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低血压会怎么样?
经常有朋友会问,低血压和高血压哪个风险更大?高血压危险,低血压是不是就没事?正常的血压是保持身体各个器官血液供应的重要保障,血压偏高或偏低,都会造成身体的健康风险。
高血压的健康风险谈过很多了,高血压出现之初往往没有感觉,但由于血管长期承压,已经过高的血压影响,肾脏、心血管、脑血管、眼部等都会逐渐受到影响,形成渐进性的健康损害;而低血压则不同,如果血压过低,会造成身体各个脏器的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会引起心悸,心率加快,心动过速的风险,脑供血不足,会引起眩晕、摔倒,甚至是休克的症状;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同样也会影响组织器官的健康,相比于高血压,低血压的危害往往来的更迅速,更直接,因此,低血压的风险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一般医学上把血压低于90/60的情况称为低血压,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朋友,一直以来血压就在90/60左右徘徊,而身体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一个血压相对偏低的状况,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和健康的危害,这种自身本来就血压偏低的情况,多出现在身体瘦弱的朋友身上,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完全不必太过担心,如果想要调整血压,也不必服用药物,多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加强营养补充,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即可。
比起这种基础血压偏低的低血压,更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出现的低血压风险。
有些朋友可能会奇怪,我血压偏高,怎么还会出现低血压风险?我们身体的血压调节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心脏功能,血压调节中枢情况,肾脏健康,血压压力感受器敏感度等多个方面都息息相关,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压,往往是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使血压失去了控制,而血压失去控制会使血压升高,而当某些因素导致血压降低时,身体血压调节机能的变弱,同样也难以迅速纠正。因此,相比于没有高血压的情况,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压,也更要注意低血压风险。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服药控制血压,合理应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平稳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一种低血压的情况,就是降压药物服用不合理有关。降压药物服用剂量过大,重复用药,都可能导致降血压药物挥发过大的降压作用,从而导致低血压的问题,如果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头晕、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时,不妨量一下血压,看是不是降的过低了,这样的问题,往往通过纠正用药,可以迅速缓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老年朋友,血管硬化程度比较严重,血压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会出现夏季血压比冬季血压低的情况,如果夏季冬季服用同样的降压药方案,就可能会出现要么冬季血压正常,夏季出现低血压或夏季血压正常,冬季血压控制不好的情况,因此我们服用降压药,一定不要死板,定期进行血压监测,有时根据血压控制不理想,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药物性低血压以外,对于一些高龄的老年朋友,还需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的风险,出现这种情况的高龄老年人,多数是原来有高血压问题的,但即使原来没有高血压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高龄老年人对于血压的压力感应反应变慢,有的还存在血压自主调节神经障碍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起床过猛,或突然站立时,就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问题;在餐后也很容易因为消化器官血流供应增加,而导致出现餐后低血压而使得其他器官出现血液供应不足。
这些情况,都与高龄老年人身体比较衰弱,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有关。这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需要有这种问题的朋友,家人要多多提醒,不论是起床还是站立,都要注意缓慢,不要着急,有餐后低血压情况的,注意少食多餐,控制减少餐饮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餐前可以适量饮水,餐后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等,都有助于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几率和风险控制。
长时间低血压会怎么样?
我们每天都在说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确实有危害,但高血压如果几天,或者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管高血压,可能也不会突然出事情,或大多数人短期不会出现严重后果。
可是低血压不同,持续低血压,会在短时间对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大家都听说过休休克吧,简单说,低血压就是休克,足见低血压更危重,所以如果发现低血压需要更加关注。
低血压标准,目前来说在准确测量血压的基础上,如果血压低于90/60,那么就需要考虑低血压,但实际情况下中又分很多情况。
1、药物性低血压因为服用降压药过量而导致的低血压,有些朋友看到高血压急于降压,常常会导致药物过量,发生低血压。或部分老年人忘记吃药,重复吃药,导致药量增加,引起低血压。或含服过量硝酸甘油,也会导致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我们选择长效降压药一定不能着急,因为大部分降压药起效都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降压不宜着急,对于老年人建议拥有一个吃药提醒器,避免重复吃药,对于含服硝酸甘油的患者,不要过量。 这种低血压相对比较好办,把药物减量,或停药后即血压即可恢复。
2、疾病性低血压在临床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这时候血压积极抢救,会危及生命,这种低血压最危险。 还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严重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情况下也会发生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因为是慢性逐渐形成的,相对风险比较低,因没有升压的药物,所以只能综合治疗原发疾病,或中医药治疗。还有比如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营养不良症等,也会引起低血压,也需要综合治疗。对于疾病性低血压,危重的急性的需要抢救,慢性的只能对症及对因治疗。
3、基础血压偏低有一部分人,天生血压就接近90/60,这种情况多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偏瘦的妇女和老年人,大部分没有任何症状。也无需治疗,也没有危险,因为天生就是这个血压,尽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对于改善低血压,有一定帮助。
4、老年低血压随着我们变老,绝大部分人都舒张压,也就是低压越来越低,常常低于60,但高压正常,甚至偏高,这种低血压是生理变化,我们在控制血压时要两者兼顾,大的原则就是更多的参考高压为主。还有部分老人,突然从坐位或卧位站立起来,眼前发黑、头晕眼花等等,尤其是那些服用前列腺药物的老年人,更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于这种低血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靠自己平时小心点,起身慢一点。
总之,不管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是有危险,对于低血压我们先得弄清楚为什么低血压,才知道是否危险,才知道如何对待。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长时间低血压会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什么情况,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许多人过分降压导致低血压都不清楚,往往低血压都被忽视了。
什么是低血压呢?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
长期低血压会怎么样呢?- 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过度所致。这种疲乏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多的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所致。
- 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 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 重者可以失神,甚至倒地,常在突然改变,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
- 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 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 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不足,部分低血压患者降低和衰退。
- 其他:可表现为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增多、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弓|起感染等征象。还会弓|起咳嗽昏迷、排尿昏迷。
-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 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 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 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 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长时间低血压会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王药师,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相比高血压而言,低血压被人们忽视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血压患病率高,我国高血压患者大约有2.45亿;二是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已经有了深入的认知,对高血压的治疗更加重视。但是,低血压患病率并不低,而且有些时候,甚至比高血压的危害还要大。
长期低血压带来的危害低血压会导致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乏力、心情压抑、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等等。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直立性眩晕、四肢冰冷、心悸、呼吸困难、发音含糊,甚至昏厥。另外,低血压同样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向器官的损害,诱发急性心梗、脑梗塞、肾衰竭等严重疾病。
可见,低血压危害也不少,有些危害甚至是致命的,所以当发现低血压后,不能放任不管,需积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低血压的病因有哪些?体质性因素。体质性低血压,又被称为原发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可完全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心悸等。引起体质性低血压的原因与遗传有关,并受情绪、环境等因素影响。
体位性因素。体位性低血压,又被称为直立性低血压,从平卧位变为直立位或直立后血压下降超过50毫米汞柱,且持久不回升者,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这种情况常见于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久病之后或服某些药物后。
疾病因素。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有慢性消耗性及慢性营养不良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肝炎等;患有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包积液、严重二尖瓣狭窄。
如何治疗低血压?在上述这些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中,以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常见。所以,当检查出低血压后,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明病因。
第一,病因治疗。对体质虚弱者要加强营养;对于患有结核性、肝炎等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因药物导致血压降低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站立时注意不要过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压引起摔跤等。
第二,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可以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老年人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健身操等。
第三,合理膳食。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总之,低血压确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低血压,危害还是很大的。所以,希望大家重视起来。
长时间低血压会怎么样?
改善血管弹性你需要补充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如鱼、肉、蛋等。
长时间低血压会怎么样?
增加下肢力量锻炼,尤其针对年轻人,比如起蹲,步行,划船机单车等运动,可以通过肌肉力量保证升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