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对于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更应该强调慢病患者的防护和慢病调理,为什么慢病患者更要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来看一组最新出炉的数据——
在国家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统计数据中,在72314报告病例中,确诊病例占44672例,在这4万多确诊病例中,有20982例病例统计到了相关慢病信息,在这2万多例病例中,有高血压患者2683例,糖尿病患者1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873例,这些慢病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高血压6.0%,糖尿病7.3%,心血管疾病10.5%,这些数字都远高于总体病死率(2.3%)。
看完这样一组数据,相信大家就会明白,慢病患者为什么更加注意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了吧。这样的一组病死率统计数据,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之所以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慢病的新型病毒感染者病死率跟高,一方面这与这些基础慢病,在老年人身上发病率更高有关,而老年人身体相对衰弱,免疫力相对较差,在抵抗病毒感染方面本身就处于弱势,而这些身体的基础疾病,对身体健康形成影响,在新冠病毒感染对身体健康形成危害的过程中,形成叠加的健康危害,造成发生危重病征,甚至导致死亡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对于有相关基础慢病的朋友,不管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还是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慢病等各种情况的朋友,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更应该注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如果有条件能尽量少出门的,就尽量少出门,在家多注意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多开窗通风,如果实在需要出门的,也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同时注意勤洗手,饭前便后,出门归来,接触外来物品后,都要注意洗手,只有从源头上阻断病毒的传播可能性,才能够更好的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除了要注意做好上述老生常谈的病毒感染防护措施以外,对于有基础慢病的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还一定要做好慢病的调理和控制,不管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还是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问题,该长期吃药的一定要坚持用药,该生活上注意的,也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度活动,保持平和心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这些方面,都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生活诱因,诱发相关急性疾病发作的重要方面,如果因为待在家,心情烦躁,或者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而导致产生心梗、脑卒中等急性疾病发作,此时去医院,又要担心交叉感染的问题,岂不是非常纠结。
除此之外,控制好基础慢病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相关慢病的指标控制好了,身体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免疫力,而良好的免疫力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病毒感染风险,即使不幸感染病毒,发展为危重情况的几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大家都在做好疾病防护,减少病毒感染的情况下,作为有基础慢病的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尽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同时也一定不要放松对慢病基础病的控制和调理,不管生活还是合理用药,都应该继续坚持,长期坚持,不管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结束后,都是值得我们一直做好的。
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疫情肆虐,慢性病患者为什么要特别注意防护?
随着疫情肆虐,张大夫发现有一个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些天张大夫在网上看到很多慢性病患者在网上咨询,问为什么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人,如果被感染会更加危险?今天张大夫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所有人群都易感,但是在所有人群中,最为易感的人群还是老年人。同时如果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别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具体原因也不难理解,老年人由于各项生理机能退化,自身免疫力不如年轻人。尤其是老人慢性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异常会导致免疫力降低,更加容易并发感染,感染后不容易控制,更加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可能不如糖尿病患者这么明显,但是也都是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慢性病患者人群都需要重点做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要比普通人更加谨慎,因为这群人一旦感染,后果更加严重。
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慢性病患者为何要加强防范新冠肺炎?
首先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而多数慢性病患者一般会合并多种疾病,这种类型的慢病人群多集中于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免疫力也随之减弱,而对于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人体的免疫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这群慢性病人群中,免疫力普遍低下,所以,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感染的机率相对偏大,而在治疗的恢复中,他们身体恢复的速度也会明显减慢。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心脏病(特别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这种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出现急性左心衰的症状。而一旦出现急性左心衰,这部分患者可能就会增加死亡率增高的风险。
慢性病患者常常会存在一些并发症,在治疗上也会有很多困难,病毒在体内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更迅速、严重程度更高的情况,也正因如此,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感染群体更偏向于老年群体,而重症者也多为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这也是这次感染人群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慢性病患者们:
特殊时期不方便去医院,但也不能放松怠慢,规律服药,密切监测身体状况,适量运动,保持好心态,认真做好防范,避免病毒感染。
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因为从数据分析上来看,感染病毒之后的重症患者和死亡者大多数是合并有慢性疾病的人。
在我前面的回答和文章中,我已经提到过病毒是怎么造成人体损伤的,简单来说就是病毒进入人体之后,会偷偷潜入人体的正常细胞,和人体的正常细胞结为一体。这个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将这些被感染的细胞锁定起来并进行攻击,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也把这些被感染的细胞杀死了。比如这次的冠状病毒肺炎,病毒侵入肺之后,肺会出现纤维化,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想要隔离被感染的细胞。
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人体的正常器官也会损失大量细胞,功能也会受损。
随着免疫系统不断杀死病毒,病毒在体内被清零,人体受损的细胞再慢慢恢复,各器官功能再慢慢恢复功,人就好了。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目前没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但是我们仍然能治愈这么多病人的原因。
所以说,对抗病毒,靠的是“硬抗”过去。医疗主要是提供支持,帮助身体更好的抗过去。
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有慢性疾病,那么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本身就不好,就难以承受损伤,因此就容易发展为重症或者死亡。
因此,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就要更加注重预防,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心肺功能本来就不好的人。否则一旦感染,那么就更加危险
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新型肺炎的易感人群为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也是慢性病的主要群体,根据新型肺炎的疫情状况来看,与普通人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而且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感染风险更高,而且这个季节还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期,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与患者一起居住的家人或照护者,更要注意加强自我防护。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加强疾病的自我管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药不足,又不能外出,就随意减少药量,或停药,药不够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到药店等先调配一部分,外出时做好防护即可。密切关注自身的疾病发展状况,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出现异常时,不要惊慌,症状较轻时可以联系医生询问方式,尽量避免去医院,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但是如果出现意识或行为改变,胸闷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外出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饮食合理春节加上假期延长,很多人宅在家中,对自我的管束也放松了,但是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合理,少吃油腻、高盐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食物尽量丰富,注意营养的搭配。
3.适当锻炼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在家也要坚持锻炼,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更好的管理自身疾病,同时还可以增强抵抗力,控制体重。
4.调整心态对于新型肺炎不要恐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
疫情特殊时期,既要做好多通风,勤洗手,外出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也要管理好自身的疾病,如果出现不适或是原有症状加重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新型肺炎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为什么慢性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预防新冠病毒肺炎?
同样是密切接触者,有的人可能没有被染病,有的人可能染病后病情相对较轻,而有的人可能会成为重症患者,甚至死亡的可能。这是为什么?
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老年人、具有基础病、慢性病,尤其是多种慢性病的人群,免疫力相对偏低,接触病毒后更容易被感染,而且一旦发病,演变成重症患者的风险更高,所以更应该增强防范。
从目前的疫情形势来看,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人群普遍易感,也就是说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儿童,都有被传染的可能。
一、病情轻重和被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病毒虽然普遍易感,但也不一定每个接触者都会发病,这里面,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是有一定关系的。
比如我们能够看到的伤口,一个小的伤口发生感染了,大多数不用处理也能自行痊愈;一个较大的伤口,需要适当服用服药,有些身体素质好的人没有服药,最后也痊愈了;如果是大面积的的创伤,感染后的后果就很严重了,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其实,这是和被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伤口越大,感染的程度越严重。
被病毒感染后,我们看不见、摸不到,所以感染的严重程度在开始时很难预判,轻微感染可能会自愈,比较重的感染会逐渐出现症状。
二、患者的免疫力,是决定预后的另一个因素
在同等感染的条件下,患者的体质及抗病能力(免疫力)就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同样是感染者,免疫强的人可能不会发病,或者患病后症状较轻,较短时间就痊愈了;而老年体弱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人,可能就会病情进展较快,甚至是演变成重症患者。
所以,对于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加强防范,尽可能不外出,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