统计和病毒学研究,还应该继续进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复阳,复阳后对患者自身有没有危害,会不会出现继续传染其他人的可能性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4. 对于出院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1)在2次间隔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增加肛拭子检测转阴,上海的本地版诊疗方案中,出院标准就增加了这一条;(2)在2次间隔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是否增加第三次核酸检测转阴才作为出院标准;(3)是否在3次核酸检测阴性的前提下,对病毒抗体进行监测,抗体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方可出院。对于这几种方式,具体哪一种更能够有效的减少复阳病例的产生,更有效的确认病毒的彻底清除,同样也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来确认。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本人不懂得专家院士订的标准复阳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阳气来了,人体的阳气也会上升的,正常人体要阴阳平衡,阴亏阳亏都是致病的原因。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痊愈患者复检阳性这个消息引发了很多人关注,因为目前我们还处在对冠状病毒的摸索阶段,尚未有特效药物和疫苗,而已经痊愈出院的患者又不止一个出现假阴性的情况,这不得不让人担心,病毒到底能不能被彻底消灭?

那么,为什么患者会出现复检阳性呢?王药师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在取样和测试的过程中,由于手法和试剂敏感性的不同,出现了假阴性出院。毕竟此前也有不少患者检测四五次才测出核酸阳性,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不是100%。

第二种是出院后复检的时候出现了假阳性。

第三种是患者体内的确还存在冠状病毒。病人在好转过程中,病毒载量下降,会出现间断排毒的情况,所以可能造成间断期阴性,排毒时阳性的结果。

对此,国家卫健委已经对诊疗方案进行了修改,根据国家卫健委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有4条,其中第4条是:“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采样时间由原来的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

从目前临床观察以及新冠病毒的发病机制来看,咽拭子阴性并不能完全等于不排毒,复检阳性的概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很可能与病毒间断排除有关,如果患者在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没有错误,那么很可能是出院后病毒又进行了排毒,病毒载量上升,所以复检时又检出了阳性。

对于复检阳性的患者是否会传染他人,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这种例子,姑且可以认为虽然复检阳性,但是患者体内病毒活性已经不高,不存在强传染性。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毕竟没有先例不达标没有可能传染,如果您是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家属,在居家生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做好防护,痊愈病人虽然再次患病的可能性很低,但为了家人的健康和安全,还是建议佩戴口罩,单独隔离。

对于普通群众,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出院复检阳性很高,不能完全排除传染可能性,况且目前病毒仍然存在,不能因为周围没有了确诊病例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出行一定要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勤洗手勤消毒。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冠肺炎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近期新冠肺炎治愈的患者出现复阳的问题,又给大家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现在出院的患者全国已经近五万多人了,如果不断出现复阳的问题,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件事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交给医护人员去处理了,对于这次的新冠病毒,其实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从治疗,到防控等等,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的,因为这些的新冠病毒流氓性质比较严重,根本猜不到它会在哪里摆一道,这与出院的标准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不过出现这样的问题,医院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进行调整,毕竟如果问题大,辛苦玩命的还是他们,这也是他们不想看到的,所以遇到“消极”的情况,不能去怪他们。

新冠肺炎一般符合标准以后,隔离14天以后才能出院,而出院的人也是在家居家隔离的,并且进行监测的,并不是出院以后就彻底皆大欢喜了,做的后续的防护还是可以的,只是复阳这件事,不是普遍的现象,但确实是存在的一种现象,这只能由专业的人去找原因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新冠病毒,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在不断的变化,近期还出现了变异的问题,但只要做好防护,就不用怕。

这也是为什么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管控却丝毫没有放松的原因,因为策略都是根据新冠病毒的流氓性质来的,不敢松懈一丝一毫,而我们自己为了尽快赢得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也要积极的配合做好防护,减少外出。对于未来出院的标准以及后续的跟踪,相信医护人员会有妥善的解决方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鼓励,相信!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复阳率近60%!复阳率如此之高,先来看看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对于复阳现象,钟南山院士指出,根据病毒微生物的规律来看,治愈的患者只要身体里出现抗体,并且增加到一定的量,就不会被再次感染。所以说即使是“复阳”的出院患者,只要体内的抗体达标,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小。上海专家张文宏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张文宏表示,个别出院患者核酸复查阳性并不奇怪,出院患者会不会再传播病毒才是问题的关键。病毒吞咽后可能存在于腹腔、大便和肠道,要各项指标全部阴性才行。所以,上海市在两次核酸阴性之后,还会给病人同时做肛拭子(粪便肠道检测)。并且两周后要再采样、随访。

如此多的病例复阳,是否是新冠肺炎的出院标准太低了?我们来看一下新冠肺炎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1. 体温恢复3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一天)

满足以上条件可解除隔离出院

大家都知道,有些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核酸检测反复转阴,有的疑似病例,多次核酸检测才显阳性,这种情况可能是出现了假阴性和假阳性。因为,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跟试剂盒的质量,样本的类型,样本的运输和储存方法,核酸提取等都有关系,建议增加第三次核酸检测以提高准确度!

其次,为了防止病人出院时消化系统或者大便内还留存着病毒造成他人感染,建议增加粪便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可出院!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现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的病人在一天一天增加,全国人民盼望疫情结束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但我们这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心急清空病人,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严防严控才能更好的战胜病毒,取得胜利!

44名痊愈者26人复阳,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可以做什么样的修改?

我是麻大哈医生,很高兴为你解答

2月28日,徐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已治愈出院半个月的该市首例确诊病例,因复检时发现核酸检测再度呈阳性,已重新住院接受治疗。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了大众的纷纷议论,其中就有人问“新冠肺炎目前的出院标准是否要求过低?”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制定的出院标准(需全部满足):

1. 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

这一标准与第六版相比,大体内容没有变化。只有第4条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这也说明此出院标准在现阶段是合理的,标准并不过低。

二、那么“治愈”出院的患者为什么复阳呢?

新冠肺炎患者是否治愈的病原学金标准为核酸检测,但是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目前大家都认为咽拭子取样流程和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存在问题。随着诊治经验的逐渐积累,不少临床医生都建议结合肺部CT、临床表现、体内lgG、lgM抗体综合性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不是只看核酸检测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