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引起来的痛风石,如果尿酸正常了,结石会自己消除吗?
很多朋友都受到高尿酸问题的困扰,因为有了高尿酸问题,所以也了解了高尿酸对于健康危害的一些相关知识,很多朋友知道,高尿酸除了会引起痛风以外,还会形成痛风石,对于这样的痛风石,我们应该如何控制,它能够随着尿酸的控制而消失吗?是困惑很多朋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好好探讨一下。
痛风石是如何形成的?高尿酸会引起痛风,还会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是如何形成的呢?当我们血液中的尿酸浓度高出很长范围时,超过384μmol/L的饱和范围,从理论上来说,就会有尿酸盐在血液中形成结晶,当然血尿酸的水平越高,血液中出现的单尿酸盐结晶就会越多。
这些尿酸盐结晶会随着血液全身游走,就会在某些部位形成沉积,关节部位,肾脏间质,身体的一些软组织部位,如耳廓等,都有可能会形成尿酸盐的沉积,如果高尿酸长期不控制,尿酸水平持续升高或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尿酸盐的沉积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就会形成慢性的痛风石问题。
沉积在关节部位的尿酸盐结晶,如果逐渐沉积形成慢性的痛风石,虽然不一定会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同样也会日积月累引起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问题,严重者会影响关节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
沉积在肾脏的尿酸盐结晶,一方面会影响肾脏的健康,进一步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从而导致尿酸排泄的进一步受阻,肾功能受损的同时,还会导致尿酸水平的进一步升高;另外,如果形成尿酸性的肾结石,还会引起剧烈疼痛,血尿,肾功能急性损伤等问题。
那沉积在其他软组织会不会有伤害呢?同样的,比如尿酸盐在耳廓后形成的痛风石,如果长期放任不管,虽然一开始可能不痛不痒,只是外观上多出来一个鼓包,但随着尿酸盐越来越多的沉积,痛风石部位可能会出现溃破,影响皮肤及软组织的局部健康。
因此,从高尿酸造成的健康危害来说,我们并不仅仅要注意高尿酸引起的急性痛风的风险,高尿酸引起的痛风石对于健康的影响,往往更加隐匿,而最终造成的健康危害也更大。
痛风石随着尿酸水平的降低,还能消失吗?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对于轻症的不明显的痛风石问题,如果能够积极的控制好尿酸水平,合理的控制好高尿酸问题,沉积的痛风石结晶是可以溶解甚至消失的,但如果不尽早控制尿酸水平,长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甚至是已经出现溃破痛风石问题,这种时候,通过控制尿酸来使痛风石彻底消失,往往就很难了。
对于痛风石的问题,我们举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身体血液中的尿酸盐代谢出现异常,导致尿酸盐浓度升高,过饱和后析出结晶,这些结晶不可能长期呆在血液里,而是会找一些“仓库”来存放它,我们的关节部位、肾脏间质、身体的其他软组织就成了存放痛风石的“仓库”,如果库存还不算太多时,我们积极的控制了尿酸水平,血液中的尿酸盐水平降到了一定的水平,已经不存在过饱和的状态,仓库里的“储备”就会进一步回到血液中,这样的情况下,痛风石中沉积的尿酸盐就会不断的复溶,痛风石也就不断减小。
而如果我们的尿酸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血液中的尿酸盐结晶仍然不断出现,这些仓库只能是越来越慢,越来越挤,当仓库的库存已经非常大,甚至把“仓库门”都挤破了(引发皮肤溃烂)时,这时候控制尿酸来消化库存储备,往往就很难了,对于这种严重的痛风石问题,我们往往会采用更直接的方式,比如手术取石的方式来解决。
想要控制好痛风石的问题,就要尽早的控制好尿酸水平,而不是要等到仓库挤爆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控制,如果能够在痛风石出现的初期控制好高尿酸,把体内的尿酸水平控制到300μmol/L以下,就能够使得痛风石部位沉积的尿酸盐逐渐复溶,痛风石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因此,想要避免痛风石发展到无法控制需要手术的程度,应该积极的做到这2点:
1. 尽早的加强高尿酸控制,而不是等到痛风石长的巨大,出现溃破时才去控制;
2. 明确有痛风石问题的朋友,尿酸控制水平应该控制到300以下,控制尿酸水平稳定达标,轻度痛风石就能缩小甚至消失。
尿酸引起来的痛风石,如果尿酸正常了,结石会自己消除吗?
尿酸高以后会在患者的体内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越来越多就会形成痛风石,很多患者的关节功能就是被这些可恶的结晶破坏的!那么尿酸正常了,这些痛风石能消失吗?咱们就来唠唠这个问题!尿酸多高算高,没发作过痛风体内也会有痛风石形成吗?
在我们的血液当中能容纳正常的血尿酸浓度,不应该超过420,如果一个人连续两次空腹非同一天测量血尿酸均超过这个值,那就可以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当我们血液当中的尿酸超过了正常值的浓度以后,就有一定的几率会在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尿酸盐的结晶,当这些尿酸盐结晶以细小针状结晶沉积于软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及异物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肿,慢慢的就会形成痛风石。
尿酸超过540,将会有5%的几率形成尿酸盐结晶,尿酸高的时间越长,尿酸异常浓度越高,形成尿酸盐结晶的几率就越大,最终发展为痛风的几率也越高,大家看下图,如果一个人的尿酸高于600,那将会有30.5%的几率出现痛风发作。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是,有一些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实在体内已经形成了尿酸盐的结晶,这种情况根据2019年的痛风诊疗指南将其定义为亚临床痛风。那么一些没有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什么检查能明确出身体内是否存在着尿酸盐的结晶呢?一般有两个办法比较准确,第1个是通过超声来判断,另外一个是双能ct。
这些尿酸盐结晶在超声下会呈现出比较特异的双轨征,而在双能ct呈现的是一些绿色的小点状物,当然如果慢慢的这些尿酸盐结晶变得越来越多,浓聚的范围越来越广,就会变成比较大范围的ct影像。这些隐藏在体内的尿酸盐结晶,很有可能在一次外伤一次着凉,或者是一次暴饮暴食以后出现晶体性的炎症导致痛风发作,大家可以想象这么多根细小的针,不停的在刺激患者的发作部位,会有什么样的症状?患者当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而且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炎症反应,红、肿、热、痛,这四大症状都会典型的出现。
痛风患者出现痛风石,尿酸正常,这石头能消失吗?不是所有的痛风患者都会出现痛风石,但出现了痛风石,往往证明患者的痛风程度比较严重。而且痛风石形成的时间也不一定,有一些患者,可能2~3年出现了痛风石,有一些患者要10~15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痛风石,这跟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有关。
那么如果患者经过控制尿酸达到了正常,低于420,痛风石能消失吗?答案是可以,但是单纯的满足低于420,是不可以的!
患者的痛风石想要溶解,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痛风患者的血尿酸要低于300,这个值其实很难达到,临床上有痛风石的患者,真正能溶解的比较少。
大家要知道痛风石形成的过程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想要快速的把痛风石溶解掉也必然不是一个快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一些患者控制的比较严格,也要将近3~5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的将痛风石溶解。即使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办法将痛风石切除,但是也仅仅能切除某一个部位的痛风石,在这个部位的软组织甚至骨髓内都有大量的痛风石形成,切除之后如果控制不好,痛风石还会再次出现!
所以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必须科学合理用药。因为想要溶解痛风石,必须要将尿酸控制在300以下,那么如果正常的通过运动、通过控制饮食,很难将尿酸控制在这个程度,尤其是已经患有痛风的患者,尿酸的代谢是异常的,能控制在420左右就很好了,所以建议有痛风的人群,尤其是有痛风石的朋友,一定要在专业的风湿免疫科或者是内分泌科医生的帮助下,将尿酸控制在300以下。
●必须要有毅力。其实只要能听从医生的建议,合理的用药、控制住饮食以及科学的运动,将尿酸控制在300左右并不是不能实现,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坚持多久。
因为控制尿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时间的让一个病人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而且要天天吃药,这样的日子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并不多。很多人控制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以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慢慢的会觉得宁可犯痛风疼几次也不能再过苦行僧一般自律的日子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病人太不听话了,其实如果这个事摊到您自己身上,您可以考虑一下自己能坚持多久?
●在科学合理用药的基础上还要更加严格的控制自己的饮食,要有科学合理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是一些比较好的,适合痛风病人进行的运动。注意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水,千万不要因为出汗而使自己处于一种脱水的状态,这样很容易导致尿酸的波动,造成痛风的发作。●但请有痛风石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悲观,现在对于痛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一些新药也被研制出来,比如尿酸氧化酶,这一类的药物主要被应用于口服降尿酸药物反应比较差或者是有大量痛风石的患者,尤其是一些难治性痛风,它的特点是可以快速降解人血清中的尿酸,加速痛风石的溶解。有一些病例应用尿酸氧化酶治疗,3~6个月以后,痛风石溶解效果非常好。但是这个药物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有可能产生耐药性,有一些患者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期待将来的研究会使药物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过敏反应会越来越少,使更多的痛风石患者受益。
总结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来讲,想要通过降尿酸将痛风石溶解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单纯的降尿酸降脂正常值以下是不够的,必须要将尿酸降到300以下,才有可能慢慢的溶解痛风石。
这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漫长的过程,请一定要选择一个您信任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用药,定期监测自己的肾功能,监测自己的尿酸水平,而且一定要严格的控制饮食,科学合理的运动,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慢慢的在痛风石就会被溶解掉了。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痛风石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尿酸引起来的痛风石,如果尿酸正常了,结石会自己消除吗?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随着我们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当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饱和度,出现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等组织处,就可以导致痛风发生。随着病情进展,当尿酸盐结晶逐渐增加,就可以导致痛风石发生,如果不正规诊治,后期甚至可以导致肢体残疾。正常情况下,我们男性血尿酸水平应<420umol/L,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作用,血尿酸水平应<360umol/L,绝经后与慢性相同。当我们在正常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八小时以上测得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420u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直接相关,据统计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生痛风,而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痛风形成的概率也就越大,当血尿酸水平超过540umol/L,将会有5%的几率形成尿酸盐结晶,而当尿酸高于600umol/L,发生痛风的概率可超过30%。由此可见,痛风石形成的前提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超过饱和度,并出现结晶析出和沉积,所以预防痛风石形成的关键也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当血尿酸水平下降时,痛风石也可以慢慢溶解,对于小的痛风石,甚至可以完全溶解,而对于大的痛风石或患病时间过久的痛风石患者,必要时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为了预防减少痛风的发生,我们应注意在专业医生指导规范化治疗,注意:①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少尿酸的形成,不吃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少吃而不是不吃肉类、菌类和豆类,吃之前可焯水一下再烹饪;②多吃新鲜蔬菜、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宜大于2000ml,以白水为宜,也可适当饮用苏打水、淡茶水和咖啡,避免饮用果汁、可乐等果糖丰富的饮料;③戒烟限酒,需严格戒烟,最好不饮酒,特别应避免饮啤酒和黄酒,难以戒酒者可适当饮红酒,痛风急性期应严格戒酒;④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⑤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⑥合理用药,痛风急性期应积极消炎止痛,对于血尿酸水平超过540umol/L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病频繁发作者或出现痛风石及其并发症者,应注意使用降尿酸药物,应量;⑦监测病情变化和定期复查。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尿酸引起来的痛风石,如果尿酸正常了,结石会自己消除吗?
高尿酸血症是常见代谢性疾病,痛风石是高尿酸血症的特征性表现,也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降尿酸药物的指针。那么,高尿酸血症出现痛风石以后,若尿酸恢复正常,结石会自行消除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痛风石主要发生于未规范治疗的痛风患者,统计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以后,若未给予合理的降尿酸治疗,大约70%的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痛风石。痛风石可出现在关节、耳廓、肾脏等多个部位,较小的痛风石对外观影响不大,较大的痛风石不仅影响美观,同时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出现关节僵直、畸形,因此出现痛风石后应给予合理的降尿酸治疗。痛风石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降尿酸药物,但降尿酸目标值并非控制在420μmol/L以下,而是低于300μmol/L,才能促进痛风石的溶解。部分患者则需给予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三类患者:①痛风石较大,或显著影响美观;②痛风石对周围组织产生了压迫作用,显著影响肢体功能;③痛风石反复破溃且经久不愈。
因此,痛风石是否能消除,由多因素决定,并非单纯由尿酸水平决定。痛风石的治疗措施中,很多患者易忽视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即大家所熟悉的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以后,不仅可增加尿酸达标率,还可减少痛风发作,当前也有利于溶解痛风石。因此,痛风石患者应注意:①以低嘌呤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与粗粮,这些饮食习惯属于保护因素;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与肉汤,这些饮食习惯属于危险因素。②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500ml以上,可适当喝些咖啡、牛奶,这些饮品属于保护因素;限制饮酒或戒酒,少喝富含果糖的饮品如蜂蜜、碳水饮料等,这些饮品属于危险因素。③戒烟,避免劳累与受凉,可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易升高尿酸且易损伤关节,增加痛风发病风险。
综上,痛风石患者的降尿酸目标值并非低于正常值(420μmol/L以下),而是控制在300μmol/L以下,所有痛风石患者皆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药物降尿酸治疗,痛风石较大、影响美观,或影响肢体功能,或反复破溃、经久不愈,可给予手术治疗。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尿酸引起来的痛风石,如果尿酸正常了,结石会自己消除吗?
你好!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一般是尿酸盐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晶。
痛风患者,一般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产生尿酸过多,无法正常代谢引起的。而痛风石往往是患者的痛风长时间未控制好导致的。容易在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堆积,痛来往往难以忍受。
目前的治疗手段一般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为抑制尿酸合成、促尿酸排泄、碱化尿液、消炎止痛药等。
若是你长期的把尿酸控制好了,大量的饮水,控制炎症,早期痛风石也有部分会慢慢消退,但那些已经形变的往往会伴随终生或者手术治疗。
尿酸引起来的痛风石,如果尿酸正常了,结石会自己消除吗?
痛风石的形成,是痛风炎症进入了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的结果。在慢性痛风患者中,尿酸在身体各个部位的皮下组织累积形成尿酸盐结晶,最后形成一个个像疙瘩一样在皮下肿胀起来的东西,就是痛风石,也叫“痛风结节”。
其实,尿酸不仅沉积在皮下,还会沉积在人体其他组织中,一般来说除了神经系统因为有血脑屏障的保护外,身体任何地方都有可能会受到尿酸盐结晶的伤害,包括眼睛和心脏。而常见的是沉积在耳郭、手肘、手背、手指、膝盖、脚踝、脚趾、脚后跟等体温相对较低、血液循环相对弱、容易受压的地方的痛风石;另外有20%的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导致肾结石或者出现肾脏病变。
我是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医生刘良运,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尿酸是如何引起痛风石的,以及尿酸正常了痛风石是不是能够消除或溶解的问题。
痛风石形成取决于尿酸盐水平,但也与未经治疗等因素有关痛风石,是由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裹尿酸盐结晶所形成的肉芽肿样物质。一般来说30%未规律治疗或未经治疗的痛风患者在痛风诊断5年内可以形成痛风石,通常诊断痛风10年内如果仍未做降尿酸处理都会出现痛风石。
痛风石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关节或关节肌腱导致关节运动受限,一般来说主要影响下肢关节,但是有研究发现包括脊柱关节也不能逃脱尿酸盐的沉积。痛风石一般出现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但是也会发生在临床上无关节症状的患者。
痛风石是什么样子呢?外观是凸起于皮面的圆形结节,初次发生的痛风石表面皮肤呈黄白色,硬度中等,一般没有明显的压痛和波动感,大的如白果、小的如绿豆。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病程的延长,痛风石可逐渐增大和数量逐渐增多,且波及多个关节周围。
痛风石的数目及大小是反映痛风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的直观指标,痛风石较大、数目较多,就表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病情控制不良。一般来说,痛风石和发病年龄、未经治疗而持续时间较长、发病频率、血尿酸水平以及上肢和多关节发作有关。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分析。
- 血尿酸越高,痛风石形成越快:有研究表明,痛风石的发病率、大小和数量与血尿酸浓度有关,统计显示血尿酸≤480μmol/L,很少形成痛风石;血尿酸≥540μmol/L,有50%未经治疗的痛风患者有痛风石;血尿酸为600~660μmol/L之间,有22%未经治疗的痛风患者出现多个中等大小的痛风石;血尿酸≥660μmol/L,15.4%未经治疗的痛风患者可见广泛较大的痛风石。
- 尿酸池越大,痛风石形成越快:研究认为,痛风石的出现与尿酸池也就是人体尿酸总量有关,正常人的尿酸池为1200mg,平均速溶尿酸池为7.14mmol,每天合成和排泄各4.46mmol,无痛风石的患者速溶尿酸池在7.14~23.8mmol之间,有的患者速溶尿酸池可上升到107.1~184.6mmol之间。痛风石的绝大部分尿酸盐属于慢溶性尿酸盐,尿酸池扩增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尿酸盐仓库,导致尿酸盐容易沉积在关节等处。
- 病程越长,痛风石形成越快:有研究统计,发病<5年出现小痛风石的有6.4%,中等和巨大痛风石的占5%;病程6~10年,小痛风石发病率为12%,中等痛风石为1.9%,巨大痛风石为0.95%;病程11~15年,小痛风石发病率为20.6%,中等痛风石为6.4%,大痛风石为2.9%;病程16~20年,小痛风石发病率为33.8%,中等痛风石为7.0%,大痛风石为9.2%;病程>20年,小痛风石发病率为26.1%,中等痛风石为17.1%,大痛风石为21.6%。总体来说,病程越长,形成痛风石几率越大,痛风石也越大。
- 发病关节越多,痛风石形成越快:一项基于106例男性痛风患者的研究证明,40%的患者出现多关节的痛风石,此类痛风石的形成,与多关节炎痛风多次发作、多关节痛风发作时间较长、典型的慢性关节炎进行性加重等有关。
总而言之,痛风石的形成还是与未能长期坚持降尿酸相关,因为尿酸盐长期居高不下,尿酸就容易出现沉积。而且另外一方面,未经治疗的患者中,痛风发作的频率通常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痛风石经过治疗是否可以消除?还要看痛风石的大小通常痛风石主要还是见于病程比较长的痛风患者,尤其是血尿酸控制不理想,经常有痛风急性发作者。痛风石一旦出现,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非但不会自行消除,而且会随着疾病的迁延而逐渐增大。
早期初发的痛风石都较小,形成初期呈白色牙膏样或白垩样,在给予积极地治疗让血尿酸长期维持正常后,经过一定的时间痛风石可以消除。这是因为早期痛风石水分没有被吸收,没有变得坚硬,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和变性能力不强,没有完全形成包膜。也就是说,较小的痛风石可以通过正常的降尿酸治疗来消除,较小是多小,有评判标准吗?
刘医生总结临床经验,痛风石消融需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
- 痛风石较小:一般来说,痛风石直径<1.5厘米,可以通过长期坚持降尿酸治疗来达到溶解痛风石的目的。
- 痛风石未硬化:痛风石形成时间较短,尚只是液态的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内沉积的尿酸能和血液中的尿酸自由交换。
- 痛风石部位:通常来说,如果是在关节处的较小而且未硬化的痛风石,可以消除;但是类似耳郭、非关节处皮下的很难消除,因为比较不容易被吸收融入血。
也就是说,正常的降尿酸治疗,包括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以及加强尿酸分解,或者是说通过免疫吸附、经筋刀等相关治疗,以及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对于痛风石较小,尿酸盐结晶能够脱落融入血液中,可以进行相关的溶解痛风石治疗。但是对于较大的痛风石,已经失去了再吸收融入血的可能,也就是说痛风石持续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和体积越大,降尿酸治疗消除痛风石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那么,溶解痛风石需要多长的时间呢?以刘医生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交流的结果来看,溶解痛风石一般来说在5年左右的时间,而且需要在这期间保持尿酸在300μmol/L以下。也就是说,长出痛风石需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降尿酸消除痛风石也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溶解和结晶的时间基本上是对等关系。
多一句嘴,有些痛风石患者问刘医生,是不是有小分子肽或者贴敷能够溶解痛风石?我的回答是:保健品、局部热敷、理疗或者其它治疗方法,都不能让痛风石缩小或消失。治疗和预防痛风石的关键是持续坚持降尿酸。
痛风石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有些石头需要手术治疗痛风石常常给痛风患者带来相对于痛风而言更多的痛苦。随着疾病的进展,急性发作会更加频繁,而且会累及多个关节,疼痛会更加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甚至偶尔伴有发热等症状。虽然急性发作后受累关节会恢复,但是对于内部关节和骨骼的损害在加速,而且关节疼痛的部位会越来越多,关节囊和肌腱会遭受更多的影响。
痛风石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被感知的疼痛感,而且严重的可能造成关节急性、僵直,当骨和关节被皮下痛风石以及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完全破坏时,关节就会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手持物件不灵活,足部容易出现跛行,甚至失去自理能力。
痛风石也可能破溃,当痛风石沉积越来越多时,就会撑破皮肤表面,导致向体表突破,形成窦道或者溃疡,会流出糊状物,并且混有痛风石碎块,如果反复感染,就会造成多年伤口不愈合。
有些人“手痒”,见到痛风石后会忍不住抠破。刘医生建议不要自行处理。无论是手抠破或者痛风石破溃后,自行处理或者没有进行适当处理,则很难愈合,而且可能发生细菌感染。所以如果自行处理,都要保持局部的清洁,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液清洗创面。但是还是需要求助医生,清理干净痛风石部位的尿酸盐结晶。
对于长出了痛风石的痛风患者,刘医生认为如果具备手术指征,还是可以通过针刀镜、关节镜等对痛风石进行取石处理。什么样的痛风石适合手术治疗呢?一般而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都可以做:
- 痛风石直径>1.5cm;
- 痛风石影响肢体功能,需要恢复或改善肢体能力;
- 关节和骨骼被痛风石破坏严重,需要彻底清理尿酸盐结晶;
- 多个痛风石表明了尿酸池明显被扩大;
- 痛风石破溃,形成窦道或溃疡;
- 痛风石影响美观。
这些条件下,可以进行痛风石手术。一般来说,痛风石完整取出的可能性较小,在大块痛风石取出后,还要利用刮匙等手术器械进行清除残余的痛风石碎块,同时对关节、关节腔的尿酸盐结晶进行清理。
早期进行局部病灶清除,可以将痛风石长出关节部位的尿酸盐晶体、痛风石和关节内游离体进行清除。而且在手术联合降尿酸治疗14天左右,血尿酸可以出现显著下降;之后长期坚持降尿酸治疗,可以让血尿酸平稳下降,浓度容易控制,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频率减少。
刘医生在此再次重申:痛风石是否手术,还是需要有手术指征;痛风石清除后,并不代表痛风已经治好,如果不及时降尿酸,还会再次长出痛风石;持续降尿酸治疗才是让痛风石消失的关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