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降得越低越好吗?血脂到底对人体有没有用处?
血脂降得越低越好吗?当然不是的!
很多朋友,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都存在着高血脂的问题,高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风险因素,过高的血脂水平,会引发血管壁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损伤血管壁内皮健康,而血脂过高引起血液变得粘稠,血流速度变慢,也会使得脂质更易于沉积于血管壁内皮细胞下方,沉积的脂质会激发身体的应激反应来清理和去除这些脂质,但如果身体对于脂质的转运能力弱于脂质沉积的速度,血管壁内皮下方沉积的脂质就会越来越越多,这些脂质细胞被吞噬氧化,最终形成氧化修饰的脂质泡沫,这些泡沫不断融合,最终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核心,在脂质核心上方会逐渐形成含有纤维蛋白等成分的“纤维帽”,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过程,这样的斑块会导致血管的硬化狭窄,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我们都要求要严格控制血脂水平,比如说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各国的指南都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应该至少控制到1.8mmol/L以下,而在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年会上,相关研究还表明,如果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4mmol/L以下,还可以更大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对于这样的控制标准,可以说是非常严格的了,这样的一些指南推荐和权威研究结果,可能会给朋友们一个这样的印象,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是我的血脂水平控制到越低,对身体健康就越好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否定的。
我们的血脂并不是一无是处,血脂在正常范围时,对身体健康和基本的生理功能维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多数会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超过60%以上),低密度脂蛋白会转运胆固醇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方面胆固醇是形成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另一方面,胆固醇还是合成体内各种激素的重要原料,因此,如果没有胆固醇,可以说我们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都是无法达到的,甚至可以说胆固醇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生理物质。
之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求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降的低一些,1.8以下的达标水平,比起正常人3.4的正常范围,又低了不少,是因为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通常都已经有了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问题,积极的控制好血脂水平,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以下,能够有效的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一步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斑块的继续进展,减少斑块因出现不稳定而破裂导致血栓的风险几率。
但即使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也绝非越低越好,对于ESC最新推荐的血脂说降到1.4以下更好的说法,目前医学界也远还未达成共识,我国国内就有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的过低(低于1.4mmol/L),虽然有可能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几率,但却可能因为胆固醇水平过低,导致脑卒中的出现风险加大。
想要把胆固醇水平控制的太低,比如低于1.4mmol/L,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一方面要在生活上严格控制,脂质的摄入应该非常少,另一方面用药上需要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应用或其他药物应用才能达到,因为高强度的降脂药物的使用,引发的药物安全性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建议还是把1.8mmol/L作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即可,切勿盲目的过度降低胆固醇,不但对身体不一定有更大的获益,反而可能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健康风险。
血脂降得越低越好吗?血脂到底对人体有没有用处?
老李是个冠心病患者,因为严重的血管狭窄,最后没办法放了支架。他后来了解到,引起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就是血脂高,导致的血管垃圾增加,才引起了心血管狭窄。
老李问我:既然血脂这么坏,多吃点药把血脂降到0不行吗?
当然不行!
一方面吃药吃多了,不但不能把血脂降到0,还会增加药物副作用;更何况血脂也不是一无是处!
第一、血脂包括四项,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还是好血脂
血脂其实不是一个指标,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其中有一个高密度脂蛋白属于好血脂,能够减少血管垃圾,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这一项血脂高一点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低了反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从这一点讲,并不是血脂越低越好,就像这个高密度脂蛋白这个血脂,越高越好!
第二、即使是“坏”血脂也不是越低越好
除了高密度脂蛋白,其它三项简单的可以叫作“坏血脂”,也就是这3项血脂升高,就会增加血管垃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但也并非越低越好。
目前常用的血脂标准:
总胆固醇 2.8~5.1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4mmol/L
高危人低密度目标是<2.6mmol/L
极高危人低目标是<1.8mmol/L。
胆固醇也有自己好的一面:
1、胆固醇 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2、胆固醇转化为胆汁。
3、胆固醇能够参与合成激素。
如果胆固醇低于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就会出现:
1、胆固醇低容易患上抑郁症,特别是老年人。
2、胆固醇低容易引发脑出血。
3、胆固醇低降低免疫力。
4、胆固醇低影响智力发育。
当然,说胆固醇有一定的好处,不代表胆固醇没有坏处,胆固醇高了肯定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所以,如果胆固醇,尤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一定要重视。
甘油三酯:
正常的甘油三酯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及热量,脂肪是构成身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脑神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含有很多脂肪。脂肪在体内还构成身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形成磷脂、糖脂等。此外还有保护内脏器官,滋润皮肤,和防震作用。
虽然血脂中甘油三脂不是最坏的,但一旦甘油三酯升高,且长期升高,对人体也是有害的!简单说甘油三酯升高,搬运甘油三酯的载体就会随之增多,这时候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增加,虽然甘油三酯对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影响不大,但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我们说了低密度脂蛋白是最坏的血脂,这个血脂升高就会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甘油三酯升高后,间接的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除此之外,甘油三酯如果高于5.65,或者更高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尤其是甘油三酯本身就高,加之酗酒猛吃,那么就更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从而致命。
在3个所谓的“坏血脂”中,最坏的就算是低密度脂蛋白,是血管垃圾最大的制造者,低密度脂蛋白应该降到多少合适呢?
2018年胆固醇管理指南同样做出了明确的推荐:
严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也就是单纯的高血脂,并没有别的心脑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4.9 mmol/L, 即可予以高强度他汀治疗。
年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或心脑血管疾病若低密度脂蛋白≥1.8 mmol/L,即可启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我国最新降血脂建议:
2019年10月11日,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这6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4 mmol/L。此前,我国相关指南所建议的目标值是<1.8 mmol/L。
按照这一专家建议,超极高危患者包括:
1. 虽然经过他汀等降脂药的充分治疗,在2年内仍然复发心血管事件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急性肢端缺血等);
2. 心、脑或外周动脉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3.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
4. 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年之内的患者;
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者;
6.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两支或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
如果服用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还是不大便,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和或PCSK-9抑制剂,。这种治疗策略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更好的改善血脂异常防治现状、降低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风险与致死致残率。
所以,血脂并非越低越好,部分血脂是好血脂;就算坏血脂也有好的一面;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记住,最主要是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这个低密度脂蛋白应该降到1.8以下,最新研究降到1.4以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