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饿就头晕眼花,四肢发抖,心发慌,直冒冷汗是怎么回事?
在一些糖尿病患者身上,甚至是一些普通人身上,都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饥饿或者空腹稍微一活动,就会出现头晕、心慌,四肢发抖,冒冷汗这样的症状,有的时候吃点东西就能缓解,这种情况,往往属于“低血糖”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又如何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呢?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低血糖”方面的相关知识。
很多朋友都知道血糖偏高对身体健康不利,但实际上人体的血糖水平不能太高,但也要注意不能太低,血液中的糖分是为人体供能的重要物质,如果血糖水平过低,就会引起一些列的不适症状,长时间的低血糖,还会引起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导致休克、死亡,因此,高血糖值得重视,低血糖也不容忽视。
一般说来,非糖尿病的成年人如果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4.0mmol/L都属于低血糖的情况,也都容易出现我们上述的这些头晕眼花,四直发抖,心慌冒冷汗中的低血糖症状。如果低血糖症状不及时纠正,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就可能会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的出现。有些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低血糖出现时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失常,从而使脑梗、心梗的出现风险大大升高,也值得格外关注。
关于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简单为大家说一下——先来说下低血糖的发生原理——人体本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维护血糖水平的正常,血糖浓度过高时,血液中的糖分除了为身体功能以外,会在肝脏中变成肝糖元贮存起来,当身体的血糖水平降低时,肝糖元就会输出分解,以确保人体血糖水平和能量供应,如果肝糖元被耗竭,而身体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就会发生低血糖;如果血糖水平降低,肝糖元的分解因为某些原因受阻,同样也会导致低血糖的问题发生;如果肝糖元的合成受阻,导致血糖水平降低时,没有充足的肝糖元来分解补充,也会发生低血糖的问题;如果某些疾病因素或用药,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血糖分解过快,同样也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果身体消耗过大,身体的糖分补充不及时,也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总而言之,低血糖的发生,与糖分摄入不足、糖生成不足、糖分消耗过多、糖分转化过快、肝糖元补充不及时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有些朋友减肥,过度节食,体内糖分已经消耗光了,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有的朋友胰岛发生病变,出现胰岛素瘤或β胰岛细胞增生的问题,胰岛素分泌过多,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有的朋友肝脏功能出现问题,影响肝糖元的生成和分解,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有的朋友本身有糖尿病问题,用药不合理,胰岛素分泌量或胰岛素给药量过多,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有的朋友血糖调节机能变差,进食后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而身体又不能及时的吸收和生产充足的糖分,就会产生餐后低血糖的问题,产生低血糖的原因还有很多,总之,对于一些容易产生低血糖的老年人,过度节食的年轻女性,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等,都要多加注意,积极做好低血糖的预防。
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该及时的为身体补充糖分,家中有葡萄糖的,可以及时的给予含至少15g的葡萄糖的糖水进行低血糖的纠正,如果没有葡萄糖的,也可以考虑服用果汁等含糖饮料来加强低血糖的纠正,如果低血糖症状是一过性的,通过进食糖分能够迅速纠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规律饮食,避免空腹剧烈运动等方面注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如果通过补充糖水低血糖得不到有效纠正,则应该及时的拨打急救电话或就医处理;对于不明原因,多次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情况,也要积极的就医,查找导致低血糖的真正原因,对因进行纠正和治疗。
一饿就头晕眼花,四肢发抖,心发慌,直冒冷汗是怎么回事?
一、首先,根据以上的描述,考虑为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二、低血糖的症状表现为:心率加快、强烈的饥饿感、冒冷汗、四肢发抖、头痛、头晕、焦虑不安、急躁发脾气,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改变,意识丧失,昏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做噩梦、夜间出汗、晨起时头痛乏力等。以及不易发觉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常出现行为和习惯的改变,如说话不清、答非所问、烦躁不安、不理人、无缘无故的打人、性格改变(平时性格内向、整洁,突然变的邋遢、外向),都要考虑是否为血糖偏低。
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1、如果有条件,马上测即刻血糖。
2、进食15克含糖食物,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糖的含量。不建议摄入含脂肪类的食物,如巧克力,因为含有脂肪,可以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升高减速。(15克含糖食物有:120ml橘子汁、250ml脱脂牛奶、150ml可乐、4片葡萄糖片、4块硬糖块、4片苏打饼干、一个约120克苹果、一个约160克橙子。)
3、等待15分钟,需要耐心等待,因为吃了含糖食物后,血糖会慢慢恢复,如果不等一会,马上有给与其他食物,这样可使血糖在但时间内迅速增高。
4、15分钟后 测血糖:如果大于3.9mmol/L,不适症状好转,就可以按照正常时间吃饭。如果小于3.9mmol/L或是不适症状没有好转,应该再给与15克食物,等待15分钟,继续观察。但是,如果再等15分钟后,仍然没有好转,则需要立刻就医。
5、如果等待15分钟后,患者一般情况好转,但是,离下次进餐超过1小时,可以再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避免在下次进餐时血糖再次下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一饿就头晕眼花,四肢发抖,心发慌,直冒冷汗是怎么回事?
饥饿时出现头晕眼花、手脚震颤、心慌等症状,理应考虑低血糖引起。
正常人空腹血糖值的低限一般是3.9mmol/L,如果低于这个值,在身体还没出现症状前,人体会启动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进行调节,把血糖恢复至生理水平内;一旦这个过程受阻或产生的血糖不足以应付身体能量输出,血糖进一步降低至2.8-3.0mmol/L时,则会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有条件,买个血糖仪,准备好葡萄糖溶液,当症状发作时,立马测个血糖,如果测量血糖明显降低(2.8-3.0mmol/L),喝葡萄糖糖水后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则考虑是低血糖引起。
此外,如果是反复出现的低血糖症状,需要找一找原因。临床上有一个疾病叫“胰岛素瘤”,属于一种内分泌肿瘤,其分泌的胰岛素,可引起血糖降低,如果出现反复空腹低血糖,并有认知障碍、遗忘、精神症状、癫痫样发作等症状,要做CT或磁共振排除一下有没有胰岛素瘤。
临床上,我每年都见过不少新来的实习小护士,为了所谓的“保持身材”而不吃早餐,但应对繁重的临床工作,最后却因为低血糖而引起脱力、头晕、胸闷等,甚至有些直接就昏迷了……严重扰乱上班秩序。
有反复低血糖的同学或者孕妇,记得要吃足量早餐;而且要常备含糖饮料、糖果、饼干、面包及馒头等。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服药期间也要监控好血糖,防止药量太大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一饿就头晕眼花,四肢发抖,心发慌,直冒冷汗是怎么回事?
最近,我一个姐姐就跟我讲起了她出现了类似的经历,幸好她自己平时喜欢学习健康科普知识,对自己发生的这个症状有一定的了解,提前在包包里面放了几块巧克力,发作的时候,轻轻嚼了一块巧克力,症状缓解了很多。
近日,一则“司机高速突发低血糖,昏迷中撞上护栏”的新闻让人心惊肉跳。
4月10日中午时分,沪渝高速湖北枝江段,一辆小货车在行驶中突然失控撞上中央护栏,随后停于快速车道内。原来这是由于司机肖某在行驶途中突发低血糖,导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最终酿成交通事故,所幸并无大碍。
低血糖是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一种疾病,看似并无大碍,但倘若出现问题,就会无比危险。
什么是低血糖
聊症状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到底什么是低血糖。
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人空腹的时候血糖正常范围在3.9~6.1 mmol/L,成人血浆葡萄糖低于3.9mmol/L则为低血糖。
低血糖发病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具体反应由血糖浓度降低引起,因血糖浓度、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而异。
轻微的低血糖反应仅有饥饿感、虚软、乏力;
中度低血糖出现头昏、头晕、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手抖等;
严重低血糖则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嗜睡或抽搐甚至死亡。
它对人体造成的损害绝对不容小觑。
提起低血糖的危害,可能大家第一反应都是:
这能有多大问题,不就是头晕嘛,休息一下就好了呀。
那你可就大错特错,过于低估低血糖的威力了
相关数据表明,轻度低血糖只会导致头晕。
但血糖浓度一旦过低,就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乃至心脑血管系统受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致命危险。
这是因为持续的低血糖会抑制大脑皮层,让意识变得模糊,从而出现常常瞌睡,精神失常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血压下降,惊厥,甚至半身不遂。
而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如果糖友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抢救,否则还会损害心脑血管系统。
导致糖友心跳加快,甚至心肌缺血,或者是心绞痛。严重的还会出现心梗,甚至死亡。
由此可见,低血糖的确能够极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PART 02
低血糖成因及预防
那这么常见却又可怕的低血糖到底由什么导致呢?
相关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得低血糖是遗传而来,天生血糖浓度就比较低。
而另一部分则是后天多种因素导致,普通人低血糖常见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先,糖分摄入不足,过度节食或不能按时吃饭,导致体内血糖含量偏低。
其次,运动消耗血糖未及时补充。
血糖是人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运动时会消耗体内血糖,若之后没有及时补充则可能会造成低血糖。
最后,过度饮酒的话,酒精摄入会影响肝脏器官进行糖分的合成,人体无法合成血糖,浓度自然会降低。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可能会出现特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比如糖尿病患者服用太多胰岛素或不吃足够的食物来平衡胰岛素的影响,血糖就可能下降。
-
找到致病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具体病因确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有效避免低血糖情况的发生。
少食多餐
低血糖的人由于身体经常会出现能量不足的现象,所以少吃多餐可以很好的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之外减少一日三餐的食量,增加两到三餐的次数进食,可以有效的预防低血糖。
随身携带甜食
低血糖的人一般都会在身体能量不足的时候出现头晕甚至晕眩的症状,此时需要用甜食来补充身体的能量。
因为小块的甜食容易携带,而且能量补充的比较快,所以随身携带甜食是最好的预防低血糖的方法之一。如果没带糖果,路边商店来瓶可乐也能有效缓解。
一饿就头晕眼花,四肢发抖,心发慌,直冒冷汗是怎么回事?
根据题中所述,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低血糖反应",因为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水平会迅速下降,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慌、乏力、手脚发抖、出冷汗等症,如果血糖继续下降,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一些精神方面的异常,比如头晕、焦虑、嗜睡、惊厥、烦躁不安等,严重者还可能会发生脑水肿,以至于危及生命。
大多数时候,低血糖的危害远比高血糖更严重,所以,如果低血糖出现的过于频繁,建议您尽快去医院就诊,尽早查明原因,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因为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并非只有"饥饿",还有一些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比如胰岛素瘤、肝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等;
一般而言,对于健康人来说,低血糖的标准为空腹血糖值<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则偏高一些,为空腹血糖值≤3.9mmol/L,有了这些数据,患者即使在家中也能做到自我监测,所以,建议题主准备一套家用血糖仪,当低血糖症状再次出现时,给予测量并记录血糖值,一旦需要就医时,这些数据是可以作为诊断依据的。
那么,当低血糖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轻中度的低血糖患者,可以口服一些糖水或糖果,或者吃一些面包、馒头、饼干之类的淀粉类食物;而较为严重的低血糖患者则需要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但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能会失去自救的能力,这种情形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如果家里有低血糖患者的话,其家属应当给予多一些的关注。
一饿就头晕眼花,四肢发抖,心发慌,直冒冷汗是怎么回事?
饥饿时出现头晕、心悸、冷汗等症状应考虑低血糖。正常人进食不足时会出现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不合理、未按时按量进食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那么,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进食后,人体主要依靠肠道吸收而来的葡萄糖提供能量,但肠道来源的葡萄糖仅能维持5小时左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糖低至3.9mmol/L时,开始分解肝脏的糖原来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耗竭、血糖降至2.8-3.0mmol/L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兴奋,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这些激素可增加血糖来源,同时减少血糖去路,可适当缓解低血糖;二是这些激素可引起饥饿感、心悸、震颤、冷汗等症状,提示人体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已达极限,需要立刻进食补充能量,以减轻对大脑、交感神经的损害,属于自我保护。因此,饥饿时出现上述症状,首先应考虑低血糖,应监测血糖,当低至2.8mmol/L时,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比于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更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的胰岛素、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等)、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药物本身可增加低血糖反应,尤其是降糖方案不合理、糖尿病患者未按时按量进食时更易出现;二是肝糖原的代谢需依靠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但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出现肝糖原分解障碍,更易发生低血糖。由于血糖低至3.9mmol/l时开始分解肝糖原,糖尿病患者这条路径受阻,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就应诊断为低血糖,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4.4-7.8mmol/L)的原因,需要稍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以预防或减少低血糖发作,反复发作低血糖近期可增加大脑与交感神经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远期可增加靶器官损害与死亡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低血糖呢?正常人按时定量进食,饥饿时适当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可预防低血糖发作。糖尿病患者对稍低范围血糖耐受时,血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易发生低血糖时应适当放宽降糖目标;使用胰岛素、磺脲类等降糖药时,应小剂量给药,谨慎调整,逐渐加量;按时定量进食,进食减少时应减少降糖药剂量;避免空腹大量饮酒,饮酒前先进食,随后随餐小口饮用,应限制饮酒,每次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运动可降低血糖,因此运动前可适当补充含糖食物,运动后应监测血糖,血糖较低时应适当减少降糖药剂量。
已经出现低血糖时需注意:若意识清楚、无昏迷等情况,可口服15-20g葡萄糖缓解症状;若呼之不应、意识障碍,应送医静脉推注葡萄糖。上述处理后,间隔十五分钟应再次测量血糖:若血糖恢复至3.9mmol/L以上,距下次进餐剩一小时无需处理,否则应适当进食预防低血糖复发;若血糖依然低于3.9mmol/L,应再次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推注葡萄糖;若血糖低于3.0mmol/L,应加量静脉推注葡萄糖(50%的葡萄糖60ml),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综上,正常人饥饿时出现头晕、震颤、心悸、冷汗等症状,伴随血糖低于2.8mmol/L时应考虑低血糖,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缓解;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即使血糖高于2.8mmol/L,但低于3.9mmol/L时也应考虑低血糖,意识清楚者口服葡萄糖可缓解,意识障碍者需静脉推注葡萄糖。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