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真的有效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介绍下什么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这个预防级别可以这样理解,级别越高,预防的疾病风险越大。因此,不管是阿司匹林还是其他的心血管药物,所谓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尚无心血管疾病,但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情况的预防,而二级预防则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加重或二次发作而进行的药物干预治疗。
阿司匹林我们谈了很多了,它的主要药理作用就是抵抗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简单来说,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减少血管栓塞风险的。对于已发作血栓或存在动脉硬化严重狭窄等相关问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获益是完全肯定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无禁忌,会推荐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则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各国的心血管指南中,也在不断的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不断的修正对于阿司匹林是否应该用来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推荐。
之所以会产生争议,是因为对于还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通过风险评估评判为高危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能够有效的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多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导致的出血风险,却是应该综合评估的一个因素,简单说就是,我们服用阿司匹林做一级预防,到底是身体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大,还是导致出血的风险大,目前还没有明确一致的临床结果。
在阿司匹林的早期临床研究结果中 ,多数对于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得出了较正向的结果,总体上来说,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曾经一度被认为能够减少2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但2018年发表的三项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心血管结局事件只是略有减少,而同样的,服药也增加了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风险,通常被认为这种出血风险抵消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带来的健康获益。
因此,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用还是不用呢?我国的指南还没有更新的建议,我们来看看欧美的一些指南建议。
欧洲的心血管指南中,根据一些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认为阿司匹林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并不能完全高于其带来的可能的出血风险,已经删除了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说法。而最新版的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的预防指南中也指出“阿司匹林不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常规一级预防。”但同时这个预防指南中,也对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做出了更多的说明和建议,个人也很倾向于这种逐渐严谨的态度,和大家分享下这个预防指南中的相关观点——
1. 心血管疾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超过15%,伴有结直肠癌风险(临床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有预防结直肠癌的效果),出血风险低危的情况,可以考虑启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2. 心血管疾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超过10%,存在结直肠癌风险,并且已经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超过10年的情况,可以考虑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3. 心血管疾病未来十年发病风险在7.5~15%的个体,需要充分讨论风险获益,考虑是否启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或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4. 心血管疾病未来十年发病风险小于7.5%的情况,同时又有高出血风险的情况,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5. 指南中还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明确认识出血风险,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进行充分讨论,具体探讨用药的健康获益与出血风险,根据情况评估是否用药。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真的有效吗?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获益是肯定的,如无禁忌,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以改善预后,预防疾病的进展。
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也是讨论的热点问题,需要平衡阿司匹林的获益与风险。
在近日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19年会上,ACC/AHA(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中,阿司匹林地位下降是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
美国指南降低的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推荐级别,缩小了应用范围。
对于老年人(>70岁),或任何年龄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新指南都不再建议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此指南只推荐用于40-70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而出血风险较低患者的一级预防,而且推荐级别仅为IIb级。这意味着,在这部分人群中,对阿司匹林也不是常规推荐,可用也可以选择不用,更倾向于不用。
ASPREE试验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发三文,显示阿司匹林不能改善老年人健康寿命。
当然,如果患者(40-70岁)存在较多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未来 10 年内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 10%、无出血风险增加、预期寿命大于 10 年且愿意接受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至少 10 年的人群,USPSTF 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CVD)及结直肠癌(CRC)的一级预防用药。对于年龄在 50 ~ 59 岁可能获益更大。
如何知道未来 10 年内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 10%?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血压、血脂、血糖、吸烟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量表进行评估预测,如果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而出血风险较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是可获益的。
因此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需要在专科医生的评估指导下进行。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真的有效吗?
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从事内科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我将用我所学专业知识,尽我所能为朋友们解惑答疑!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真的有效吗?答案是有效的,为什么?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了解的东西,我将以一级预防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为核心来阐述以上问题。首先什么是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前就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以及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严格意义上讲,一级预防是真正的预防(并未发生疾病),是最主动及最积极预防。
阿司匹林对一级预防的争议? 其实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的争议从未间断过,也是科研人员的热门研究点 。阿司匹林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已得到广泛认可(这点毫无争议),然而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争议依然存在且越来越明显。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制定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和大肠癌一级预防的指南,指南推荐高危心血管疾病特定男性和女性可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重要的是,该指南强化了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限制了高危50~69岁人群应用阿司匹林,已不推荐用于≥70岁和<50岁患者中,该指南在2016年4月11日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按照该指南,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寿命≥10年的60~69岁患者,若自愿继续应用阿司匹林且出不考虑血风险情况下,推荐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C级)。该指南建议是可选择的,仅针对潜在获益多于损害的患者。同时,阿司匹林在以下两个领域有新的证据:第一,阿司匹林可预防大肠癌;第二,阿司匹林有害,阿司匹林强化相关的出血风险,甚至可抵消带来的获益。根据阿司匹林潜在伤害,在指南上阿司匹林变为可选择性应用,比如预防心脏病发作、预防卒中、预防大肠癌,而非原指南的常规应用。
研究证明,阿司匹林治疗50~59岁男性和女性的等级为B级,依据是年轻人获益更多,特别是应用阿司匹林较长时间的人群,原因为:第一,出血风险随年龄而增加,因此60多岁的人比50多岁的人更易出血。第二,因为寿命的原因,60多岁的人群获益可能较少,特别是大肠癌预防。新指南明确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的情况下,由于出血,很多患者可不需要应用阿司匹林。
总结,在我国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平衡其利弊关系,使病人最大获益。笔者认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地位确实下降了不少,但于心血管疾病的益处还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在医师严格评估下遵医嘱用药,否则真的是弊大于利了。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发表意见!如果觉得写的不错,请点赞、关注,有什么医学及健康问题都可以咨询我!
我是医者语录,一名内科医生,我将用我所学专业知识,尽我所能为朋友们解惑答疑!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